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綜合征,主要是指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后,纖維環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刺激或壓迫竇椎神經,進而引起腰腿痛的疾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蒙醫中以其引起下肢癥狀為由,歸于為下肢白脈病,以其病因于腰部為由歸為尼如奈呼英,認為該病是病血與協日烏素集聚于腰椎關節、周圍組織、肌筋膜等處,使白脈功能受阻,引起的白脈支配區域的運動、感覺障礙性疾病,屬“下肢白脈病”范疇。臨床上蒙醫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良好,頗受臨床醫師與患者青睞,被廣泛應用,其中包含蒙藥治療、蒙醫傳統手法治療及蒙醫綜合治療等。現將文獻整理、總結歸納了蒙醫對該病的治療研究進展,為今后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依據。
【關鍵詞】蒙醫 ; 腰椎間盤突出癥 ; 蒙藥 ; 蒙醫傳統手法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7.0021.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7.007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上常見的骨科疾病,通常多發生在機體L4/5或者L5/S1椎間盤。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給患者生活質量與日常工作帶來極大影響[1]。相關調查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癥好發于青壯年,且在腰椎管疾病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居于首位,目前國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病率為6%,且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城市居民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病率高于農村居民,北方人群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病率高于南方人群[2]。
在蒙醫學古代文獻中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無具體病名,但是以其所引發的癥狀將腰椎間盤突出癥稱之為尼如奈呼英,屬“下肢白脈病”范疇。蒙醫認為,若機體三根平衡遭到破壞,赫依、巴達干與血交搏偏盛,病血與協日烏素集聚于腰椎關節、周圍組織、肌筋膜等處,促使白脈功能受阻,引起的白脈支配區域的運動、感覺障礙性疾病。腰腿痛、行走困難、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等白脈支配區域的運動、感覺障礙為該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故應以調理三根、通白脈、治傷、促氣血運行等為主要治療原則[3]。臨床上蒙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法多樣,包括整脊、推拿、藥浴、拔罐、放血、針刺、熏蒸、鹽熱敷、茶酒療法等傳統療術方法辨證施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效果確切,醫療費用低,能夠提高生活質量,得到廣大患者青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故本文就蒙醫治未病思想、蒙藥、蒙醫傳統手法治療、蒙醫綜合治療等方面開展研究,為今后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依據。
1 蒙醫治未病思想
現代醫學主要通過控制患者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險因素、行為,從而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以維護患者健康。而蒙醫學“治未病”則以“防”作為治療核心,充分展現了“預防為主,既病防變”的理念。蒙醫學認為,疾病轉變過程分蓄積、發病、好轉三個階段。蒙醫學“未病”理念是指沒有出現癥狀的疾病蓄積過程中的一種狀態,是人體三根和七素三穢之間平衡失調,疾病在自己的病位蓄積,尚未形成疾病,是疾病轉變過程的蓄積階段。蒙醫“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疾病的應用中包含3項:⑴未病先防:包括定期檢查、改正不良的姿勢、注意調節飲食起居等。⑵既病防變:包括自我防護、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等。⑶愈后防復:包括健康教育、定期復查、注意生活細節等[4-5]。
蒙醫學向來注重預防保健理念及平衡觀,做到未病先防、病早治、已病防變及病后防復,與現代醫學中的“三級防護”理念相同,均是以“預防為主”,其目的都是為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與技術支撐,通過系統有效的治療與預防管理,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蒙醫治未病思想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可以促進各類疾病的早防、早篩、早診、早治、早康復。
