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云南省實際,闡述了養殖場的融資難題、新金融體系的發展方向及動物檢疫工作的科技創新,分析了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提出,加快推進畜牧業數字化頂層設計,提升畜牧業與金融結合的數字化普及水平,推動畜牧產業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大數據+金融;動物檢疫數據;新型貸款模式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高度實施大數據和數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以縮小我國城鄉“數字鴻溝”[1]。中國經濟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加,特別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為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未來,數字化經濟 [2]將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鄉村管理與服務數據呈海量增長趨勢,利用大數據貫穿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個環節,關聯“基礎設施、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生產技術、商貿物流、社會保障、基層治理”全要素,通過生產、生活、服務、管理等數據一體化管理與協同服務,為鄉村用戶提供精準畫像與個性化服務,是未來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有效支撐。以微粒貸、借唄等為代表的互聯網貸款產品,通過支付場景無縫對接滿足長尾客戶純線上、及時性、碎片化的需求,大數據信貸產品成為銀行“互聯網+”轉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銀行貸款業務逐步線上化的轉變[3]。
畜牧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肉蛋奶是老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畜牧業是典型的重資產投入行業,回報周期長,傳統的融資渠道難以滿足養殖場生產發展的需求。云南省是全國畜牧業大省、重要的畜產品調出省份,畜牧業已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但云南省畜牧業也存在產業發展不高、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抵御各種風險能力偏弱等突出問題。云南畜牧業要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如何打破傳統的貸款模式,破冰養殖場的貸款難題,讓好企業找到新的融資渠道是新形勢下畜牧業需研究的課題。過去的金融業是人找錢、企業找錢,而新金融體系是錢找人、找企業,金融行業也在探索新的貸款模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找到好企業無疑是最好的途徑。數字化是各行各業最確定的最大機遇,誰能真正理解數據、讓數據更豐富、計算更快、保護數據的安全和隱私,誰就能用好數據促進行業的發展。動物檢疫是動物疫病防控體系中的重要內容,近幾年,云南動物衛生監督信息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已建成動物檢疫監督的信息數據庫,如何利用動物檢疫的“抓手”作用,打破部門的“信息壁壘”,深度挖掘數據庫資源,最大化釋放數據價值,讓信息化賦能畜牧產業、實現行業數字化轉型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研究的課題。
1 金融業發展新方向
黨的十九大提出“進一步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的要求,為金融業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探索農村金融新模式是新金融體系需積極研究探索的課題。
養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很突出,目前常用的活體抵押貸款模式存在很大的風險及弊端。養殖業是高風險行業,疫病風險、市場風險與政策風險等可能會導致養殖成本增加、銷售收入下降或銷售渠道受限等,養殖借款人可能會隨意處理抵押物,導致貸后銀行監管難、評估難、處置難,可能導致貸款無法追回,故活體抵押貸款模式在生產實際很難得到廣泛推廣,融資難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
2 科技創新為動物檢疫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2.1 動物檢疫的重要性
動物檢疫是動物疫病防控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我國實行動物檢疫申報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屠宰、出售或者運輸動物以及出售或者運輸動物產品前,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動物檢疫包含了動物從養殖、調運、交易、屠宰及最后進入市場等環節的全鏈條監管數據,是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抓手。
動物檢疫對于養殖業,如同一道堅實的屏障,是養殖場引入健康動物的關鍵,動物檢疫時刻監管著動物的健康狀況,健康的動物自然能更好地發揮其生產性能,提高生長速度和繁殖率,確保其生產能力的最大化,為養殖場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動物檢疫能夠及時發現并控制疫病的傳播,為養殖場挽回經濟損失,守護他們的勞動成果。動物檢疫更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確保了動物的健康狀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降低了疾病傳播和食品污染的風險,為消費者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食品安全屏障。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長,養殖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動物檢疫,正是幫助養殖場把握這些機遇、應對挑戰的有力武器。通過加強動物檢疫工作,養殖戶可以更好地保障動物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提高養殖效益,有效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推動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2.2 動物檢疫監督信息化科技創新
