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奎 呂寧 肖軍
摘要: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與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背景下,鄉村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然而,當前鄉村養老模式面臨諸多問題,尤其是鄉村公共空間的適老化設計尚未得到足夠重視。文章首先對鄉村公共空間適老性現狀以及鄉村人口年齡結構和老齡化人口的需求進行調研,其次對老齡化人群和村民的需求層次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關注鄉村養老服務建設以及鄉村公共空間環境改造,更好地滿足鄉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隨著大量鄉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進城,鄉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鄉村老人特別是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難題日益凸顯。不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養老基礎設施,還是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鄉村都明顯落后于城市,這也加大了鄉村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難度。同時,鄉村的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鄉村公共空間的適老化相關配套設施還有待完善,再加上對鄉村老齡化人群行為和心理需求的研究不足,這些使得鄉村難以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間環境,現有的鄉村公共空間遠遠沒有達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標準。
相關概述
鄉村公共空間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公共空間包括道路街巷、休閑娛樂廣場、體育健身場地、戶外公園以及景觀小品空間等。從廣義角度來看,公共空間包括學校、圖書館、醫院等公共服務場所。
鄉村公共空間是基于公共空間理論而衍生的概念,主要分為公共廣場空間、街巷節點空間和鄉村零散空間三大類。鄉村公共空間是村民聚會與交流的場所,也是舉辦節慶活動、宣傳地方文化的場所。對鄉村公共空間設計進行細微調整,就能顯著提升空間的使用效率。戶外活動主要分為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三種[1]。文章研究的重點是老年人在鄉村公共空間中的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
鄉村老年人口
鄉村老年人口指的是長期在鄉村居住的、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的人群[2]。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老年人最新的劃分標準,60~74歲的人群稱為年輕老年人,75歲以上的人群稱為老年人,90歲以上的人群稱為長壽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新陳代謝減慢,抵抗力下降。另外,鄉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沒有得到社會足夠的重視[3]。鄉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較為固定,日?;顒右草^規律。通過調研可知,他們在鄉村公共空間的活動主要包括乘涼或曬太陽、閑聊、散步、跳廣場舞、玩棋牌、聽戲曲、照料菜園、打理花草和幫忙帶娃等。
適老化
適老化是一個在養老議題中經常被提及的概念,它涉及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適老化設計是在不對他人產生影響的前提下,研究老年人在公共空間中的活動情況和行為特點,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特征與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或改造,確保公共空間能夠真正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4]。
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問題剖析與可行性分析
鄉村公共空間可以分為三類:公共廣場空間、街巷節點空間和零散公共空間。調研發現,這三類公共空間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鄉村娛樂休閑空間多以集中式的廣場空間為主,空間類型單一,布局不均衡,缺少多層次的適老化空間。第二,鄉村公共空間功能簡單,配套的健身設施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時,公共空間缺乏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座椅、扶手等,也沒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視聽需求,如標識標牌的設計不夠人性化。第三,公共空間景觀綠化不足,植物配置缺乏美感和設計;同時,在地景觀和田園景觀的利用率不高,未能營造出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第四,鄉村公共空間不僅是村民活動的場所,也是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當前的鄉村公共空間設計過于注重功能性和實用性,忽視了當地文化元素的融入,這不利于增強老年人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在滿足社會需求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可行性。首先,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可以滿足老年人在生活、娛樂休閑和社交方面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其次,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可以充分發掘地方文化資源,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不僅能夠增強老年人的歸屬感,還能促進鄉村旅游發展。
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原則
安全舒適原則
在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中,安全舒適是最重要的原則。設計師應該考慮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行為特點以及日常需求,合理規劃公共空間的功能布局與景觀綠化,合理布置活動設施、娛樂設施,設置醒目的標志標識,同時還要注重無障礙設計。此外,改造后的鄉村公共空間應致力于打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注重綠化景觀與公共設施的設計,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方便、舒適宜人的公共空間。
整體統一與因地制宜的原則
鄉村公共空間可以大致劃分為廣場空間、街巷空間以及零散空間等幾大類,因此在進行空間設計時,要從整體角度出發,協調各類空間關系,以實現多樣化的統一。比如,通過確立統一的設計風格主題選擇和搭配設計元素,營造連貫的視覺體驗,避免風格上的混亂和不協調。在色彩搭配上,遵循科學的色彩理論,選擇對老年人視覺友好的色彩,盡量避免艷麗色彩帶來的過度刺激;同時,在材質選擇上,設計師應選擇與空間功能主題相匹配的材料,并考慮材料的安全性、環保性與戶外使用的耐久性與可維護性。
