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高度傳染性出血性豬病,我國自2018年首次暴發ASF以來,養豬業及相關產業均遭受巨大損失。目前,隨著國內養豬業的逐步恢復,豬場生產規模較疫病暴發初期已有大幅提升,但規模化種豬場作為恢復生產的關鍵一環,對后續保障豬群的健康,實現畜產品的穩定供應,增加養豬業的產值收益,促進我國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十分重要,必須要做好規模化種豬場非洲豬瘟的有效防控。因此,本文就ASF的病原學、傳播途徑及防控要點進行重點剖析,旨在為規模化種豬場ASF防控與生產提供參考依據與策略。
關鍵詞:非洲豬瘟;規模化種豬場;防控要點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列為法定報告疾病,可導致幾乎所有受感染豬群死亡,該病給世界豬肉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危害。2018年,我國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病例,在這之前,由于國內大部分豬場的生物安全水平都非常低,使得首次病情發生后,極快的速度蔓延至全國,導致國內豬群數量嚴重減少,對養豬業造成重大損失。目前,規模化種豬場雖憑借資金和技術優勢,實現了生產的恢復,但對種豬場來說,一旦出現ASF,帶來后續影響和破壞往往是毀滅性的,因此,為了更有效地進行預防和控制,規模化種豬場的防控工作依然非常重要[1]。
1 ASFV病原學
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非洲豬瘟病毒家族(Asfarviridae)唯一的成員,是大型雙鏈DNA病毒,也是唯一的蟲媒DNA病毒。ASFV主要靶細胞為巨噬細胞,其對巨噬細胞功能的影響,在ASFV致病和免疫逃避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ASFV分離株可分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在ASF中觀察到的臨床病程一般分為超急性、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急性疾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高熱、抑郁、出血、發紺,或在15 d內死亡,死亡率接近100%;亞急性和慢性疾病病程較長,死亡率較低,通常由毒性較低的菌株引起;慢性疾病體征包括間歇性發熱、體重減輕、慢性皮膚潰瘍和關節炎[3]。
2 規模化種豬場中ASFV傳播途徑
ASFV可依托空氣流動在豬群之間輕松傳播,也可經皮膚擦傷直接接觸而導致感染,偶見短距離內發生氣溶膠傳播。由于ASFV是一種蟲媒病毒,可以在軟蜱中復制,蜱蟲叮咬也在AFSV傳播中發揮作用,另外,ASFV水平在受感染的豬血液中非常高,也存在于其他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包括尿液、面部和唾液,這些均提供了大量的病毒來源,導致后續更多豬群直接或間接的感染,如:攝入受污染飼料會感染豬群,其他受污染材料如衣服、運輸卡車等也會成為新的感染源[4]。
3 規模化種豬場ASFV防控要點
3.1 科學設計種豬場結構
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有效切斷ASFV傳播途徑的先決條件,一個科學規范的種豬場需注意8個方面:①豬場位置:種豬場要設置在遠離其他養豬場、屠宰場、住宅區和運輸線路的地方,最近不小于500 m;②種豬引進安全:必須嚴格篩選,選擇ASFV檢測為陰性的種豬,引入時須通過空氣過濾運輸;③設置圍欄:豬場外圍應多加設圍欄,一是作為物理屏障防止外人進入養豬場區域,二是可以使其他動物遠離豬舍;④常規消毒:采用合適的消毒劑、消毒方法、工作濃度和持續時間、工作溫度,以及細致的消毒前清潔和嚴格的消毒后監控(具體消毒辦法見本文3.3);⑤車輛和貨物干燥中心:ASFV對高溫敏感,因此,用于車輛的封閉干燥室和60 ℃(gt;20 min)的良好消毒對于確保ASFV完全滅活非常有用;⑥員工入口走廊和隔離室: 需要建造精心設計的員工入口和隔離室,分為三個部分,依次劃分為臟區、過渡區和清潔區,以降低員工帶入非洲豬瘟病毒的風險;⑦病豬和死豬處理:禁止在養豬場內或周圍進行尸檢,并應盡快在豬場外的特定設施中收集和檢測疑似豬的樣本,以遵守安全取樣、運輸和檢測高風險病原體的規定;⑧飼料安全:禁止泔水飼喂,滅活飼料成分,并確保豬血清蛋白粉的安全性[5]。
3.2 加大早期監測
及早發現受感染生豬對遏制或阻止傳播至關重要。通常對于豬場內部的監測,急性、亞急性病例感染會出現高熱(體溫40~42 ℃)、嗜睡、厭食、不活動、呼吸困難和皮膚充血的癥狀,但大多數情況下,一頭豬的臨床癥狀可能不足以引起養殖員的注意,且首次發生病例一般不顯示特征性臨床體征或病變,可能會有發熱和淋巴結出血性病變的發生,死亡率不高,及早發現疫情尤為重要。首先,種豬場應對活豬或死豬進行常規性主動監測,包括ASFV的抗體檢測以及血漿、組織樣本和環境樣本的診斷檢測,做到盡可能盡早識別任何臨床ASF疑似病例,同時,要增加對養殖員專業知識的培訓,提升養殖員對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度和敏感性,其次,若發現病例要立即主動向上級獸醫監管部門報告。一旦被確認為ASFV陽性,在受感染豬場周圍建立3 km保護區和10 km監測區,嚴格限制在這些區域運輸豬,將撲殺的豬焚燒、深埋或堆肥,最后對種豬場區域以及所有設備進行徹底消毒、清潔和干燥至少40 d[6]。
3.3 高效消毒
清潔和消毒對于預防和減少非洲豬瘟傳播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況下,根據消殺對象種類的不同,要進行常規消毒,選擇并配制合適的試劑會對消毒效果影響很大。
