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增桂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并將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家戰略人才力量。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是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傳承人。新時代技能青年生逢盛世,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技工院校是技能青年聚集的地方,福建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作為福建省唯一一所公辦技師學院,堅持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決策部署,以“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己任,不斷探索踐行新時代勞動教育,引導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勞動教育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學院思政課始終聚焦勞動教育,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整體規劃,以課程育人為主要抓手,以環境育人為主流導向,以實踐育人為實現載體,多措并舉推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大思政課教學,探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大思政課”建設體系。

勞以樹德,勞以養德。學院通過上好開學第一課,講好大國工匠故事,講好技能成才故事,堅定學生的專業志向及勞動信念,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人生觀;開設《勞動教育》公共基礎課程,打造“工匠精神”思政課教學專題,在學生心中播下崇尚勞動的種子,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邀請勞模、優秀校友進校園現身說法,帶領學生走進技能大師工作室,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拓展課堂教學,豐富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打造勞動教育“金課”;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結合學生內務衛生整理和安全習慣培養,精細“一日規范化”管理,每學期開展“文明班級”“文明精致宿舍”評選等活動,推動勞動教育生活化、常態化,不斷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生活品質。學院持續完善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內容,精心設計,把勞動教育融入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全面落實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基礎的勞動價值觀教育,努力踐行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積極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良好風氣,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地生花”。
勞動教育需要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在文化熏陶下孕育勞動之花。學院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充分運用校園官網、微信、LED顯示屏、廣播站、信息欄、黑板報等宣傳平臺,加強勞動教育宣傳,唱響“勞動光榮,創造美好生活”主旋律和最強音。實施美麗校園啟智潤心工程,建成中國夢、匠人塑像、文化長廊等勞動主題人文景觀,營造勞動育人的文化氛圍,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打造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勞動育人環境。

建設校史館,挖掘校友資源,推出“身邊的勞動者”專題宣傳,以學院技能學子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主線,宣傳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勞動、用汗水和智慧譜寫五彩斑斕人生的故事:88級電工班陳劍宇,從電工管理員成為注冊建造師,從高級工程師成長為國家建筑裝飾業評審專家;89級機械班謝雄偉,獲得省機械制圖大賽一等獎,一步一個腳印,從送貨員到業務助理、業務經理、大客戶經理再到集團總裁助理,最終成為江蘇比高投資集團聯合創始人;90級電氣維修專業袁致忠,堅守紫金礦業工作近25年,從龍巖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到福建省勞動模范、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95級高級鉗工專業邱利智,從企業技術員成為車間主任,從企業優秀員工成長為創辦擁有50余項專利公司的青年企業家;2011級自動化技師班莊鈺鑫,刻苦磨煉專業技能,立志創新創業,從學習者成長為技能大師,2021年與學院合作建立“福建技師學院鑫晟源技師工作站”,共同培養自動化技術技能人才;2019級汽車維修專業雷宏健,從技校生自學成為浙江嘉興學院工業機械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生,最終將自己打磨鍛造成機電工程師;2022級電氣自動化專業蔣蕭湧,堅守“大國工匠”之夢,從中級工成為高級工,最終獲得“福建省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通過講述身邊的故事,讓學生零距離體悟“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勞動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學院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志愿者日等時間節點,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轉化成學生具體的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公益勞動,將校內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開展勞動實踐系列活動,實現了勞動教育與愛校護校、志愿服務、職業技能、美育德育的“深度融合”,綜合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態度、勞動情感和勞動能力。
在校內,學院組織學生開展分區域打掃衛生勞動、種花植樹勞動、勤工儉學勞動、志愿服務勞動、巡邏值守勞動及專業實訓勞動等。開設志愿服務項目,如“清理校舍”“迎新服務一對一”“愛綠護綠種植”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服務實踐,培養奉獻、友愛、互助的服務性勞動精神。同時,學院設有5G通信實訓中心、無人機組裝實訓中心、電工電子實訓中心、工業控制實訓中心、人工智能實訓中心、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數控加工實訓中心、DMG數字化制造中心以及電子商務、3D打印技術、鋼琴室、舞蹈室等各類實訓室,開設廣播社、禮儀社、書法社、繪畫社、3D打印社、攝影社、田徑社、籃球社、羽毛球社和志愿者協會等十多個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技能實踐課程。社團活動百花齊放,使學生所受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以及所形成的認識落實到了勞動實踐行動中,內化為了更加自覺更高要求的勞動實踐體驗,體味“勞動成就美好生活”。

在校外,學院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一年級國防教育周、二年級勞動實踐周等勞動實踐形式。通過組織學生到勞動實踐基地開展為期一周的勞動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入田間地頭,體驗喂養、種植、施肥、除草等農業勞作,真正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來到作坊體驗造紙、印刷、磨豆漿、制蔥餅、茶藝等古老的手工技藝,感受勞動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以勞增智,激發創造性勞動,同時,在與他人合作勞動中體會勞動光榮,增強勞動能力。學院還定期開展下社區開展敬老節活動、進校園開展技能科普等綜合實踐活動,將勞動實踐與鄉村振興、紅色文旅等主題實踐活動和提升專業技能相融合,促進學生深切感受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以勞模和工匠為榜樣,盡心勞動,精心勞動,進一步促使學生切身體會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

熱愛勞動需要將勞動變成一種技能,用技能點亮人生夢想,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學院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對勞動教育的帶動作用,將勞動教育融入技能競賽,引導學生用技能成就精彩人生。以舉辦校園職業技能節為重要載體,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為抓手,建立以勞促學、以勞促創的育人模式,讓學生在技能競賽實踐中增強創造性勞動能力,提升就業創業與技能水平。學院每年上半年舉辦校園職業技能節,開展汽車精洗、建筑施工繪圖、幼教手工、3D打印技術應用、英語演講、網絡布線、中西式面點、辦公文稿制作等30多項技能項目競賽和專業教學展示,學生均參與初賽,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學院打造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技能文化品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技能訓練,夯實技能基礎,提升專業素養,鍛造工匠品質,激勵更多技能學子在學院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德技并修,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成為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018年以來,學院連年選派師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技能大賽,共有341人次技能健兒出征參賽,他們以技為馬,不負韶華,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用拼搏和奮斗不斷攀登技能巔峰,奏響了嘹亮的青春之歌,跑出新時代學院技能青年的優異成績,展現了技能青年的熱血與擔當。2018年至今,師生共獲得國家級、省級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9個、二等獎27個、三等獎62個;獲評國家獎學金12人,技能雛鷹獎5人;2名教師、2名學生被授予“福建省技術能手”。
技能成才需要勞動精神的引領和滋養,技能之美背后飽含潛沉匠心的錘煉。學院將一如既往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弘揚勞動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立德樹人,啟智潤心,引導技能青年在實踐中鍛煉技能,以實際行動感悟“勞動最光榮”,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