鄉村在建筑樣式、地域特征、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方面各有特色。因此,設計師要在深入了解鄉村特色的基礎上,將其融入鄉村公共空間設計中;同時,遵循整體統一的設計原則,因地制宜地進行適老化改造,使改造后的空間既美觀又實用。
可持續發展原則
由于鄉村公共空間設計受經濟條件和使用人群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要充分考慮場地環境條件,采用模數化、可變化的設計理念,融入環保元素,以適應不同場景和人群的使用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到鄉村公共空間的長遠規劃與發展,確保改造后的場地能夠持續為老年人服務。
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策略
廣場空間的適老化改造
鄉村廣場空間功能多樣,在進行適老化改造時可以采用模數化的多功能活動設施設計。廣場空間適老化改造首先要考慮無障礙設計,比如通過減少場地高差確保場地的安全性和可直達性;其次要考慮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在場地內合理規劃座椅區、棋牌休閑區等。在景觀布置方面,應種植綠化樹木,配備遮陽設施,設置容易識別的標識標牌等。
街巷節點的適老化改造
街巷節點大致包括街道和房前屋后的空間,這類空間是老年人每天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街道空間與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房前屋后的空間是鄰里聚集交流的主要場所[5]。因此,在這些區域配備相應的基礎設施尤為重要。比如,設計靠墻的休閑座椅和扶手,既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便利,又符合他們靠墻曬太陽的生活習慣。另外,可以在街巷兩側種植景觀植物或瓜果蔬菜,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為老年人提供納涼的空間。
街巷節點也是老年人社交互動的重要場所,因此可以設計一些便于他們交流的區域,如涼亭和長廊等,為老年人提供聚會、聊天的場地。同時,街巷節點的適老化改造還可以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比如在墻面上繪制反映當地村民生活的壁畫,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座椅等。這既可以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又可以使他們感受到鄉村的溫暖,同時也有助于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零散公共空間的適老化改造
零散公共空間主要包括鄉村預留的空閑宅基地和未規劃場地。對于這類空間的改造,設計師可以采取分散設置適老化的休閑娛樂空間的策略,遵循“小而美”的設計理念進行微更新,以開放性的設計思維,在不破壞鄉村整體規劃的前提下,打破由圍墻、綠籬和廢棄房屋造成的場地封閉隔離的狀態,從而提升空間的通透性。還可以打造小場景口袋公園,通過拆除圍墻增強公園與住所之間的可達性。在打造小型公園的過程中,要遵循整體規劃與分散布置相結合的原則,以點帶面,從整體上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同時,場地內的設施配置要遵循無障礙設計的原則,從而為老年人提供舒適的休閑社交場所。
鄉村零散空間部分還可以被改建為臨時室內場地,以提供多樣化的老年活動場所。這些活動場所可以劃分為棋牌室、閱讀室、影音室和舞蹈室等功能區域,以滿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同時,活動場所的設計需要融入鄉村文化元素,比如傳統手工藝、民間藝術等,這既能增強場地的文化屬性,又能推動鄉村的經濟發展。
綠化景觀的營造
公共空間適老化綠化景觀的營造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涵蓋廣場空間、街巷節點和零散公共空間等方面。在綠化景觀的營造過程中,要考慮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優先選擇無刺激性氣味且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同時確保這些植物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在植物配置上,可以搭配不同顏色、形狀和高度的植物,以及適當增加低矮的花叢或小盆栽,既能美化環境,又方便老年人修剪和照料。鋪地設計可以選擇將軟質草坪與硬質鋪地相結合,達到豐富空間層次的效果。同時,還要注重突出當地特色,選擇當地有代表性的樹種,再配以小型水景,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感官體驗。
此外,綠化景觀中還要設置充足的休息、活動以及兒童娛樂空間,如花壇旁的座椅、樹蔭下的涼亭和長椅等,以滿足老年人休息和交流的需求。同時,還要融入鄉村特色,通過雕塑、壁畫等公共藝術形式展現當地文化魅力,增強老年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在景觀設計中,導向標識和照明系統的設計也非常重要。設計師應設置清晰明了的標識導向,采用文字和圖像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快速找到目的地;在主要通道和公共活動區域要安裝充足的照明設備,確保老年人能清楚地觀察周圍的環境;同時,在坡道等安全隱患區域要設置局部或輔助照明,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與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背景下,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建設已經成為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本研究首先對鄉村公共空間類型進行研究,將其劃分為公共廣場空間、街巷節點空間和零散公共空間三類;其次對老年人在鄉村公共空間中的行為特征及活動需求進行探究,總結出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鄉村公共空間類型單一、功能過于簡單、景觀綠化不足以及文化元素融入欠缺等;最后提出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的原則,并制定了具體策略,以期為今后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建設提供參考。同時,我們也呼吁更多的學者和各界人士積極投身于這一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共同推動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建設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能紀金.農村公共空間適老化優化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21.
[3]鄭好.基于老齡化背景下鄉村景觀適老化設計[J].現代園藝,2023,46(14):84-86.
[4]馬鳳琴.基于行為需求的京西農村公共空間的適老性研究[D].北京:北方工業大學,2021.
[5]陳躍中.街景重構:打造品質活力的公共空間[J].中國園林,2018,34(11):69-74.
本文系滄州市科技計劃自籌經費項目“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研究——以滄州市孔店村為例”(編號為222108011)。
(作者單位:1.滄州交通學院藝術學院;2.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社會事務局老年事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