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譯文】林放問禮的本質??鬃诱f:“你的問題意義重大啊!禮儀,與其尋求形式上的豪華,不如儉樸些好;辦理喪事,與其在儀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內心真正的悲痛?!?/p>
【評析】本章記載了魯人林放與孔子的對話。林放問禮的根本是什么??鬃釉谶@里似乎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但仔細琢磨,孔子還是明確解答了禮的根本是什么??鬃诱J為,禮節儀式只是表達禮的一種形式,但禮的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內心。因此,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儀式上,更重要的是從內心和情感上體悟禮,這樣才符合禮的要求。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p>
【譯文】孔子說:“褅祭的禮,從第一次獻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了?!?/p>
【評析】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等級名分,不僅活著的時候不能改變,死后也不能改變。生時是貴者、尊者,死后其亡靈也是尊者、貴者。這里,他對行禘禮的議論,反映出當時禮崩樂壞的狀況,也表示了他對現狀的不滿。
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弊釉唬骸皢韬?!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譯文】季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阻止他嗎?”冉有回答說:“不能?!笨鬃诱f:“唉!難道說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懂禮嗎?”
【評析】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諸侯的權利,季氏只是魯國的大夫,他竟然要去祭祀泰山,孔子認為這是僭禮的行徑。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譯文】孔子說:“君子沒有什么可以與人相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一定是比賽射箭吧!比賽時,相互作揖謙讓然后上場。比賽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后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
【評析】孔子在這里說了“君子無所爭”,即使要爭,也是彬彬有禮地爭,這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強調謙遜禮讓,鄙視無禮的、不公正的競爭,這是可取的。但過分強調謙遜禮讓,甚至把它與正當的競爭對立起來,就會抑制人們積極進取、勇于開拓的精神,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