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梅
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詢師對咨詢的基本階段持不同看法,但所有的咨詢過程卻是大致相同的,有三個必須經過的階段,分別是心理診斷階段、幫助和改變階段及結束階段。
在結束階段,心理咨詢的結束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 雙方面結束。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一致同意目標已經達成,并且咨詢準備好結束了。在時間有限的咨詢中,這是在咨詢的一開始就設定好的。在開放的咨詢中,這是在咨詢的過程中決定的。
● 單方面結束。心理咨詢師或來訪者因某些原因而終止咨詢,這可能是因為項目的實習期結束,或者因為來訪者離開了。
在雙方面結束的情況中,心理咨詢師往往會有一個疑問—— “來訪者什么時候應該結束心理咨詢?”如果滿足以下五個方面,也許表示著你可以和來訪者共同結束咨詢了。
思考心理咨詢的咨詢目標達成程度是決定何時結束咨詢的最佳途徑。常見的目標包括:癥狀改善,包括改善心境、焦慮以及持續的消極情感;增強自我意識;改善人際關系;提高適應性;增強反思能力;改善工作和娛樂狀況等。當你覺得來訪者已經達成大部分咨詢目標,來訪者也表示認同時,也許就迎來了你們共同結束心理咨詢的時刻。
大多數來訪者都是帶著特定的問題來到咨詢室,開始咨詢的旅程。來訪者可能無法應對突然發生的重大創傷性事件,可能面臨人際關系問題,也有可能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來訪者深受問題的困擾,卻無法看到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其他可能性的解釋和具有適應性的應對措施。在心理咨詢師的陪伴和引導下,來訪者可以重新思考他的過往史和沖突,并且用已經學習到的新的視角來看待將他帶入咨詢室的問題。這往往是心理咨詢師可以與來訪者一同結束咨詢的一個信號。
一些來訪者會將癥狀改善的原因歸于心理咨詢師、藥物或者有所改善的外部環境,而看不到真正的改變其實來源于自身思維和行動的變化。當來訪者可以將獲益看作他自己的,相信自己擁有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只有在咨詢中才能有所獲益的時候,咨詢也就接近尾聲了。
在結束階段,來訪者不可避免地會體驗到對于結束咨詢的擔憂,擔心癥狀可能復發而自己無法獨立解決問題;也會體驗到與心理咨詢師分離的哀傷和遺憾。當來訪者可以在咨詢中談論對于結束咨詢的擔憂和遺憾,進一步做好結束咨詢的心理準備時,也就意味著你可以試著和他一起真正地結束咨詢了。

咨詢的最終目的是讓來訪者成為自己的咨詢師。來訪者需要真正掌握咨詢中習得的新東西,越來越多地練習較大程度的自我探尋,來解決咨詢過程中被很好認識和解決的內心沖突。當來訪者擁有即便離開咨詢師仍可自己應付周圍環境的自信時,也就迎來了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共同結束心理咨詢的時刻。
綜上所述,當心理咨詢師評估來訪者可以做到以上五個方面,來訪者也予以認同時,咨詢師也就可以試著和來訪者共同迎來咨詢結束的時刻了。
上文講述的是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共同決定結束咨詢的情況。有時,除去實習咨詢師實習期結束或來訪者搬離城市等現實因素制約,在未達到理想的咨詢目標或設置的咨詢次數時,也會出現心理咨詢師或來訪者單方面提出結束咨詢的情況。
心理咨詢師提出提前結束咨詢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咨詢師無法承載對來訪者強烈的反移情,咨詢師發現自己與來訪者并不匹配,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當心理咨詢師提出結束咨詢時,來訪者可能產生被拋棄或不被喜歡的感覺。此時,咨詢師應當允許來訪者在咨詢室中自由地表達他對咨詢師的憤怒和失望,咨詢師也可以與來訪者討論轉介的可能性等。同時,請幫助來訪者相信,作為一位來訪者,無論他有何種具體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問題,他都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個體。即便在生活的這個時點上,與你的咨詢并不是很成功,未來的某個時候他也可能遇到一位更為匹配的咨詢師,擁有一段頗有療效的咨詢,請來訪者不要放棄對咨詢的信心和希望。
另一種情況則是來訪者執意要結束咨詢。這可能是一種阻抗,來訪者還沒有做好面對內心深處問題的準備,想要在過度依賴咨詢師之前離開,或者逃避對痛苦情感的揭露。此時,心理咨詢師可以鼓勵來訪者自由地向咨詢師表達他在咨詢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來訪者共同探討其想要結束咨詢這一想法背后的原因和含義,而不是任由來訪者付諸行動直接結束咨詢。
綜上,無論在哪種情況下來訪者想要結束咨詢,最重要的是當心理咨詢師覺察到來訪者想要結束咨詢時,鼓勵來訪者及時地在咨詢中坦誠地和咨詢師交流他的想法和感受,共同走好咨詢的最后一步。
上海市健康科普專項計劃(項目編號:JKKPZX-2023-B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