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富有活力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生動、實際的學習體驗。本文主要探討了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旨在揭示其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深度思考以及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通過情境教學法能夠在課堂中創造具體的歷史場景,將抽象的歷史知識融入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更為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的發展脈絡。通過研究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發現其對學生學業成就和思維素養的積極影響,為更富有成效的歷史教學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初中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4-0106-03
初中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有望促使學生在歷史學科中建立更為牢固的知識結構。通過案例研究和理論分析,剖析情境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實際效果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期待為教育實踐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現實意義
(一)認知層面的提升
情境教學法注重通過真實情境還原歷史事件,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歷史,進而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在初中生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這種教學法為他們提供了更為直觀、實際的歷史學習體驗。通過歷史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歷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影響及其復雜的人際關系。這有利于他們建立起更為豐富和系統的歷史知識結構,而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事實記憶層面。
(二)學科跨度的拓展
情境教學法強調跨學科性,通過融合歷史、地理、文學等多個學科元素豐富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初中歷史課程不僅僅是對歷史事件的簡單陳述,更是通過創設復雜情境,使學生能夠跨足多個學科領域,全面理解歷史事件的方方面面,這種跨學科的學習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應對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1]。
(三)情感態度的塑造
情境教學法能夠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歷史事件,這種情感投入不僅使學生更容易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他們對歷史事件的審美情感和歷史責任感,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歷史態度,激發他們對歷史的熱情,對于他們全面成長、形成積極人生觀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實踐能力的培養
情境教學法強調學以致用,通過實際情境中的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將抽象的歷史知識轉化為實際解決問題的技能,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二、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運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準備與實施的挑戰
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面臨著準備和實施的挑戰,首先,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學科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以能夠巧妙地設計具有歷史情境的教學內容。其次,實際操作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情境,確保其真實性和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這對教師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導致一些教師在實踐中難以順利地將情境教學法融入教學中[2]。
(二)學生主動性的不足
盡管情境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往往并不如理論期望的那樣高,一些學生對參與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或小組合作缺乏積極性,部分原因在于學生個體差異,有的學生較為內向或缺乏自信。同時學生對于歷史情境的理解和應用也受到學科知識儲備的限制,降低了他們的參與度。
(三)評估方式的困境
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帶來了對傳統評估方式的挑戰,由于情境教學法注重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的表現,因此,傳統的筆試、考試方式不再適用,然而如何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在情境中的學習表現成為一個難題,當前評估方式的不適應導致教學目標與評價方式之間的不匹配,影響教學效果。
(四)學科知識與跨學科整合的平衡
情境教學法倡導跨學科整合,但在實踐中難免面臨學科知識與跨學科整合之間的平衡問題,一些教師過于注重情境的設計,導致學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足,反之過分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又使情境教學法失去其活躍性和創新性。因此,如何在情境教學法中平衡學科知識和跨學科整合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一)積極創設角色情景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特別是創設角色情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促進深度理解的關鍵手段,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為了使歷史情境更加引人入勝,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提高角色情景的創設效果。以《百家爭鳴》這一課時的知識點為例探討如何積極創設角色情景。
準備階段教師需要通過深入研究歷史情境,確保所創設的角色情景既符合歷史事實,又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包括對于《百家爭鳴》中各種思想流派的深入了解,理解其代表人物的觀點、論戰背景等,通過這樣的研究讓教師能夠更好地構建一個真實而豐富的歷史情境,為角色情景的創設奠定基礎。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選擇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入歷史情境,例如在《百家爭鳴》中選擇扮演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代表人物,將課堂變成一個思想的交鋒場,通過身臨其境的角色扮演,學生更容易沉浸在歷史情境中,感受到各種思想之間的碰撞與沖突,激發學習興趣。在構建角色情景時設計小組互動活動,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扮演不同的歷史角色,如要求學生分組代表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通過小組內部的辯論和合作呈現出“百家爭鳴”時期思想交鋒的情景,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還能夠使他們更全面地理解不同思想的觀點。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入一些道具、音樂或影像資料來增強角色情景的真實感,通過播放當時的音樂、展示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那個歷史時期的氛圍,加深他們對歷史情境的體驗。在角色情景的創設中,教師還需注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并自主構建角色[3]。
(二)重視創設影視情緒
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這一課時為例,通過精心選擇、運用影視素材為學生呈現更具感染力的歷史情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深度理解。
