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國 張巖杰 王軍
摘 要:目前4PL供應鏈融資業務隨著技術的提升,在獲取大數據信息的同時,也產生了“信息壁壘”“數據泄露”“數據權限”等信息安全共享問題。在4PL供應鏈融資業務中,在隱私安全的基礎上提升數據資源共享。文章首先分析目前4PL供應鏈融資結構和要素關系及相關信息流通問題,然后從數據安全共享的層面出發,結合隱私計算的多方安全計算技術,構建了一種安全的4PL信息平臺并分析其共享機制用以增加參與主體間的信任度,從而提高4PL供應鏈融資的效率,并且建立數據管控系統和動態協作管理架構以增強4PL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的功能。
關鍵詞:4PL 隱私計算 數據安全 共享機制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5-007-04
一、引言
近年來,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然阻礙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發展。目前,以4PL為主導地位的融資模式備受歡迎,4PL以整合供應鏈上的信息為主要任務,充當商業銀行和融資企業借貸的媒介,借助先進的數據管理技術,一為融資企業提供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二為銀行擔任監督管理追查職責,同時解決了雙方的需求問題,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融資問題。但是,在數字要素化背景下,4PL供應鏈融資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信息安全問題,例如:數據孤島問題、隱私泄漏問題,安全有效的管理和使用這些數據成為了新的難題。
新型數字加密技術隱私計算在數據安全使用和準確傳導方面展現出了一定的優勢,其“可用不可見”的特點,一方面保證了信息的流通性,同時又增加了數據信息的隱私性能,讓數據足不出戶就傳遞給需求用戶。本文將從數據治理方面著手,將隱私計算的“多方安全計算技術”作用于4PL的數據信息管理層面,探究其發生作用的機制,分析其相關融合性以及構成要素,同時對數據安全的風險管理提出有效建議。
二、文獻綜述
供應鏈融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隨著技術及流程的進步,參與融資的主體也在不斷變化,物流作為供應鏈上最重要的一環,也加入了供應鏈融資業務。鄧哲鋒等提出以第四方物流代替第三方物流參與供應鏈融資服務,結果顯示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積極性[1]。祁洪祥指出基于供應鏈的融通倉業務模式的創新點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供應鏈的整合優勢[2]。趙道致等利用無套利均衡原理,確定了融通倉融資的有效性與可行性[3]。白凡、李任斯認為分銷商應根據自身情況判斷是否采用融通倉模式進行庫存管理,加強與供應鏈上其他企業的協調合作[4]。徐鵬則以報童模型為原型,在企業必還款的基礎上構建了多種供應鏈融資采購模型,然后作出最優決定[5]。而徐鯤等針對4PL參與的供應鏈融資進行收益分配分析,顯示第四方物流平臺的加入有助于供應鏈穩定發展[6]。在將來,享有對數據進行開發、使用、傳播權利的國家,就會有數據主權[7-8],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提高信息披露水平[9]。金勵等提出了數據孤島的現象會導致風險持續變大,從而會影響到金融行業的進步與發展[10]。
陳蘭杰等指出在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過程中,應制定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11]。吳江羽說以數據驅動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是當下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道路[12]。楊瑞仙等認為外部數據的共享應用成為金融機構的強烈需求,基于隱私計算的金融風控和獲客成為目前國內最主要的隱私計算落地場景[13]。凡航等結合隱私計算中的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研究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計算合約,可自動化執行,算法公開可驗證,實現了數據流通使用的安全可控[14]。張舒黎等提出了安全多方計算技術架構,助力安全多方計算從理論走向實踐[15]。鄧樺等提出對數據進行差分隱私保護,可以防止用戶從公開發布數據中挖掘敏感信息[16]。Blum A等指出差分隱私需要在查詢結果中加入大量的隨機化,隨著隱私保護要求增多,可用性會急劇下降[17]。張雄濤等使用隱私計算理論和信息邊界理論分析得出平臺信任會正向增加客戶的信息交互意愿[18]。支鳳穩等發現科學數據的共享行為會加強客戶的共享意愿[19]。Aranda M A G對數據密集型范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科學數據利用和科學出版物同等重要[20]。劉峰等結合區塊鏈技術提出了一種泛用型數據隱私保護的安全多方計算協議BPLSM,保證了該鏈下計算方案中參與方身份鑒別的零知識性和交易簽名的正確性[21]。
