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軍
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學位法》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學位制度走向成熟,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一,從法律上明確了我國學位工作體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省級學位委員會和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是學位管理的三級主體,使我國學位管理更加系統化、規范化。第二,從法律上明確了我國實行“三級兩類”學位體系制度。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包括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等類型,按學科門類、專業學位類別授予,并明確了學位授予的程序、條件。第三,從法律上保障了學位授予的質量,通過建立學術復核制度、明確學術評價爭議解決機制和權利救濟渠道,為有效處理學位爭議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學位法》的出臺,為我國研究生教育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構建科學、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推動研究生教育教學思想轉變。《學位法》的出臺要求教育工作者全面革新思想,確保教育思想、培養理念、培養方案、培養模式、評價指標、評價標準等與《學位法》緊密契合。其次,建立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體系。我國研究生教育將更加注重對不同學科、類別、層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質、特點、特征的探索與研究,有助于推動研究生教育與產業、行業、社會需求的緊密對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最后,分類評價是指揮棒,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學位法》明確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本質區別,學位授予單位應立足于此,堅持科學的評價導向,制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建立適應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評價體系,以實現人才培養與評價的多元化和科學化。
貫徹落實《學位法》,對于深刻認識和積極踐行分類培養、分類評價,對于提高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科技變革加速演進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重大變化,分類培養、分類評價是滿足社會需求,服務國家發展的重大舉措。“三級兩類”學位體系制度最基本和最顯著特征是學位類型明確劃分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兩類。前者強調突出學術研究能力,培養環節強調學術研究訓練;后者強調突出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環節強調專業實踐、訓練;學術學位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實踐成果、其他規定的成果答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在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進程中,最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必須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質量教育體系。貫徹落實《學位法》,要求學位授予單位進一步規范學位授予工作,保障學位授予質量,加強各培養環節的銜接配合,推動培養單位實現內部體制機制變革,促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