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媛
【摘要】歌曲創編作為一種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通過分析歌曲創編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意義,發現其對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意識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在高中音樂創編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系統性的教學方法,學生創作興趣的不足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以期提高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更全面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歌曲創編 ?高中音樂 ?鑒賞教學 ?探究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4-0163-03
隨著音樂教育的不斷發展,歌曲創編作為一種注重學生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如何巧妙地融入歌曲創編,發揮其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意識方面的優勢,成為當前音樂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我將從歌曲創編應用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一些方面進行探討,希望可以為高中音樂教師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一、歌曲創編應用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歌曲創編作為一項充滿創造力的音樂活動,深刻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參與創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深思獨創的旋律、和聲、節奏等多個音樂要素,從而培養了他們對音樂元素的敏感性和整合能力。這個創作過程不僅僅是對音樂語言的理解,更是學生在音樂創作中全面成長的契機。通過歌曲創編,學生得以通過音符和音樂元素進行獨立表達,拓寬了創造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例如,在創作《好漢歌》時,學生可能要考慮如何表達英勇豪邁的情感,通過和聲的運用、旋律的設計以及節奏的設置,使歌曲更好地傳遞出英雄主題。這種創作不僅在形式上鍛煉了學生的創作技能,也在精神層面上促使了他們對音樂的獨立思考和表達。這樣的音樂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藝術表達的平臺,也為日后深入學習音樂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參與歌曲創編,學生在創作中不僅僅是完成一首歌曲,更是全面發展自己的音樂素養,歌曲創編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提升學生音樂表達能力
歌曲創編著重培養學生通過音樂來表達情感、觀點和思想,從而顯著提升其音樂表達能力。這一創作過程鼓勵學生用音樂語言傳遞深刻的信息,培養他們運用音符、旋律、和聲等元素進行情感表達的技能。通過創作,學生得以深入挖掘個體情感,將內心體驗轉化為音樂作品,從而在音樂表達中展現更豐富的情感層次。這不僅在音樂鑒賞中增強了學生的表現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在音樂中自由表達和溝通的能力。歌曲創編成為一個獨特而強大的平臺,激發學生音樂表達潛力,使其更為自信地面對音樂創作和欣賞的挑戰。
(三)促進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歌曲創編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團隊協作精神的旅程,為學生提供了鍛煉團隊協作和溝通技能的寶貴機會。在共同創作中,學生需要相互協商、交流意見,這不僅是為了達成共識,更是為了錘煉團隊協作的默契與效率。這個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個體表達能力,也注重了團隊整體的創意能力。通過相互合作,學生在共同創作中逐漸培養了集體創意的能力。他們學會了傾聽他人觀點,尊重不同意見,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將各種獨立的音樂創意有機地融入整體作品。這樣的經驗不僅促進了學生間的良好互動,還為他們將個體創作融入到集體創作中提供了重要經驗。此外,共同創作的過程中還培養了學生們的協調性和團隊協作技巧。學生需要協調不同意見,平衡各個部分的重要性,從而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作品。這種團隊合作的經驗不僅在音樂領域有所貢獻,更為他們今后的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歌曲創編的團隊合作,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也在協作與溝通的舞臺上茁壯成長。
二、目前高中音樂創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系統性的教學方法
高中音樂創編教學存在系統性不足的問題,學生在創作中缺乏清晰的方向和目標。這導致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可能感到迷茫,無法有序展開。缺乏系統性的教學方法可能讓學生在創作步驟和技巧方面缺乏具體指導,使得整個創作過程顯得模糊和復雜。同時,學生可能缺乏對不同音樂風格和形式的深刻理解,限制了他們的創作視野。這一問題需要教學方面的改進,以確保學生能夠更明確地理解和執行創作任務。
(二)學生創作興趣不足
目前,高中音樂創編教學普遍存在問題,學生對創作過程缺乏興趣。這反映在學生對復雜創作過程的不適從而表現出對歌曲創編的缺乏熱情。此問題可能是因為教學方法不夠吸引人,缺乏具體指導和激發學生創作興趣的手段。學生可能感到創作缺乏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得整個創作過程顯得復雜而晦澀,從而降低了他們的積極性。
三、歌曲創編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運用
(一)創作音樂故事:將音樂融入情境,激發創意靈感
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通過聯系音樂情境創編音樂故事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教學策略。以《澧水船夫號子》和《黃河船夫曲》為例,這兩首具有鮮明情感和故事性的音樂作品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在課上,我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共同探討《澧水船夫號子》中的情感元素,如激昂的船夫呼號、深沉的澧水河情愫。通過深入分析音樂作品,學生們能更準確地理解其中的情感走向。接著,我引導學生在分組內展開創作,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幫助他們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情感,從而將這些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在與《黃河船夫曲》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我可以通過比較兩首歌曲的音樂情感和故事性,引導學生思考各自的表現手法。學生可以從中汲取靈感,將兩者的情感元素融合,創作出更加豐富和獨特的音樂故事。
這個創作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音樂情感的敏感性。通過聯系音樂情境創編音樂故事,學生在創作中能夠更直觀地感受音樂所傳遞的情感和故事,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的熱愛和理解。通過聯系音樂情境創編音樂故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為學生打開了通往音樂創作世界的大門。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深入理解,也培養了他們對音樂創作的主動探索和表達的能力。
(二)發揮學生創造力:個性化創編音樂情景劇