2 蒙藥
蒙藥學以蒙醫基礎理論為基礎,其中記載蒙藥的綜合性質是由五元和六味的綜合作用而產生。概括起來是二基陰陽、八性、十七功。二基陰陽即是藥物的寒、熱兩性;重、輕、寒、熱、鈍、銳、潤、糙等八性也是為進一步說明藥物性質;藥物的十七功用來克制疾病的20種基本性質。常用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潤、水漬、煅、炮、煨、炒、燙、炙、焙與烘、蒸、煮、淬等15種之多。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蒙醫中即白脈病,因赫依和血相搏入白脈,表現為機體某部位發生腫脹、麻木、萎縮、疼痛、攣縮等癥狀,又名“白乎楊”。常用藥物包括珍寶丸、嘎日迪-13、那仁滿都拉散、那如三味丸、二十五味石決明散白云香十五味丸等。齊大喜等[6]通過研究9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使用扶他林,觀察組患者使用嘎日迪-13,結果顯示,觀察組藥物治療疾病腰腿部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好,其原因在于,嘎日迪-13藥物的主要功能為干涸呼英協日烏素,暢通氣血循環,止痛祛麻修復百脈損傷。
蒙藥所用全部單藥均來自大自然,藥食同源。用藥時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強弱、病情輕重或病性、性別、體質特點及藥物性質和劑型、數量等各方面情況調整用量,符合蒙醫辨證施治理論,也符合現代醫學用藥理念。在蒙醫未來發展中,應保持民族特色與現代醫學的最佳結合,在研究蒙藥有效成分的結構與理化性質基礎上,可對劑型進行改進,逐步改進傳統劑型,使成為符合藥動學和藥效學、更易為患者接受的劑型,更好地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3 蒙醫傳統手法治療
3.1 蒙醫推拿療法 蒙醫推拿療法通過揉、按、滾、捏等手法對患者背部及下肢進行推拿,可舒展患者肌筋,且通過手法按壓對患者穴位進行按壓刺激,從而達緩解癥狀的目的。蒙醫推拿療法治療先進行腰部穴位按摩推拿,患者俯臥位,雙手按摩腰背部,選取腰陽關、腎俞、大腸俞、腰俞、八髎穴位,使用大拇指按壓上述穴位及壓痛點1~2 min,按壓同時可配合揉、滾、推拿等手法,治療10~15 min;之后再行左、右斜板旋轉復位法,對抗牽拉同時進行抖搖腰部[7]。烏斯嘎拉[8]單獨使用蒙醫推拿療法中的噴酒按摩療法治療3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其中好轉患者18例、有效患者7例、無效患者5例,總有效率83.33%,結果說明,蒙醫噴酒按摩療法具有止痛,松解粘連肌筋的功效;由此可得,蒙醫推拿療法、蒙醫噴酒按摩療法均相對安全有效,可作為蒙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可行性方案。
蒙醫推拿療法通過正確手法對患者進行推拿,可放松局部肌肉,同時還可對錯亂關節進行糾正,從而達到舒筋活絡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椎間盤血供,有助于促使炎癥的吸收,解除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痛苦。在蒙醫臨床中以其治療操作便捷、起效快、療效顯著等特點廣受好評。
3.2 蒙醫拔罐放血療法 蒙醫拔罐放血療法是拔罐療法和放血療法相結合的療法,以蒙醫引病外除原則為治療原則,具有調理赫依琪素、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祛黃水等功效,直接對病灶起作用,具有見效快的特點。蒙醫拔罐放血療法多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其中止痛效果顯著。蒙醫拔罐放血療法治療先囑患者取側臥位,在腰部患處用真空拔罐器拔罐,等待15 min后,去罐,對拔罐部位進行常規消毒,直刺腰部患椎棘突兩旁(旁開1寸左右)用消毒特制三棱針(針長11 cm,直徑1.25 cm,針柄5 cm),進針深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迅速拔針再行拔罐,15 min后取罐;消毒針孔(用75%酒精棉球),敷以消毒紗布,予以包扎,囑咐患者在硬板床臥休息。
現代醫學認為,拔罐放血治療在拔罐過程中具有良好機械、溫熱刺激作用,其中放血療法對血管壁產生刺激作用,并影響血流動力學,疏導壓痛部位瘀血、瘀積,促進血液循環,可影響患者機體自我調節機制,消除腰部充血和水腫的刺激,更有助于緩解患者肌肉痙攣,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可緩解疼痛,進而可達到治療目的[9]。吳小明[10]研究將2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使用蒙醫拔罐放血療法結合蒙藥進行治療,其結果顯示,總有效率高達99.23%,說明其療效顯著。
蒙醫拔罐放血療法將拔罐療法和刺絡放血療法有效結合,是蒙醫傳承者們的智慧結晶。在臨床中實行此療法前1周,會讓患者服用蒙藥三子湯,使正血與病血分離。拔罐出來的病血多為深紅色或黑色,腥臭難聞,并伴有黃色積液,具有臨床安全性;且其鎮痛作用優異,在臨床中應用廣泛。但是其作為一種有創操作,需要將特質三棱針刺入病變部位所在位置,雖然提前拔罐15 min會使得局部皮膚變得麻木,但是很多患者還是難忍其痛。所以在臨床中與現代醫學局部麻醉技術相結合,可以使蒙醫拔罐放血療法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為更多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提供方便。
