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杰 王亞妮 楊虹 何小偉
“‘震撼、不安——震撼于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不安于自己在這種大環境下自我實現。”這是陜西“頭雁”學員在浙江區域農產品品牌賦能產業發展專題教學現場的感慨。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培育,陜西省2022年開始實施,委托浙江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兩所全國“雙一流”建設高校組織落實,目的是打造一支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隊伍,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023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將“頭雁”計劃列為“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彰顯三秦風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行動”內容。省農業農村廳將“頭雁”培育納入農業農村人才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強抓任務落實。頭雁”培育工作專班借鑒運用“千萬工程”實施經驗與理念,有力有效地推進項目實施。
一、借鑒“千萬工程”典型經驗,陜西“頭雁”培育高位組織推進,高效機制保障
學習借鑒“千萬工程”成立一個小組、建立一批機制“十個一”經驗,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成立分管廳領導牽頭,廳人事處統籌協調,科教、政改、合作、計財等處室分工協作的“頭雁”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安排省農廣校承擔“頭雁”項目日常工作,高位組織實施。同時,建立與省級財政部門有效協調工作機制,順暢資金使用渠道;優化與高校及市縣部門橫向聯合、縱向一體的“選人、育人、用人”工作機制,實現培育目標;創設產業技術體系與農技推廣體系融合機制,做實孵化指導;落地落細“部統籌安排、省組織實施、縣把控細節、機構具體操作”的項目實施機制等,以高效機制保障“頭雁”培育深入推進。
二、運用“千萬工程”的方法論,陜西“頭雁”培育堅持守正創新,探索方法路徑
吸收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系統觀念、人民至上、實事求是、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等世界觀和方法論,陜西針對“頭雁”學員培育需求多樣,有偏重經營管理、有偏重市場營銷、有偏重規模擴大等,而且文化程度較高,大中專以上占50%以上,對培育內容、組織管理、師資選擇等提出新挑戰。為提高培育質效,通過育前調研分析、育中高效管理、育后跟蹤回訪,積極探索創新,初步形成符合中央要求、契合陜西實際、富有地域特色的“頭雁”培育路徑模式。
(一)靶向明確,確定培育機構。陜西“頭雁”培育既立足于西部特色現代農業,又著眼向東部發達地區學習品牌營銷、經營管理等新理念新思路,并遵循農民教育規律,確定了多機構協同實施,分工協作、分段實施的培育思路,利用高校理論研究、學科引領優勢做優定制化理論教學;發揮農民教育專門機構掌握規律、建有基地專長做深體驗學習;依托產業技術體系熟悉省情、了解產業特點做強孵化培育;選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浙江大學兩所優質涉農高校實施定制化培育;安排省農廣校等承擔體驗式培育;融合全省產業技術體系與農技推廣體系完成孵化型培育,增強“頭雁”創業創新創造能力。
(二)發揮優勢,開展特色教學。近年來,陜西把乳制品、蘋果、蔬菜、獼猴桃、茶葉、中藥材、食用菌、肉品(生豬、肉羊肉牛、家禽)等8大重點產業鏈建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突破口,傾力發展。依托浙江大學鄉村振興區位及理論研發優勢,安排承擔“千萬工程”、鄉村振興、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等專題教學。用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近就地熟悉省情優勢,安排承擔產業基礎、專業知識、前沿理論及高新技術等專題教學。針對“頭雁”培育需求多樣性及個別產業學員較少,無法成班等問題,大膽探索定制化培育方式,采取小班制專題講座、大班制公需課教學、分組制教學實踐、跨省學員交流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滿足學員需求。
(三)精選細化,做到深度體驗。按照國家級與省級結合、沿海與內地結合、省內與省外結合、省內南北中(陜南、陜北、關中)結合、培育路徑與學員主營產業結合,兼顧就近資源利用“五結合一兼顧”思路,陜西優選浙江、山東和本省73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設5條“鏈主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復合式體驗路徑,組織“頭雁”學員在沿海發達省份、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省份及省內全產業鏈條龍頭企業、產業基地,落實“訪、思、學、悟”環節,深度體驗經營管理方法和先進發展理念,不斷升華觀念、提升技能、強化本領。
(四)建立機制,實施“頭雁”孵化。針對“頭雁”學員產業發展提升需求,陜西融合全省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技推廣體系,發揮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功能作用,選定94位專家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36位專業導師組合,擔任一對一(多)孵化導師,開展“五個一”指導服務。即一次深度走訪了解生產經營實情、一堂專家會診掌握產業發展瓶頸、一套規劃方案完善提質增效途徑、一份技術規程開展時令生產管理指導、一個生產周期提供技術幫扶及信息咨詢服務,指導孵化學員提升發展理念、完善發展思路、增強聯農帶農能力。
(五)創設政策,護航“頭雁”展翅。為切實護航“頭雁”發展,陜西工作專班牢固樹立“政策強雁”理念,整合省委省政府、省農業農村廳近年出臺的30份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集成政策禮包推介,引導學員用足用活現有扶持政策。將統籌各類涉農項目,在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高標準農田等重大項目建設中吸納帶頭人參與并發揮作用,列入“頭雁”支持計劃。與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深化政銀合作,創設金融信貸政策,大力扶持“頭雁”發展壯大,激勵學員產業轉型升級,鞏固拓展“頭雁”培育成效。
