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宗林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化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此同時,博物館作為研究文物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的主要場所,文物的陳列和儲存工作是關鍵所在。為此,在博物館發展建設流程中也應當合理運用數字化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主流趨勢,切實提升博物館管理水平,從而實現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
在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這為人們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基礎。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生活的富足,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層面的追求和滿足。眾所周知,知識傳播和儲存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博物館。在這樣的情況下,博物館工作人員務必要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加以重視。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技術也已經被廣泛運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領域成效顯著,能夠有效提升博物館文物的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運用的積極意義為切入點展開研究,深入分析了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運用的要點,綜合探討了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運用策略,希望能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全新的參考意見。
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運用的積極意義
有利于文物展覽形式愈發多樣化。博物館文物展覽形式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受場地限制、難以保證游客的鑒賞時間和空間,還可能對文物造成損壞。而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使博物館文物展覽形式更加多樣化。具體來說,數字化技術可以通過三維掃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將文物數字化后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這樣一來,游客就可以通過數字化展示來了解文物,不必親自到博物館現場也能享受到觀賞文物的樂趣。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實現文物的虛擬修復和復原,讓游客看到文物的原始面貌,增強觀賞體驗。
有利于文物相關信息實現數字化存儲。博物館內所陳列的文物不僅展示了其自身的外形、圖案以及材質等相關信息,而且還蘊藏著雄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信息。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即使我國文物保護意識和修復技術水平有了質的提升,但是依然有一些文物由于年代久遠亦或是其他不可控因素而出現破損。在這樣的情況下,數字化技術應運而生,將其合理運用于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不僅能夠借助新興技術實現文物信息的精準收集和記錄,有利于專業人員深入研究文物歷史信息,而且還能夠把掃描記錄當作文物修復工作的主要參照憑據,為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質效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有利于文物管理工作實現動態化。運用數字化技術掃描記錄博物館文物相關信息,有利于文物展覽、文物修復以及文物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開展。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應當在博物館內部建立健全文物管理數據庫,把文物實體、有關檔案信息以及數字化信息錄入數據庫中,這樣文物管理人員不僅能夠精確檢索文物存放地、歷史信息以及保管方法,有利于文物管理人員對文物保護情況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與掌握;而且還能夠實時精確錄入文物保護情況以及修復工作等信息,有利于文物管理人員科學規劃并調整文物保護工作方案,從而切實提升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水平。
有利于博物館之間實現文物資源共享。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博物館之間的文物資源共享應引起關注和加強。加強館際交流與合作可以帶來諸多好處,不僅有助于提高文物的利用率和展示效果,還能促進不同博物館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學術研討。但以往博物館之間的文物共享通常需要經過上級審批,不僅手續繁雜,而且耗時耗力。再加上文物極為珍貴,一般情況下文物不能外借。若是將數字化技術合理運用于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則能夠迅速精確地檢索文物有關數據信息,并將其上傳至對應文物數據庫,這樣其他博物館也可以展覽文物信息,從而實現博物館之間文物資源共享。
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運用的要點
結合博物館實際情況。與傳統且落后的博物館發展形勢相比較,數字化技術的運用能夠深化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為此,博物館管理人員務必要全面結合博物館文物的結構特性、發展現狀和需求,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文物數據庫。并在開展文物有關工作的流程中,不論是文物展覽還是文物保護,都應當建立精確且詳細的目錄,以此來實現文物的精細化管理和分類,從而加快博物館文物的數字化建設步伐。
