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羽楠



在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民間一直流傳著兩則關于平定砂器的故事。一則故事是關于西漢名將韓信的,傳說西漢名將韓信在一次兵敗后,率兵暫時躲藏于平定,當地的老百姓用砂鍋煮飯、做菜、煎藥招待他們,軍隊在平定休整數日后重新回到戰場,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韓信及其部將、軍士認為此次大戰告捷一定是平定砂鍋帶給了他們好運氣,于是便把砂鍋帶回了京城長安,由此平定砂器馳名于世。另一則故事是關于康熙皇帝的,當時康熙皇帝久病不愈,太醫終日愁容滿面,后來特意調換了煎藥的器皿,專門使用平定砂壺為他煎藥,康熙皇帝很快就康復了。得知此次療愈關鍵在于平定砂壺后,康熙皇帝龍顏大悅,在砂壺上御題了一個“龍”字,此后平定小西莊的“龍”字砂壺名聲大噪。
平定素有“砂器之鄉”的美譽,平定砂器燒造歷史悠久,早在秦代就有生產。1972年,平定縣東關古窯層塌土中出土了砂器碎片,經專家精心修復,這些碎片被還原成了兩件砂器:一件是圓形三足砂燈(砂燈圓盤直徑13.8cm、足高1.5cm、通高3cm);另一件是古代祭祀用的圓形砂鼎(鼎口直徑12cm、足高4cm、通高15cm)。將這兩件砂器與《考古與文物》所刊載的秦代陶燈和陶鼎的標準圖案進行對比發現,平定砂燈、砂鼎與秦代陶燈、陶鼎的造型和規制幾乎一樣,僅僅尺寸大小略有差異,再結合砂燈和砂鼎燒制工藝等方面的佐證,可以初步推斷,這兩件平定砂器屬于秦代生產的砂貨產品。
早在唐代時,平定砂器就已成為平定手工業與商業的大宗。盛唐時期,平定砂器與江蘇宜興的紫砂、廣東的砂煲齊名,史稱“三鼎甲”。宋代,平定砂器得到廣泛應用。
明代文獻《天工開物·陶埏篇》記載:“凡白土曰堊土,為陶家精美器用。中國出惟五六處,北則真定定州、平涼華亭、太原平定、開封禹州,南則泉郡德化、徽郡婺源、祁門?!鼻“妗镀蕉ㄖ葜尽の锂a》記載:“砂產州北山中。砂色白,俗稱干子。村民陶為器皿,貨之他方。京師呼為砂吊子者,即州產也。”平定北莊村現存一塊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石碑,碑文明確記載著當地百姓“以耕陶為業”??梢姡蕉耸敲髑鍟r代中國北方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比較著名的陶器窯口之一。
20世紀60年代,由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夸土產》唱響大江南北,其中有“平定的砂鍋亮晶晶……”,平定砂器美名遠揚。
平定生產砂器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制作平定砂器的主要原材料為當地天然無污染優質黏土——坩土,用它燒制出來的砂器“土色土香”,有著良好的口碑。平定縣縣城周圍還有豐富的鋁礬土和白土資源,色純,雜質少,綿軟,可塑性強,十分適合用來制作砂器。另外,平定還有運輸方便、價格低廉、適宜燒制砂貨的無煙煤,也為砂器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平定人民充分利用這些物質條件和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工藝技巧,經過選土、調泥、成型、上釉、晾干、窯燒、煙熏等多種工序,生產出來各種無砂眼、無裂紋、不夾生、不變形、質量上乘的砂貨。平定砂器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從選料到成品熏釉,各道工序都有獨特的技巧。因此,燒制平定砂器十分辛苦,平定民間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一坩二壓三篩土,四踩五捏六入爐。七煽八杈九熏烤,十分質量十分苦?!?/p>
“一坩”是精選采挖黏土(坩子),黏土要選用距離煤層20m處的青坩、鋁礬土和15m處的黏坩,將其運回露天場地進行風化,隨后沉淀一年及以上?!岸骸笔欠鬯檑嶙訅K粒,俗稱“偎土”,將坩子攤在堅硬的石板上用石磙碾壓,形狀獨特的圓型石磙在許多村莊內的荒草叢中都能見到?!叭Y土”是去掉雜質石渣,將粉碎后的精料集中起來備用。“四踩”是加水揉和,再光腳踩泥,以增強泥的黏性和韌性,踩得越久越好?!拔迥蟆笔悄竽嗯?,因燒制器形不同而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常用的有轉盤和不同形狀的模子?!傲霠t”即把經過干燥處理的鍋坯放入窯爐煅燒,其中最講究的是燃料的層次和砂碟上面泥坯的位置,俗稱“裝火”,關鍵是要火候均勻。“七煽”是點火后向爐內鼓風,俗稱“煽拜”,以前是靠人工煽風助燃,砂匠面對高溫,頭戴草帽,臉蒙布單,十分辛苦。爐內溫度保持在1 200至1 300度,約一個小時后,等富有經驗的砂匠“火頭”掀起籠鍋看過砂貨色相之后,再決定?;鹋c否?!鞍髓揪叛尽笔怯描F制杈棍將燒好的鍋坯夾入預先做好的熗眼宣窩里熏烤,動作要利索、準確。熏烤半小時左右,亮晶晶的砂器就可以出籠了。
平定砂器的品種繁多,有砂鍋、砂罐、砂壺、砂壇、砂盆、砂籠、砂瓢、砂勺等近百種,常見的有鍋、碗、瓢、盆、壇、罐、茶壺、火鍋、油燈、花盆以及工藝擺設,用途不一,形態各異。但最令平定人自豪的還是木炭砂鍋,這種砂鍋由火筒、火鍋、底座、鍋蓋四部分組成,燒煮出來的食物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
據《平定縣志》記載,平定砂器“燒飯不變色,煎藥不變性,燉肉不變味”,同時,平定砂器還具有造型優美、壁薄體輕、內外光潔、皮薄均勻、耐酸耐堿、輕巧耐用、耐熱、價格低廉的特點。此外,平定砂器可以直接在明火上燒煮,受到當地人喜愛,人們也越來越認同它優良的物質性能和獨特質感。
隨著現代人生活環境和審美觀念的不斷變化,多數人認為傳統砂器的外觀過于“土氣”,難登大雅之堂,難以滿足其對新的生活方式的需求。所以,在一段時期內,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之后,平定砂器衰落得很快,幾乎到了停工停產的地步。但近年來,人們似乎重新發現了這一“藏在民間久未識”的民族文化瑰寶,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平定砂器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F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這項傳統技藝,平定砂器傳承的火苗勢必會燃成熊熊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