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辰

文章首先對葫蘆島市南票區庭院經濟的發展模式進行分析,指出當地在發展庭院經濟的過程中存在缺少組織規劃與引導、對外宣傳效果不佳、農民普遍對政策不了解、庭院項目綠色發展存在隱患等問題。其次提出科學規劃,加大引導力度;統籌發展“引進來”與“走出去”;為農民提供專業培訓,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加強環境監管,保障生產安全等發展路徑,希望能推動庭院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助力。
國家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鄉村振興局 農業農村部關于鼓勵引導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閑旅游等發展鄉村庭院經濟。2023年,“庭院經濟”一詞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該文件明確提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民發展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是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為自己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產品和有關服務的經濟。促進小口徑的產業融合是庭院經濟的重大潛能之一,有助于增強鄉村內生動力,實現產業振興,為脫貧地區的農民提供了增收新渠道。
葫蘆島市南票區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脫貧戶小額信貸、庭院種養殖保險和專家特派等一系列措施,引導和鼓勵脫貧戶通過發展靈活機動的家庭產業項目,妥善利用房前屋后、房頂地下等閑置土地和空間,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田園、小加工、小商貿、小金融項目(以下簡稱“六小”項目),推動庭院經濟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實現農民增收,達到脫貧戶不返貧的目標。
葫蘆島市南票區庭院經濟的發展模式
政府強化頂層規劃
為了有效開展庭院經濟進村入戶,當地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一戶一策”作為“繡花”式幫扶的重要載體,把“六小”項目作為“一戶一策”的實現路徑,把產業振興作為重中之重。按照“項目到戶、扶持到人,一村多樣、一戶一項”的要求,政府以財政專項資金補助為推動手段,多渠道增加脫貧戶、監測戶的收入。截止到2024年初,全區發展庭院經濟的總戶數達3 907戶,總金額達771.56萬元,排在前三的鄉鎮分別是缸窯嶺鎮(506.13萬元)、沙鍋屯鄉(76.44萬元)與張相公屯鄉(42.41萬元)。
政府明確政策定位
一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南票區政府考察并尊重脫貧戶的意愿,在考慮勞動力和產業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空閑場地,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加則加、宜商則商。二是突出特色,注重質量。引導脫貧戶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六小”產業,加強對脫貧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三是出臺惠普政策,提供補助。2023年,全南票區愿意發展“六小”產業脫貧項目并符合補助條件的在檔脫貧戶、監測戶均可享受補助政策。全區各級政府充分做好項目選定、組織實施、資金籌措、監督管理等工作,區鄉村振興局、區財政局負責列支和下撥補助資金。
政府確定發展項目
1.“小種植”項目
據統計,2024年初,南票區從事“小種植”項目的共計3 508戶,累計投入522.41萬元,是農民經營的首選,占全區庭院經濟項目的67.71%,主要種植棗樹、梨樹、李子樹、桃樹、蘋果樹、山楂樹、桑葚樹等經濟林木。政府對此類果樹每戶種植達50株的(以上品種可疊加計算),每戶補貼500元;整村推進種植潘棗樹(2年以上成苗)70株以上的,每戶補貼2 000元;整村推進種植軟棗(小獼猴桃)30株(4年以上成苗)或10株(8年以上成苗)的,每戶補貼2 000元;現有葡萄2畝以上的,每畝補貼300元。政府對當年集中連片種植花生、谷子、大豆、小豆、紅薯的,每畝補貼300元;集中連片種植兩茬作物、中草藥材的,每畝補貼600元;集中連片裸地種植馬鈴薯、西瓜、圓蔥、黃花菜、白菜、豆角等蔬菜2畝以上的,每畝補貼500元;正在經營的自有蔬菜大棚(長50m以上冷棚)1個的每戶補貼1 000元,2個的每戶補貼2 000元。
2.“小養殖”項目
2024年初,南票區從事“小養殖”項目共計1 144戶,累計投入218.6萬元,占全區庭院經濟項目的28.33%,以飼養羊、豬、牛、馬等大型牲畜為主。飼養羊3只以上,每戶補貼1 000元;當年存欄達到6只以上,每戶補貼2 000元。飼養牛、馬當年存欄1頭補貼1 000元,存欄兩頭以上補貼2 000元。飼養可繁育母豬1頭以上或肥育豬3頭以上,每戶補貼1 000元;當年存欄可繁育母豬達到2頭或肥育豬達到6頭,每戶補貼2 000元。飼養蜜蜂10箱以上,每戶補貼1 000元,20箱以上每戶補貼2 000元。
3.“小作坊”與“小商貿”項目
據調查,2024年初,南票區從事“小作坊”與“小商貿”項目的共計139戶。政府鼓勵農民購買或租賃設備,利用自家庭院從事釀酒、制豆腐、磨米面等“小作坊”形式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對投入成本預估超過1萬元的,每戶補助2 000元;對開設鄉村小超市、小賣部等以商品流轉為主的“小買賣”,并由脫貧戶本人在電商平臺經營網店,通過直播來銷售本區農特產品的電商(單品在平臺商品櫥窗月銷量超過200單),政府每戶補貼2 000元。
4.“小庭院”項目
截止到2024年初,南票區從事“小庭院”項目的僅有23戶。南票區組建聯合驗收小組,制作規范詳細評分表,從環境衛生、物品擺放、庭院設計、綠化覆蓋、家風家訓五類(每類20分)對申報戶進行評分,并提供補貼。評分超過80分的,每戶補助1 000元,由評分小組簽字,政府或辦事處加蓋公章后生效。
5.“小金融”項目
