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飛燕 陳楊妍蓉

摘要: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西安村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當地將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和鄉村旅游充分融合,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但是西安村在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文章首先闡述了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發展的現狀,其次對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最后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希望能夠助推西安村鄉村全面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西安村堅持以黨建促發展、興產業、惠民生,以鄉風文明建設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現全面提升,努力走出一條村美民富之路。西安村充分利用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先后榮獲“省級紅色名村”“景德鎮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等稱號。
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發展現狀
西安村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游擊根據地駐地之一,中共紅軍在此創建了以九棚塢為主要活動區域的浮東南游擊根據地。1938年2月,紅軍游擊隊改編開赴抗日前線,浮梁縣委留在西安村九棚塢及周邊地區堅持了近十年之久的秘密革命活動,留下了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資源。
2020年,西安村開始著重規劃紅色文化遺產建設,根據已有的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建立了九棚塢紅色學堂。依托原本的張仁海故居及張仁海、張松清烈士墓建設格局,聯動建設浮梁縣委舊址展陳館、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九棚塢紅色學堂等場館,打造優秀的教育基地樣板,多渠道助力實現鄉村振興。但是西安村在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傳播方式、紅色文化遺產資源整體關聯性,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制度、紅色文化遺產旅游路線規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發展問題分析
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傳播方式缺乏多樣性
傳播分為線上傳播和線下傳播,線上傳播大致可以分為傳統媒體傳播和新媒體傳播,傳統媒體傳播的途徑有報紙、廣播、電視等。西安村利用報紙等傳統媒體對紅色文化遺產進行的宣傳相對較少,利用新媒體對紅色文化遺產進行的宣傳同樣匱乏。新媒體傳播形式大致可以分為網站傳播、社交媒體傳播、短視頻傳播等。在網站傳播方面,2023年浮梁縣人民政府官網對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報道數量為0;在社交媒體傳播方面,西安村通過微信公眾號對紅色文化遺產進行宣傳,2023年西安村微信公眾號宣傳紅色文化遺產的推文數量僅有18條,相對較少;在短視頻傳播方面,相關紅色電影僅有一部微電影 《我的父親張仁海》,這說明西安村對紅色文化故事、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播重視不足。
線下傳播的形式主要為舉辦相關活動。西安村目前舉辦過的線下活動有紅色宣講、主題黨日學習、“童心向黨”暨“童心港灣”暑期紅色教育、觀看紅色電影、“重走紅軍路”等活動。然而,這些活動一般是由政府、學校組織,供外界其他學生、游客學習的,村民很少積極主動參加活動,且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紅色文化遺產資源整體關聯性不強
西安村目前存有中共浮梁縣委舊址、九棚塢紅色學堂、紅軍食堂、紅色哨卡、清風小屋等紅色建筑,以及以紅軍三年游擊戰為主題的壁畫等紅色文化資源。但是這些文化遺產資源存在關聯性不強的問題,九棚塢紅色學堂、紅軍食堂、中共浮梁縣委舊址這幾個重要的紅色建筑缺乏關聯性,如紅軍食堂和中共浮梁縣委陳列館之間缺乏關聯,紅軍食堂和九棚塢紅色學堂之間也沒有關聯性。此外,紅軍食堂里僅有幾張大圓桌和告示牌,這與紅軍食堂的主題不相符。
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制度不合理
西安村尚未出臺紅色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和管理的相關政策或條例,因此存在政府監管不到位、村民對保護紅色文化遺產缺乏自覺等問題。筆者調研發現,中共浮梁縣委舊址陳列館的展陳館簡介牌上堆滿了灰塵,甚至被人故意用小刀劃破。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小徑上有好幾塊紅旗被風吹倒,無人扶起,這些都表現了村民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程度不高,進一步說明西安村急需制定相關的指導性保護政策或條例。
西安村在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管理規劃方面也有待提升,政府尚未制定有效的管理框架,沒有明確其管理任務和后期的管理保障。西安村的紅色廉政教育基地在2019年前后籌建,政府在后期沒有組織專門人員對紅色文化遺產資源進行管理。筆者對當地村民進行了簡單采訪,了解到九棚塢紅色學堂、中共浮梁縣委舊址陳列館常年為上鎖狀態,只有游客來參觀時這里才會開門,然而,很少有游客專門前來參觀紅色廉政教育基地。這表明西安村對于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的管理不夠規范,急需制訂有效的管理方案。
紅色文化遺產旅游路線規劃不合理
紅色文化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通過規劃紅色旅游線路,可以幫助人們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學習革命斗爭知識、發揚革命斗爭精神和培育新的時代精神。筆者調研發現,西安村紅色廉政教育基地的路線規劃不夠合理,紅色遺產建筑整體布局過于集中。從進入村莊到抵達紅色廉政教育基地的這段路上,紅色遺產相關建筑較少,僅有一些以革命故事為主題的壁畫,例如《紅星閃耀源頭山》《送別紅軍—— 一件棉大衣》等,紅色遺產的相關建筑全部集中在紅色廉政教育基地。此外,按照規劃地圖很難找到張仁海、張松清烈士墓的所在地。
西安村要想打造紅色名村,必須解決紅色遺產建筑整體布局過于集中、紅色文化遺產旅游路線規劃不合理的問題,將分散的紅色建筑串聯起來,形成一條合理的旅游路線。
基礎設施不完善
西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主要體現在道路修建和路線指示方面。例如,村內道路狹窄,路面不平整;源頭山路面大理石磚塊松動,上山小路缺少護欄,危險指數高;旅游路線的方向指示牌設置隨意,指向不明確;源頭山開發程度較低,內部設施簡陋;出行選擇較少,主要交通工具為公交車。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西安村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
推進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助推鄉村振興的現實舉措