綜上所述,大量學者針對4PL參與的供應鏈融資模式行為及隱私計算對數據安全治理的必要性與有效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為供應鏈融資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鑒性。但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4PL在整個供應鏈融資運行過程中對于參與主體信息的安全性管理方面仍需進一步研究。文章以構建基于“多方安全計算”隱私技術的4PL信息平臺共享機制為目標,幫助融資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金融的信息系統安全快速發展。
三、4PL供應鏈融資發展邏輯、要素結構關系及問題提出
(一)4PL供應鏈融資發展演變邏輯
基于供應鏈融資的內涵和本質,從供應鏈融資的交易背景轉變、利益需求分配、信息安全管理三個進化角度敘述4PL參與供應鏈融資的發展演變邏輯。
1.交易背景轉變。傳統供應鏈融資運作模式基于真實貿易背景,依托于核心企業和物流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交易信息,向金融機構進行授信擔保。隨著供應鏈融資從真實貿易背景向電子商務交易背景的逐步轉化,物流企業從生產企業中分離出來,以更好地適應虛擬貿易背景交易和物流業務的急劇增加;同時,第三方物流還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使其服務范圍向整個供應鏈延展。但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第三方物流參與的供應鏈融資模式逐步向4PL主導的供應鏈融資模式轉變,4PL是供應鏈的集成商,通過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如先進的信息技術、強大的數據整合能力等為供應鏈上的客戶提供完整且合適的方案計劃。
2.利益需求分配。商業銀行、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和三方服務機構是傳統供應鏈融資服務中的四方主體,四者利益訴求各不相同。圍繞4PL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做到了合理分析商業銀行、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的需求,整合四方技術、資源優勢,協調滿足各方經營發展的利益訴求。在4PL參與下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不僅可以通過合理分配第三方物流來實現客戶在物流方面的個性化需求,還可以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風險控制、方案優化、物流實時追蹤等需求。
3.信息安全管理。傳統的供應鏈融資只注重企業自身信息的搜集,通過提供常規財務信息和生產能力,以抵押向銀行換資金,效率低下且繁雜。第三方物流參與的供應鏈融資已經初現信息的重要性,其依托中小企業在電子商務平臺的交易信息和質押信息,對中小企業進行授信融資,適時加快了中小企業融資速度。隨著雙邊市場的發展,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第三方物流所掌握的碎片化信息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要求,4PL卻可以實現供應鏈再造和業務流程再造,通過全面整合鏈上所有信息資源,經過合理分配實現供應鏈最優運轉,并且自身也從中獲取利益,實現鏈上多贏。
(二)4PL供應鏈融資的組織架構、要素關系分析
1.4PL供應鏈融資組織架構。在4PL企業參與下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之中,4PL企業主要是通過搭建雙邊平臺來整理和分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和金融機構間的商流、物流和資金流,實現三流合一流。除此之外,還可以準確快速地獲取融資方相應的生產經營信息與資金流向信息等,這對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積極性有很大幫助。4PL供應鏈融資依托先進的信息資源技術優勢可以將供應鏈上的所有數據形成一條完成的鏈條,與產金融合的方向一致。
4PL企業為供應鏈融資中無法直接聯系的各種參與者牽線搭橋。它們不僅擁有整個供應鏈上的交易數據,而且設計和組織了整個交易過程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業務流,成為網絡經濟中最重要的交易中介和信用中介。其復雜的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除此之外,4PL企業還可以全面采集、提煉、清理和分析全產業鏈數據,自動生成融資企業的借款信息。然后,他們可以與金融機構無縫連接,將供應鏈融資業務所涉及的所有信息打造成信息鏈,并通過信息和控制優勢獲取自身的利潤。
2.4PL供應鏈融資模式功能要素關系。供應鏈融資參與主體從最初的銀企雙方變成多方,包括政府部門、服務機構、第三方物流等。與此同時,單一鏈條式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也隨之轉變為復雜網絡式,利益主體也從直接型變為間接型。在4PL供應鏈融資業務完成前的每一項業務下都包含信息流的參與,其他三流都圍繞信息流展開。
4PL供應鏈融資特點即是根據融資企業的一系列側面信息刻畫出其商譽信用、支付信譽能力等,并且根據企業共享的信息程度對企業進行融資額度的授信,在一定層面下,信息流是維持整個4PL供應鏈融資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商流主要是4PL企業在鏈上企業進行生產交易前搜集到的相關商品的信息,其目的是通過對整體市場的調查分析之后幫助生產企業進行合理的計劃調整。物流則是融資企業參與質押融資時第三方物流對抵押產品的運輸監管作業,包括值評估、倉儲、監管、拍賣等。資金流在4PL供應鏈融資過程中則是資方將資金轉入融資方的過程,在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上也包含客戶的全面交易信息。
