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徐孝鋒 錢斯安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指出:“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團隊,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作為“國字號”的技工教育單位,金華市技師學院不斷增強技工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推進產教融合機制創新,助力金華市加強“國家創新型城市、雙循環發展先行市、新智造高地”建設,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新領域新賽道上,塑造出新動能新優勢,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地方。
近年來,乘著浙江省大力推進“一流技師學院”項目建設的東風,金華市技師學院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拓”文化精神為引領,秉承“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技能為魂、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縱深“高端引領、校企合作、多元辦學、內涵發展”的辦學方針,融產學研發展之路,行校企創新之策,倡國際合作之法,興專業特色之精,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不僅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創新發展之路,還培養了一批“高素質、高技能、情懷型、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型”高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緊盯市場打造特色專業,是保證人才培養適銷對路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技師學院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和原動力。為在專業建設領域體現技工教育特色,金華市技師學院以市場為導向,著力構建“1245”產教融合機制,多方位對技能人才進行培養。
“1”即“堅持工學一體育人理念”,學院圍繞金華市建設全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示范區的發展趨勢,構建智能制造專業群,建立并不斷完善“雙棲四階·一體三通”人才培養模式、“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學徒進階、職創并舉”的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工學一體,完成產教對接。
“2”即“健全校企雙制深度合作機制”,學院充分整合浙江省示范性職教集團——“金華市技工學校教育集團”資源優勢,組建“學徒制試點聯盟”。邀請近百位企業高管、能工巧匠和技術骨干,組建企業專家資源庫。各二級學院分別建立了校企合作專家指導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校企雙方共同開展專業建設。2022年學院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聯盟(集團) 建設院校”。

“4”即“優化四方協同資源共享機制”,依托主管部門金華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聯系產業的優勢,積極聚合政府部門、職業院校、企業、教育科研機構多方資源,達到校企信息互通、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效果。
“5”即“五位一體成果運用機制”,學院搶抓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深度校企合作與協同發展,并將工作成果整體運用于教育教學、服務企業生產、校企協同開展技術研發、技能競賽、企業員工培訓等各個方面,實現了成果運用最大化。
產教融合不僅意味著資源共享,更是高水平專業建設方面的一次次資源升級。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為金華市技師學院帶來的是專業對接產業匹配度的顯著提升,基本形成了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緊密對接、錯位協同、優勢互補的專業生態體系,其中高級工以上專業占比達90%以上。
走進金華市技師學院的智能制造柔性生產線實訓室,數控銑學習工作站、數控車學習工作站、精密測量中心、零部件學習工作站、增材制造中心、模具技術學習工作站、中德精密制造中心、工業機器人應用實訓中心等多個實訓功能區塊井然有序,高級工班的學生們正根據小組領取的工作任務單自主操作,有的在探討設計方案,有的在進行樣品試制……
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才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1245”產教融合機制的有力助推下,校企之間的雙向賦能在金華市技師學院逐步加速。互促發展,牽頭建設全國第一條校企共建柔性生產線僅僅是校企攜手共育“大國工匠”的一個縮影。
如今的校企合作已跳出傳統的定義,不僅體現在人才培養中的校企協同育人,更多的是以學校和企業在辦學活動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開展,是一種“雙向奔赴”。技工教育需要以開放的視野謀篇布局,在構建產教融合機制的基礎上,如何把企業生產線“搬”進校園,打造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新模式,任重而道遠。
為此,學院調整了內設機構,探索“以群建院”機制,制定《金華市技師學院二級學院管理暫行辦法》《金華市技師學院二級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調整設立4個二級學院,下設產業學院3個,企業學院40個,全方位對接產業、服務企業,形成集教育教學、生產實踐、素質養成、技能培訓于一體的新理念、新實踐。
一方面,學院與知名企業或地方骨干企業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完善培養模式,每個重點建設專業與不少于5個有影響力的企業構建深度合作關系,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途徑,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共建共管實訓基地、共同組織教育教學、共同建立評價體系。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就業質量,學院各專業與不少于10家規模以上、就業環境好、社會保障完善的企業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建立用人單位信息庫,確保畢業生就業率不低于97%,積極促進企業與學院聯合舉辦“訂單班”“冠名班”。
隨著校企合作的日益深入,校企雙方在“機制共建、專業共造、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績,近三年,畢業生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取證率達100%,一次性就業率達100%,本地就業率達90.42%,專業對口率達85.25%,就業滿意度達97.13%,用人單位滿意度達100%,越來越多的學生實現了“技能價值”。
在浙江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布的《關于“浙江省技工教育工作成績突出個人”擬通報表揚名單的公示》中,金華市技師學院原黨委書記、校長方濤,教務處處長潘曙明,經濟貿易學院教師鄭曉麗榮獲“突出個人”稱號。
興教之道在于師。面對不同個性、不同職業發展需求的學生,金華市技師學院在尋求專業發展多元路徑的同時,更致力于打造一支強有力、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一方面,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實施校企“1+1”雙組合的專業帶頭人制度,著重成立了以優秀技能人才和勞動模范為領軍人的名師(大師)工作室,校企互設“名師(大師)工作室”8個,以此展示優秀技能人才、勞動模范風采,充分發揮“大師”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并促進學院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和教研教改水平。2023年,學院新增全國技術能手3人、浙江省杰出工匠1人、浙江省高技能青年人才1人、浙江省教壇新秀1人、八婺大金匠1人、八婺杰出金匠5人、八婺金匠3人、金華市教壇新秀1人,浙江省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1個。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工學一體化“金師+金課”的雙金工程,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多措并舉打造一體化教師隊伍,進一步提高專任教師綜合職業素養、實踐教學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目前,學院一體化教師達到技術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總數的80%以上,為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加裝“新引擎”。得益于此,2022年11月,學院7個專業入選國家技能人才培養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方案開發團隊,其中以組長校和副組長校牽頭開發的專業有2個。2023年9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了《關于公布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二階段建設院校及建設專業名單的通知》,學院入選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二階段建設院校,延續之前第一階段的3個專業,國家級工學一體化建設專業數增至6個,位列全省技工院校前茅。

作為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單位,金華市技師學院正在邁向“工學為主、智造特色、多專業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機制,著力推進教學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不斷增強學院核心競爭力,真正打造高規格辦學實力、高層次師資隊伍、高質量人才培養、高水平專業建設和高品質社會服務5個發展“高地”,擦亮一體化教學改革、職業培訓、高質量就業三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