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常林

創新基層治理對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不僅體現在能夠提升鄉村基層治理效能上,更在于其有助于鄉村基層治理構建新格局、開創新局面。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在具體實踐中,一些基層的創新治理舉措仍存在不足。例如,在管理理念上對創新基層治理缺乏足夠重視,在管理實踐上存在盲目性、隨意性等問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鄉村基層治理的創新性與有效性。新時代下,要想通過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不僅需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治理根基,也需要以黨建促經建,以富民促治理,還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地方特色。只有從思維到行動實現全方位的整體治理,鄉村基層治理才能推陳出新,以更加高效的治理方式切實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在新時代,基層治理對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創新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提升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縱觀世界強國發展史,一個國家要真正強大,必須有強大農業作支撐。為了推動農業發展,各地構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體系。然而,在傳統模式下,鄉村基層治理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不僅使鄉村基層治理缺乏系統性、規范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各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創新基層治理的重要性。
換言之,創新基層治理對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意義之一就是提升治理效能。在新時代,鄉村基層治理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完善頂層設計、強化制度剛性、加強監督引導和促進全面發展等領域。這明顯區別于傳統治理模式,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可行性舉措。
構建治理新格局
從整體上看,傳統模式下的鄉村基層治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化、隨意性問題。因人而異的治理方式不僅使鄉村基層治理缺少穩定性和長效性,也從根本上破壞了基層治理架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這也是新時代創新基層治理對推進鄉村振興的另一重要意義,即構建治理新格局。通過更加科學、理性、客觀的路徑重塑治理架構和完善治理體系,不僅有助于提升治理效能,更能從根本上推動鄉村的持續發展。
創新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的常見問題
重視程度有所不足
與農業產業經濟創新發展帶來的直接收益與利潤相比,基層治理在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顯得更為長期,效果顯現更慢,且產生的效果或效益也相對間接。這會導致部分鄉村對基層治理的重視程度不足。
盲目性、隨意性
部分鄉村基層治理在具體實踐中存在盲目性、隨意性的問題。部分村干部對本地情況的了解不夠全面,對創新治理的重視程度不足。因此,他們往往會選擇直接模仿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或有效措施。然而,由于各地區的經濟實力、發展水平、治理架構等不同,這種“抄作業”的做法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
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路徑
創新基層黨建,夯實治理根基
鄉村基層治理歸根到底還是通過對人的教育引導,實現人、財、物的系統化、規范化治理。而針對人的教育引導,相關主體需要在思想觀念上創新形式與手段。尤其是偏遠的鄉村地區還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缺、散、亂、差等突出問題。究其原因,鄉村基層黨建不作為和工作不到位是重要的制約因素。因此,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就是創新基層黨建,夯實治理根基。
完善鄉村基層黨建的“三會一課”制度至關重要。首先,“三會一課”制度的嚴格執行增強了鄉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制度剛性。其次,通過“三會一課”,可以將黨的政策綱領等融入鄉村的生產生活中,推動鄉村有序發展。最后,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有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組織環境和工作氛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鄉村基層黨建的發展。完善鄉村基層黨建的“三會一課”制度不僅有助于改善長期以來因忽視黨建工作而造成的組織架構老化、松散的問題,更能引導部分疏于自我管理的黨員干部端正態度、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共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堅持“三會一課”制度還可以拓展鄉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外延與內涵。譬如,通過創新“三會一課”的組織形式,為黨員家庭掛牌、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主題紀念日活動等。這不僅改變了黨建工作的傳統模式,也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通過創新實踐,鄉村基層黨建將更好地引領鄉村走向更加繁榮與和諧的發展道路。
此外,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鄉村基層黨建工作構建了新格局。部分鄉村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基層黨組織出現碎片化、分散化的問題,使得鄉村基層黨建“有形無實”,形式有余實質不足。而信息技術的引進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
一方面,外出打工、遠離家鄉的人們可以在社交平臺上參與鄉村組織的活動,基層黨建工作相關信息、資訊也能借助互聯網得以迅速傳播。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可以進一步加深鄉村基層黨組織與黨員干部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信息技術既可以為鄉村基層黨組織構建起“線下+線上”的立體架構,也可以大幅降低基層黨建工作的物質成本,同時還可以提升整體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的便捷性有助于鄉村基層黨建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有利于黨員干部提高思想覺悟和增強黨性自覺。
