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減少衰老導致的脂肪堆積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鍛煉前后的實驗動物和人體組織發現,隨著組織老化,一種脂肪分子會積累,但這種積累可以通過鍛煉實現逆轉。研究小組觀察到,在所有老年動物組織中,雙(單酰基甘油)磷酸酯水平都有所升高,表明這些脂質在衰老過程中形成并積聚。隨后,研究人員在老年人肌肉活組織檢查中也觀察到這些脂質積聚,而當這些老年人每天鍛煉1小時后,脂質積聚水平出現下降。
(《科技日報》)

咖啡的好處不只是提神
來自蘇州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大規模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探索了日常坐姿時間與咖啡消費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研究結果顯示,每天超過8小時久坐者死于所有原因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都呈現上升趨勢。不飲用咖啡且每天坐6小時以上者,其全因死亡率比每天坐不到6小時的咖啡飲用者高1.58倍。(生物谷)
基因編輯可改善遺傳性眼病患者視力
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癥10型(LCA10)是一種較罕見的遺傳性眼病,患者會因視網膜病變而失明。美國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日前發表公報稱,一種基因編輯療法在治療該病的臨床試驗中取得了顯著效果,約79%的受試者表現出可測量的視力指標改善。這種療法的靶向基因為CEP290。這種基因指導合成一種對視網膜功能產生關鍵作用的蛋白質。研究人員稱,這款基因編輯療法在早期試驗中表現出潛力,但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確認哪些患者可以從中受益。(新華社)
肌肉驅動機器人有了靈活的“骨骼”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開發了一種類似彈簧的設備,可用于制作幾乎所有肌肉型機器人的基本骨架模塊。這種“彎曲彈簧”可充分利用任何附著的肌肉組織,提高肌肉自然產生的運動量。現有的“生物混合”機器人通常使用肌肉執行器為人造骨骼提供動力,進而實現行走、游泳和抓握等動作,但迄今并沒有高效且通用的相關裝置。(《科技日報》)
短暫憤怒可能損害血管健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由回憶過去經歷而引發的短暫憤怒,可能會對血管舒張能力產生負面影響,而血管舒張能力對維持正常的血液流動至關重要。研究人員調查了負面情緒(包括憤怒、悲傷和焦慮)與中性情緒是否會對血管功能產生不利影響。結果顯示,憤怒情緒會導致血管擴張功能受損。相較于憤怒情緒,焦慮和悲傷情緒并沒有引發血管內壁功能的顯著變化。(《科技日報》)
吸煙會讓人增加腹部脂肪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采用孟德爾隨機統計分析方法,調查了120萬名剛開始吸煙者和超過45萬名終身吸煙者,同時還調查了60多萬人的體脂分布情況。結果發現,剛開始吸煙和終身吸煙都可能增加腹部脂肪,特別是內臟脂肪。研究人員首先確定了哪些基因與不同的吸煙習慣及體脂分布相關,然后使用這一遺傳信息來確定,帶有這些基因的人是否與其他人具有不同的身體脂肪分布。結果發現,無論其他因素如何,吸煙對腹部脂肪的影響是一樣的。(《科技日報》)

光污染或導致腦血管病患病風險增加
浙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夜間暴露在人造光下,或會增加腦血管病的患病風險。研究團隊收集了城市約2.8萬名居民的睡眠習慣信息,通過衛星圖像評估各處光污染的程度,結果顯示,夜間暴露在戶外光線下最多者與最少者相比,腦血管病的患病風險增加43%。人造光包括熒光燈、白熾燈和LED光源,人體夜間暴露于這些光源下,會抑制褪黑素的生成。研究者建議公眾,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人,要注意盡量避免接觸夜間的燈光。(搜狐健康)
微塑料中的有毒物質可經由皮膚進入人體
近期,一項發表在《國際環境》上的研究提示,微塑料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可以滲入人的汗液,然后通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研究結果顯示,皮膚可吸收接觸到的這種化學物質的8%,而皮膚表面水分越多,或者出汗越多時,吸收這種化學物質的水平更高。(參考消息網)
視力問題或預示阿爾茨海默病
英國拉夫伯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分析8000多名健康者的數據后發現,視力問題可能是認知能力下降的早期征兆。研究結果顯示,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有毒淀粉樣蛋白斑塊,最初影響的可能是大腦中的視力相關區域,隨著病情進展,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部分才會受到損害。因此,這種視覺測試可以比記憶測試更早發現問題。(參考消息網)

