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抓絨工作是疆南絨山羊養殖產業中重要的生產環節,是牧民豐收的季節,抓絨的時間和方法直接影響羊絨質量和羊只的健康,筆者以此文簡單探討疆南絨山羊抓絨時機的選擇、注意事項與羊 絨的簡易保存方法。
關鍵詞:疆南絨山羊;抓絨方法;注意事項;羊絨保存
疆南絨山羊是新疆阿克蘇地區絨山羊新品種,該品種于2020年12月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認定(農03新品種認字第23號),該品種絨毛因其色澤純白、纖維細長而聞名,尤其是其細度常年總體控制在14 μm以下,在絨山羊眾多的生產環節中,抓絨工作是較為重要的一環[1],現就近年在抓絨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和羊絨的簡易儲存方法做一探討。
抓絨也稱梳絨,是人們從羊體上將羊絨抓下的步驟,絨山羊的被毛分為絨毛和粗毛兩種,分布于外層和內層,經濟價值各不相同。內層毛細而軟,即絨毛,也被稱作羊絨,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動物纖維成分,而外層毛長而粗,被稱為粗毛,覆蓋在絨毛的表面,幾乎沒有經濟價值。
1 抓絨時間的選擇
疆南絨山羊的抓絨時間一般可根據年度天氣的變化而定,大約在每年的4月中旬開始,5月底結束,抓絨的時間則根據羊絨的起浮程度而決定。一般來說,羊絨起浮程度小的話,不好抓絨,容易對山羊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而羊絨的起浮程度過度的話,羊絨損失比較嚴重(多為在放牧過程中丟失羊絨),經濟效益就會受到影響[2]。通常來說,羊絨剛剛起浮的情況下抓絨最為合適。根據實踐總結,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會對羊絨起浮的時間產生影響。
1.1 產量對起浮時間的影響
絨山羊單產絨量越高其絨浮時間就越早[3],阿克蘇地區共有疆南絨山羊核心群生產母羊4千余只,在1990—2000年之間,平均產絨量約為320 g,每年的4月底為生產母羊的絨浮時間。通過近15年的不斷繁育改良,在2015年左右核心群母羊的平均抓絨量已經連續5年超過500 g,并且穩定在這一平均產絨水平上,而目前的絨浮時間也由4月底提前到了4月初,約提前了15~20 d。尤其以產絨量高的個體起浮較早,時間明顯比產絨量低的個體早。
1.2 年齡和性別對起浮時間的影響
通常來說,脫絨規律是年老的先脫,年幼的后脫,育成羊羊絨起浮時間比4~6歲老羊的羊絨起浮時間約晚15 d;產羔羊先脫,妊娠羊和空懷母羊后脫;膘情好的先脫,膘情差的后脫;同一只羊身體的不同部位脫絨時間也不一樣,一般是羊的前軀先脫,后軀后脫。按照實踐規律來說,同齡的公、母羊絨浮時間基本一致,但疾病、營養不良等個體因素會致使羊絨比預計起浮時間提前。
2 抓絨前的準備工作
2.1 做好人員和器械準備
在抓絨前,首先需要先將工作計劃制定好,提前規劃好羊群抓絨進場的順序、協調組織好勞動人員和現場獸醫。其次是需要準備好抓絨所用的絨梳,常用的絨梳一般分為稀梳和密梳兩種。稀梳和密梳的主要區別在于組成鋼絲的根數、間距及使用部位等方面不同。稀梳通常由 7~10根鋼絲組成,而密梳則由12~16根鋼絲組成;稀梳鋼絲的間距為 2~2.5 cm,密梳鋼絲間距則為0.5~1 cm之間;稀梳鋼絲直徑約為0.3 cm,而密梳鋼絲直徑不到0.1 cm。根據實踐經驗來說,絨梳的前端被制作成鉤狀,頂部需磨成禿圓形。通常以羊的軀體為對象,面積大的用稀梳,小面積的如耳后、腋下、尾根等處需用密梳。最后需備好剪刀、毛袋、絨袋、絨重稱量設備及修理器械等工具,同時藥品、藥具等也不可或缺。在不斷完善抓絨工作的過程中,疆南絨山羊的抓絨臺也在逐步改進。目前所使用的抓絨臺是由方木條單獨釘制的木板,抓絨條件較好的區域可以使用漏縫地板,這樣可以在抓絨時使羊只與地面隔開,能有效地預防部分羊只因受刺激而小便失禁后對采集的羊絨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2.2 做好羊只和場地準備
