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所展現的功能,改變了人們開發抗癌藥物的思維方式,為有效應對癌癥這一惡疾開辟了一個光明的前景。
最近一個時期,歐美多家媒體報道稱,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表明,癌癥患者正在逐漸年輕化。個中原因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超重、飲酒和食用“垃圾食品”外,衰老加速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而這又跟最近幾代人過早接觸各種風險因素與環境污染物有關。
研究人員舉例說,導致年輕人腸癌發病率上升的關鍵因素包括超重、肥胖以及相關的健康問題,如高血壓和糖尿病。在我國,醫學專家指出,城市中,隨著工作壓力增加、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年輕人偏好高油、高鹽、油炸、過熱等不健康飲食模式,導致胃癌發病也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食用垃圾食品與癌癥風險增高之間存在的關聯,或可解釋年輕人腫瘤激增的原因。國外科學家最近首次發現,人體分解甜食和高脂肪食品時釋放的一種化合物——丙酮醛,可暫時關閉乳腺癌2號基因(BRCA2)防止癌癥形成和生長的能力。
另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某些人罹患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或其他癌癥的風險較高,因為他們從父母那里遺傳了存有缺陷的防癌基因BRCA2。這些人的身體細胞對丙酮醛的影響尤其敏感,丙酮醛會抑制BRCA2的防癌功能。過多食用加工食品和紅肉,也會增加BRCA2這類基因的受損量。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信息披露,全球癌癥新發病例數持續上升,從2018年的1807.9萬例上漲到2022年的1996.5萬例。2022年,全球癌癥死亡病例數為973.7萬例。
當然也有好消息。近30年來,得益于早篩手段和治療技術的精進,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現在,胃癌診療已經形成了以多學科為基礎的綜合治療,對胃癌患者運用微創外科技術、放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手段,進行個體化治療,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令人振奮的是,美國研究的一種名為CAR-M的癌癥免疫療法,已經進入了早期的臨床試驗階段。該療法聚焦于一種白細胞——巨噬細胞,它們天然地會吞噬人體內的有害物質。研究人員從患者體內提取巨噬細胞,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讓細胞表面擁有嵌合抗原受體,這樣巨噬細胞就能識別癌細胞。將改造過的巨噬細胞放回患者體內,它們即開始追蹤和吞噬癌細胞。這種療法對血癌最為有效,亦有潛力靶向實體瘤,例如乳腺癌或肺癌。
目前,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藥物發現和針對致癌蛋白KRAS的治療已日趨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與特定疾病狀態相關的基因和蛋白質,并找到可以有效調節這些靶點的化合物,從而開發出對抗癌癥的新技術。
國外一些研究機構還在探索,讓一些新藥中的多個成分反復重組,以達到最佳的抗腫瘤效果,且可超越傳統化療中使用的藥物,避免常有的很多副作用。如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它通常圍繞一個特定的抗體(一種免疫系統蛋白質)構建,這個抗體可以靶向一種癌細胞大量表達的分子。因此,它既能在不影響健康細胞的情況下獵殺癌細胞,又能遞送殺死腫瘤的有效藥物。
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所展現的功能,改變了人們開發抗癌藥物的思維方式,為有效應對癌癥這一惡疾開辟了一個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