微型植入裝置助力精準診療
通過將柔性電子學和軟機器人技術相結合,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植入裝置。該裝置可纏繞在特定神經上,對癲癇和慢性疼痛等一系列疾病開展精準診療,甚至能用于控制假肢。在小鼠身上的測試表明,這種裝置無須復雜手術即可成功植入,并可在目標神經周圍形成閉合環,且無須手術縫合等。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對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進行微創治療的新途徑,對醫生來說更容易使用,對患者來說風險也更低。(新華社)
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功
近日,《細胞發現》發表了世界首例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治愈糖尿病的研究成果。目前,該患者已徹底脫離胰島素治療長達33個月。這是全球首次利用干細胞來源的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功治愈胰島功能嚴重受損糖尿病患者的報道。研究團隊歷經十余年,將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并使用國際首創技術使之轉變為“種子細胞”即內胚層干細胞,最終實現在體外制造胰島組織。(澎湃新聞)
乳酸驅動癌癥惡病質新機制被發現
近日,北京大學科研團隊揭示了乳酸在癌癥惡病質中的作用,指出乳酸可能是癌癥惡病質的驅動因素,并通過GPR81信號通路發揮作用。研究者在小鼠模型中模擬惡病質,并通過對血清樣本進行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觀察到血清乳酸水平顯著增加。進一步的實驗表明,乳酸不僅是癌癥惡病質的代謝副產物,還是推動惡病質發展的關鍵介質。(《中國科學報》)

說法:無明確證據顯示騎行損害生育力。
解析:騎自行車是很好的運動項目,但過長時間或過長距離騎行,比如連續騎行幾小時,自行車車座尤其是比較窄小和質地偏硬的車座,會對男性的會陰部形成壓迫,造成鄰近部位如前列腺部、尿道擠壓充血,讓人出現陰部酸麻、排尿費力的情況。但這種不適是短暫的,無須特殊處理,很快就可消失。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證明騎行甚至長時間騎行會引起男性不育,把騎自行車作為通勤或者運動方式的男性朋友,沒有必要過分擔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生殖醫學科副主任洪鍇)
說法:普通人不必額外補充維生素。
解析:普通人保證均衡飲食,就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的正常需求。過量補充維生素的危害,有時比缺乏維生素更嚴重。過量攝入的脂溶性維生素會蓄積在脂肪內,如果身體無法自行排出,就會引起食欲不振、嘔吐、腹瀉,以及皮膚發癢等慢性中毒癥狀,還可能讓人出現嗜睡、異常激動等急性中毒表現。(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張明)
說法:理性看待“煙酰胺可美白”。
解析:煙酰胺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又稱維生素B3。煙酰胺是許多脫氫酶的輔酶,可以穿透皮膚角質層,其缺乏會導致皮膚粗糙。煙酰胺對皮膚的美白功能,只是一種輔助作用。外用煙酰胺,對蛋白質老化引起的皮膚暗黃或皮膚色斑,有一定的淡化效果。不過,食品中的煙酰胺添加量很少,美白作用不大,且“口服煙酰胺成分可以美白”的說法沒有臨床研究證據,大家要理性對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藥學部王丹音)
說法:運動時需要補充電解質。
解析:在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時,人體出汗速度通常較快。如果運動持續時間長,或者運動環境高溫、高濕,人就容易出現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的情況。除了水和電解質,常見的運動飲料一般還會添加少量糖分(一般不超過8%)。葡萄糖有助于腸道對鈉的吸收,也可以給肌肉提供一些燃料。運動時補充水和電解質確有必要,但前提是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足夠。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主要問題并不是如何補、補多少,而是運動量不足夠。(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 鐘凱)
供稿:慕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