對于享受南票區小額信貸的脫貧戶,貸款資金按照銀行要求用于發展生產、購買生產資料的,每戶可享受貸款補貼500元,全額補貼貸款利息,并繼續享受其他項目的補貼政策。對項目以整村推進的方式進行的,可按照南票區鄉村振興局與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簽訂的《鄉村振興共建協議》,為“小金融”項目提供相應的論證和專家技術指導。
葫蘆島市南票區庭院經濟發展難點
引導不足,庭院經濟發展缺少組織規劃
南票區的庭院經濟政策側重經濟幫扶,對農民的庭院設計缺少統一規劃與管理。由于政府和相關機構沒有提供良好的組織引導和解決方案,再加上庭院經濟中高新技術設備和系統的成本與技術門檻較高,因此農民很難自發投資和發展庭院經濟。他們大多選擇傳統種養模式,并按照自身喜好隨意規劃庭院結構,導致庭院與市場需求脫節,往往一年或者幾年才能獲得收益,難以實現規模效應與可持續發展。
宣傳不足,小農經濟轉型升級困難
信息可達性是影響庭院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南票區擁有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景觀,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與宣傳效果不佳,很少有游客前往觀光,即使來了也只是短暫停留,因此大多數庭院項目都停滯在單一種養階段,未能充分發揮庭院經濟“小而精”的優勢。
農民普遍對政策缺乏深入了解
農民勞動普遍以滿足自家需求為主要目的,很少有人意識到庭院經濟帶來的巨大效益。大部分農民對庭院經濟相關政策持有懷疑與觀望態度。南票區大多數農民為小學或初中學歷,文化素質不高,普遍缺少對新政策的了解,在政策實施環節處于被動地位。再加上政府工作人員對政策的解讀不到位,導致農民理解困難,容易誤讀和誤解政策。
存在隱患,難以保障庭院項目綠色發展
第一,有些農民會將生產產生的污染物亂排亂放,對加工環節的衛生標準把控不嚴,很難確保農特產品符合“三品一標”。第二,庭院空間場域不大,養殖家禽家畜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擾鄰,再加上當地農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防疫培訓,家禽家畜容易產生疫病。第三,某些品種的種養需要專業的儀器和設備,如果這些儀器和設備沒有合理布局與安裝,就會存在火災等安全隱患。
葫蘆島市南票區庭院經濟的發展路徑
科學規劃,加大引導力度
第一,政府部門要因地制宜,立足于本地自然資源與市場需求,樹立庭院綠化美化觀念,做好兼顧短期收益和中長期發展的規劃,并不斷進行數字化升級。第二,鼓勵農民結合“一村一品”“一鎮一標”發展多元化庭院模式。例如,沙鍋屯鄉部分農民可以在藍莓種植項目的帶動下利用自家庭院打造藍莓果園,開發藍莓美食與果酒;沙鍋屯鄉可在豐收季節舉辦藍莓節,評選“藍莓達人”,打造獨具特色的產業體系,為游客提供集觀光、采摘、品味美食于一體的藍莓之旅。第三,為不同庭院項目、產業規模的農民提供不同的幫助。對技術水平高、生產經營經驗豐富、經濟效益佳的農民,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重點幫扶,幫助其發展,打造示范戶,以點帶面,激發周圍農民發展庭院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注重“引進來”與“走出去”
南票區應發揮自身優勢,在民俗休閑觀光游的熱潮下把握時機,做好“引進來”與“走出去”工作。首先,將消費者“引進來”。引導農民接受政府提供的技術指導與資金支持,鼓勵他們利用自家院落屋頂種植金銀花、靈芝、藍莓、草莓等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草藥或水果,實現村民有賺頭、庭院有“看頭”、鄉風更和諧。其次,庭院要“走出去”。南票區政府應主動挖掘當地特色美食和美景,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邀請擁有一定粉絲量的主播實地游玩試吃,宣傳本地特色旅游景點、餐飲美食、休閑庭院,打出知名度,擴大市場;同時與學校、企事業單位合作,采用定向輸送客源的方式,在消費幫扶的基礎上打造口碑。
為農民提供專業培訓,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
第一,制作鄉村庭院經濟宣傳欄與技術學習手冊,建立庭院園藝培訓基地,開展“庭院新星”“園藝達人”評比大賽。在農閑時舉辦農民文化素質與農業技術培訓會,邀請優秀示范單位、本地“庭院達人”為農民傳授成功經驗。第二,政府工作人員應做好基層民調,充分了解農民對發展庭院經濟的實際需要,并據此制作通俗易懂、內容翔實的政策宣傳視頻,安排專業講解人員為村民答疑解惑。第三,升級農業社會服務系統。為了方便農民實時了解市場信息,及時解決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政府可以打造面向農民的操作簡單的網站與小程序,并組織人員下鄉教農民如何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服務。
加強環境監管,保障生產安全
農業部門、全區各級政府與村“兩委”要嚴格監管庭院項目的生產安全與環境衛生,在規劃階段就要從知識、技術、人才、設備、資金、用地等方面為庭院經濟的低碳標準化發展提供保障。制定明確的村規民約與安全衛生管理細則,定期抽查農畜產品是否符合“三品一標”,器械布局與質量是否合規,周圍環境是否被污染等,做好動物防疫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高效發展庭院經濟有助于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促進農民尤其是脫貧戶與監測戶原地就業創業、拓寬增收來源渠道。葫蘆島市南票區的調研結果顯示,雖然在政策鼓勵與資金扶持下,南票區的庭院經濟有效運作起來,但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依舊不容忽視。政府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本區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鼓勵農民發展多元化庭院項目,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庭院規劃與技術指導,幫助庭院實現“經濟美觀創收”的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葫蘆島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