3.3 蒙醫貼敷療法 蒙藥貼敷療法是將蒙藥調制后直接施于局部皮膚,使藥效滲透皮膚,直達體內,改善局部氣血通路,打通白脈,燥協日烏素,止痛、消腫,達到治療的目的。操作步驟如下:首先把蒙藥加熱或加入白酒、白醋等變成糊狀,然后患者取俯臥或側臥位,把調制好的蒙藥涂抹于紗布上,貼敷于間盤突出部,敷2~3 h。孟和額爾敦[11]研究選取7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其進行蒙藥盲嘎日-3貼敷配合牽引治療,其中蒙藥盲嘎日-3貼敷配合牽引治療總有效率達91.4%,高于單獨使用牽引治療的總有效率74.3%,這說明蒙藥貼敷配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蒙醫貼敷療法以蒙醫基礎理論為指導,既可以選擇發病局部進行貼敷,還可以選擇相應的穴位貼敷,以辨證治療為原則,選擇相應的蒙藥進行治療。蒙藥貼敷療法市場前景廣闊,但是目前多在內蒙古區域內各大蒙醫科室內得到應用,應當與更多制藥廠商合作,推出惠民的蒙藥貼敷膏藥等便利產品,解決廣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病難題。
3.4 蒙醫溫針療法 蒙醫針刺療法具有溫通經脈、調和赫依血、調理體素等功效。近年來,隨著蒙醫溫針作用機制的不斷深入,發現使用蒙醫溫針治療,還可發揮緩解痙攣、興奮神經 - 肌肉、消炎、鎮痛、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等作用。蒙醫溫針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常規消毒,銀針刺入穴位,通過熏烤加熱法、火焰加熱法或蒙醫溫針儀加熱法進行加熱,使熱能通過銀針傳入人體,待針冷卻后起針,結束后于針眼處涂2%的碘酊,也可外用創可貼,對創面進行貼敷。烏蘭等[12]通過觀察蒙醫溫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各證型的臨床療效,得出蒙醫溫針治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明顯的療效,尤其對赫依型及巴達干型療效顯著,并可有效降低復發率。金秋等[13]通過蒙醫溫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坐骨神經痛患者,其總有效率達94.59%,高于常規針刺治療的總有效率86.11%,也可說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蒙醫溫針治療,其效果顯著。
蒙醫溫針療法是一種外治療法,是將針刺與溫灸相結合,同時兼具針刺與溫灸的作用,不僅安全、不良反應小、簡單易行,還具有不產生藥物依賴等特點。目前關于蒙醫溫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大多數為臨床療效研究,證明了其優秀的臨床療效,但相關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樣本量偏少、統計結果說服力小等。因此,后續研究中可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為蒙醫溫針療法的后續發展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數據支持。
3.5 蒙醫鹽熱敷療法 蒙醫鹽熱敷療法是將鹽袋加熱敷于穴位,借助溫熱作用,使礦鹽中所含的礦物質成分穿透皮膚層,再利用經絡的傳導,發揮溫通經絡、扶正祛邪、調暢臟腑氣血功效[14]。蒙醫鹽熱敷療法進行治療時,患者取俯臥位,將備好的顆粒鹽裝入布袋,加熱至適宜溫度,攜至床旁,露出腰背部,鹽袋放置施療部位,并來回移動,回旋運轉按摩,操作時間15~20 min。蘇亞拉其木格等[15]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加用蒙醫鹽熱敷療法,觀察疼痛改善情況,其結果顯示,治療后蒙醫鹽熱敷療法的總有效率高達97.55%,高于單獨實施常規的85%總有效率。龔利民等[16]通過研究得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蒙醫鹽熱敷療法結合牽引治療,能夠有效緩解其疼痛,改善臨床癥狀。
蒙醫鹽熱敷療法是一種對機體無損傷,且具有獨特功能的蒙醫特色傳統綠色外治療法,具有起效快、療效好等特點。因其操作簡單便利,在臨床應用中受到患者以及醫護人員的喜愛,并且結合現代技術,推出了蒙醫GL-HY Ⅰ型熱敷護腰帶(專利號:CN202022456963.6)等惠民產品。蒙醫鹽熱敷療法發展前景廣闊,更應該多進行具有前瞻性、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為其今后發展提供充足的理論依據支持。