基于此,鄉村基層治理將擁有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黨建隊伍,黨的基層組織將充分發揮出其作為戰斗堡壘的積極作用。這不僅從根本上鞏固了鄉村基層治理的組織基礎,也大幅提高了相關主體對鄉村基層治理的重視程度。
以黨建促經建,以富民促治理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鄉村基層治理創新離不開農業產業經濟發展。以黨建促經建,以富民促治理至關重要。因此,在創新鄉村基層黨建的基礎上,加快鄉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是當務之急。
物聯網技術的全面普及和廣泛應用使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正逐步被自動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機具所取代。如今,育秧機、播種機、插秧機、無人機等農機具齊上陣。它們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業生產煥發出勃勃生機。鄉村基層治理的關鍵是充分挖掘科技生產力的巨大潛能。借助科技的力量不僅能促進農業生產收益實現指數級增長,還能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在此過程中,鄉村黨員干部應發揮出更加積極主動的引領作用。只有當基層黨員干部成為致富帶頭人、產業發展領軍人,才能進一步激發起更多村民干事創業的熱情。
聚焦文化旅游產業,推動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鄉村文旅產業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也是新時代以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熱點。鄉村的自然環境優勢明顯,如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質、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是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的寶貴資源。鄉村基層治理可以從保護自然環境和完善基礎設施入手。
一方面,鄉村基層治理應著重教育引導鄉村民眾,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觀念,減少人為破壞和污染環境的行為,確保綠色低碳理念始終貫穿于鄉村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為了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的繁榮發展,需要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包括但不限于確保進村入鄉的道路暢通無阻,實現“最后一公里”的道路硬化;打造符合城市消費者需求的高品質餐飲與住宿條件,讓游客在鄉村也能享受到舒適便捷的服務;建設整潔寬敞且數量充足的停車場所,以滿足游客的停車需求。只有兼顧綠色與便捷、環保與舒適,鄉村文旅才能真正贏得游客的青睞,才能實現常態化、長效化發展。這不僅有助于壯大鄉村文旅經濟,也有助于推動第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實現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凸顯個性特色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由于地域差異,不同區域在發展形式、特點、目標及成果上各具特色,因此不同地區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同。在新時代,創新鄉村基層治理并非簡單地復制其他地區的模式,而是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緊密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凸顯個性特色。因此,相關主體應在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理策略,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對于經濟基礎較差、發展速度緩慢的欠發達或不發達地區,鄉村基層治理必須充分認識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性、緊迫性,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此外,由于這些地區在主觀和客觀條件上均存在不足,鄉村基層治理必須采取穩健的步伐,循序漸進地推進。
對于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地區來說,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同時,這些地區通常擁有較為豐富的資源可供投入,這為鄉村基層治理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與建設力度,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不僅能夠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還能進一步促進鄉村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與內容,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不斷提高群眾思想認識水平,這不僅能夠激發群眾的創新活力,還能促使他們在意識和行為上更加自省、自律、自覺。
由此可見,不同地區創新基層治理不僅需要腳踏實地、因地制宜,也當避免盲目模仿。只有尊重本地區群眾的根本意愿,順應區域發展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創新基層治理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同與支持,才能切實推進鄉村振興。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中央認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因此,文章提出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路徑,包括創新基層黨建,夯實治理根基;以黨建促經建,以富民促治理;堅持問題導向,凸顯個性特色。此外,新技術的應用為鄉村基層治理的全面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是重塑治理框架、重構治理格局的關鍵。創新基層治理必須與時俱進,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黨支部建設為基礎,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共同推動鄉村發展。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只有從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法治建設、道德教育等方面同時發力,鄉村基層治理才能從根本上突破瓶頸,實現從思想到行動的整體革新。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