這里介紹8類試劑及其適用范圍:①熱水:溶解無機鹽,乳化脂肪,沖走有機碎屑,在60 ℃下30 min ASFV可滅活,對豬欄的清潔和消毒時,避免燙傷工人或旁觀者;②氧化鈣:石灰洗液(氫氧化鈣)對細菌和病毒(包括ASFV)具有消殺作用,當豬群減少后可鋪在地面上或埋葬尸體,在4 ℃和22 ℃,分別1%和0.5%下,作用30 min可滅活ASFV;③氯消毒劑:次氯酸鈉常用于水消毒和污水處理,低濃度可有效消毒,推薦用于滅活ASFV,但濃度、pH值、天然蛋白質的存在和氨會影響氯消毒劑的功效,而糞便物質一般抑制次氯酸鈉類消毒劑,因此,在使用前要檢查其活性,達到0.5%的活性氯濃度,才能保證消毒效果[6];④氫氧化鈉:在22 ℃時為1%、0.5%和0.2%有效,在4 ℃時為1%和0.5%有效,但在4 ℃時0.2% 氫氧化鈉無效,而2% 氫氧化鈉溶液是可用于滅活ASFV的高效化合物之一,當ASF暴發時,可以使用2% 氫氧化鈉溶液清潔大型設備表面和運輸工具,但其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對環境和人會有潛在危險;⑤酚類化合物:甲酚是一種重要的消毒劑,其活性是苯酚的10倍,ASFV囊膜類病毒對其敏感,雖然可用作消毒劑,但其氣味強烈,豬反應敏感,僅供在設施入口處用作足浴消毒劑;⑥戊二醛:可通過破壞生物膜干擾蛋白質- DNA交聯代謝使蛋白質變性,是相當有效的ASFV滅活劑;⑦有機酸:具有殺菌和溫和的特性,是動物飲用水和飼料消毒的理想選擇;⑧甲醛:熏蒸只有在溫度在13 ℃以上,相對濕度在70%以上才能完成,可用于熏蒸車輛、房間以及密封的建筑物[5]。
另外,必須注意的是消毒前清潔工作對消毒效果影響十分關鍵。在養豬場,通常情況下,若豬只未轉移就進行消毒,一般是無效的,推薦采用“全進全出”飼喂模式,足浴盆和輪浴槽中的消毒劑每2~3 d重新填充一次,以達到理想的消毒效果[7]。
3.4 規模化養豬場復殖
規模化養豬場復養重點需要關注6個技術要點:①種群風險評估:分析之前豬場暴發ASFV的原因,調查種豬場周圍的ASF流行情況,若場址選擇有缺陷,不做調整的情況下,ASFV再次入侵難以避免;②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相關設施(員工入口走廊、隔離室、圍欄、車輛和物料干燥中心、培育舍、物料轉運站、洗車消毒中心、撲殺豬轉運室和飼料轉運塔)需要建設或翻新,并且,需要設置專門的生物安全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定期進行嚴格培訓;③場區消毒:水消毒可選擇含氯消毒劑或有機酸,下水道消毒可選擇氫氧化鈉,環境消毒可用過硫酸鉀,豬舍的消毒可與常規消毒劑、熱水、火焰燃燒、空置干燥、甲醛熏蒸相結合,車輛的消毒可采用洗滌劑和消毒劑與高溫干燥相結合的方式;④消毒效果和場區安全評價:收集環境和谷倉棉簽并送到實驗室進行ASFV測試,以評估消毒結果。當消毒后試驗顯示該場所攜帶殘留病原體的可能性較低時,方可重新放養健康豬群;⑤正常生產和ASFV監測:保證所有入境人員和車輛的拭子樣本實驗室ASFV檢測為陰性,定期收集和檢測病豬的血液和口腔液樣本以及豬舍通風風扇葉片的拭子樣本;⑥原種豬引入:要選ASFV抗原和抗體雙陰性的種豬。使用封閉式空調車輛或配備空氣過濾系統的車輛,確保運輸安全。入場前應隔離和觀察至少30 d。在此期間收集和檢測口腔液和血液樣本進行ASFV檢測,結果陰性后將豬只投放入到豬場[5]。
4 結語
ASF為我國的養豬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和極大地挑戰,目前,我國生豬飼養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規模化養豬比例不斷攀升,占比已超60%,而規模化種豬場作為關鍵要素,應更積極主動地采取完備有效的預防措施,為養豬業的發展打牢基礎,保障豬群的健康,實現畜產品的穩定供應,增加養豬業的產值收益,更好地促進我國養豬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朝鵬, 朱寶.非洲豬瘟的診斷及綜合防控[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2 (8):3.
[2] YUQIN F, WEIYE C, CHENGGANG J, et al. Host Responses to Live-Attenuated ASFV (HLJ/18-7GD)[J]. Viruses,2022,14(9):2003.
[3] ZHAOYAO L, WENXIAN C, ZILONG Q, et al.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 Review[J]. Life,2022,12(8):1255.
[4] KIRAMAGE C, JONGSOO L.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Immunity and Vaccine Development[J]. Vaccines,2023,11(2):199.
[5] YUANJIA L, XINHENG Z, WENBAO Q, et 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Progress on Pig Farm Repopulation in China[J]. Viruses,2021,13(12):2552.
[6] HAITAO S, LIRONG G, ZHEN J, et al. Modell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ASFV with swill and the virus in the environment.[J].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 MBE,2022,19(12):13028-13049.
[7] DOLORES G, KARL S, LINDA D. No hasty solutions for African swine fever.[J]. Science (New York, N.Y.),2020,367(6478):622-624.
作者簡介:李佳祺(1994.08— ),女,蒙古族,遼寧朝陽人,碩士,中級獸醫師,研究方向:寄生蟲學及動物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