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雛雞、青年雞、產蛋雞的各個生長發育階段所需的不同條件、管理措施和用藥治療等方面,詳細闡述了蛋雞在管理和用藥治療方面所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提出了相對應的控制措施,對養雞業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雛雞;青年雞;產蛋雞;管理和用藥;藥物消毒;飼料;溫濕度
近些年來,在各類養殖中,蛋雞養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它不但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需求,而且給養殖者提供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因此,在各地涌現出了許多的養殖大戶和養殖場,本文分別對雛雞、青年雞、產蛋雞三個階段的管理和用藥治療應該注意的問題做詳細的介紹,以幫助養殖戶養好蛋雞。
1 雛雞的管理和用藥
在沒有進雛雞前,要充分做好雞舍和飼養用具的消毒滅菌工作。首先保證雞舍電源處于切斷狀態,用高壓水槍沖洗雞舍內所有物體的表面,包括地面、墻壁、棚頂、舍門和窗戶、雞籠等,使物體表面的污物全部被沖洗掉。通風晾干后,再用消毒劑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可以選用能殺滅多種細菌的、藥效持續性強的、消殺徹底的消毒藥進行消毒。在消毒用藥過程中,要保證雞舍所有的門窗處于密閉狀態,使雞舍處于一個封閉的環境中,這樣可以保證消毒效果,使消毒藥發揮最好的消毒作用。雞舍、雞籠、墻壁可以使用0.1%苯扎溴銨或過氧乙酸、次氯酸鈉等噴霧消毒;用2%氫氧化鈉或20%石灰水噴灑地面;飼料槽和飲水用器具等用0.1%苯扎溴銨或0.1%癸甲溴銨溶液浸泡消毒。如果使用熏蒸的方法處理雞舍,同樣將雞舍門窗關閉,然后按照每1 m3用40%甲醛溶液18 mL和高錳酸鉀9 g充分攪拌均勻,放在容器中,使其產生化學反應后讓煙霧彌散在環境中。保證雞舍內溫度在20 ℃,相對濕度控制在70%,這時熏蒸消毒的效果最好。雞舍封閉1 d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消毒工作完成后,雞舍要閑置一段時間才能投入生產。一定要保證消毒質量,千萬不能馬虎大意。
雛雞舍的溫度要保持32 ℃恒溫,以滿足雛雞的正常生長。進舍后的雛雞應該給予充足的飲水,水的溫度保持在19 ℃最為適宜。第一次給予雛雞飲水時,可將適量的抗生素類藥物放入水中進行腸道消毒。為防止雛雞在長時間運輸過程中得不到充足飲水而造成脫水,可將5%多維葡萄糖加入水中,攪拌均勻,讓雛雞自然飲用。多維葡萄糖也有助于提高雛雞的消化功能。飲水過一段時間后就可以投喂飼料,初次給料應該投喂給全價的配合飼料,剛開始幾天可以把飼料投放在食料槽上面,保證雛雞隨意食用,后期可以用料桶飼喂。因為蛋雞品種上存在差異,所以需要的營養標準也不同。配制日糧時,做到營養全面,各種營養元素之間配比均衡,一定要按蛋雞相應階段的飼料配方來配制日糧。
對于雛雞的生長狀態,飼養人員一定要隨時觀察。雛雞因為皮膚嫩薄,并且絨毛稀少,對于寒冷抵抗力嚴重不足,當雞舍內溫度低時,一定要給予人工升溫。溫度的高低對雛雞影響很大,當溫度合適時,它們活潑好動,采食良好,飲水適度,毛色光亮整潔,雛雞在雞舍內自由活動,有的休息時趴臥在網格上或者墊料上面,或者翅膀伸展開來,側臥睡覺。當溫度過低的時候,它們則聚集在一起,并且不斷發出尖叫聲。當舍溫相對較高時,它們呈現仰脖呼吸,大量飲水。雛雞在初期對濕度的要求稍大,為60%~70%,后期則以50%~60%為宜。為了保證雞舍的空氣質量,雛雞舍要經常通風換氣,使有害氣體濃度降到最低。此外,還應該注意雞舍的光照。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止雛雞互啄,在7日齡左右斷喙,也能節約飼料。斷喙前后每1 kg飼料中加入5 mg VE, 可以止血并且能減少應激反應,斷喙后要保證充足的飲用水。在飼養密度上,要充分考慮品種、通風、不同季節等因素,合理確定飼養密度。
6周齡以前為育雛階段,在這一階段要做好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注射。雞易著涼拉稀,可在每1 L飲水中添加7.5%鹽酸土霉素可溶性粉2~3.33 g進行防治,如果感染雞球蟲病,出現血便,消瘦,貧血等,可用磺胺氯吡嗪鈉或地克珠利飲水,連用4~5 d。
2 青年雞的管理和用藥