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個性進行情境劇創編是一種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人教版《懷念戰友》和《光榮與夢想》為素材,教師可以靈活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方式創編情景劇。以《懷念戰友》為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個性特點選擇不同的角色、情節和情感表達方式。一些學生可能傾向于以幽默風格演繹,展現輕松幽默的一面,而另一些可能更傾向于表達深沉的情感,突顯歌曲中蘊含的戰友之情、對逝者的懷念等主題。同樣,以《光榮與夢想》為素材,學生可以根據歌曲的情感走向發揮各自的創意,展現出對光榮事跡、對追求夢想的感慨。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提供一定的創作框架,確保學生的創作與音樂作品的基本要素相契合。這種靈活的創作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又增加了在音樂創編中的個性表達。通過這樣的個性化情景劇創編,學生在音樂鑒賞課堂中不僅鍛煉了音樂創編的能力,更培養了表達個性和獨特觀點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深入理解,也培養了他們對音樂創作的主動探索和表達的能力,使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三)樂器創意運用: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創造性表達
為了更全面地體驗音樂創編的樂趣,我可以巧妙引導學生運用樂器進行創編教學。以人教版“鼓吹樂”為例,“鼓吹樂”當中融合了鼓、鉦、簫、笳等多種小樂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在教學實踐中,我可以將學生分組,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小樂器,如鼓、鉦、簫或笳,并以“鼓吹樂”為基礎,共同創作一段簡短的音樂。這一創編過程旨在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同時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到音樂元素的變化。在引導學生運用小樂器創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平衡自由發揮與基礎知識的結合。如,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基礎樂器演奏技巧的培訓,確保學生在創作中既能夠保持個性,又能夠展現一定的技術水平。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和聲、節奏等音樂要素的深刻理解,提升他們對音樂結構和表達方式的敏感性。通過小樂器創編教學,學生們得以通過實際操作更好地理解音樂的結構和元素,還豐富了音樂創編的形式和手段,使學生在音樂創編的過程中既感受到樂趣,又提高了整體的音樂素養。
(四)科技融入創意:運用科技手段拓展創作視野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結合科技手段進行音樂創作已然成為一種現代化而富有前瞻性的教學方法。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以《雨后彩虹》和《祖國歌》為例,我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音樂制作軟件、數字音頻工作站等先進工具,通過電子合成音色、編排音軌等方式進行創作。這一方法旨在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制作的過程,并在其中培養他們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音樂創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使用專業的音樂軟件,教師為他們提供相關的培訓,幫助他們熟練掌握相應的技術工具。以《雨后彩虹》為音樂素材,學生可以利用音樂制作軟件進行重新編排和創作。他們可以嘗試運用電子音效,調整音色,甚至嘗試數字合成,以呈現出更具個性化和現代感的音樂作品。再者,以《祖國歌》為例,學生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對音樂進行創作和重新編排。使用電子音效,調整音色和速度,甚至結合實時的聲音處理效果,學生能夠在數字音頻工作站中進行更為細致和富有創意的創作。這樣的實踐不僅滿足了學生對科技的好奇心,同時也拓展了他們對音樂創作的認知。通過結合科技手段進行創作,學生在音樂鑒賞課堂中更深刻地體驗到現代科技對音樂創作的影響,為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技術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豐富的機會。
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能夠在創作中體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還能夠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綜合運用科技手段的創作方式既符合學生對數字時代音樂的喜好,也為其提供了更廣泛的音樂創作空間。這樣的實際操作不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制作的過程,還使得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創作的濃厚興趣。
(五)協力創意演唱:小組合作打造音樂表演魅力
小組合作創編演唱活動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團隊協作和表演能力的全面發展。以人教版《雨后彩虹》為素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每個小組負責創編一首歌曲,并進行精彩演唱。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設定一個主題,如“希望”或“夢想”,要求每個小組結合特定的情感或主題進行創作。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們能夠共同解決音樂創編中的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種創作過程不僅鼓勵學生們發揮個體的創意,還促進了團隊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了學生們在面對挑戰時的集體智慧。在演唱環節中,學生們有機會將創作的歌曲呈現給全班。這不僅有助于鞏固學生對創作作品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在音樂表演中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演唱過程中,學生們能夠通過音樂表達情感,展現出他們對主題的深刻理解。這同時也是一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表達、提高舞臺表演能力的過程。通過《雨后彩虹》這一經典歌曲,學生們可以在小組合作中創作出富有情感和表現力的作品。這樣的小組合作創編演唱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更促使了他們在音樂表演中的全面發展,為音樂鑒賞教學增添了更為生動和豐富的元素。
四、結束語
歌曲創編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妙用,融匯多元創新策略,旨在點燃學生對音樂創作的激情。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表達技巧,更喚起了他們對音樂的深厚熱情與深刻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巧妙調配這些方法,靈活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關注他們的獨特興趣和水平,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推動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變革和豐富。這樣全面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音樂創編過程中不僅能夠深度參與,同時還能夠展現個性的獨特光芒,實現了素質的全方位培養。這種多元的教學方式使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變得更具活力和啟發性,為學生打開了通往廣闊音樂學習領域的大門,促使他們在音樂的世界中更加積極主動地發現和創造。
參考文獻:
[1]康康.音樂鑒賞教學應注重“認”“知”結合[J].中國教育學刊,2017(7):106.
[2]寇喜榮.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水平[J].新課程,2022(4):95.
[3]晁文超.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北方音樂,2015(21):119.
[4]劉貴榮.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高考,2019(28).
[5]楊艷,曹光菊.中學音樂鑒賞教學的實踐[J].中學課程資源,201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