2021—2023年云南省動物衛生信息化管理綜合平臺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改造,項目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端核心技術,圍繞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安全保障等要求,建設完成基礎數據庫、管理平臺和大數據展示平臺,完成動物檢疫監督信息化的科技創新。一是線下業務全部轉到了線上。平臺主動適應了信息化、數字化發展趨勢,采用網絡全覆蓋線上申報、出證、數據實時上傳國家數據庫的閉環管理模式,打通了基層動物檢疫工作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的服務目標,使平臺變得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節能,動監工作實現“移動化、智能化、閉環化”數字化管理模式。二是基礎數據數字化。建立健全基礎數據庫,完善相關對象的基本信息管理,對養殖場、販運主體、運輸車輛等實行賦碼管理,實現一場(人、車)一碼,打通畜牧獸醫行業內部與檢疫相關的數據,做到平臺不重復建設、數據不重復錄入,實現行業內數據共享。三是業務流程數字化管理。實施動物檢疫監督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首先是建立養殖檔案、免疫數據與檢疫申報數量相結合,實現防檢聯動;其次是建立產地檢疫與運輸、落地監管相結合,對檢疫申報、受理、臨床檢查、耳標錄入、車輛運輸備案、指定通道檢查、屠宰場和交易市場動物入場等環節進行數字化管理;最后是加強動物落地監管,根據動物調運目的地,平臺自動將到達地為交易市場和屠宰場的檢疫證信息推送到目的地進行查證驗物;動物調運目的地為養殖場的,由承運人在線進行動物落地報告;在規定時間內動物未落地的平臺自動推送信息到動物產地,平臺自動預警并進行后期申報限制。四是建立數據糾錯機制。系統自動梳理動物檢疫監督數據情況,對信息填寫不規范、上傳不及時、出證數量異常波動、檢疫證頻繁作廢等進行提示及預警,有效提升數據的可使用性。五是加強數據資產管理。首先對各項統計數據進行深度下探,實現統計數據來源可追溯;其次是統一數據管理標準,采集系統內部數據和國家平臺數據,實現數據入庫后的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形成行業完整的數據資產。六是數據展示可視化。提取平臺重要數據進行實時數據可視化大屏展示,讓數據查看更直觀、使用更便捷。七是加強數據安全性。根據《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要求從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云平臺安全、主機安全、數據安全和應用安全等多個層面進行建設;聯合第三方對平臺系統進行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和商用密碼應用測評以保障系統數據安全,建立數據安全責任體系、重要數據定期備份并進行目錄管理、數據分類分級保護等;制定省級地方標準“電子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數據接口規范”,確保數據在不同系統、平臺和應用之間的交換和共享更加安全和可靠,降低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丟失或破壞的風險,從而提高整體的數據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大數據+金融探路養殖場新型貸款模式
3.1 新型貸款模式
根據第十三屆云南省人民政府第50次常務會議精神,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與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行簽訂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框架合作協議》,加強農村金融合作,拓展‘一部手機云企貸’功能,通過開發相關平臺系統,整合內外部相關數據,探索創新涉農大數據應用的信用貸款服務模式和互聯網金融支農模式,加強雙方數據方面深入合作,推動建立農業農村信用評價體系,農業貸款風控模型,有效解決農業農村領域貸款的增信和風險控制問題。2023年我們與建行云南省分行合作通過大數據+金融手段研發的新型貸款產品“云農養殖貸”正式上線,產品采用大數據技術對養殖場的生產經營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實現數據規模化存儲與處理,并將養殖場的動物檢疫數據作為貸款的重要準入條件進行線上貸款,產品目前已在保山、紅河、楚雄、昆明等州市落地。
3.2 實現關鍵數據跨行業實時共享
動物檢疫數據,包含了疫苗接種、疾病監測、獸藥使用、車輛消毒、運載主體備案、動物及產品流通環節的相關數據,覆蓋面廣,數據實現真實、全面、實時及可追溯,其可使用性、服務性被極大凸顯。近年,我們加強與建行云南省分行的聯合,為其提供數據支撐研發新型線上貸款產品,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4],推動數據信息全量匯集,識別出具有競爭優勢和良好發展前景的養殖企業,并對養殖場的養殖環境、動物健康狀況、生產情況以及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進行評估,為銀行提供更為精準的貸款決策依據,做出更加科學、精準的決策。“云農養殖貸”打破部門信息壁壘,將動物檢疫數據作為養殖戶貸款的重要準入條件,以“可用不可見”的方式對接到銀行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跨行業數據實時共享,銀行系統自動進行計算核準,實現金融產品及貸款金額的精準匹配,利用大數據+金融對養殖場進行風險管控,極大的提高貸款資金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這不僅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還可以提高企業的融資可獲得性。
3.3 動態監測與優化
養殖場獲得貸款后,銀行系統一方面按動物的飼養周期對養殖場進行飼養周期前后的檢疫數據來判斷養殖場動物出欄情況,并根據數據判斷貸款的安全系數。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持續監測養殖戶的日常生產經營情況和信用表現,及時調整風險評估結果和融資推薦方案,提高服務的精準度和有效性[5]。
4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促進數據創新和產業發展:通過動物檢疫數據跨行業實時共享,可以鼓勵更多的農村企業開發基于數據的應用和服務,促進更多跨行業、跨領域的數據合作,為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從而推動整個農業數據產業的發展。
2)規范動物檢疫申報,有效防控疫病風險。動物檢疫申報主體是養殖場戶,有申報才檢疫。通過大數據+金融方式識別到的養殖場都是嚴格生產管理、經營狀況良好及動物產地檢疫申報規范的經營主體,“云農養殖貸”的推廣在生產實際也起到較好的示范效應:想獲得貸款就必須規范動物檢疫申報,這對提升動物疫病防控水平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
3)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應用大數據技術是探索畜牧業融資難題的有效途徑,加快推進畜牧業數字化頂層設計,提升畜牧業與金融結合的數字化普及水平,推動畜牧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繁榮。
4)提升金融機構融資服務水平。采用大數據+金融的線上貸款模式,降低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風控水平。通過數據交換和共享,可以減少金融機構開發和維護系統所需的運營成本,提升金融機構的融資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于博興.構建農村“三位一體”大數據平臺[J].中國金融,2020(12):69.
[2] 劉海啟.加快數字農業建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2):1-6.
[3] 姜東暉,王波.普惠與精準: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J].農村經濟, 2020(5):99-104.
[4] 黎朝燕,朱三林,凌洪權,等.淺談“互聯網+”基層畜牧獸醫網格化監管應用[J].中國獸醫雜志,2018,54(6):134-135.
[5] 曾慶芬.智慧農業改善農業金融效能:機理及典型實踐[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0(2):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