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
(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0)
小微制造企業由于規模相對較小、資產有限以及信用記錄相對短,面臨著傳統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支持時的一些難題。信貸難題成為了小微制造企業融資的主要問題之一,傳統金融機構對其采取謹慎態度,難以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此外,小微制造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也面臨融資成本較高的情況。由于融資渠道相對有限,雖然一些非傳統金融機構或私人投資者會提供融資,但相應地,企業需要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包括高利率和額外費用。
1)以短期貸款為主。由于小微制造企業通常面臨日常經營的短期融資需求,它們更傾向于尋求短期貸款來支持生產、采購和庫存等經營活動。這也與其相對較小的規模和短周期的運營特點相吻合。
2)供給量小于需求量。由于傳統金融機構對小微制造企業的融資需求持謹慎態度,融資供給量通常較小。這導致了融資市場上小微制造企業的融資需求遠遠大于可獲得的融資供給,形成了供給量小于需求量的局面。
3)融資渠道單一。小微制造企業往往面臨融資渠道相對單一的情況。傳統金融機構仍然是主要的融資來源,而其他融資途徑相對有限。這限制了小微制造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上的靈活性,增加了融資的難度。
1)信息不對稱。由于小微制造企業的財務和經營信息透明度相對較低,銀行等金融機構難以全面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這種信息不對稱增加了銀行的審核成本和風險,導致銀行對小微制造企業的貸款意愿降低。同時,信息不對稱也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問題,使得企業有動機隱瞞不良信息或提供虛假資料,進一步加劇了融資難度。
2)交易成本高。由于小微制造企業的規模較小,經營穩定性相對較低,銀行對其貸款的交易成本較高。銀行需要對小微企業進行貸前調查、信用評估、風險控制等大量工作,這些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相對于大型企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意愿較低。
3)治理結構問題。一些小微制造企業在治理結構上過于簡單,缺乏規范的內部決策機制和財會制度。這導致了銀行在貸前調查時難以準確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風險。同時,不規范的治理結構也使得小微制造企業在還款方面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增加了銀行的風險和不良貸款率。
數字金融是一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金融服務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金融形態。它不僅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的運營方式,也創新了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數字金融的興起為小微制造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選擇。通過互聯網平臺,小微制造企業可以更便捷地獲得小額貸款,減輕傳統融資渠道的限制,提高融資的靈活性。
2.2.1 改善信息不對稱
小微制造企業的經營狀況往往波動較大,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很難做到實時更新。數字金融平臺則可以實時追蹤小微制造企業的經營數據、交易記錄等,確保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這使得商業銀行能夠更加準確地評估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風險狀況,從而做出更加科學的授信決策。再者,數字金融與商業銀行的融合實現了更高效的授信管理。傳統模式下,商業銀行授信流程繁瑣,時間長,效率低。數字金融則通過線上化、自動化的方式簡化了授信流程,提高了授信效率。企業可以在線提交融資申請,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快速審核資料,大大縮短了融資周期。
2.2.2 降低金融服務成本
數字金融平臺的高效信息搜集實現了對小微制造企業更為全面、即時的信息獲取。相對于傳統的貸前調查方式,數字金融通過社交網絡及移動支付端的數據收集,能夠更快速地獲取到企業的運營狀況、信用記錄等關鍵信息,從而提高了信息搜集的效率。數字金融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挖掘和整合碎片化信息,包括企業的社會聲譽、供應鏈關系、客戶反饋等。這種信息整合形成了更為全面的企業畫像,有助于更準確地評估小微制造企業的信用狀況和償債能力。進一步,數字金融通過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能夠較為精確地計算小微制造企業的違約概率,并基于這一概率對借貸資本進行風險定價。這種精準的風險評估有助于金融機構更科學地制定貸款利率,降低了貸款風險。數字金融的自動化處理和大數據分析顯著降低了傳統商業銀行在貸前調查及貸后監管過程中的信息搜尋成本。相比于傳統的人工調查與監管手段,數字金融的高效處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力資源成本,更有利于小微制造企業獲得融資。
2.2.3 提高信貸服務效率
通過“線上操作”,小微制造企業無需再親自前往銀行或金融機構進行繁瑣的紙質材料提交和審批流程。數字金融使得整個融資過程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完成,企業可以通過在線申請、上傳相關資料等方式輕松完成貸款申請。基于“數據決策”的模式,數字金融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小微制造企業的歷史交易、經營狀況、信用記錄等多方面數據,進行精準的信用評分。這種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大大提高了融資審批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降低了信貸風險。最重要的是,“模型管理”機制使得數字金融平臺能夠不斷優化信用評分模型,根據實時的市場和企業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這有助于更準確地評估小微制造企業的信用狀況,為其提供更為精準的融資服務。