(三)基于4PL的供應鏈融資模式
4PL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整合所有參與者提供的信息資源,創建信息鏈,從而在供應鏈生態系統中分配金融服務需求。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產業供應鏈的每個節點都成長為一個復雜的集群,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與核心企業形成相互影響和互動的網絡結構,并與許多外部利益相關者密切相關,產生了以4PL企業為中心的產業生態系統。在這種產業供應鏈體系下,4PL企業不僅掌握供應鏈上下游所有企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數據,還通過全鏈條的對比,篩選出鏈上下游企業的相關數據,從而更好地進行融資風險控制。
在此種模式下,供應鏈融資業務既不需要借助融資企業的財務數據來輔助降低風險,也不需要借助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信用傳遞,實現去中心化,并且緩解了傳統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銀行信貸和征信難,程序繁雜等問題,加速了融資企業獲得貸款的時間,降低了企業與上下游供應商、買家之間的交流成本[22],有效促進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可持續發展。
(四)4PL供應鏈融資模式下存在的數據風險問題
1.參與主體間數據壁壘問題。由于4PL信息平臺主導下的線上供應鏈融資模式中參與主體眾多,除壟斷性行業外一般同質商品都有多個生產商,而不同生產商們都有名為“商業機密”的秘密數據,不愿意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共享。不分享或者不全面分享則意味著4PL信息平臺無法全面多維度的刻畫鏈上企業的信用形象,這些數據往往都會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不同數據源之間雖共享部分信息,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形成了一個個的“信息孤島”。
2.提供方機密數據泄漏問題。當前,由于我們國家對于數據共享方面相關法律制度并不全面,所以數據共享實際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在4PL企業整理和分配相關數據時,可能會涉及到融資企業的核心數據,包括財產信息、內部員工身份信息、生物信息等都存在極大的數據泄漏風險。4PL供應鏈融資模式的存在不可避免會造成數據的使用范圍擴大、存儲壓力增大,這種情況下,數據共享的行為增多,會造成隱私泄漏;遭遇黑客攻擊,也會面臨泄漏風險。此外,科技的進步會導致數據的處理和存儲方式變化,過去穩定的存管標準現在未必穩定,極易造成數據安全隱患。
3.使用方數據權限共享問題。實現數據共享其實就是做到控制數據,其本質是數據控制者范圍的擴大。這一過程涉及數據財產的流通以及個人信息的重復收集和利用,一旦沒有標準,數據共享可能會失控,導致企業信息的濫用。一般認為,在信息控制者、處理者和信息主體之間的不平等關系中,信息主體的同意是對前者的最佳約束。因此,必須通過一定的制度來規范4PL信息服務平臺的數據共享行為。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中,時有發生金融機構未得到授權或超越授權范圍處理企業數據的情況。
四、多方安全計算下的4PL供應鏈融資信息隱私保護機理
(一)多方安全計算技術概述
多方安全計算(MPC)歸屬于密碼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用就是為了保護數據安全。隨著國家數據要素化戰路的提出,數據安全高效融合、有序流通的需求日益旺盛,而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很早就發現了數據的利用價值。2020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多方安全計算金融應用技術規范》(JR/T0196—2020),旨在通過技術標準化工作促進金融機構高效、合規、安全的使用數據。
多方安全計算基于密碼學算法、去中心化的技術特性以及其作用于數據交換過程等特點,使其可以實現“數據不動價值動”“數據可用不可見”[23]。其不僅可以保證初始數據的隱私安全性,成為打破多源數據融合現階段發展瓶頸的推動力,還可以進一步促使供應鏈上多方數據安全共享、實現數據價值釋放。
(二)基于MPC的4PL供應鏈融資信息共享優勢
金融行業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多方數據合作是行業數據要素發揮價值的重點,但伴隨著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以及數據難控制、復用性強、重新識別可能性高等問題的存在,許多企業不愿意分享數據,數據難以實現流通共享,要素化發展受阻。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根本是數據資產化,應鼓勵平臺、商業銀行及核心企業增強主體間的協同合作[24]。MPC可保障數據的商品價值、交換價值及使用價值。
此外,MPC也能夠用來保護數據庫數據資產所有權的更大利益。能夠有效平衡國家數據庫數據的個人權利屬性和公共權力屬性。不需要轉移每個數據庫數據的所有權,就能夠借助國家和地方政府行使權力,有效消除和打破信息孤島,最大限度地快速釋放數據庫數據的市場價值,MPC將協助市場化配置數據庫數據元素。以“多方安全計算”為主要技術支持的信息共享方式以3種功能優勢來實現對金融機構掌握的金融數據以及鏈上各方主體掌握數據的保護:
