李婭麗 馮志遠



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密切,脫離地理環境無法談經濟發展。為更好地研究云南的經濟發展問題,本文將切實結合云南地理環境,根據其資源優勢、地形特點、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研究云南經濟發展的可行之路,為進一步促進云南經濟穩健發展提供參考。
云南省地理環境簡介
位置境遇環境。云南省地處東經97°31′~106°11′,北緯21°8′~29°15′之內,處于低緯度的內陸區。云南的東西向最大跨度864.9千米,南北向最大跨度990千米。全省面積共有39.41萬平方千米,東面與貴州和廣西兩省區相鄰,北面和四川省相接,西北方緊靠西藏,西面和緬甸接壤,南面與老撾和越南兩國相鄰,其邊境線相對綿長。
氣候環境。云南的氣候基本上是亞熱帶的高原季風氣候,這里立體氣候的特征十分明顯,同一座山可能擁有較多氣候類型,云南多地年溫差較低,日溫差較高,干濕季節明顯,氣溫會隨地勢的高低變化呈現明顯的垂直差異。云南西北部屬于寒帶類型的氣候,這里長冬卻無夏,春季秋季較短;云南東部和中部是溫帶類型氣候,全年如春,但遇雨便成冬;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是低熱河谷,而且一部分位于北回歸線的南面,系熱帶,這里長夏卻無冬,一雨便成秋。
水文環境。云南省境內河流縱橫且湖泊較多。全境徑流面積達100平方千米的河流計889條,不僅連接長江、珠江兩大國內水系,此外,還能連接中南半島的境外出海口。一些河流有著落差大、水流急、流量大且變化明顯的特點。云南有40多個湖泊,其水域面積大致為1 100平方千米,占云南總面積的0.28%,其蓄水量總計多達1 480多億立方米,其中滇池為最大面積湖泊。
地形地貌環境。云南高原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整個高原從北往南大體可以分成三個梯層,其中第一梯層海拔多在3 000~4 000米,第二級梯層是中部高原,其海拔多在2 300~2 600米,第三級梯層是西南、南部與東南的邊緣區,分布有海拔1 200~1 400米的山地與丘陵,也有海拔不足1 000米的河谷與盆地。在高原與山地的內部,斷裂下陷的盆地星羅棋布,這些盆地也稱為“壩子”。云南壩子因為巖性與構造不一樣,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①滇中地區土壤多紅色,稱為紅色高原;②滇東主要是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觀奇特。
與云南地理環境相適宜的經濟發展之路
第一梯層適宜大力發展高寒特色產業集群。鑒于第一梯層海拔高,空氣較為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因而可以開展太陽能開發,發展高原綠色能源產業。國家對清潔能源需求量較大,綠色能源銷路必定可觀。由于整個云南緯度較低,第一梯層光熱條件、植被覆蓋條件相對北方同海拔地區會更好,因此,此地區適宜發展高寒特色農牧業。價值決定價格,在銷售初級農產品的同時,還應該適度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價值,合理提升終極農產品售價。第一梯層分布有終年積雪的山峰,而云南及諸多周邊地區終年少有降雪,該地應該發展滑雪產業及其配套產業,受供求關系作用,周邊地區游客很可能絡繹不絕,必將拉動本地旅游業及其配套產業發展,同時,也會就近消費上述綠色能源產品,為上述綠色能源產業降低能源運輸成本,進而提高高原綠色能源產業的經濟效益。不僅如此,前來滑雪的游客很可能會對高原特有農產品產生興趣,這也進一步打通了上述特色農業產品的銷路,帶動上述高寒特色農業發展。總而言之,高山滑雪業的發展將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大大促進當地高寒特色產業集群式發展。第一梯層可以發展藏區特色旅游業。這里位于云南高原西北部,同一座山有多種氣候類型,景觀分外獨特,此外,這里有高海拔藏族聚居區,而云南其他較低海拔地區少有藏族聚居,因此,其他地區居民難免期盼一睹藏族同胞生活的人文與自然環境,這會為藏區特色旅游業創造市場,藏區特色旅游業也會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帶動第一梯層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第二梯層適宜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城市經濟和紅土特色農業。城市經濟指的是由工業和商業等非農經濟產業聚集而產生的區域經濟類型。該經濟類型是以城市作為發展空間與載體,工業、服務業較好發展,產業結構日益完善,資本、勞動力、技術和信息等一系列生產要素聚集在一起,規模效應與擴散效應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經濟。鑒于云南高原第二梯層(尤其是其中的壩子地區)海拔高度相對適宜人居,這里形成城市聚落相對容易,因此,這里具備了發展城市經濟的先天地理條件。此外,由于這里除壩子之外廣大地區地形崎嶇不平,所以先前未像其他一些地區那樣進行大規模的工業開發,因此這里生態環境較為優良。