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吳果

為進一步促進公司規范運作、保護中小股東合法權益,我國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公司健康發展和市場規范穩定起到積極作用。目前,除上市公司以外,很多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都相繼建立起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制度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可。2023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優化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獨董辦法》”),該辦法自2023年9月4日起施行。在現階段企業管理實踐中,獨立董事制度已經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獨董制度畢竟是舶來品,還需要我國監管部門不斷對獨立董事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本文通過對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以期實現獨立董事管理效能提升。
一、中國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獨立董事獨立性不強
按照《獨董辦法》,獨立董事先由董事會、監事會、單獨或合計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百分之一的股東提名,最后經公司股東大會選舉決定。盡管《獨董辦法》在第六條對獨立董事任職資格提出了要求,主要有八類人員不得擔任獨立董事,但實際操作中經常會有公司打擦邊球,沒有嚴格對照《獨董辦法》執行。我國上市公司大多股權集中,控股股東利用自身權力,能夠輕易操控獨立董事的任免,找自己的朋友、熟人來擔任這個職位,違背了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最初目的,導致獨立董事做出的戰略決策很難本著以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為目標。一方面,大股東因派出董事數量多通常在董事會中的占主導地位,導致獨立董事的功能很難得以發揮,或者拉攏聽從安排的獨立董事,使之支持自己的觀點,維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獨立董事現有的薪酬機制存在問題,薪酬過低會使獨立董事參與公司管理的積極性不高,薪酬過高又可能會使獨立董事對職位的利益有強烈依賴,對公司大股東言聽計從,有可能作出違心的表述和判斷。
(二)監事會與獨立董事的監督制衡功能不夠協調
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三會一層, 即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層。為了進一步促進公司規范運作,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我國又引入了獨董制度,導致監事會和獨立董事之間部分職能雷同不能更好地發揮監督職能。從現行的法律法規賦予獨立董事以及監事會的職權上看,二者的功能和職權存在部分交叉與重疊。比如二者監督重點主要都是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違法行為等。監督權同時賦予兩個監督機構,就可能會導致職能重疊,權責不清。因雙方對各自的職責理解不一致,容易出現監督邊界不清晰,導致重復監督、相互推諉等情形發生,大大增加了監督成本,也降低了企業治理的效率。
(三)獨立董事缺少綜合人才
通過對我國獨立董事的專業知識結構調查分析,具備會計、法律專業知識的獨董比例不高,雖然《獨董辦法》有要求每家上市公司至少要有一名會計專業人士。但上市企業規模較大時,僅一名會計專業獨立董事不能較好地滿足工作需要。而沒有法律背景的獨立董事在發表意見或進行相關決策時,因缺乏專業的法律技能,往往不能給出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判斷。有許多獨立董事是高校著名學者,他們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教學經驗,但欠缺實操管理能力。也有許多是知名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的會計、法律專業人士,但這些專業人士很難在自己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時間參與上市公司的管理工作,因此獨立董事服務上市公司的精力與時間得不到保障。事實上,獨立董事既要懂行業又要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同時要有豐富的財務、法律以及資本運作專業技能,最后還要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而這樣高素質的獨立董事人才相當缺乏,這也是我國獨立董事制度推行不暢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
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建議
(一)優化獨立董事相關運作機制
一是進一步完善獨立董事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對于獨立董事來說,激勵不僅包括薪酬激勵還包括聲譽激勵,提高獨立董事收入標準,實現獨立董事薪酬多元化,如采取"基本薪酬+津貼",同時附加履職成效激勵和榮譽激勵的模式,實現薪酬與工作成效掛鉤的機制,更好地調動獨立董事履職的積極性。二是增強獨立董事工作透明度,配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向社會公開獨立董事的履職成效,將獨立董事的履職成效真正置于上市公司股東和社會公眾監督之下,這樣既能夠較好地提高獨立董事履職評價制度的有效性,又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自身獨立性。
(二)完善監事會與獨立董事的關系
為避免監事會和獨董之間相互責任不明晰,非常有必要對兩者的職責和關系加以進一步明確。監事會作為公司治理中主要的監督機構,其監督功能應與獨立董事的監督要有區分,可以分不同的層次、維度、環節等。因此,必須對監事會和獨立董事的職權進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同時繼續強化監事會的職能,積極發揮監事會股東監督和職工參與的良好傳統,才能有效地發揮兩者的功能,提高各自的效率。通過實現獨立董事與監事會職能互補,實現監事會在行使監督權時能夠做到信息暢通,使監事會監督功能前移。另外,優化獨立董事職能設置,形成獨立董事有效的事前、事中監督,讓獨立董事在參與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三)加強獨立董事能力建設
針對現階段我國獨立董事人才資源稀缺的情況,應健全科學合理的培訓機制,建設高素質的獨立董事人才庫,這樣既可增強上市公司的可選擇范圍,又可以實現獨立董事之間的良性競爭。獨立董事任職者首先必須有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具備扎實的法律、財務、金融以及上市公司相關行業專業基礎。其次,獨立董事應能懂財務會計、能熟悉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基本知識,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再次,獨立董事還要熟悉宏觀經濟狀況、所任職的特定上市公司的微觀行業和業務市場等。最后,除了具有履職能力,獨立董事還應講誠信。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獨立董事誠信評價體系,加強獨立董事各項能力建設,提升獨立董事履職素質,確保履職的獨立董事懂行業、懂公司、懂法律、懂財務、講誠信。
(四)健全獨立董事問免責制度
獨立董事擁有參與公司重大經營決策、對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監督的權力,也應同時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按照《獨董辦法》相關要求,若獨立董事在履職過程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或未盡到勤勉盡責的義務,可以結合獨立董事履職情況和違法違規行為之間的相關性,以及獨立董事專業背景等其他因素,對獨立董事的責任進行認定。但若獨立董事能夠證明其已履行基本職責且符合《獨董辦法》免責條款,可以認定獨立董事沒有主觀過錯。在實務操作過程中,因為上市公司涉及事項諸多、專業性強、情況復雜,經常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或免責事項難以認定的情形。因此,需要進一步結合實務,探索研究完善獨立董事問免責制度,促進獨立董事不斷提高履職效果。
三、小結
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結構中作用重要,在參與公司經營決策、制衡大股東和經理層權利、促進公司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尋常的作用。實踐中,通常存在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股東與董事、監事、高管之間的利益沖突。獨立董事作為公司及其股東聘請的管理者,既要講誠信,保護中小股東權利,又要處理好與大股東、其他董事、監事會、經營層的關系,還要發揮自身優勢促進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獨立董事需要積極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和內部決策,行使必要的監督職責,防范各類合規風險,同時還要發揮專家顧問作用,為公司發展建言獻策。
未來涉及公司治理、獨立董事運作相關配套法規需要廣泛汲取我國獨立董事制度實踐中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大膽創新、小心求證,明確獨立董事的獨特法律定位,夯實獨立董事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根基。通過不斷完善獨立董事各類制度,如健全獨立董事薪酬激勵機制,建立獨立董事責任保險制度,鼓勵獨立董事職業化建設等等,實現獨立董事履職勤勉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