1.精確計算功能。多方安全計算數據參加方依據約定進行任務計算,借助多方安全計算協議進行計算數據查詢和協同計算,從而保證計算的正確性。
2.隱私保護功能。多方安全計算基于多方計算協議(MPC)節點計算進行計算任務,在本地查詢數據,再參照結合計算任務進行數據計算。整個過程中數據都保存在本地數據庫中,不存在數據泄露問題,從而保護了數據的隱私權。
3.去中心化功能。多方安全計算中沒有特權參與者或可信賴的第三方,而是用一個協議來代替第三方。借助協議,保證每個數據參與者(融資方和資本方)的地位和權力是平等的。任何數據所有者都能夠啟動計算任務。
在此基礎上可以對銀行資金信息、3PL物流信息以及融資企業的商流信息進行快速有效的融合和流通,也加快了供應鏈各成員企業及時了解彼此所存在的現有風險,并且可以充分保護融資企業的商業隱私機密,同時4PL企業對獲得的信息進行整合并貯存,及時對供應鏈融資上的風險進行監控與預防。
五、基于多方安全計算的4PL信息安全共享平臺機制構建
(一)構建基于MPC的4PL信息隱私共享平臺
基于多方安全隱私計算技術的4PL信息平臺為數據提供方和使用方提供了一個權利平等的空間。在空間以內,所有參與方地位相等,所有數據都可以秘密安全的存儲,其目的就是加強管理方對供應鏈融資業務合作對象的篩選審查與風險控制。
在多方安全計算平臺的設計層面上,結合區塊鏈、大數據技術,有效集結銀行、4PL、融資企業及其他相關方(第三方物流、擔保企業等)。整個供應鏈成員之間相關信息流通和傳導均在平臺上操作進行,利用MPC隱私協議可以將數據提供方的信息加密儲存,形成通用協議賬本,還將確保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有序開展執行,降低數據的傳播靈敏度,從而可以促使各方主體均可以放心將自身數據與他方共享,緩解數據孤島,數據壁壘等現象。如圖2所示。
(二)完善多方安全隱私計算數據管控系統
多方安全隱私計算數據管理和控制系統是用來進行數據安全監控和集中數據管理的。它可以收集所有接入系統上報的安全事件和業務運行信息,從而達到集中監控和管理安全運行的目的。它還可以幫助4PL企業經理實時監控在線服務,定位服務異常,分析應用程序數據統計,分析和審計安全數據。此外,迅速反饋安全事件、保護內部數據是其基礎功能,控制終端訪問、主動斷開終端與安全威脅的連接、保護內部數據則是確保緊急情況下的硬處理。
(三)建立動態協作的金融隱私數據管理架構
多方安全計算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一般都具有較高程度的動態化特點,4PL企業作為鏈上最直接的數據整合方及處理方,必須根據其所搜集到的數據存在狀態、合約的制定方式、秘密信息的加密條件以及外部環境的收縮變化迅速做出調整。而數據主體只有做到隨機應變,才能根據數據供給方的要求完成對數據同意處理。對于參與供應鏈融資的各主體來說,4PL企業和金融機構是最直接的供需雙方,而融資企業的信息主體在初期同意將信息公開,但是這并不代表這些數據主體在后續持續愿意授權公開。
和以往的靜態合同的區別在于,靜態合同的雙方共同受制于以列明的固定條件,而供應鏈融資的動態合同則使得簽訂合同的雙方在合同終止之前都處于變化之中,這種變化也致使合同或將長期處于修繕階段,而數據供給方初期作出的同意授權不能成為長期性的、持續性的對自身相關利益信息的同意授權。在這種動態協作的數據管理架構下,相關的數據處理者可以不用次次征得客戶的授權同意,只要使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不會影響到合同雙方的權益,數據處理者便只需要向數據提供方作出適時的通知,可以防止數據被濫用的情況發生,相關溯源仍可查詢知曉。
六、結束語
本文為4PL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隱私信息流通構建了一種安全的共享機制,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信息傳遞、4PL企業獲取與分析信息、金融機構業務處理、信用監管的提高了效率。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的支持下,4PL供應鏈融資信息共享平臺可有效運營與控制融資業務各環節的信息流,提高金融機構及相關參與主體的處理效率。多方安全計算技術驅動下的4PL供應鏈融資業務管理架構有利于4PL企業、金融機構、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拓展自身業務,可幫助參與主體提高數據共享力度與業務創新能力。
多方安全計算技術雖然是當前解決數據安全共享問題的合理方案,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仍有若干困難需要逐步解決,如運算費用大、保存費用大、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未來,發展數字化金融服務將是中國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支撐國家戰略的重大使命,將積極探索新型金融科技技術在金融服務場景中的具體應用,在數字金融服務行業形成先發優勢,為監管部門標準規范的建立做出實踐探索,更有利于促進供應鏈融資的健康發展。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互聯網金融市場跨界風險的協同監管長效機制與政策研究”(21BJY022);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數字金融市場風險管控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EYB009)]
參考文獻:
[1] 鄧哲鋒,徐鵬.基于第四方物流參與的融通倉模式研究[J].科技與經濟,2009,22(06):44-47.
