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我國養殖業穩定化發展,雞鴨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分布至全國各個區域,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但養殖雞鴨期間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若未能做好疾病預防工作,將無法保障雞鴨正常成長,為養殖戶帶來較高的經濟損失。其中巴氏桿菌病屬于雞鴨混合養殖或散養模式下常見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危害性極大,一旦大規模暴發將短時間內快速傳播。對此需要養殖戶根據巴氏桿菌病的傳播特點和臨床癥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防治措施;感染;巴氏桿菌病
對于養殖業來說,巴氏桿菌病常出現于雞鴨養殖場所,主要由多殺性巴氏桿菌所引起,促使禽類患上急性敗血癥,并且傳染速度較快,屬于第二類動物疾病。就目前狀況而言,巴氏桿菌病對我國養殖行業發展影響巨大,常常降低養殖戶的養殖經濟效益。故此需要加強對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的研究類型,分析此類疾病的流行特點和臨床表現,針對性地提出可行性較高的防治措施。
1 巴氏桿菌
1.1 概述
巴氏桿菌病的病原菌為多殺性巴氏桿菌,菌體長度為1~1.5 μm,外表為短桿形或橢圓形,屬于一種革蘭陰性桿菌。當以外部莢膜為依據研究,各個分離株的毒性差異化明顯,同時巴氏桿菌分布較為廣泛,能夠在潮濕土壤內部或腐敗尸體生存3~5個月,但對消毒藥抵抗能力較弱,常常被陽光、藥物所消殺,如氫氧化鈉、84消毒液、甲醛、高錳酸鉀等。當將病原放置于沸水內,瞬間失活,經實驗研究顯示,75 ℃下15 min內即可殺死病原。巴氏桿菌在動物和人體之間感染能力較強,當動物感染巴氏桿菌,將出現敗血癥或霍亂,人體感染巴氏桿菌,則出現肺部感染情況。
1.2 流行特點
家禽養殖過程中,巴氏桿菌病屬于一種常見傳染性疾病,一年四季都能發生,特別是溫度變化明顯或者寒冷、高度天氣,雞鴨等禽類極易患上此病,并且由于初期患病癥狀不明顯,養殖戶難以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錯過最佳的疾病治療時間。正常情況下,剛出生的養殖鴨極易患上巴氏桿菌病,患病鴨出現鼻腔、嘴部向外流出黏性分泌物的癥狀,當進入患病后期眼睛區域組織扭曲,患病鴨容貌發生改變,體重直線下降,且飲食量下降。另外,當養殖雞患上巴氏桿菌病,與養殖鴨感染癥狀相同,但患病率較高,而若養殖戶采取雞鴨混合養殖的模式,將顯著提高雞群患病率。此外,巴氏桿菌病主要通過間接或直接傳播模式,如患病雞鴨的排泄物、飲用水、飼料、蚊蟲叮咬等[1]。
2 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的臨床表現
養殖過程中,若發現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患病雞鴨體溫短時間內升高,最高可達42 ℃,并伴有食欲下降、精神不佳等癥狀,且糞便呈現白色、綠色,腹痛癥狀較為顯著,行動遲緩。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巴氏桿菌病的潛伏期為2~7 d,當產蛋期間雞鴨患病,將出現軟殼蛋、沙殼蛋,嚴重則會停止產蛋,并且痊愈三周后才可正常產蛋。同時,巴氏桿菌病可分成水腫病、肺炎病、敗血癥,每種類型患病特征存在不同點和相同點,需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2]。
具體表現為:①水腫病?;疾‰u鴨出現體溫持續升高的情況,呼吸不通暢,并且頭部、口腔位置出現水腫。當對水腫位置輕輕按壓,具有硬塊的感覺?;疾‰u鴨眼部區域潮紅,且極易流淚,此時死亡率將明顯提高;②肺炎病。患病雞鴨出現呼吸困難、咳嗽頻繁等癥狀,伴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雞鴨為了保證呼吸正常,選擇用嘴呼吸;③敗血病?;疾‰u鴨具體癥狀為糞便帶血,存在采食障礙,屬于最為嚴重的疾病類型。當處于患病初期,養殖雞鴨食欲下降,伴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糞便將攜帶血絲,嚴重則出現大面積死亡現象。正常情況下,敗血病的患病周期為1 d,促使此類疾病死亡率較高。
3 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3.1重視環境衛生的防護
正常情況下,巴氏桿菌病的出現和大規模暴發,與養殖場環境關系密切。鑒于此,為了有效降低巴氏桿菌病對雞鴨的危害程度,提高疾病防治質量,養殖戶需要做好環境衛生的防護,優化養殖地點的周邊環境。同時,當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應利用現有工具全面清理養殖場環境衛生,避免巴氏桿菌病快速蔓延,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另外,由于雞鴨養殖場所環境較為復雜,若禽舍通風條件較差且潮濕,也將提高疾病出現概率,對此養殖戶應定期對禽舍進行全面消毒,仔細清理糞便,定期通風,構建舒適的生存環境。消毒過程中,選用毒性較低、無刺激安全的消毒劑,每周消毒2次,并定期更換消毒劑,避免病原體產生耐藥性,而導致消毒工作缺少實際意義。通過加強環境衛生工作,不僅能夠維護雞鴨正常成長,避免巴氏桿菌病的發生,還能提高雞、鴨肉的品質,為養殖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3.2加強飼養管理力度