在當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下,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因為,這里不需要像其他一些工業發達區那樣投入較大成本恢復和保護生態。而為了維持甚至進一步擴大這一優勢,云南第二梯層在發展城市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保護生態環境,走生態友好型的城市經濟發展之路。具體來說,這里的壩子地處較低緯度地區,再加上1 700~2 000米的宜居海拔,往往形成冬暖夏涼的氣候類型,適宜廣大老人退休后在此養老,因此,位于第二梯層的一些城市適合發展云南特色養老產業及配套的醫療衛生、專業護理以及房地產開發等相關產業。因為這里海拔相對較低,適合人居建城,城市相對較多,擁有全云南最豐富且優質的生產要素,因而這里適宜興建工業園區,但同時一定要注意做好產業結構優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污染企業落地與生產,注意企業達標排放,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位于第二梯層的云南中部高原,紅土廣布,這里土壤多呈酸性,因此適合種植耐酸作物,發展具有紅土特色的農業,既能帶來可觀經濟效益,又可以保持水土,保護生態。
第三梯層適宜發展高原熱帶特色產業。云南高原第三梯層地勢較低,再加上這里的諸多地區最接近或位于熱帶,其熱帶氣候在全云南是最明顯的,這里極其適合發展具有高原特色的熱帶產業。這里適宜興建高原熱帶種植園,生產帶有高原特色的熱帶水果,比如菠蘿蜜和百香果,這些具有高原特色的熱帶水果種植區在全國范圍內基本上只有云南高原的第三梯層適宜興建,故這些水果在全國范圍內產量相對較少,基本上屬于稀缺產品,而在全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快遞行業與保鮮技術普遍發展的背景下,對于這些高原特色熱帶水果,極有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高原特色熱帶種植園產品大有市場。這里適宜發展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工業。價值決定價格,而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所以,上述特色熱帶水果經過加工可以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進而合理提升售價,再加上這里地處邊境,且所毗鄰的多是工業相對欠發達國家,尤其是老撾等國,其國內食品加工業較為薄弱,因而這些經過深加工的產品會有一定的出口優勢,再加上云南物流業的日益完善和上文所述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稀缺性,這些產品在國內的銷路也會很開闊,所以,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工業將在云南大有可為。云南高原的第三梯層有豐富的熱帶動植物資源,此外,再加上這里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得這里相對不大的地區成為全國旅游市場上的稀缺資源,如得以充分開發,必將擁有廣大的市場需求,因而這里適宜發展高原特色熱帶旅游業,從而將特色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轉化為豐厚的經濟資源。
沿河適宜地區應大力發展航運業。云南省河流通江達海,在現今我國基建能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在沿河適宜地區應該建立或完善航運設施,進一步將云南經濟融入長江經濟帶,融入珠江經濟帶。此外,云南河流與中南半島水系相通,如果能充分加強與中南半島上鄰國的國際合作,則可以通過提升云南內河通航能力擴大云南進出口貿易,使得云南經濟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循環體系,從而大大拓寬云南經濟的市場份額,拓寬云南經濟的輻射面與影響面。通過長江和珠江水系,云南商船可經上海和廣東出海,不僅如此,云南河流還可通過與中南半島的水系進一步接通,使云南商船經由中南半島直接出海,這將大大縮短國際航程,促進云南交通運輸業大發展。所以,如果云南內河航運開發得當,那么云南經濟將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深居內陸的區位條件掣肘,進而為云南省的經濟開辟新路,大大促進云南貿易額的提升,促進整個云南的經濟發展。
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宜發展地質景觀旅游業??λ固氐匦蔚孛矃^在國內并不多見,因而這一地形地貌景觀本身就是相對稀缺的資源,如果能加以合理利用,配合上文所研究的其他特色旅游資源,將有利于對云南旅游資源進行集群式開發,延長游客在云南旅游的線路與時間,進而提升廣大游客在云南消費的金額,這將有利于為云南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機遇與市場,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振云南經濟。但是,鑒于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觀并非云南所獨有,所以,對本地喀斯特地形地貌旅游資源的宣傳和開發一定要融入云南特有的元素,比如昆明滇池、西山附近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旅游資源石林就可以與滇池、西山進行捆綁宣傳和開發,從而突出本地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密集性,增大對游客的吸引力,提高本地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增強本地旅游業的競爭力與經濟效益。
