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菲
語言是有味道的,是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傳遞情感的媒介。語文學科教學的關鍵在于對語言的品味與感悟,以及挖掘語言背后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加強對品味語言的教學方法研究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猶如一把鑰匙,幫助學生開啟賞析語言、提升素養的大門。
品味語言,“讀”占鰲頭。放聲朗讀是形成良好語感素養的敲門磚。同音樂一樣,語言用聲音傳遞思維,也可以表情達意。通過反復放聲朗讀,可以在熟練語言的基礎上,分辨語言的褒貶,識得語言的優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輕重音、速度節奏和肢體表情等朗讀技巧上去引導學生。把熟讀每篇例文作為閱讀教學品味語言的基本要求,讓學生讀得通順流利、朗朗上口。語文學科的朗讀訓練可以從三方面推進。一是初讀,整體感知。大聲通讀全文,掃清生字障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二是細讀,重點突破。抓住文章重點句段,深度思考,有感情地朗讀。三是精讀,難點升華。深入挖掘文章中心思想,通篇品評,搭配音樂等感受語言之美。
品味語言,“問”中推敲。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抓住有效契機進行提問,對高質量地品味語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有效的思考中品味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內容和情感的理解。
一是聚焦文章重點發問。文章的每個段落分量不同。教師在備課時要善于發現作者行文的重點,充分把握挖掘文本重要語段之間的聯系,研磨出重點問題串起全部重點語段的教學,引導學生細讀品味語言。
二是突破文章的難點發問。不同的語境,語言會呈現出不同的意味,既有言內之意,也有隱含較深的言外之意。語言較深層的意味往往包含著作者當時背景下的思想感情、寫作目的、寫作動因,需要結合資料設置難點問題,提升學生的精讀品味,達到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
品味語言,“比”中揣摩。比較揣摩是品味語言最常用的辦法。正如賈島推敲的典故一樣,語文學科就是要帶領學生對語言進行比較和揣摩,才能感知語言的精妙,領悟用語用詞的準確,形成準確精妙地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
一是揣摩不同文體語言的精當。教學文學作品時,可以根據文體的不同,找準比較揣摩的關鍵點。如記敘性語言,關鍵在于對生動形象描述性語言的體味;說明性語言,關鍵在于對科學生動說明性語言的體味;議論性語言,關鍵在于對論點論據邏輯性語言的體味;詩歌語言,關鍵在于對意味深遠凝練性語言的體味……品味語言關鍵要從品味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入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二是揣摩標點符號的妙用。標點符號與語言文字同樣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比較揣摩標點符號同體味文字一樣重要。比起一般性語句,關鍵標點符號有時隱含作者特別的用意和思想感情,只有帶領學生細細琢磨體會關鍵標點符號的妙用,才能品味到文本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三是揣摩不同表達的效果。從表達的角度揣摩語言,也是品讀語言的一個重要方面。作者要表達出真情實感,不會只依靠遣詞造句,還有各種各樣的表達方法,比如比喻、擬人、反問等修辭方法,每一種方法背后都有其不同的表達效果以及要表達的情感。所以,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揣摩,有助于學生更有深度地朗讀。
著名特級教師陳鐘梁先生說:“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比绻處煵荒茏屑毸伎己头e累這些品讀語言的方法,那么所教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粗淺的階段。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一個很現實的任務就是為培養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感打好基礎,提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讓孩子們發現語言文字的美,并且享受這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