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向玲 王夢涵

摘要:當下,電商直播蓬勃發展,旅游業迎來強勢復蘇,二者的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打開了新思路。對此,文章對周至縣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探討,采用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材料并分析數據,指出周至縣在“電商直播+旅游”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互聯網+”、產業發展和旅游三個方面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隨著鄉村振興步伐的不斷加快,其相關領域的研究不斷取得突破。但關于區域性農業產業如何呈現良好態勢,以及其與融媒體如何相結合等議題仍需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目前,鄉村旅游產業在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著重視程度不足、經營理念滯后、產品特色不鮮明、發展水平不均和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問題。從當前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1]。文章通過調研發現,周至縣獼猴桃產業采用“電商直播+旅游”的融合模式能夠精準找到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的結合點,打造出個性化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吸引更多消費者,從而推動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此外,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同時,應不斷培育生態游、鄉村游等新業態[2],將優質的生態資源與獨特的鄉村民俗文化相結合,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的道路[3]。
周至縣產業發展現狀
領導班子統一協調辦事
在樓觀鎮黨委的領導下,樓觀鎮秉持高起點的理念,制訂產業發展規劃,成立了專門的辦事機構;還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鎮長擔任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并指定了一名領導班子成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以確保責任明確、執行有力。此外,還抽調了鎮黨建辦、鎮農辦、鎮紀委等部門的工作人員聯合辦公,共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工作的穩步開展。例如,周一村通過“三抓”舉措,即抓資金投入、抓設施支持、抓技術支撐,為產業強基固本、提質增效提供了支持。
加強資源整合,打造示范點
周至縣樓觀鎮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特色農業產品優勢,圍繞“產業興旺、建設經濟強鎮”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周一村積極與樓觀鎮都市農業現代園區、京東農場等合作,堅持建設和經營并重的理念,通過整合資源強化現有產業,培育新產業和新業態。此外,周一村還積極引進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為鄉村旅游等產業提供智慧化服務。2022年11月,周一村已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還建立了獼猴桃全過程質量監測管理可視化系統,安裝了生物防治殺蟲燈,完成了9戶20間客房的建設。這帶動了周一村及周邊村民的就業,創造了1 000多個工作崗位,顯著提高了村集體的年收入水平。
風格獨特的民宿引領新業態
周一村的民宿位于村莊南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該村房屋空置率達65%,這些房屋多為20世紀70年代的青磚土木結構,具有關中民居特色。周一村的民宿項目已在周至縣秦嶺保護局備案,并通過了縣發改委的審核立項。2020年5月21日,周一村集體與涉及該項目的10戶村民簽訂了農村閑置宅基地租賃協議,并向相關村民支付了房屋租金。周一村民宿項目總投資超過1 500萬元,資金來源為曲江幫扶資金,表明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村集體對租賃承包的14戶村民閑置房屋(建筑面積1 952m2)進行了統一規劃與布局,全面改造了房屋,包括統一裝修和完善相應配套設施,以建設成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題民宿,打造出“鄉村旅游度假民宿”品牌。該項目的收益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全體村民共享。運營企業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運營協議,采用“保底+分紅”的模式進行收益分配,確保各方利益的最大化。為了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周一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積極發揮在文化、產業方面的優勢,推動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
周至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優勢
獼猴桃作為周至縣的一大特色產業,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種植面積與產量上,周至縣獼猴桃種植面積為2.88萬hm2,年產量達到550 000t,這顯示出當地獼猴桃產業的龐大規模與強勁實力。在產業結構上,周至縣已經形成了一個涵蓋主副品種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種相結合的生產體系。此外,當地的獼猴桃產業已延伸至鮮果采摘、貯藏保鮮、加工和銷售等環節,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在科技創新方面,為了提高獼猴桃的品質,周至縣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動了獼猴桃產業的創新發展。在品牌建設方面,周至縣通過實施“優品種、提品質、做品牌”的戰略方針,形成了“秦美”“翠香”“海沃德”“徐香”等不同品種,成功打造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品牌。同時,周至縣通過多種方式推廣獼猴桃產品,如舉辦展覽會等,有效提升了獼猴桃的市場份額和知名度。
周至縣在“電商直播+旅游”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人才匱乏
當前,很多年輕人傾向于選擇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工作,所以周至縣面臨著科技人才和互聯網人才匱乏的挑戰。周至縣尚未組建專業的電商直播團隊,多數直播活動由村民自發在田間地頭進行。由于信息來源的不穩定性和互聯網技能的不足,以及缺乏相關知識的支撐,村民在直播過程中傳遞的信息存在誤差。同時,農產品銷售與電商平臺的結合不夠緊密,一些直播助農平臺在電商體系方面存在不足,導致直播助農與電商的協同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不利于農產品的銷售。
旅游資源知名度不高
周至縣旅游資源集群效應較差,缺少有效的景區規劃,對外知名度不高,且各個景點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機制,無法向游客提供高質量的配套旅游服務。此外,由于尚未形成品牌景區的發展模式,景區景點整體規劃水平不高,宣傳力度也不足。這導致周至縣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不足,限制了其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銷售模式單一
