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旨在探索吉祥文化背景下,傳統“十里紅妝”文化在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的重要價值。深入分析浙東地區“十里紅妝”婚禮文化的內涵及構建吉祥文化的相關要素,探討產品造型如何設計、產品語義如何表達,以及傳統吉祥文化元素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運用,以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十里紅妝;吉祥文化;文創產品設計;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8-0046-04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米雪梅,馬琪明,季思含,等.吉祥文化背景下“十里紅妝”文創產品設計[J].天工,2024(8):46-49.
中國的吉祥文化承載著廣大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了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取向,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自古以來,吉祥文化并非孤立的精神象征,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滲透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括吉祥物品、吉祥語言、吉祥行為、吉祥文字以及吉祥數字等。本文以“十里紅妝”吉祥文化為研究依據,分析基于其的文創產品設計。
一、“十里紅妝”的吉祥文化內涵
“十里紅妝”是浙東地區特有的一種民俗文化。當地女性出嫁時,嫁妝通常包括女紅、朱砂漆器等物品,故得名“紅妝”。婚禮之日,迎親隊伍攜帶嫁妝,長隊綿延數十米,由此形成“十里紅妝”的壯觀景象。這種習俗反映出浙東地區人民對婚慶儀式的樸實設計理念,以紅色為主調的顏色及紋樣彰顯了浙東地區獨有的民俗特色。作為中國傳統婚慶文化的重要象征,“十里紅妝”融匯了中華民族的哲學思維、道德觀念以及審美傾向。這一傳統文化不僅承載了深厚的歷史與民俗文化內涵,也體現了人們對婚姻的美好祝福。
(一)色彩和工藝內涵
紅色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乃喜慶、幸福與吉祥之象征,故而在婚禮中廣泛運用。紅色亦被視為能辟邪避災、招來好運之色彩,在“十里紅妝”中占據主導地位。金色象征富貴與財富,常用于裝點婚禮場景和服飾,增添華美之感。琳瑯滿目的織錦、繁復的紋飾以及匠心獨運的刺繡技藝,展示了一種繼承傳統的現代審美追求,精細的刺繡圖案往往寓意著吉祥與美好的祝福。絲綢作為中國傳統的面料,常用于制作婚紗等婚慶用品,彰顯華貴與典雅。金色工藝品如金色花燈、金絲刺繡等,在“十里紅妝”中是富貴與繁榮的象征。
(二)紋樣內涵
目前傳世的“十里紅妝”器物種類繁多,按功能主要分為生活起居類、日用小木器類、女工用品類、文房物件類。這4大類又分為27種物件類型,包括床類、桶類、箱類、盤類等,總計100多個物件,每種器物都有獨特的用途和寓意。裝飾紋樣是表現器物寓意的重要載體,按題材分為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幾何紋樣、人物紋樣,以下主要分析植物紋樣和動物紋樣的內涵。
1.植物紋樣的內涵
裝飾藝術不僅具有審美價值,也是歷史演變、文化變遷的一面鏡子,我們能從裝飾及其變化中看到每個時代的社會文化生活。紋樣是裝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層面上說,紋飾反映的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人民的向往與心愿?!笆锛t妝”將制作工藝與紋樣表現巧妙結合,最終不僅向人們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也描繪了那時候寧紹地區人民的生活狀態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植物紋樣是“十里紅妝”器物上十分常見的紋樣,主要有靈芝紋、牡丹紋、梅花紋、石榴果紋和蓮荷紋。表1中為“十里紅妝”常見植物紋樣及其寓意。這些紋樣具有吉祥的寓意,在“十里紅妝”的器物上隨處可見且形態各異。紋樣一般以單獨的形式出現,有時也與其他紋樣組合在一起出現,形成不同的呈現方式。不管是何種吉祥寓意,都是父母對即將出嫁的女兒的美好祝愿。