7~20周齡是青年雞的生長發育階段,青年雞與雛雞相比,飼糧營養水平有很大差異,正常飼糧營養水平低于雛雞。這個時候應該按照青年雞體重大小,科學制定飼糧營養水平和采食量。一定要按照飼養標準配制青年雞的飼糧。每天做好清潔衛生工作,飲用水器具或水槽要堅持清洗干凈,保證青年雞飲用清潔衛生的飲用水。如果青年雞喜歡采食飼料或者其它可食性物質時,可以給予能幫助消化這些食物的細沙。雞舍溫度18~21 ℃時,青年雞的生長速度最快。夏天青年雞舍內溫度一定要控制在30 ℃以下,冬天控制在10 ℃以上為宜。青年雞舍內最適相對濕度是50%~60%。雞舍內一定要保證空氣的流通,防止有毒有害氣體的積聚,因此要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隨時掌握雞群動態,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光照時間。根據雞只大小合理安排飼養密度。此階段在疫病防控,除了做好禽流感疫苗注射外,當雞群出現大腸桿菌病時可用環丙沙星飲水治療,連用3~5 d。呼吸道疾病如雞傳喉、雞傳支則用黃芪多糖、芪貞增免顆粒等飲水治療。
3 產蛋雞的管理和用藥
20周齡以后為產蛋階段。
1)產蛋雞的飼養方式。可以分為地面平養、網上平養和籠養方式三種。其中籠養方式相比較能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因為籠養飼養密度較大,單位面積飼養量高,在管理和觀察上非常方便,所以養殖者普遍采用籠養方式進行蛋雞的飼養。
2)轉舍和產蛋前的管理。根據養殖場內雞群的實際情況,通常在18周時,將育成雞全部轉入蛋雞舍。轉舍前要維修、清洗、消毒設備以及產蛋雞舍。轉舍前后各3 d,保證飼糧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同時在飲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以便雞只適應因轉舍造成的影響。轉舍時要經常查看天氣預報,關注溫差不能相差太多。停料后及時轉舍。在轉舍過程中,一定要把青年雞舍內光照度降下來,避免產生應激反應,造成擾群現象。疫苗預防注射一定不要與轉舍同時進行。轉舍后盡快保證飼料和充足的飲水。產蛋前在適當時間調整飼料配比,當蛋雞達到適合產蛋的重量后,逐步將飼料配比全部改換為蛋雞的飼料配比,同時延長燈光照射時間。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以刺激蛋雞適時開始產蛋。在飼喂上,可以把原來的限制性飼喂方式改成自由采食方式。避免外界噪聲干擾雞群,保證雞群有一個安靜舒適的生長環境。
3)產蛋雞的營養需要。如果日糧中蛋白質含量低,而鈣含量在日糧代謝能中相對較高,則蛋雞的產蛋率為最高,如果發現蛋雞產蛋明顯減少時,就應該把飼糧中蛋白質的比例降下來。在蛋雞的產蛋階段,要保證每只產蛋雞每天都能充分地吃飽,飼料都能吃凈,并且定時投料飼喂,產蛋雞在每天的上午、下午分別給一次料或者每天飼喂3次,保證雞只自由采食。同時保證充足的飲水,產蛋量越高需要的飲水量越大,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乳頭式飲水器,可以保證衛生,防止污染。堅持每天刷洗水槽,并定期消毒,可以用0.2%高錳酸鉀溶液或0.05%癸甲溴銨溶液進行消毒。水槽中的飲用水及時更換,不能超過多天。產蛋雞日糧中的鈣水平要保持在一定的程度,在炎熱的夏季或產蛋高峰期間飼糧中鈣的含量可適當增加。一般用大顆粒貝殼和石灰石粉作鈣源。
4)產蛋雞最適宜的溫度是18 ℃左右,充分保證環境溫度不能過低或過高,雞舍內最適宜的相對濕度是50%~70%,為保證雞舍空氣新鮮,雞舍內應保持一定量的空氣流速,經常通風換氣。從18周齡開始,在光照時間和強度上,應該逐漸延長,使光照時間和強度能充分滿足蛋雞的生產需求,保持到蛋雞淘汰為止。保持燈與地面之間和燈與燈之間的距離,在燈與地面距離為3 m時,燈距3 m,蛋雞在產蛋期最適宜的光照強度因蛋雞的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有的多層籠養蛋雞舍,為了充分保證底部雞籠的光照強度和范圍,一般應該提高燈的光照瓦數,將燈泡設置在兩列籠具之間的雞舍頂棚下方。在飼養密度上要充分保障每只雞都有舒適的生長活動空間。
4 結語
總之,在蛋雞的日常管理中,養殖人員要實時巡視雞舍內雞群的健康狀態和雞舍環境,當發現雞只活動異常,如精神欠佳、扭頭曲頸、羽毛蓬松、閉眼蜷縮、站立不動、糞便異常等,應及時治療病雞或淘汰處理。同時注意雞舍用具能否滿足雞只的采食和飲水的需要,并觀察飼料飲食情況等。如果有啄癖雞,要及時發現并隔離對因治療。晚上周圍環境安靜下來以后,仔細聽雞群有無呼吸道疾病的異常聲音,如果發現有咳嗽、呼嚕、噴嚏和甩鼻者,應及時挑出隔離處理或淘汰,防止其它雞只被感染。每天準時完成投料、給水、打掃糞便、撿蛋等飼養管理工作,雞舍內的籠具、地面、四周墻壁等要定時清掃、經常消毒,及時處理糞便。保證雞舍內空氣清新,窗戶要經常開放通風換氣。每天按時做好各種記錄,對于雞只死亡要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同時做好各種疫苗的注射工作,保證雞群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