[2] 祁洪祥.基于供應鏈的融通倉業務模式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0,32(11): 61-64.
[3] 趙道致.融通倉模式下TPL融資監管服務定價方法研究[J].軟科學,2011,25(12):111-114.
[4] 白凡,李任斯.融通倉模式下分銷商庫存管理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09):91-96.
[5] 徐鵬.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融通倉融資下庫存模型[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5,45(01):1-8.
[6] 徐鯤,丁慧平,鮑新中,等.基于第四方物流雙邊平臺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及收益分配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04):93-101.
[7] 齊愛民,盤佳.數據權、數據主權的確立與大數據保護的基本原則[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1): 64-70+191.
[8] 楊文溥,曾會鋒.數字經濟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效應評價[J].技術經濟,2022,41(09):1-9.
[9] 王海芳,姜道平,許瑩.數字化轉型能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基于年報可讀性的研究[J].管理現代化,2022,42(02):58-65.
[10] 金勵,周坤琳.數據共享的制度去障與司法應對研究[J].西南金融,2020(3):88-96.
[11] 陳蘭杰,侯鵬娟,王一諾,等.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22,12(06):31-43+57.
[12] 吳江羽.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數據監管法律框架構建[J].西南金融,2020(11):76-85.
[13] 楊瑞仙,李興芳,王棟,等.隱私計算的溯源、現狀及展望[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46(07):158-167.
[14] 凡航,徐葳,王倩雯,等.多方安全計算框架下的智能合約方法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22,8(10):956-963.
[15] 張舒黎,鄧春華,胡松,等.安全多方計算體系架構及應用思考[J].通信技術,2021,54(09):2182-2189.
[16] 鄧樺,宋甫元,付玲,等.云計算環境下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研究綜述[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9(04):1-10.
[17] Blum A, Ligett K, Roth A. A Learning Theory Approach to Non-Interactive Database Privacy[J]. Journal of the Acm, 2013,60(02):1-25.
[18] 張雄濤,甘明鑫.隱私視角下社交媒體推薦對用戶在線交互意向的影響機理研究[J].現代情報,2021,41(05):33-43+103.
[19] 支鳳穩,張萌,趙夢凡,等.雙路徑視角下科學數據共享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21,11(06):40-50.
[20] Aranda M A G. Sharing powder diffraction raw data: Challenges and benefits[J]. Journal 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 2018,51(06):1739-1744.
[21] 劉峰,楊杰,李志斌,等.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泛用型數據隱私保護的安全多方計算協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21,58(02):281-290.
[22] 趙婷婷,張瓊,李俊,等.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外循環:影響機理和實現路徑[J].技術經濟,2021,40(09):159-171.
[23] 蔣瀚,徐秋亮.基于云計算服務的安全多方計算[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6,53(10):2152-2162.
[24] 王榮.區塊鏈賦能下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研究[J].管理現代化,2021,41(05):1-3.
(作者單位:趙成國,張巖杰,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王軍,南京工業大學數理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1816)
[作者簡介:趙成國,博士,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互聯網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江蘇高校哲社重點建設基地)主任,研究方向:互聯網數字金融、數據要素與數字資產;張巖杰,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供應鏈數字金融、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王軍,博士,南京工業大學數理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數學、金融數學。]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