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不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領軍人才,還需要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隨著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步伐不斷加快,各類技能人才活躍在生產一線和創新前沿,已成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衡陽技師學院作為湖南省第一所技師學院,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始終堅持戰略導向、市場導向、就業導向,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國家和省、市發展戰略、目標任務,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高度融合,實現技能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就業需求側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以高質量、高技能、高素質人才供給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努力探索一條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衡陽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緊跟市場需求,服務衡陽8大重點產業集群、14條優勢產業鏈,以及“一核兩電三色四新”產業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進行專業和專業群建設。按照“專業基礎相通、專業優勢互補、專業資源共享”的原則,開設與衡陽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高度吻合的專業34個。學院依托湖南省優質技工院校和優質專業建設項目,全面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平臺+模塊+方向”思路構建課程體系,吸收行業企業參與人才質量評價。2022—2023年,學院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計算機網絡應用、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電子商務、模具制造、汽車維修6個專業先后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確定為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建設專業。
實施“質量提質培優行動”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學院內涵建設、提升學院辦學水平的重要抓手。學院制訂了“2024—2026教學質量提質培優”三年行動計劃,細化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技能競賽、教材建設、考核評價等實施方案,建立了專業群質量評價體系,加強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院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教師成長規劃體系,加大培訓力度,制定了《衡陽技師學院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辦法》,對標國家級、省級、市級教學名師的要求,制訂教學名師培養計劃,打造愛崗敬業、技藝精湛、德能兼備的教師隊伍。
為推動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學院把技能大賽作為促進教學改革、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打造優秀教學團隊的重要舉措,將競賽的高標準轉化為日常教學的嚴要求,推進“教課賽學”互動,切實提高辦學質量和育人水平。近五年來,累計獲得市級以上技能競賽獎項1043項,其中國家級獲獎82項、省部級獲獎346項、市級及行業獲獎615項。在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學院6人進入全國十強;在湖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學院獲得5金8銀5銅16個優勝,獎牌總數位列全省第一;在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學院榮獲1枚銅牌、10個優勝獎,2名選手進入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
學院緊跟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全力推進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不斷增強學院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通高技能人才培養路徑。學院共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項目15個。學院積極發揮技能大師引領作用,已建設7個大師工作室。學院推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建設一批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高水平教學團隊,提高教學質量,成功申報2023年湖南省優質技工教育專業2個、2022年湖南省職業教育“楚怡”行動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項目、衡陽市優質專業群2個、衡陽市工匠文化研學基地、衡陽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
隨著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步伐不斷加快,企業技術、設備工藝及管理等方面的提升日新月異,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已成為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學院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不斷加大“政、行、企、校”合作力度,積極探索“校企雙元”育人機制,先后與衡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六家園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園區招商引資提供技能人才支撐;與特變電工、衡陽鋼管、湘油泵、建滔化工等本地龍頭骨干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建學生實踐基地或職工培訓基地,共同培養人才,已開設“衡鋼班”“湘油泵班”“恒飛電纜班”“松木化工班”等若干個訂單班、定向班,為企業定制化培養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積極拓展與省外、市外知名企業的合作,成立珠三角、長三角、長株潭三個校企合作專班,已與華為、京東方、上海航天、廣東海信、奇瑞汽車、三一重工、中聯重工、楚天科技等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并輸送了一大批優秀技能人才,如華為2023年首次來學院招聘,就錄用了81名優秀學子;學院62名學子在中國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第803研究所參加“嫦娥五號”探月工程相關工作,在人類探月的偉大征程中光榮地留下了“衡陽元素”。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技工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技工院校的關鍵所在,學生實習也是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部分。學院歷來重視學生實習工作,堅持領導帶隊到企業廣泛開展實地考察,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崗位性質等,不斷為學生開拓更多優質對口實習和就業崗位,搭建更好的橋梁;學院著力加強與合作單位的聯系和信息溝通,實行帶隊指導教師與合作單位技術人員相結合的雙師制,加強學生實習期間的技術指導,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學院不斷從學生實習情況、實習單位反饋等方面進行分析,調整優化課程設計,深化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針對性。通過學生實習前、中、后全過程精細管理,不斷提升專業對口率以及就業穩定率,培育學生勞動精神,為學生高質量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引企入校,將車間直接搬進校園,實現課堂教學與企業乃至行業需求無縫對接,成為深化校企合作的新路子。這樣的校園工廠,在學院有3個。鑫耀校園工廠就是其中之一,它由學院與湖南鑫耀模具配件公司合作建立,通過“3個月校園工廠實訓+3個月校外跟崗實訓+3個月頂崗實訓”的“三段式”培養,幫助學生快速適應行業發展與工作崗位要求,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實現從“新手”向“熟手”的平穩過渡。實訓課程由校企雙方聯合籌備,企業推薦一批實踐中的典型案例,學院再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剖析,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同時,校內實訓采取雙師制培養模式,除了校內教師,企業也會派駐資深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目前,該校園工廠培養的第一批29名學員,已進入東莞鑫耀公司進行更高階的技術技能生產實踐。
當前,我國新技術革命、現代經濟和產業體系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技能勞動者,推動職業能力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是破解命題的關鍵。學院作為湖南省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的第一批職業能力評價第三方機構,主動對接各級政府部門和本地大中型企業,認真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大學生創業培訓、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匠心傳承”職業技能師資培訓及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培訓等培訓項目。
學院在湖南省技工院校率先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先后與特變電工、鴻濤機械、王一實業、南岳生物等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送教上門,與企業共同協商確定職業培訓方案,為學員提供個性化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教學,充分利用學院優質教育資源和企業豐富的實踐經驗,從理論到實踐,加強與產業實用技能的關聯性培養,不斷提升技能工人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知識、業務操作能力,促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能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學院作為湖南省對口援疆后備人才培訓高校、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等,13年來先后承接新疆吐魯番市30批次2232人的培訓,用心用情做好援疆培訓工作,著力打造援疆培訓品牌。一方面學院通過“理論實體課堂+課外實踐培訓”方式教學,結合技能教育特色,按專業分班開展培訓,組織到紅色基地和鄉村振興基地參觀學習;另一方面舉辦專場招聘會,為援疆培訓學員搭建就業平臺。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強調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學院將繼續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產教融合、工學一體,突出特色、為國育才”的價值理念,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設輻射全國、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水平專業群;鍛造一支專業知識豐富、技術過硬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打造一批融入地方產業創新體系的“產、學、研”校企合作平臺;培育一批標志性的教科研成果;培養一批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大國工匠,為經濟社會發展筑好人才蓄水池;建設引領技工教育發展、培育高技能人才、開拓國際交流合作的全國高水平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