三、吸納“千萬工程”實施原則,陜西“頭雁”培育踐行循序漸進,堅持久久為功
融會貫通“千萬工程”實施原則,堅持樹立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堅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育“頭雁”。按照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要求,陜西及時啟動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遵照個人申請、縣級推薦、省市甄選、部級備案的程序,結合地域特點、產業特色,在傾斜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原則上優中選優,2022年起,每個縣5—6名,全省每年600人的規模遴選“頭雁”培育對象。力爭用5年時間培育一支3000人規模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帶動全省15萬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雁陣”,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基礎。經過高效的培育,“頭雁”在回歸各自的產業后,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頭雁”理念更新。通過培育學習,“頭雁”學到了先進的經驗和產業發展創新模式,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震撼、不安”,震撼于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不安于自己在這種大環境下自我實現。培育使他們思路更清晰,目標更明確,讓他們轉變了思路,讓他們明白一定要不斷加強學習,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功能,將產業發展的更好更遠。鄠邑區學員張毅朝在培育完成后很快以“頭雁領飛振興路”的短片將自己及自己所經營的葡萄產業做出了大力宣傳。榆林子洲龐亞探在經過培育后,思想發生了轉變,由直播帶貨轉向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學習,他明白了只有抱團取曖,產業才能做大,他計劃帶動周邊3個村子的2000多人與他一起種植有機產品。
(二)增收能力更強。學習開拓了學員的思路,給了他們啟發,在回歸產業后,他們開拓了新市場,創收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乾縣學員劉新志,將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將學到的農業政策、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術結合實際生產,建立了多個示范基地,投資了800多萬元購置了大型農機化設備,每年機械作業面積達8萬畝以上。他認為“創新、高效、綠色、環保是合作社今后發展的理念。
(三)示范帶動更廣。“頭雁”最大的使命就是示范引領作用,“頭雁”培育完成了,學員將新理念、新思路帶給了更多的農戶,他們開拓自身的產業,并帶動周邊更多農戶與他們一起共同發展。榆林學員秦亞明學習后受益匪淺,他利用村集體經濟平臺,由企業牽頭,帶動周邊更多農戶,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借助國家大力發展三農的政策,繼續鞏固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又發放仔豬1000頭以上,提高農民的收入,并力爭達到5000頭的養殖規模。
四、受惠“千萬工程”寶貴經驗,陜西“頭雁”培育在提升質量效果上,形成良多啟示
“千萬工程”堅持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大興調查研究等理念方法與實施經驗,為陜西“頭雁”培育鞏固成效、深化推進、提升質量帶來有益啟示。
啟示一:“頭雁”培育,必須組織學員融入產業鏈,深度體驗產業升級。實踐證明,脫離產業的農民教育沒有生命力和持續性。只有經過深度體驗產業各環節,才能使受訓學員真正了解產業成熟度、認識產業全鏈條、確定產業升級目標、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增強產業發展信心。組織學員在多條不同路徑中深度體驗產前、產中、產后生產組織與經營管理,是“頭雁”培育事半功倍的法寶之一。
啟示二:“頭雁”培育,必須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落實跟蹤孵化。扶上馬送一程,在農民教育中尤顯重要,更不可或缺。開展手把手、面對面技術指導,在跟蹤服務中及時發現和解決學員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是鞏固拓展理論教學和技能培訓成果的重要手段。有效建立產業專家孵化指導機制,實行至少在一個產業周期內全程開展走訪回調和幫扶指導制度,會護航“頭雁”展翅高飛。
啟示三:“頭雁”培育,必須打造強雁領航,形成雁陣齊飛機制。益智、引智是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有效手段和有機環節。“頭雁”培育是打造鄉村領軍人才隊伍的益智強智工作,加強育后組織管理,鼓勵“頭雁”勇于結隊成群,形成雁陣,支持“頭雁”與當地中小規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專業大戶結對子,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引導建立益農聯農帶農機制,是農業農村部門發揮人才作用的重要工作。
啟示四:“頭雁”培育,必須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一攬子”扶持政策。為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國家連續出臺的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在降低農業經營成本、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更是催生了一大批高素質農民。“頭雁”培育應同步創設相應的扶持政策,在項目資金、農業保險、農業信貸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并支持“頭雁”優先承擔中央扶持發展的項目。
作者單位:陜西省現代農業培訓中心(陜西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