高山河谷適宜地區應開發水電。云南一些河流有著落差大、水流急、流量大的特點,在這些河流所流經的高山峽谷內部,適宜開發水電。云南主要處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氣溫相對北方較高,很多河流全年沒有結冰期,再加上大流量、高落差,勢必帶來源源不斷且豐富的水能資源。如果能在適宜的高山峽谷建設水電站,便可將這源源不斷的豐富水能轉化為經濟發展能夠直接利用的電力能源,再加上南方電網日益強大和完善的電力運輸能力,勢必可以將這些電力能源運送至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從而為這些來自高山河谷的水電打開消費市場,最終得以將云南高山河谷地區所蘊藏的豐富水能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且水電能源屬于清潔能源,在利用過程中很少會對周邊生態環境構成較大程度的破壞,所以水電的開發利用會有效促進云南生態友好型經濟的發展,甚至通過為相鄰省區提供清潔能源而促進西南地區的綠色發展。
湖區宜發展高原特色療養、旅游與養殖業。云南的湖泊大多處于亞熱帶或熱帶氣候區,配合相對較高的海拔,使得這里的諸多湖區夏天不會悶熱,冬天不會結冰,冬暖夏涼,再加上湖區溫潤的空氣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會給人體提供較為理想的康復環境,因而極其適宜發展療養產業。此外,這里候鳥群集、湖光山色,擁有如畫風景,再加上一些湖區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得云南的一些湖區既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同時又擁有頗具魅力的人文風光,這對于外地游客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從而使得這些湖區不缺客源,市場廣闊。有了療養與旅游業的支撐,湖區可以適度發展云南高原特色養殖業,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水產品就近供應給療養院與前來旅游的游客,這不僅僅會降低運輸成本,也會通過流動的游客之口向其他地區做免費的宣傳與推廣,進而為高原特色水產品不斷拓寬市場,最終使得高原特色療養、旅游與養殖業之間相互促進,集群發展。
走通上述經濟發展之路的保障措施
修路筑橋,拓展交通。云南省多地地形崎嶇不平,交通閉塞。如果當地產品不能及時外運,外地產品不能及時輸入,人流、物流難以高效流通,那么不管本地產業如何富有特色,本地產品如何稀缺,都將難以實現商品交換,都將難以產生商業價值,進而難以產生經濟效益。因此,當地政府應狠下決心,拓展交通,大幅提升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里程,為走通上文經濟道路創造條件。
吸引人才,智力興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云南各級政府應當重視培養、選拔和引入高水平、高素質的相關人才,擴大并優化人才隊伍,從而為上述各地區各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鑒于云南地處偏遠,為了充分吸引人才,需要切實制定并落實政策從物質和情感等各方面惠及人才,同時多宣傳云南在氣候、環境、人文風情等方面的優勢,加大對人才的吸引力。
尊商重商,招商引資。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走通上述各條經濟發展道路,離不開企業和商人的支持與參與,不能僅靠地方政府單打獨斗。云南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廣泛出臺惠商親商的政策,著力營造尊商重商的氛圍,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使得商界的人才與資金對云南各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充滿熱情與激情,進而使得云南各地相關產業的發展煥發出無限商業活力并擁有持久動力。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項目,項目名稱:滇中城市群LUCC變化碳排放效應及其與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分析(項目編號:2023J1200)。
(作者單位:昭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