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懷義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相關部門對古建筑文物保護越發重視,特別是對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主要是施工管理作為古建筑文物保護的關鍵環節,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并且技術性較強,只有完善的施工管理,才能保證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基于此,本文以某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為例,討論施工管理主要問題以及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古建筑文物作為歷史傳承的載體之一,需要對古建筑文物嚴格保護,而古建筑文物保護施工管理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技術性,為提升古建筑文物保護施工管理效率與質量,應根據施工管理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施工管理措施,為我國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以某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為例,施工單位正式開工前,對該建筑全面勘察,再結合建筑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實施條例,制定對應的施工管理方案。但是,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存在一定問題,施工管理人員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對應的管理措施(如圖1),最終達到良好的效果。
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問題
前期勘察準備工作不到位。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單位對前期的勘察準備工作不到位,無法滿足后續的施工要求,降低施工管理質量。根據案例工程管理來看,前期勘察準備工作不完善,如,從施工環境和施工現場情況來看,施工單位僅將該古建筑的資料,作為施工方案編制的依據,并對施工現場勘察過于形式化,編制的施工管理方案尚未結合施工現場情況,甚至在部分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區域,施工單位尚未對此施工區域勘察,便參考類似的工程,制定施工管理方案,降低了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質量。
資金投入不合理。古建筑文物雖然作為我國歷史傳承的主要載體之一,由于工程盈利能力不強,導致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中,對建筑行業重視不足,對施工資金投入不合理。另外,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主要指文物開發和保護方面的工程項目,若施工單位缺少相關的建筑管理知識,便會出現資金投入不合理的情況。表1為該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和普通房屋建筑項目費用構成對比,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費用較多,并且施工管理更為復雜,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費用構成也存在明顯的差別。在案例工程中,主要是因為施工材料和施工技術等方面不具備質量規范標準,導致資金投入不合理,管控不到位。
表1 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與普通房屋建筑項目費用構成對比
項目名稱 人工費用占比/% 材料費用占比/% 其他費用占比/%
普通房屋建筑項目 38 43 19
古建筑項目 75 14 9
施工過程缺乏監管體系。由于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無論是承包模式,還是施工需求,均具備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案例工程中,施工過程中缺少監管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臨時性相對明顯,對比普通的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案例工程制定的監管體系不夠完善,管理人員的監管范圍模糊不清。再加上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對技術能力要求較高,若施工現場管理缺少監管體系,便會降低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整體施工質量。
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相關策略
做好古建筑文物工程前期勘察工作。由于施工單位前期對該古建筑文化保護工程勘察工作不到位,所以,為解決這一問題,施工單位應保證勘察工作的全面性,為后續的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方案合理性提供保障。施工單位根據相關的規范標準要求,對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勘察過程中,采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如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航拍技術等,不僅減少工作人員的勘察任務量,還可以保證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勘察的效率與質量。真正勘察過程中,除了對古建筑文物原始材料收集外,還需要對當地施工環境和歷史文化進行研究,確保勘察資料的全面性和精準性。工作人員根據勘察結果,對相關的數據資料進行匯總與整理,并結合古建筑文物工程實際情況,編制對應的施工管理方案,避免施工不當,影響古建筑文物完整性。
案例工程中,主要對該古建筑保護工程的年代和建筑結構進行分析,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說明:根據建筑年代勘察結果來看,該古建筑的建設期為1831年,并在1930年重新修建,古建筑保留清代風格。古建筑結構安全評估表明該古建筑于1930年重建,至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見證著時代更迭。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古建筑已經出現不同程度地損壞,從施工現場的勘察結果來看,僅是部分構件受損嚴重,整體的建筑結構依然完好。部分構件遭到破壞,主要指瓦片脫落后,屋面漏雨,導致屋面的桁條發霉腐爛,影響屋面結構的完整性。施工單位根據以上的勘察結果,制定完善的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方案,并針對施工方案,制定對應的管理措施,確保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效率與質量。
