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麗明 劉學軍 馬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希望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強調江蘇有能力也有責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發展飽含關懷、寄予厚望,為江蘇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囑托、奮發進取,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效,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加快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務,堅定不移地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強”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2022年,江蘇實現生產總值12.3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二位。隨著經濟體量不斷攀升,江蘇經濟增速由“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9.6%降至“十三五”期間的6.3%,2021—2022年年均增長5.8%,增速換擋趨勢明顯。江蘇人均GDP連續兩年穩定在2萬美元以上,但與韓國(3.24萬美元)、日本(3.39萬美元)、德國(4.86萬美元)差距仍較明顯。同時,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連續兩年負增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4.4%,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科技“卡脖子”問題依然突出,一些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等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加快推進江蘇經濟“由大到強”,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加快推動經濟增長由規模擴張型向效率提升型轉變,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力,加快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百姓富”的關鍵路徑。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2022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9萬元,位居全國第四。人均消費支出折合4884美元,雖然各國統計口徑略有差異,但與韓國(1.5萬美元)、德國(2.16萬美元)相比,居民富裕程度仍有較大差距。加快推動8500萬江蘇居民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提升經濟發展質效,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以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持續提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加快推動教育、養老、醫療等民生領域高質量發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讓廣大居民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環境美”的重要基礎。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近年來,江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自2013年以來PM2.5實現“九連降”,連續兩年以省為單位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國考斷面年均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首次突破90%,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但資源能源剛性約束依然存在,土地開發強度較高,優質生態、環境等公共產品供給能力仍存短板。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改善由量變到質變,關鍵在于徹底改變傳統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堅持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來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堅持以高標準生態環境約束倒逼經濟社會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持續擴大綠色生態產品供給,將優質、豐富的生態資源轉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苯K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達到18663人,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升至10.21年,均處于全國前列。但與發達國家比較,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仍明顯低于日本(11.1年)、法國(13.1年)、美國(13.4年)。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加快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核心在于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和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引導現代化人力資源加速培育,持續推動人口規模穩定、素質提高、結構優化。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合理運用數字手段提升公共管理精細化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二、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步伐穩健有力
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關懷與正確指引下,江蘇走在了高質量發展的前列,經濟社會發展質效顯著提升,“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GDP連跨七個萬億元臺階,2022年突破12萬億元;人均GDP達14.4萬元,折合2.15萬美元,連續14年處于各省區首位。糧食安全保障有力,糧食總產量達到753.8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實現增產,連續9年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制造業強省基礎穩固,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7.3%,占比保持各省區領先。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2022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9.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7.6%。
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2022年,江蘇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835.4億元,是2012年的3倍;R&D經費投入強度首次突破3%,達3.12%,比2012年提高0.79個百分點,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先進制造業規模持續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升至40.8%、48.5%。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1%。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新進展。內需潛力加快釋放,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兩年穩定在4萬億元以上,穩居全國第二位;2022年線上智能手機、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1.2倍、1.3倍、1.6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規模超過1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突破1/4。對外貿易穩中提質,進出口總額達5.45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一般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3萬億元,占進出口總額比重升至57.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連續7年保持增長,占進出口總額比重升至27.4%。
生態環境取得新改善。2022年,江蘇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國考斷面年均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為91%,達到優級水平,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太湖連續15年實現“兩個確?!?;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提高至88.9%,入海河流水質狀況總體為優,國考入海河流斷面年均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為93.9%。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2.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增至31個,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增至26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均達9個。
富民增收實現新提升。2022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2元,比2012年增長1.2倍;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7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6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1.1倍、1.3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為2.11,比2012年縮小0.26,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2848元,比2013年增長83.2%。全體居民恩格爾系數降至27.8%,比2013年下降1.2個百分點;人均消費支出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服務消費支出占比達30.3%,居民消費加快從物質商品向服務消費升級。
三、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
2023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江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出臺“蘇政42條”“蘇政28條”等系列政策,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長6.6%,增速高于全國平均1.1個百分點,為全國發展大局做出了貢獻。同時也要看到,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內需恢復動力不足,經營主體面臨較多困難,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全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
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萍紕撔率且I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充分發揮江蘇產業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良、市場規模巨大優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堅持“四個面向”,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以產業技術創新成果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升級,以企業創新發展成效激發企業創新投入熱情。
努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落實“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聚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完善“1650”產業體系培育機制,奮力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壯大和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持續推進強鏈補鏈延鏈,加快推動“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增量,更好賦能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加快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探索形成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的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全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要聚焦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全力參與強大國內市場建設,堅持把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好全國第二大消費市場優勢,促進牽引有效供給提質升級,厚植實體經濟發展根基,以優質供給創造新興需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持續優化對外貿易產品結構、市場結構,持續推動自貿區先行先試,支持優質企業加速整合全球資源,全力支持對外合作園區發展。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深化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加大優質產業項目招引力度,有效增加高端崗位需求,加快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努力培養出一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有效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努力在保障糧食安全上做出更多貢獻,繼續抓好“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在保供穩價的基礎上更好滿足居民高品質生活需求。聚焦民生熱點領域,著力提升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作者單位:江蘇省統計局)
責任編輯:張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