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雜志、中國品牌網總編輯,中國品牌雜志社區域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宛楓發布《2023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報告》,并解讀重點內容。
她談到,回顧2023年全國區域品牌發展勢頭強勁,品牌創建、運營管理和探索,包括實踐方面都超越了前三年熱度,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在2023年進入品牌運營的深入探索期,研究活動和研究成果、探索實踐產權保護等方面得到了全新拓展。
截至2023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地理標準2498個,核準地理標準集體商標7173件,核準使用專用標志市場主體有25219家。
截止2023年10月4日,我國新增8個地理保護品種。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區域品牌發展的重要抓手,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推動地理標志轉化運用是各地實現區域特色品牌經濟,帶動社會效益的有力措施。

今年農業品牌跨平臺聯動銷售現象突出。農業品牌開始利用多平臺策劃進行銷售和傳播,并不鎖定某一個平臺傳播。他們在抖音進行直播銷售同時,在小紅書發布產品介紹和用戶體驗分享,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一些特色農產品在抖音上進行直播銷售又通過小紅書優秀內容推廣,從而成功打入年輕消費者的市場。
此外,線上農產品品牌化發展迅速,數字化成為推動農業品牌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創新的營銷策略和創作,農業品牌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讓更多消費者看到和喜愛中國優秀農產品。
? 堅持消費者立場打造區農品牌 ?
針對此報告中區域農業品牌未來發展趨勢的問題,浙江大學 CARD 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院長胡曉云表示,放眼2024年,區域農業將渡過幼年的艱難探索,進一步展現出獨特價值,將努力實現平臺品牌與產業子品牌、企業子品牌互促互動,推動子品牌發展,提高區域農業公用品牌價值,同時借助消費者層級、生活方式連接,達成區域農業品牌形象平臺和消費者之間新的融通關系,可以說2023年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優勝劣汰的大時代即將到來了。
針對中國區域農業產業品牌打造,胡曉云教授提到,要打造中國區域農業產業品牌,要堅持地標品牌保護工程并進行效益的科學評估;堅持消費者立場打造品牌,理解“精品”價值,實現價值轉型;堅持創新創意,摒棄老套固有的品牌運營、傳播模式,迎接“新消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