教師需要精心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影視素材,在講解“絲綢之路”時尋找與古代絲綢貿易、文化交流相關的紀錄片、歷史劇片段等,這樣的素材能夠生動展示古代商人的商貿活動、各地文明的交流互動,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歷史印象,通過媒體形式呈現歷史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容易投入其中,產生強烈的歷史情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選擇具有教育性和娛樂性的影視素材,如選用講解清晰、語言生動的紀錄片,或是情節引人入勝、富有戲劇性的歷史劇,這樣能夠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另外,對于特定歷史事件或文化現象可以引入多種形式的影視素材,如短視頻、動畫片等,以便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通過不同的視聽感受來強化對歷史情境的理解,比如對于“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選用動畫片展示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和融合,使學生在視覺上更生動地感受到這一歷史時期的特色[4]。
在引入影視情境的同時,教師要注重創設互動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其中,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可以提前設定問題要求學生觀看影視素材后積極參與討論,如在介紹“絲綢之路”時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古代絲綢之路的經濟、文化影響以及各國之間的交往與互通。其次,組織小組活動讓學生共同分析影視素材,形成各自的見解,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如學生可以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個片段進行解讀并將自己的理解與其他小組分享。
(三)利用實物與圖片創設情境
第一種有效的實施策略是通過利用實物還原歷史場景,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的真實性。例如在講解《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模型、道具或實物,如小型兵器、古代書籍的模型等,通過這些實物呈現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當時的軍事裝備、文化狀況等。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實物的展示和擺放,如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行安排實物的布置,使其更直觀地參與到歷史情境的還原中,這樣的參與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唐朝衰亡時期的歷史環境。
第二種策略是利用圖片展板創設歷史場景,通過采集、整理歷史圖片素材,設計制作一張生動的展板展示安史之亂時期的戰場景象、社會動蕩等情境,可以通過數字化展示也可以采用傳統的手工制作,根據展板內容向學生講解唐朝的政治動蕩、社會動亂等。為了提高學生對歷史場景的感知,教師可以利用展板進行課堂引導讓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展板上的圖片,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同時借助圖片展板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圖片的呈現激發他們對歷史事件的聯想和深度思考。
結合現代技術,利用視頻資料是第三種實施策略,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歷史題材紀錄片、短視頻等,通過播放這些視頻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的歷史情境,內容可以是現代人對于當時歷史事件的還原演繹,也可以是歷史專家對于當時歷史場景的解說。在播放視頻資料的同時,教師可以進行課堂互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教師通過視頻還原唐朝衰亡時期的軍事戰役,然后提問學生對于戰爭背后的政治、經濟原因的看法,這樣的策略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歷史事件,引發他們對于歷史背后因果關系的思考[5]。
(四)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情境教學法聯系生活、創設具體的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深度理解的有效途徑。以《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這一課時的知識點為例,分析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聯系生活創設情境的實施策略。
在教授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描繪生動的場景,還原井岡山當時的自然環境,通過細致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山川地貌、植被和氣候等元素,使他們能夠在腦海中建構出井岡山的歷史面貌,這種方式能夠將歷史事件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增強他們對歷史情境的體驗感。同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歷史環境中,以井岡山為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相關場所,通過親身體驗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感受毛澤東在井岡山的艱苦奮斗,進而理解開辟井岡山道路的歷史背景。在實地考察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互動,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如通過觀察展品、歷史文獻,學生可以思考毛澤東當時面臨的困境、制定的戰略策略等,這樣的參與性體驗有利于將歷史情境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使學習更加具體和有深度。此外,教師還要注意結合講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將歷史情境與學生身邊的生活聯系起來,以井岡山為例,介紹井岡山的地理特點、當地人民的習俗等,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井岡山的獨特之處,通過在情境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毛澤東在這片土地上所做的歷史貢獻,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相關的活動,如邀請當地老人講述井岡山的歷史故事,或者組織學生調研當地的文化傳統,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喚起學生對井岡山歷史的興趣,并讓他們更有情感共鳴,將歷史情境與生活聯系得更為緊密。
在課堂上設計一系列情境化的課堂活動,將歷史情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合,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設計井岡山時期的場景劇,讓每個小組扮演不同的歷史角色,通過表演展現井岡山的歷史場景。此外,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播放與井岡山相關的音視頻資料,通過欣賞當地風景、聽取當地民歌等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井岡山的文化底蘊,加深對歷史情境的理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探討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后感受到這一教學策略的獨特魅力,通過創設生動的歷史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歷史的濃厚興趣,更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歷史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融入生活場景中的生動畫面,讓學生能夠深度理解歷史事件的背后含義。情境教學法為教育注入了活力,使學生更加主動參與學習,形成全面發展的認知結構。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應繼續挖掘情境教學法的潛力,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有趣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方磊.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22):57-59.
[2]韓海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5):127-128.
[3]姜海燕.探析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1(31):105-106.
[4]竇陽涵.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5):43-44.
[5]方進城.探討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1(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