若出現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的情況,多是由于養殖戶采取混合養殖模式,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但也增加疾病相互傳染和感染的概率,導致各種疾病頻繁出現,為養殖戶帶來較高的經濟損失?;诖?,防治巴氏桿菌病期間,養殖戶需要及時轉變飼養模式,采取分開養殖的方法,并遵守全進全出的原則,制定一套科學化的養殖方案,以此防止出現雞鴨交叉感染的情況。同時,飼養管理過程中,養殖戶需做到按時消毒、定期通風工作,并及時清理養殖場各個角落的糞便,避免通過糞便傳播,不斷減少巴氏桿菌病的傳播途徑。另外,處于天氣溫度變化明顯或者高溫天氣等,養殖戶應加強飼養管理力度,每天清理飼料槽和飲水槽。不僅如此,若養殖場頻繁出現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的情況,無法從根本上避免疾病再次出現,需要管理者積極借鑒其他養殖場的管理經驗,并通過網絡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制定一套科學化的養殖管理制度,以此推動養殖場穩定化運行[3]。
3.3 注重藥物預防工作
防治巴氏桿菌病過程中,養殖戶需遵守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工作原則,根據不同階段雞鴨成長特點,按時接種疫苗,強化養殖雞鴨的免疫能力。另外,若周邊區域已出現巴氏桿菌病,養殖戶應立刻與獸醫進行溝通,聽取其意見和建議,選擇恰當的藥物防治。日常管理過程中,應利用10%的石灰乳對養殖場全面消毒。此外,結合臨床經驗可知,當雞鴨接種疫苗后,前三個月為免疫期。處理病死雞鴨時,需遵守無害化處理原則,深度填埋雞鴨,并仔細清理禽舍。
當養殖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需要立刻與未患病雞鴨相隔離,按照1∶300的比例稀釋復方戊二醛溶液,并更換飼養工具、飲用水、飼料等,采取分開飼養的模式,防止疾病進一步傳播。在對患病雞鴨進行藥物治療時,應在飲水內加入適量的慶大霉素等,每1 L水加入10萬IU的慶大霉素,持續用藥3~5 d。養殖戶也可采用中藥治療的方式,促使短時間內患病雞鴨恢復正常。
3.4保障營養全面供給
養殖雞鴨期間,為了有效防治巴氏桿菌病,養殖戶需要做到全面供給營養,優化機體免疫系統的生產系統,提高養殖雞鴨的免疫能力。飼養過程,若飼料內維生素、蛋白質、礦物微量元素等缺少,未能滿足雞鴨的生長需求,將導致禽類免疫能力降低,為巴氏桿菌的入侵創造便利條件。而一些養殖戶選擇優質飼料,與品牌廠家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為雞鴨提供營養全面的飼料,也常常出現養殖雞鴨營養不良的現象。此種現象多由于飼料存儲缺少科學性和合理性,養殖戶未能認識到飼料存儲的重要性,將其放置于通風不良、潮濕的環境,導致飼料內部維生素降解或氧化,嚴重則會出現霉變現象。
鑒于這一特點,養殖戶應根據養殖地點周邊實際情況,科學確定飼料的存儲位置,杜絕將霉變飼料喂養雞鴨。同時,若發現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應在飼料內部添加適量的亞麻花生油、膽堿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控制巴氏桿菌病的傳播,并能緩解患病雞鴨的癥狀。
3.5 加強疫苗免疫
對于巴氏桿菌病防治工作而言,加強疫苗免疫屬于最有效且最便利的防治措施,當前,巴氏桿菌病疫苗包含滅活苗和弱毒活疫苗兩種。經過滅活苗免疫后,抗原被徹底滅活,降低了返毒風險,且整個操作流程安全性較高,主要用于易感染巴氏桿菌病的雞群和鴨群,或者加強免疫階段。如,8~10周的雞鴨可采用滅活苗完成首免,一個月后進行二免,若本地已發生大規模巴氏桿菌病,具體免疫時間可提前1~2周。對于產蛋期的養殖雞鴨,應在產蛋之前再次免疫。但這一期間禁止向雞鴨提供消炎藥、激素類藥物,以免防止出現免疫失敗的現象。
4 總結
總而言之,在時代快速發展背景下,家禽養殖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決定著養殖戶的經濟收入。以雞鴨養殖為例,正常養殖期間需要重視疾病的預防和處理,特別是巴氏桿菌病,養殖戶需根據養殖經驗,分析巴氏桿菌病的流行特點和臨床特征,并結合養殖場周邊實際環境,采取多元化的預防措施,如加強疫苗免疫、保障營養全面供給、注重藥物預防工作、加強飼養管理力度等,降低巴氏桿菌病對養殖雞鴨的危害?!?/p>
參考文獻:
[1] 郭偉倩,謝培鳳,李妮婭.雞鴨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的防治措施研究[J].吉林畜牧獸醫,2022,43(5):46-47.
[2] 梁君.探討雞鴨豬同時感染巴氏桿菌病的防治措施[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20):79-80.
[3] 廖彬.羊巴氏桿菌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實驗室診斷和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3(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