隨著支付手段的深度電子化,國內線上金融的規模不斷擴大,數字金融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然而,傳統金融仍然擁有其獨特的優勢,例如線下服務、長期積累的信譽等。通過將兩者有效地融合,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種融合不僅有利于線上線下優勢互補,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而且能夠為小微制造企業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務。在融合的過程中,可以從技術、產品和服務的角度入手。在技術方面,數字金融與傳統金融需要進行深入的技術交流和培訓,以促進雙方在技術上的融合。通過技術融合,可以提升各自的業務處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從而更好地滿足小微制造企業的需求。在產品方面,數字金融和傳統金融可以共同推出更多針對小微制造企業的金融產品,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小微制造企業的融資需求。通過產品融合,可以為小微制造企業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在服務方面,數字金融和傳統金融可以將各自的優點結合起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通過服務融合,可以進一步提升小微制造企業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發展供應鏈金融可以為小微制造企業提供更加可靠的融資支持。通過整合產業鏈中的核心制造企業與小微制造企業的合作關系,利用核心制造企業的信用背書,來提升小微制造企業獲取貸款的可能性。此外,引入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融資效率和安全性。同時,創新風險監管思路也是數字金融賦能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小微制造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深度分析,準確評估其風險狀況。并引入風險分擔機制降低金融機構對小微制造企業融資的風險,實現風險共擔。在技術防護方面,應加強數字金融技術防護措施,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數據收集、錄入、共享等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加密措施和權限控制,防止信息泄露和被非法獲取。
通過數字金融,可以依托大數據技術,對小微制造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記錄、整合和分析。這些數據能夠動態展示小微制造企業的資質和經營情況,從而讓金融機構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隨著數據的不斷更新,金融機構可以實時掌握企業的經營動態,如訂單數量、庫存變化等,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貸款償還能力。針對小微制造企業財務信息不透明的問題,通過數據平臺,將企業的交易數據公開化、透明化。這不僅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能讓金融機構更加信任小微制造企業,降低貸款門檻。同時,由于數據平臺的分析結果可以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還款能力,金融機構可以降低對抵押品的依賴,從而解決無法提供優質抵押品的問題。建立中國特色小微制造企業金融數據平臺,不僅可以解決小微制造企業融資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還能促進數字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通過數據平臺,金融機構可以快速篩選出符合貸款條件的小微制造企業,簡化審批流程,提升融資效率。這不僅能夠滿足小微制造企業的融資需求,還能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由于小微制造企業財務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抵押品等問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存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立統一的小微制造企業征信系統成為關鍵的創新策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小微制造企業的信貸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和評估。通過大數據征信,可以對小微制造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精準判斷,為金融機構提供更準確的信貸依據。這不僅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提高了其對小微制造企業的信任度,還有助于降低融資門檻,提升小微制造企業的融資可得性。另一方面要將小微制造企業的征信信息數據整合并納入央行征信體系,對現有征信體系進行補充,可以擴大企業征信體系的覆蓋范圍。這不僅能夠讓更多的小微制造企業獲得公平、公正的融資機會,還能促進市場競爭和經濟增長。通過信息共享機制,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互通得以實現,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風險,提高了融資效率。建立統一的小微制造企業征信系統。這一創新策略打破了地域、行業的限制,讓更多的小微制造企業能夠獲得公平、公正的融資機會。這不僅有助于解決小微制造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能促進數字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小微制造企業作為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融資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之一。在當前數字化時代,數字金融的崛起為小微制造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路徑,為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本文中,首先概述了小微制造企業融資的困難現狀,明確了其融資問題的緊迫性。隨后,深入剖析了小微制造企業融資的基本特點和困難的根本原因,著重分析了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治理結構問題等方面的制約因素。隨后,聚焦于數字金融的發展趨勢以及其對小微制造企業融資的支持作用。數字金融的興起為小微制造企業提供了更多元的融資渠道,降低了傳統融資渠道的門檻,為企業創造了更為便捷和靈活的融資環境。在深入研究了數字金融如何賦能小微制造企業融資的創新路徑中。通過強調信息科技、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等數字金融工具的運用,企圖解決小微制造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等難題,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融資模式和策略。在數字金融的引領下,小微制造企業融資的未來充滿了更多可能性。然而,也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家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動數字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小微制造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靈活、創新的融資支持,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小微制造企業能夠在數字金融的潮流中迎來更加繁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