邢繼萍等[4]在研究中表明,絨山羊在抓絨前應提前做好標記。可在羊角或羊頭頂處做適當標記,不能將油漆或其他有顏色的顏料打在羊只身上作標記,這樣會產生油漆絨,對羊絨品質產生一定影響。羊群在待抓絨的12 h前就必須停止放牧,暫停飲水及補飼,待抓絨的羊只需一直處于干燥狀態,不能淋雨;抓絨區應靠近放牧場,確保地面平整、采光好,最好有半覆蓋式的屋頂,可以做到既不遮擋光線的同時又可以遮擋雨水。
3 抓絨的具體方法
首先,將待抓絨的羊左側前后肢用繩捆綁、固定,由負責剪毛的人將粗毛毛稍剪去,剪毛的標準以稍微剪去粗毛稍但不會剪掉羊絨為最佳。工作人員在羊背后蹲伏,粗毛毛稍被剪掉的山羊被左側固定在抓絨板上,等待抓絨。由工作人員開始用鐵絨梳抓絨,方法為從頭向尾抓絨,不可逆向,需要注意的是抓絨時梳子要貼近皮膚,用力均勻,否則會影響絨毛質量。通常是按照自頸肩部-背部-側腹部-胸部-臂部的順序進行抓絨,最后再對比較難抓的頭部及前后肢抓絨。
4 按照細度對羊絨進行分級銷售的有益實踐
4.1 近30年疆南絨山羊細度變化情況
李彬等[5]在研究中表明:自2015年以來,由于疆南絨山羊的生產水平已得到顯著提高,因此核心育種母羊群的平均單產羊絨量已由20世紀末的300 g增長到了目前的450 g, 在此期間,羊絨的細度也因個體的年齡和性別產生了與之前不同的變化。具體地說,成年公羊的羊絨細度增粗,周歲公羊羊絨細度增加得較為明顯,而對比來說成年母羊的則出現了略微下降的現象,周歲母羊維持當下的水平暫未變化。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李彬等[5]分析,成年公羊的平均產絨量由原來的570 g 增長到現在的850 g,最高的單產產絨量甚至可達到1 200 g,因其產絨量增加,羊絨細度略微增加應視為正常。在具體的育種工作中,通常會淘汰細度值超過17 μm的配種公羊。而相比之下同期成年母山羊的絨細度則略有降低,周歲母山羊的絨細度維持穩定水平。根據實踐實際檢測的結果來分析,是因為通常在畜群結構組成中母羊占有絕對性的地位,因此生產母羊的細度變化情況能夠充分體現疆南絨山羊絨細度變化情況。雖然自1990年至今疆南絨山羊的生產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但羊絨細度卻并沒有顯著增粗,可見疆南絨山羊的細度的變異系數較小,遺傳性能相對穩定;反之,要開展絨細品系培育,繼續降低細度的難度較大,但是,開展絨細品系的培育是疆南絨山羊事業核心價值競爭力,需長期堅持不動搖。
4.2 采用個體觀察比對法進行細度分級的探索
張西順等[6]曾以制作細度樣本,采取人工比對觀察的方式對絨山羊抓絨個體按細度分級,突出細絨的經濟價值,以期達到按細度整理分級銷售的目標,而試驗結果并未達到預期設想,分析原因在于絨山羊不但個體之間存在細度差異,同一個體不同部位的細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前軀和后軀的細度差異可達2 μm,這成為以個體比對分級試驗未達到預期效果的最大影響因素。他同時提出,我國尚無羊絨分級的國家標準或者是紡織產業對羊絨分級的細度要求或標準,建議紡織企業能與絨山羊育種行業開展廣泛的分級標準合作,以質以細論價,達到合作雙贏的目的。
5 抓絨時的注意事項
5.1 未起浮的部位不能強抓
在近30年的生產實踐中明顯發現,同一只羊不同部位羊絨起浮時間也不同。通常來說,先是腹部開始起浮,腹部起浮后其他部位如果還未起浮,這時不能強抓,應該將未起浮部位的絨毛用剪刀緊貼皮膚剪下后梳理,或者等待1~2 d起浮后再抓。
5.2 抓絨時的保護工作
在抓絨時,需盡量將鐵絨梳對角向上梳,避免抓破皮膚,同時需特別注意公羊的陰囊、母羊的乳頭及眼睛等部位。在抓絨時,動作要連貫,要快,翻轉羊體時動作要輕,避免引起腸捻轉,對妊娠后期的母羊更應格外小心,注意避免動作粗暴,引起母羊應激流產,如臨近產期盡量待到產羔后抓絨。
5.3 做好現場救治的準備
劉文娟[7]在一項研究中明確指出,抓絨現場的獸醫要準備好消毒、縫合等設備,做好隨時醫治的準備,抓絨過程中一旦出現皮膚抓傷、腹脹、腸捻轉等情況,必須及時處理。如果出現抓破皮膚,應立刻停止抓絨盡快縫合消炎,如出現臌氣癥狀也應立即停止抓絨,將羊只扶起后讓其緩慢行走,如出現嚴重臌氣,可使用導氣管放氣,用導氣管穿破瘤胃左上部進行放氣,放氣同時按摩瘤胃部位,調控放氣速度;如出現腸捻轉癥狀可借鑒牧民常用的拉伸法,由兩人分別拉拽羊只的前軀和后軀,在空中輕擺,翻轉反復幾次即可正常。
