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惠穎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西安,這座享有“十三朝古都”美譽的城市,自古以來便是無數風流人物心馳神往的理想之都、云端之夢。西安曾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使得這座城市成為歷代王朝定都的首選之地。同時,它也成為代表中華歷史的顯著符號,蘊含著深遠的歷史價值。正所謂,“一部西安城,半部中華史”。
如今,在新時代的引領下,西安依托其千年歷史的深厚積淀,不斷聚焦城市創新實踐,展現出嶄新的活力與光輝。在西安市北部,有一個充滿活力與潛力的開發區,這里全區總規劃面積272平方公里,橫跨未央、高陵、臨潼3個行政區,由中心區、高鐵新城、涇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區域板塊和關中綜保區、經開自貿試驗區兩大功能園區組成,常住人口約55萬人。先后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區等12塊國家級授牌,并在2018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排名第17位。這就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昔日荒地,今成西部明珠
20世紀90年代初,受深圳經濟特區成功實踐的鼓舞,東部和沿海地區紛紛掀起了建設經濟特區的熱潮。在此背景下,西安這座千年古都也在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作為西部地區的城市,既沒有沿海地區的港口便利,也未達到東部地區的經濟高度,該如何實現自身的對外開放和經濟振興呢?
經過充分研究和通盤考慮,1992年8月21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開放沿江沿海和內陸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城市的決定,落實國務院特區辦提出的“一個對外開放城市可以建立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沿海經濟開發區優惠政策”的要求,決定在西安城的北部地區建立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西安經開區”)。
1992年10月30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西安未央經濟技術開發區籌建處;1993年2月10日,決定撤銷西安未央經濟技術開發區籌建處,設立西安未央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1993年4月29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將西安未央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1993年6月8日,西安經濟開發區正式掛牌。
據介紹,西安經開區成立之初,周邊環境存在環境臟亂、治安問題頻發以及交通擁堵等不利因素。在那時“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第一批“經開人”憑借著堅定的意志和滿腔的熱血,摸著石頭過河,努力為西安經開區的發展招攬企業和資本的入駐,也為后來西安經開區進一步發展積累寶貴經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海南新大陸“雅荷花園”成為第一個入駐西安經開區的企業。隨后,海星現代飲品(榮氏果汁)入駐,制造業項目開始在西安經開區聚集;中萃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安漢斯飲料總廠合資建設的可口可樂灌裝生產項目成為進入西安經開區的第一個外資項目,為西安經開區的發展打開了對接世界的窗口。
經過6年的艱苦奮斗,西安經開區在1999年實現了技工貿總收入55.9億元,工業總產值31.1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5000萬美元,稅收0.69億元。至此,西安經開區初步發展和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工業園區。
2000年2月3日,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經開區的發展又邁入了一個新階段。
打造產業集群,匯聚發展新動能
如今,在國家政策的支持鼓勵下,西安經開區駛入了城市發展的快車道,市政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統規劃完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免費公園文娛休閑場所等逐步興建。西安經開區面積也逐漸擴大,截至2021年,西安經開區面積超過270平方公里,涵蓋了中心區、高鐵新城、涇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區域板塊和關中綜保區、經開自貿試驗區兩大功能園區。越來越多的企業、資本愿意入駐西安經開區,外資企業、大型央企、行業龍頭企業等千余家企業落地,西安經開區成為西部地區世界500強和央企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經過30余年的發展,現在西安經開區已建立了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四大工業集群,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增材制造與再制造等四大新興產業,建立了富有經開區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了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產業鏈和創新鏈“兩鏈”融合的全新態勢。
一直以來,西安經開區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宗旨不變,從2021年到2023年,西安經開區先進制造業總規模從1290億元到1593億元,年均增長7.3%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從252億元到373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從480億元到538億元,坐穩西安工業經濟發展主戰場和頂梁柱。
在這里,以汽車產業為代表的主導產業集群顯示澎湃動力。以西安吉利為例,自2021年投產至今,累計實現總產值超540億元,帶動23家零部件企業落戶西安,實現產業鏈就業超8000人,成為開發區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典范。作為陜西省和西安市汽車產業的重要承載區,西安經開區已形成以陜汽集團、西安吉利為龍頭的商用汽車、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產業,聚集30余家核心零部件骨干企業和上百家產業鏈配套企業,具備60萬輛整車的產能,2023年汽車產業實現產值944億元,同比增長38.4%。
作為千億級先進制造業聚集區,西安經開區在對市場供需和科技引領的準確把握中,積極尋求新舊動能轉換的破解之道。依托全鏈條、良性發展的創新之路,西安經開區孵化了以西部超導、西部材料、凱立新材等為代表的35家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其中上市公司7家、籌備上市4家,這些公司都已經成長為行業內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歷經30載春秋的更迭,曾經的荒草叢生之地已蛻變為高樓林立的新區,從初始的10萬元啟動資金到如今的GDP突破千億元,這背后凝聚了無數開拓者的青春與汗水。30年的風雨洗禮,使得“經開精神”更加熠熠生輝。如今,西安經開區正穩健地踏上產業化、生態化、國際化、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古都之城中一顆璀璨明珠。未來,隨著西安“北跨”發展戰略的加速推進,西安經開區將踏上全新的高質量發展征程。
科技金融聚能賦勢,營商環境高質量優化
金融作為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關鍵之舉。當前科技金融發展成效顯著,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對此,西安經開區正持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著力打造“科創新引擎”。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強化科技金融支撐,加快完善創新創業投資和產業基金體系。為此,西安經開區著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兩業融合”協同發力,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創新金融服務,打造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并購基金等基金生態鏈矩陣,發揮創新投資基金作用,優化完善工業倍增基金,健全“股貸債?!甭搫涌萍冀鹑诜阵w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為金融企業搭建“安心、舒心、用心、貼心”的服務平臺。目前,西安經開區已成為陜西省金融服務業高度聚集、資本市場建設日臻完善的區域之一。
2021年以來,西安經開區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抓手,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合“4+4+4”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硬科技產業發展實際,發布《經開區關于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實施方案(2021—2023年)》,全面提升全區科技創新能力,圍繞先進制造業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兩鏈融合,全面推進西安市秦創原區域示范工程建設和區域高質量發展。
西安經開區從平臺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服務配套等方面不斷發力,推動秦創原—產業綜合體建設,加快布局高質量創新平臺;培育科技企業成長梯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創新,致力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圈;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創建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優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科技金融體系,加強創新服務配套體系建設,致力將西安經開區打造為秦創原—先進制造業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示范區。
此外,為進一步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保障作用,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加強金融政策集成,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西安經開區財政金融局聯合科創局舉辦科技金融專題培訓暨融資對接活動,創新金融服務。
未來,西安經開區將進一步落實科技金融有關政策,結合實際情況和企業需求,積極探索和創新融資對接模式,持續深化部門協作,共同推動融資對接服務進一步走深走實,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壯大提供強有力金融支撐,為企業營造更好更優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