2.動物紋樣的內涵
動物紋樣頻繁地出現在不同的場合與器物上,例如禮器、衣飾等,人們期冀著通過那些代表美好品質或祝愿的動物圖案來傳遞祝福。在“十里紅妝”的物品上,也能看到相當數量的動物紋樣。在放置嫁妝的木箱以及陪嫁的器皿、服飾中,可以看到技藝高超的匠人制作的龍紋、鳳紋、蝠紋、麒麟紋、摩羯紋等(見表2)。匠人通過雕刻、鑲嵌、描金、勾漆、填彩等手法,將這些圖案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器物上雕飾的紋樣是主人地位的象征,不僅表達了父母對女兒的拳拳愛意,也是家族富有、地位顯赫的象征,更是中國歷史上紅妝藝術作品的縮影和集合。
二、吉祥文化背景下“十里紅妝”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探索
在吉祥文化的背景下,“十里紅妝”映照出傳統婚禮文化的精髓,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也反映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中,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得以煥然一新。人們對富含傳統文化的產品抱有較高的認同感與購買意向,這為“十里紅妝”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提供了堅實的市場支撐。探討傳統吉祥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播途徑和創新方法,及如何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生活,以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一)基于“十里紅妝”元素的扁平化文創產品設計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扁平化設計風格逐漸流行,其具有簡潔明了的特性及強烈的視覺效果,在文創產品設計中廣受歡迎。這種風格不僅賦予產品現代時尚感,還提升了產品的辨識度。如圖1,“萬工轎”是江南“十里紅妝”不可或缺的元素,源于清末民初的寧式花轎,因需八名壯漢抬轎而得名“八抬大轎”。轎身裝飾以百子圖為主題,寓意深厚,體現了對新人的美好祝愿及對子嗣繁衍的期盼。作為民俗文化的承載物,“萬工轎”不僅是民間工藝的典范,也深刻反映了江浙地區婚俗文化的精神實質。圖2展示了以扁平化手法簡化的“萬工轎”設計,成為“十里紅妝”的鮮明標識,辨識度極高,適宜應用于現代商業環境中。
扁平化設計手法不限于二維平面,也適合應用于三維產品。例如,將圖案直接印制于陶瓷制品表面(見圖3)。受“十里紅妝女兒夢,福締良緣佳偶成”靈感啟發的“十里紅妝”系列文創產品,涵蓋眼罩、絲巾、扇子等,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展現出豐富的創意與文化價值(見圖4)。
(二)基于“十里紅妝”吉祥文化寓意的文創產品設計
“十里紅妝”物品蘊含著喜慶、和諧與美好的寓意,將其融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能夠吸引人們的廣泛關注并贏得人們的喜愛。圖5為“十里紅妝”創意浮雕書立,以“萬工轎”為主體,輔以寓意吉祥的喜鵲圖案,采用金色、紅色搭配,營造出喜慶氛圍,并點綴以立體的同心結飾品。圖6展現的是“十里紅妝”主題相冊,紙質照片所帶來的細膩與懷舊感覺是數碼產品無法取代的。紅色封面上燙金的“十里紅妝”圖案,使這本相冊成為婚禮照片的理想收藏之所,未來翻看時仿佛也能重拾幸福生活的記憶。圖7為一款非紙質的紅包,采用PU材料制作,更加耐用且質感優越,適合作為雙方父母贈送的“改口紅包”,實用而典雅。