5.4 抓絨后防止羊只感冒
羊只抓絨過程中如遇連續降雨應停止抓絨,待天晴羊只干透后再行生產,抓絨后的羊群在最初幾天容易受涼生病,期間注意不要讓羊只淋雨,同時最好在向陽、背風的牧場放牧,如需從冬季牧場轉場至夏季牧場的羊群,要根據抓絨后羊只個體應激恢復情況來決定具體轉場時間,如遇倒春寒等降溫天氣應暫緩轉場。
5.5 防止次絨的產生
鄧艷春[8]在研究中指出:疥癬病是目前對被毛數量和質量影響較大的疾病,這種病會妨礙羊毛的正常生長,致使羊的被毛脫落,還會使大量的皮屑存留在羊毛里。這種夾雜皮屑的毛,因其質量不好,故使用價值較低。目前有兩種辦法可嚴格預防發生疥癬病,首先是需要加強圈舍環境消毒,其次是在每年抓絨完成后的90 d左右對全羊群開展一次藥浴。第一次藥浴后約8~14 d后便可再重復1次。除此之外,還需在每年春秋兩季對羊舍地面、墻壁及用具等再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和驅蟲,驅蟲期間不宜放牧,應以舍飼方式喂養,并徹底鏟除舍飼期間產生的糞便并發酵。
6 羊絨的儲存
經梳剪的毛絨,不論是絨毛還是粗毛均要及時處理,如果當時無法進行處理的,需根據羊毛的質量分開放置,放置在通風、干燥、陰涼的地方保存,因為羊絨價值較高且保存對倉庫的溫濕度條件要求嚴格,故羊絨一般不應長期儲存,短暫儲存(1年內)即應銷售,這和山羊絨紡紗小批量、多品種、靈活多樣相匹配[9],但家庭生產單位追求高價而少量儲存銷售的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在以牧民為單位的小規模儲存中,為防止蟲害,可放置諸如樟腦丸之類的驅蟲劑。羊絨一般應貯存在通風、干燥、陰涼的地方[10],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麻編織袋包裝儲存。包裝袋應當選用有孔洞、通風好的紙箱,且羊絨在貯存前需晾干,包裝時禁止按壓,絨與絨之間保留適度間隙。包裝袋有孔可利于空氣流通,同時在儲存袋或紙箱內放置適量的樟腦丸用以預防蟲蝕。應離地單層擺放,若貯存量較大,可使用的貨架數量有限,那么袋與袋之間應留有適當的間隙。擠壓太緊的話,會造成羊絨發霉,從而影響羊絨的品質。貯存期間應根據溫、濕度每隔7 d翻動1次,在春秋季節頻率可減少,為每15 d翻動1次,在冬季溫度降低的情況下,可每30 d翻動一次,需經常打開存貯庫房門窗通風,這樣一來,羊絨即便是貯存過一段時間后,也基本上與新抓的絨沒什么區別。但若儲存不規范則會直接影響羊絨的質量,從而影響其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 賈毅飛,李鳳珍,秦崇凱,等.疆南絨山羊抓絨的注意事項[J].獸醫導刊,2019(11):67.
[2] 王慧東.怎樣梳好羊絨[J].新疆農墾科技,1988(4):46.
[3] 王家明.不同飼養方式對遼寧絨山羊母羊生產性能的影響[J].吉林畜牧獸醫,2023,44(7):1-2.
[4] 邢繼萍,唐守營.絨山羊羊絨的梳理與保存[J].當代畜牧,2006(3):45-46.
[5] 李彬,張西順,張富全,等.新疆南疆絨山羊羊絨細度分析[J].草食家畜,2007(2):18-19.
[6] 張西順,李彬,賈毅飛,等.山羊絨按細度分級整理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243+245.
[7] 劉文娟.羊瘤胃臌氣的病因、癥狀、診斷、鑒別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0(4):116-117.
[8] 鄧艷春.絨山羊梳絨的方法[J].養殖技術顧問,2013(6):9.
[9] 沈芳彬. 天然染料在羊絨色紡工藝中的應用及其產品開發[D].東華大學,2021.
[10] 楊文軍,范秀新,邢繼萍,等.絨山羊羊絨的梳理與保存[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