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豪 張秀紅
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億萬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歷史重任。深圳市龍崗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龍崗二職”)構建了“54321”勞動育人體系(即5個平臺:勞動實踐基地平臺、校企合作勞動平臺、社區志愿服務平臺、家庭勞動教育平臺、數字勞動教育平臺;4個結合:課程與活動相結合、學校與社區相結合、評價與激勵相結合、投入與保障相結合;3個層級:基礎層、職業層、創新層;2個根本: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1個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形成了具有鮮明職業教育和校本特色的勞動教育育人模式。同時,學校成立了以書記、校長為組長,以副校長、家委會主任、社區工作站負責人、合作企業主管等為副組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與推進勞動教育工作。
明確勞動教育目標。圍繞學校成長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幸福共同體辦學思想,科學制定勞動教育育人目標,包括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品質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注重勞動教育與學生全面發展的結合,通過勞動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設置勞動教育課程。科學設置“三層級”勞動教育課程,將勞動教育納入課程體系,確保勞動教育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課程內容涵蓋家務勞動、校園崗位實踐勞動、社區志愿服務勞動等多個方面,以滿足學生的勞動需求。同時,注重勞動課程的實踐性,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勞動技能。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優選、培養具有勞動教育經驗和過硬專業知識的教師執教勞動教育課程。利用“粵菜師傅基地”“廣東省勞動教育基地”平臺,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勞動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開展校本崗位體驗實踐活動。學校提出“生活育德、崗位成才”的勞動育德理念,全面探索校本勞動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校園清潔、綠化、維護等勞動任務,以及參與社會公益勞動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樂趣,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并由此形成了“生活+崗位+評價”勞動教育模式。
完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創設“3+X勞動教育”評價體系,“3”是指教師、學生、家長,“X”指企業導師、崗位勞動導師、社區工作者等,根據實際勞動場景中的勞動品質監管者、勞動技能指導者、技能等級鑒定者進行“檔案袋”多元化的勞動評價機制,實現全員育人勞動教育評價撬動“五育融合”。
加強“家—校—社—企”四方共育形成合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勞動教育計劃和要求,支持并參與學生的勞動教育,通過家庭勞動、社區服務等方式配合學校的勞動教育,共同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責任感。比如學校將5月定為勞動月,結合傳統節日打造“勞動光榮”的校園文化;結合家務勞動清單,進行家庭勞動量化記錄;聯合社區邀請勞模開設講座;有效開展學生見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
龍崗二職的“54321”勞動育人體系深度契合學校的共同體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通過十余年的不斷探索實踐,不僅塑造了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更在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實現了成長共同體的互助共進,促進了事業共同體的繁榮發展,構建了幸福共同體的溫暖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