實時明確博物館建設要點。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運用是一個涉及面廣泛且復雜的領域。為了更好地實施數字化文物保護,文物管理人員需要明確數字化文物的建設要點,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分類。文物信息的收集是數字化技術建設的基礎。管理人員需要對文物進行全面認知和掌握,根據文物的特性選擇適宜的采集設備和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文物,如書畫、陶器、青銅器等,需要采用不同的采集手段和技術,以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采集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文物的安全和保護,避免對文物造成損害或不必要的損失。科學處理所收集的文物信息也是數字化技術建設的重要環節。管理人員需要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細化、優化和分類,以便更好地錄入管理系統。對于文物的圖像、文字描述、尺寸等信息,需要進行分類、編碼和錄入,建立完整的文物信息數據庫。同時,還需要采用專業的軟件和工具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如三維建模、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以實現文物的數字化展示和交互。此外,數字化技術建設還需要考慮文物的分類和編碼。根據文物的不同類型和特性,采用不同的分類和編碼方法,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同時,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統和技術標準,以確保數字化文物的質量和可追溯性。
建立博物館歷史文物數據庫。在當前新形勢下,博物館管理人員務必要全面認知并掌握館內各個文物的相關數據信息,在全面結合博物館實際發展現狀和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建立博物館歷史文物數據庫,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文物數據采集信息的高效化和精確化,從而有利于博物館更好地儲存和運用有關文物數據信息。
建立文物展覽網站。隨著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網絡軟件逐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博物館只有順應時代發展步伐,建立文物展覽網站,才能吸引更多游客鑒賞文物,深切感受文物的魅力。為此,在建立文物展覽網站的流程中,管理人員務必要合理運用視頻和聲音等多樣化形式凸顯文物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時在網絡建設流程中,管理人員還應當對游客的意見和建議加以重視,以此來切實提升游客對博物館的認可度。
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運用策略
創建數字化管理系統。在當前新形勢下,博物館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創建數字化管理系統,對管理系統的服務升級加以重視。同時,還應當全面落實文物圖像和視頻等信息的儲存,并進行備份管理,以此來切實保障文物數據信息長期保存的同時,還具備精確性和可靠性。此外,在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流程中,管理人員還應當實時更新館內文物資源信息,變革工作人員服務管理形式。具體措施如下:在建立數據庫過程中,運用統一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的管理模式是重要的基礎。因為在文物數據庫中既涵蓋文物本身特征的描述,也包含圖像、視頻等資料以及文物的存儲和保養方法等詳細信息。這就需要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立足于博物館工作的要求,確保文物分類存儲的科學性、合理性,為文物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博物館管理人員還應當明確劃分各個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權利,從而切實保障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提升文物管理質效。全面整合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的紙質信息、視頻信息以及圖像信息等,將其錄入博物館數字化管理系統中,并加以備份,從而切實保障文物數據信息存儲的精確性和安全性。與此同時,博物館要想全面發揮文物本身應有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宣傳,那么就必須加快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步伐,并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鑒賞。同時還應當與第三方技術機構合作,以此來實時建立專項管理系統,并全面結合館內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實際現狀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建立功能模塊,以此來保障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常態化和自動化,切實提高館藏文物及數字化信息的安全防護力度。
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虛擬現實技術雖然能夠帶給游客沉浸式的文物參觀體驗,這樣即使是在博物館閉館的時候,游客仍能夠全方位鑒賞文物,但是因為成本和技術的約束,致使此技術成果只能適用于某些特定場所,而且針對館內文物的保護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為此,合理運用新興數字化技術,并憑借網絡平臺來展覽文物,不僅能夠打破文物參觀場地的約束,而且還能夠帶給游客直觀、立體的參觀體驗。
加大歷史文物的研究力度。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機構,其發展目標之一是深入研究歷史文物,挖掘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因此,博物館管理人員應重視加強歷史文物的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數字化技術,有效加強研究人員對歷史文物的認識程度,提高研究水平和質量。具體來說,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文物信息。通過數字化掃描、攝影和三維建模等技術,可以將文物外觀、結構和紋理等細節信息進行完整記錄,并建立數字化檔案。這為研究人員提供了詳實、準確的數據基礎,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監測文物的保存狀態和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確保文物的安全和完好,從而為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數字化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于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并取得顯著成效。尤其是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將數字化技術和文物保護工作進行整合,不僅是時代發展的主流趨勢,而且還能夠切實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水平。為此,博物館務必要全面結合實際情況和需求,加快數字化文物保護建設步伐,從而切實保障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安全和質效。
(作者單位:永登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