科學管控資金。由于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受多種因素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最終影響資金的使用。所以,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應針對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控措施,并對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案進行全面論證,再對施工技術和施工材料詳細對比,保證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以及確保資金管理的合理性。案例工程中,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管理人員需要對施工各環節嚴格管理,真正節約施工成本,避免施工環節不規范產生多余的資金浪費。另外,施工單位需要對施工組織進行合理調整,并對人力資源結構進行優化,最大限度提升施工管理效率與質量。考慮到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技術性較強,施工單位要想獲得最大利潤,應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能力和道德素質,并從外部招聘專業能力強和高素質的施工人員,為施工單位提升經濟效益奠定基礎。同時,施工單位應針對現場的施工作業不斷調整與優化,對各個施工作業協同管理,嚴格控制施工資金的投入,盡可能以較小的資金投入,實現較大的產出效果。施工單位應科學合理制定施工作業方案,再按照統一的方式,對施工作業進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成本。
針對古建保護工程的監管體系。現階段,施工單位在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應制定完善的工程監管體系,促使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具備嚴肅性和權威性。在制定監管體系過程中,需要結合施工現場各個環節,對施工管理進行調整與優化。案例工程中,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在案例工程招標以及工程承包和發包環節,管理人員應明確工程項目監管內容,根據提前制定的施工管理方案,確定第三方監管參與方式,制定多方參與的施工現場管理方案,確保多個參與方之間不會出現監管疏漏的情況。管理人員應對施工現場進行嚴格管理,由于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具備多樣性的管理特點,并且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過于碎片化,在監管過程中,管理人員應針對各個分項制定對應的報送體系,針對性組建管理隊伍,避免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監管出現疏漏的情況。管理人員在特殊施工環節監管過程中,應制定專門的驗收措施,并嚴格控制各個施工分項管理質量,按照施工質量規范標準,作為質量驗收依據,確保工程驗收的全面性與標準性。工程監管體系應充實自身功能,施工單位、監理方可組建質量監管隊伍,分別對施工項目定期或者不定期檢查,并在施工安全、施工進度以及施工質量等方面嚴格監管,提升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重視大型構架施工管理。案例工程為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應重視大型構架施工管理,按照古建筑文物保護規定要求,對大型構架、桁類補配以及杉木材料應用技術等方面嚴格管理,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梁、枋構件應用過程中,含水率不可以超過25%;桁類構件和模板構件應用過程中,含水率不可以超過18%;桁類構件應用過程中,含水率不可以超過20%。針對梁、木板、桷、桁類構件,傾斜率不可以超過8%。另外,針對部分構件中蟲蛀部分,應及時根據蟲蛀實際情況對應處理。為保證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質量,不可以采用腐壞的構件。管理人員應按照木材的裝備要求,對大型構架的木材選擇過程中,盡可能選擇干燥的木材,并采用自然干燥的方法,延長木材干燥的時間,避免木材在后續應用中,出現變形或者裂縫問題。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過程中,應選擇相同類型的原構件,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加強施工材料質量管理。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過程,應對施工材料質量加大管理力度,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對具體的施工材料、質量進行嚴格管理。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材料質量與整個工程質量有著緊密聯系,施工單位為提升施工材料管理水平,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對各個細節嚴格把控,對施工材料采購和供應類型方面進行管理,要求供應商出具施工材料性能和質量標準證明,只有通過質量規范標準要求的供應商,才可以進行合作。施工材料進入到施工現場后,需要與原本的施工材料分離,再將各個施工材料進行種類劃分,有助于管理人員保護施工材料,避免施工材料受損壞,最終全部由倉庫統一保管。在新施工材料應用方面,部分施工材料難免存在缺陷,這就需要在新施工材料應用前,全部將存在缺陷的施工材料篩選出來,保證施工質量。另外,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使用的木材施工材料占比較大,主要包括梁架、圍墻等區域,所以管理人員應控制木質材料出現變形或者彎曲,并對木質材料進行防蟲和防腐處理,確保施工材料質量符合規范標準要求。
加強對技術施工的管理。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應對施工技術嚴格管理,由于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受到建筑性質的影響,在這個施工中存在部分隱蔽工程,導致施工設計和施工條件出現脫節的情況,導致施工進度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以,為解決這一問題,施工單位需要和設計單位保持聯系,并共同前往施工現場勘察,制定對應的施工設計方案。針對現有的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預算重新調整,在正式施工前,施工單位和總工程師以及項目經理需要開展技術交底工作,學習相關施工技術規范標準要求,明確施工中各個技術標準,確保施工人員按照正確的方法操作。另外,定期開展施工組織設計交流活動,促使施工人員能夠明確施工進度、安全以及質量規范要求,尤其是復雜的施工環節,應制定專門的工程質量規范標準要求,確保施工技術管理的有效性。
落實現場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作為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的關鍵環節,只有施工單位對安全嚴格管理,才可以保證工程能夠在規定時間內竣工,并為相關的施工人員提供安全的環境。案例工程中,安全管理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安全管理制度,針對技術交底方面,應按照“先培訓,后上崗”的管理原則,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對相關的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尤其是施工技術和法律法規等內容,需要重點對施工人員培訓。針對施工重點管理環節,施工單位應設置專門的檢查活動,促使施工質量符合建設標準,一旦在管理中發現質量問題,應及時整改,并對施工人員加強管理。日常施工監管中,管理人員應全面檢查安全隱患,并根據安全隱患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解決措施,保證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現場,始終保持良好的環境。例如,案例工程土方施工中,應針對土方坍塌事故,制定對應的防范措施,提前對古建筑結構進行加固,避免出現變形,引發坍塌的情況。
綜上所述,古建筑文物在我國歷史傳承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方案,對各個施工環節質量嚴格控制。在正式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施工現場全方面勘察,為編制施工管理方案提供數據支撐,合理管控資金,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制定施工現場監管體系,對施工材料、質量以及安全嚴格管理,確保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山西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