為助力實現鄉村振興,針對西安村在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拓寬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傳播途徑
拓寬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的傳播途徑能夠提升宣傳效果,提升西安村紅色文化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拓寬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傳播途徑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
在線上傳播方面,可以利用小紅書、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宣傳。西安村應立足當地深厚的革命歷史,不斷挖掘革命故事和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弘揚革命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不畏犧牲的高貴品德……以事服人、以形動人、以情感人,在潛移默化中讓更多人認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地宣傳西安村,吸引民眾關注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
在線下傳播方面,應不斷創新活動形式,針對不同人群舉辦不同形式和特色的紅色文化活動。例如,針對兒童的紅色主題活動,應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將紅色思想傳遞給兒童;針對黨員的紅色主題活動,應該具有深度和學術價值,深入挖掘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的相關文獻資料,確保所傳遞內容的真實性。
設置紅色建筑主題,增強紅色建筑關聯性
增強西安村紅色建筑的關聯性可以讓旅游主題更加鮮明,更好地彰顯西安村文化特色,吸引更多參觀者,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和鄉村產業振興。因此,解決西安村紅色文化建設內部設施和建筑名稱不符、建筑之間缺乏關聯性的問題至關重要。
西安村可以通過增加陳設、改建場所和設置主題來增強紅色建筑之間的關聯性。九棚塢紅色學堂作為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場所,內部應陳設書桌,擺放與西安村紅色文化相關的書籍,讓參觀者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將紅軍食堂改建為紅色故事展廳,使其作為學生課外學習紅色文化的場所,從而與紅色學堂產生關聯性,讓參觀者了解紅色故事,體會紅色文化。還可以將源頭山革命根據地的主題設置為身臨其境,旨在讓參觀者感受革命戰爭時期的艱苦環境;將中共浮梁縣委舊址陳列館的主題設置為紀念,參觀者可以在這里參觀各種文物,并前往張仁海、張松清的烈士墓敬禮。
制定相關保護和管理策略
西安村應制定有效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對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進行保護和管理,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1.開展資源摸底排查
全面開展對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的調查、評估和認定工作,摸清底數。例如,三年游擊戰時期紅軍在九棚塢9個山村進行作戰,其中現存的村莊還有兩個,可以對這兩個村莊開展全面調查,為舉辦三年游擊戰爭紅色遺產旅游聯動活動打下基礎。
2.優化分級分類管理
探索分級分類保護管理利用方式,推動更多具有較高價值的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納入保護體系。例如,源頭山紅軍游擊戰根據地是西安村最為重要的紅色遺址之一,應對其進行重點保護和開發管理。
3.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
注重整體風貌,確保規劃建設的整體性與和諧性。例如,在規劃西安村紅色遺產資源旅游路線時,要確保沿途紅色遺址風格統一,主題鮮明,具有整體性。
4.構建安全防護體系
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資源優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建筑加強管理,派遣專人對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筑設施進行保護和維修。村民應樹立文化保護意識,自覺對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保護,對于一些受到自然災害或者人為破壞的設施及時上報,及時維修。
在此過程中,提高村民自覺保護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的意識至關重要。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是推動鄉村發展的力量源泉。西安村村民自覺參與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工作,不僅能夠節約保護成本,而且能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
重新規劃紅色文化遺產資源旅游路線
西安村在原有基礎上改建、增設了紅色建筑,豐富了參觀內容,通過設置主題和建立關聯性的方式改變了原有紅色廉政教育基地的布局,因此需要對旅游路線進行重新規劃。
1.擴大紅色文化遺產資源旅游路線范圍
要想發展全域紅色旅游,西安村不僅需要在紅色廉政教育基地規劃旅游路線,還要在西安村口增設一個旅游路線牌,標明參觀景點和詳細路線,把旅游范圍擴大至整個村落,并規劃一條由村口至源頭山的具體路線,方便游客參觀。
2.增設西安村紅色建筑
在涵蓋源頭山,張仁海、張松清烈士墓,九棚塢等地點的旅游路線框架下增設符合主題的紅色文化建筑。可以對農村房屋進行改建和修繕,使其成為紅色文化遺產建筑設施,并確保增設景點與原有景點同在一條旅游線路上。增設的紅色建筑可以以講述張仁海、張松清、曹新泉等革命先烈的故事為主題。
3.完善紅色遺產旅游線路
西安村紅色遺產旅游線路為:游客先到達紅星閃耀源頭山紅色建筑,了解源頭山的紅色故事;再進入西安村,抵達張松清、曹新泉故事展廳,了解兩位烈士的生平事跡;接著前往紅色廉政教育基地,在九棚塢紅色學堂學習紅色教育課程,進入紅色書屋觀看相關書籍,體會紅色文化帶來的震撼;而后在紅色哨卡和源頭山上體會身臨其境的紅色精神教育;再前往中共浮梁舊址聽講解員講述三年游擊戰的革命歷程,最后祭奠革命烈士張仁海、張松清(如圖1)。
圖1 西安村旅游線路圖(作者自制)
4.完善基礎設施
首先是道路問題,前往西安村紅色廉政教育基地的道路狹窄且路面不夠平整,需要對其進行修繕以及適當擴寬。對前往源頭山的山路進行加固,以確保游客安全;加快對源頭山內部的開發和建設,完善相關基礎設施。
其次是路線指示標牌問題,對主要紅色景點增設路線指示標牌,并將標牌設立在顯眼的位置。
西安村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產資源,解決當地在紅色遺產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僅能夠更有效地保護紅色文化遺產,也能增強西安村紅色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助力西安村全面振興。
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文旅融合背景下浮梁紅色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策略”(項目編號為202310408024)。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考古文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