當地村民對電商助農直播的認知度不高,參與度較低。村民大多采用傳統的銷售模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難以觸及更廣泛的消費者。此外,目前留在家中的村民多為文化程度較低的中老年人,他們習慣采取傳統的銷售模式,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拓寬銷路對于他們來說難度較大。
基礎設施不完善
目前,周至縣尚未形成高速公路交通網絡,各旅游景點之間未開通專用觀光游覽車服務,也未規劃旅游線路。此外,當地的鄉村民宿設施不完善,服務質量與水平較低,難以滿足游客的需求。
企業品牌競爭力不強
市場上獼猴桃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推廣、廣告等投入巨大,許多中小企業因資金不足而難以進行品牌建設。還有部分中小企業由于技術落后,生產方式未實現數字化,再加上管理不規范以及人員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4]。
周至縣采用“電商直播+旅游”模式的可行性對策
制訂營銷方案
首先,在各大電商平臺開展獼猴桃銷售活動,拓寬獼猴桃銷售渠道,為果農帶來可觀收入的同時提升周至縣的知名度,為周邊的鄉村旅游業發展奠定基礎。可以對周至縣的鄉村旅游市場進行準確定位,發展以獼猴桃為特色的農家樂產業,并借助電商平臺推動其走進大眾的視野,利用大數據技術,將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精準推送給目標受眾。可以邀請當地的電視臺對周至縣的獼猴桃產業文化園和鄉村旅游產業園進行宣傳報道,展示當地獨具特色的旅游項目,比如周至縣水街和煙火巷子,以提高周至縣的影響力。還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展示周至縣獼猴桃以及相關的農家樂產業,每日精心推送相關內容,以此吸引更多受眾。微信公眾號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能夠迅速將項目的特色傳遞給受眾。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將周至縣的獼猴桃銷售與鄉村旅游緊密結合起來,受眾無須注冊即可云游周至,了解獼猴桃的種植、采摘等全過程,享受線上購買獼猴桃和預約鄉村旅游的便捷服務。這不僅豐富了受眾的使用體驗,也為周至縣的獼猴桃產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周至縣文化底蘊深厚,有道教文化發祥地“天下第一福地” ——老子講授《道德經》的樓觀臺、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的仙游寺等人文史跡[5]。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鄉村旅游中,可以推動周至縣特色鄉村旅游的發展。通過宣傳當地歷史文化,可以擴大周至縣的知名度,提升周至獼猴桃的品牌影響力。這種“農業+鄉村旅游”的雙驅模式不僅能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還能推動周至縣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最后,周至縣應以構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為核心,以實現鄉村善治為目標,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并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探索“地域文化+獼猴桃產業+鄉村旅游”模式,推動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激活內生動力,因地制宜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在新征程上譜寫共同富裕新篇章。
可行性對策
1.豐富優質獼猴桃品種
周至縣應不斷培育和推廣獼猴桃新品種,提高優質品種的種植比例,為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不僅能助力果農增收增效,還能推動整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加大獼猴桃品牌建設力度
周至縣應采取多渠道、多維度的策略,加大宣傳周至獼猴桃的力度,增加其在電商助農平臺的曝光度,擴大周至獼猴桃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有利于提高周至獼猴桃的市場競爭力,為獼猴桃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3.加強對果農種植技術的培訓和指導
周至縣應有針對性地對果農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加大在種植環節和生產節點方面的技術指導力度,確保他們能夠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他們的田間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
4.文化助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周至縣歷史文化悠久,有樓觀臺、水街、煙花巷子等著名景點,可以深入挖掘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并將其融入鄉村旅游中,進一步推動旅游業的發展,讓游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感受周至縣的文化魅力。
5.完善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加強引導
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周至縣各級政府應統一規劃,引導各方充分發揮優勢,形成旅游產業鏈。鄉村旅游的發展應與鄉村建設步伐保持一致,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確保村民在經營鄉村旅游相關產業中真正受益。
6.加大鄉村旅游產品的研發力度
周至縣應著力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產品,加大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首先以當地獨特的田園風光和民俗風情為基礎,以游客的旅游消費心理動態為導向,研發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其次建設集觀光、購物、娛樂、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域,以全面滿足游客的需求,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陳強.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創新模式分析[J].山西農經,2020(20):75-76.
[2]楊昕宇.創新發展文旅產業 文化唱戲經濟賦能[N].雙鴨山日報,2023-06-26(04).
[3]王禹博,楊昕宇,潘宏宇.集賢一山一水一帶構建起旅游富礦[N].黑龍江日報,2023-07-10(06).
[4]張輝.中小企業亟待打造自有品牌[J].當代經濟,2007(03):41-42.
[5]丁曉珊.聚焦服務與責任共話鄉村振興——工程咨詢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經驗交流會成功舉辦[J].中國工程咨詢,2022(10):19-21.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2023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電商直播+旅游融出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以周至縣產業發展為例”(項目編號為S202314390071)結題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