3.6 蒙醫茶酒療法 蒙醫茶酒療法是一種傳統熱敷療法,主要利用茶與酒精作用于患者局部皮膚上,通過熱因子起到祛病的功效,具有止痛消腫、溫經祛寒的作用[17]。溫熱刺激作用提高皮膚溫度,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發揮抑制周圍神經興奮的作用。蒙醫茶酒療法治療時,需根據患者病癥選擇合適的實施部位,將充分搗碎的磚茶,用水潤濕放在質優較厚的紙張上,把干凈濕毛巾鋪在已選取的部位上,再把放在厚紙上的茶葉連紙放在毛巾上,隨而在茶葉上噴灑一兩杯白酒(或酒精)點燃,用火棍撥弄茶葉使其厚薄均勻,酒燒完熄滅時再噴酒點燃。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在一個部位過于燙熱時可抓住紙邊來回移動,避免燒傷皮膚,蒙醫茶酒療法治療時間15~30 min。趙春梅[18]以蒙醫茶酒療法結合牽引、推拿、針灸等保守治療與常規護理干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結果顯示,30例患者中顯效18例,占比60%;有效11例,占比36.67%;無效1例,占比3.33%,總有效率高達96.67%。孟柯等[19]通過觀察蒙醫茶酒療法治療下肢胡楊,得出蒙醫茶酒療法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且對于下肢胡楊的治療效果良好。
蒙醫茶酒療法是蒙古族人民游牧生活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與自身自然地理、氣候環境和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獨特的外治療法。蒙醫醫生們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僅使用磚茶和高度烈酒,還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加入各種蒙藥單藥,提升療效。并且蒙醫茶酒療法與時俱進,并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落后的治療方式,相反鄂爾多斯蒙醫醫院研制出茶酒療法石墨烯溫控自療墊,采用石墨烯溫控板彌補了傳統茶酒療法不可控溫的缺點,消除了失火安全隱患,可用于身體任何部位且不受醫療環境限制,患者可自行隨時隨地治療,極大地方便了廣大患者。
4 蒙醫綜合治療
蒙醫在臨床中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多以幾種傳統療術加蒙藥結合對患者蒙醫“治未病”思想教育,還可以結合西醫和中醫進行治療,療效甚佳。陳秀紅[20]的研究中收集了9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將其分為蒙醫溫針結合熏蒸組、蒙醫溫針組、對照針刺組3組,其結果顯示,3組患者都能顯著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但與蒙醫溫針、對照針刺相比,蒙醫溫針結合熏蒸治療,不僅能緩解臨床癥狀,還能調節患者精神健康、生理職能等。在結合中醫方面,董亞莉等[21]研究選取了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0例,使用單純的小針刀治療)和觀察組(50例,使用小針刀結合蒙醫放血療法),結果顯示,小針刀與蒙醫放血療法相結合效果優于單純的小針刀治療,可以有效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疼痛癥狀,改善腰椎功能。小針刀操作后配合放血可以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通過釋放局部瘀血,直接起到治療效果。由于拔罐療法具有負壓效應,經針刀治療再進行拔罐,可通過針孔吸出局部瘀血、炎癥滲出物及一些致痛物質等,對緩解局部壓力有直接作用。局部的瘀血被吸出后會有新鮮血液流入,為無菌性炎癥的消除和促進損傷神經的修復創造條件[22]。
蒙醫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以蒙醫“治未病”思想對患者進行宣教治療,達到預防和防治復發等目的。又以每個患者不同的發病情況,辨證施治,選擇不同的蒙藥加蒙醫傳統療術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并且可以很好地結合現代醫學對患者進行治療康復,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疼痛、腰椎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質量均有幫助。
5 小結與展望
蒙醫學是一門獨立的民族醫學,具有完整理論體系,以陰陽學說為哲學指導,寒熱學說為總綱,以三根七素協調關系理論研究解釋人體生理,以三根七素相克關系理論研究解釋人體病理。臨床上以寒熱學說辨證施治,在六基癥學說病因分析前提下,與病位、病程階段相結合進行辨證施治。蒙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簡單、安全、高效等優勢,其中包含蒙藥、蒙醫傳統手法治療及綜合治療等。目前對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機制研究還處理初步階段,具有研究機制不明確的問題,需進行更多的樣本量大的、具有前瞻性的基礎試驗研究,為蒙醫學發展提供理論依據,為其高質量發展打好地基。應在今后的研究中遵循蒙醫整體觀為理論基礎,即三根七素、清濁升華等與現代醫學及發病機制結合深入研究,為臨床預防和治療該疾病提供理論參考及借鑒,更好地發展蒙醫藥事業。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脊柱源性疼痛學組. 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中國疼痛專家共識[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20, 26(1): 2-6.