(三)“十里紅妝”在現代婚慶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在婚慶產品領域,“十里紅妝”的應用十分常見。紅色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代表喜慶與幸福,是婚禮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傳統婚禮習俗通常以鮮紅色來營造喜悅和熱烈的氛圍。女子出嫁時,以紅漆陪嫁用品如箱柜、桌椅、桶盆等為序,花轎居中,形成了一道喜慶的風景。而在當代婚慶中,這些陪嫁用品的寓意仍然得到傳承。例如,圖8的“十里紅妝”鳳冠霞帔十五件套,設計靈感源自傳統的鳳冠,輔以雙鳳戲珠和雙蓮并蒂的圖案,使床品展示出豐富而熱烈的視覺效果,透露出喜慶與華麗端莊的氣質。其圓形構圖和以深竹月色為主的配色,結合20余種傳統繡色,使得床品色彩豐富、動感十足,復原了中式婚禮中古典的雅致與慶祝的氣氛。再如圖9所示的豐囍瓷,不僅巧妙地將陶瓷與中國傳統剪紙文化相融合,還融入了純手工雕刻技藝,并使用復古珍珠朱砂紅釉料以表達喜慶吉祥之意。

三、吉祥文化背景下“十里紅妝”六面體文創產品的設計實踐
本研究深度挖掘了“十里紅妝”的文化元素,并融合了現代審美觀念,對傳統婚禮中的色彩配色、器物元素、動物圖案等進行了精煉與創新。對這些元素在形態和色彩上進行靈活變革與重構,達成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和諧融合。通過實際的產品設計與開發實踐,本研究驗證了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廣泛適用性及深遠影響。
(一)“十里紅妝”六面體文創產品介紹
如圖10所示,本產品設計以“十里紅妝”為主題,面向游客與新婚夫婦,是具有獨特魅力與吉祥含義的紀念品。產品主體為紅木制匣子,其色調沉穩,紅色與金色的結合營造出傳統的喜慶氛圍。紅木材質質地細膩、環保天然,彰顯出低調奢華。產品內部設有5個功能區域,包括拼圖游戲、萬花筒、萬年歷、音樂盒以及集傳統樂器與工藝編織于一體的區域。每個區域均巧妙融合了“十里紅妝”的文化元素,如婚衣圖案和迎親隊伍形象。動物圖騰的裝飾細節,使產品展現出更加精致與細膩的美感。整件作品向消費者生動地傳達了“十里紅妝”的文化內涵,使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都能深刻體驗這一民俗風情。
(二)“十里紅妝”六面體文創產品元素分析
本產品集成了5個獨立模塊,共同呈現“十里紅妝”中獨具特色的風景與片段。其中,表紋樣拼圖巧妙融合動物紋樣,以鳳凰象征陰陽和諧及幸福美滿,與拼圖逐步拼合至完整的過程相得益彰;紋樣萬花筒的外觀設計借鑒了“十里紅妝”中婚匣與婚書的造型,寓意著新人從相識到結締婚姻的歷程,內部的配色和圖案充滿喜慶意味,變化多端的景致象征婚后生活的幸福與甜蜜;萬年歷采用《詩經》中的月份雅稱,潔白如月的外殼上裝飾花轎圖案,預示日子吉祥如意;傳統樂器與工藝設計涵蓋了婚禮中所用樂器、嫁衣盤扣以及迎親時門上的黃銅門環和風鈴等元素,反映了喜慶的迎親場景;八音盒設計以木雕形式再現迎親的瞬間,旋律隨時間流逝見證從新婚至白頭偕老的歷程,扭動八音盒,其中的小人旋轉起舞,仿佛能重回那歡樂的日子,使人回憶起雙方共同經歷的平凡而美好的時光。
四、結束語
審視當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領域,尤其是吉祥文化內涵的提煉與創新再造方面,明顯存在尚待挖掘的開發潛力和市場需求。以“十里紅妝”為主題的設計實踐,在多個維度展現了其可行性?!笆锛t妝”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遠歷史和豐富寓意,紅色作為喜慶的象征色彩,其特殊地位足以引起消費者的文化共鳴,并激發其購買欲。然而,簡單的文化符號無法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故需結合現代審美觀念和實用功能,對其進行創新升級,深入挖掘并重塑經典紋飾、色彩和形式,打造出既有新意又不失傳統雅韻的文創產品,這樣不僅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也迎合了現代消費者對個性和創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