[2]徐波, 黃澤靈, 張龍, 等. 中國人群腰椎間盤突出癥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醫正骨, 2023, 35(9): 17-23.
[3]蒙古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醫學》卷編輯委員會. 蒙古學百科全書·醫學卷[M]. 呼和浩特: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2: 13.
[4]朝魯, 朝魯門. 蒙醫“治未病”思想在腰椎間盤突出癥防治的應用[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3, 19(6): 80-81.
[5]劉榮馨, 色音寶音. 蒙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法的研究進展[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20, 26(3): 34-35.
[6]齊大喜, 烏蘭格日樂, 劉金英, 等. 蒙藥嘎日迪-13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4, 20(6): 23-24.
[7]諾敏. 蒙醫推拿結合針灸治療腰間盤突出病的療效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 2019, 29(23): 117-118.
[8]烏斯嘎啦. 蒙醫噴酒按摩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D]. 呼和浩特: 內蒙古醫科大學, 2023.
[9]覃志周, 高洺楊, 吳金玉, 等. 刺絡拔罐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6, 28(4): 542-545.
[10]吳小明. 蒙醫拔罐放血療法結合蒙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22, 28(12): 20-22.
[11]孟和額爾敦. 蒙藥盲嘎日-3貼敷配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22, 28(2): 16-17.
[12]烏蘭, 姚哈斯, 格日勒. 蒙醫溫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療效研究[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5, 21(4): 1-4.
[13]金秋, 阿古拉. 蒙醫溫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所致坐骨神經痛的療效及其作用機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20, 26(2): 13-15.
[14]吉英, 哈斯巴根那. 通過蒙藥熱敷配合蒙醫諾呼拉呼療法治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24): 317.
[15]蘇亞拉其木格, 戴青梅. 腰椎間盤突出癥蒙醫鹽熱敷療法的蒙醫護理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11): 246.
[16]龔利民, 白富貴. 蒙醫鹽熱敷療法結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評價[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9, 25(3): 10-11.
[17]麗華. 蒙醫推拿配合茶酒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0例療效觀察[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4, 20(2): 2-3.
[18]趙春梅. 蒙醫茶酒療法聯合常規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 1(1): 90-91, 97.
[19]孟柯, 烏云托亞·阿古拉. 蒙醫茶酒療法治療下肢胡楊的療效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2): 57.
[20]陳秀紅. 蒙醫溫針結合熏蒸治療LDH所致下肢白脈病的臨床研究[D].北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21.
[21]董亞莉, 阿日嘎太, 莎仁圖雅. 小針刀結合蒙醫放血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5, 21(10): 23-25.
[22]趙寶龍. 蒙醫傳統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6, 22(3): 17-18.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21MS08092)
作者簡介:阿拉木斯,2019級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民族醫學(蒙醫學)。
通信作者:阿日嘎太,博士研究生,教授,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民族醫學(蒙醫學)。E-mail:arigatai88@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