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玲年
摘 要:這些年來,隨著愈來愈多的公司加入到這個跨境電子商務的隊伍當中,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成為了國內的熱門產業,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企業,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行業經濟發展持續上升,除此之外,政府針對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跨境電商也出臺了許多調控政策,使得探究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今后的發展路徑更具有重要意義。跨境電商行業提高收益率,必須通過解決當前行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來實現。本文首先通過了解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提出的政策進行跨境電商行業環境現狀的分析,提出現階段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次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執行的解決方案,力圖為大灣區的跨境電商的創新發展路徑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發展路徑
一、引言
由于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分析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企業經營的主要手段。隨著國內電商的發展,結合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將跨境電子商務視為發展的新方向。這些年來,得益于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以及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建設提出的政策方針,跨境電子商務已然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重要組成成分。在發展大灣區跨境電商的道路上,交通物流運輸、人才引進戰略、國際貿易合作方等方面仍然不夠成熟。從整體視覺上看,應該發揮大灣區內各個城市各個地區獨特的優勢,形成在平臺、物流、倉儲、運輸、采購上合為一體的跨境電商產業體系,共同發展大灣區的經濟貿易,從而打造全球化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中心。
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行業環境swot分析
(一)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集海陸空一體的綜合交通體系。在陸路運輸方面,港珠澳大橋、深茂鐵路、廣深港客運專線、深中鐵路的建成通車,為大灣區的發展建立了交通便利的基礎。在海路運輸方面,大灣區內城市港口眾多,為大灣區跨境物流運輸提供了極大的海上運輸便利。在航空運輸方面,灣區擁有五大國際機場,而香港是國際級的物流中心,已經擁有較為完善的空運物流體系。大灣區海陸空交通網相互交錯,提供的物流基本體系結構已經趨于完善,為大灣區的跨境電商的物流運輸發展提供了優厚的發展條件。
(二)劣勢
大灣區內部城市群差異較大,要協調各城市共同發展難度較大,我國實行“一國兩制”管理制度,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香港和澳門是資本主義制度,粵港澳三地的法制體系各不相同,三個區域都有自己獨立的關稅。所以在跨境電商方面統一關稅有很大的難度,再者,綜合各個城市的物流業務過程中也會出現很難突破的瓶頸。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經濟生活差異、政治制度差異等,使得粵港澳大灣區的統一發展變得舉步維艱。
(三)機會
國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發展設立了基本的方針政策,將大灣區建設成綜合的經濟發展試驗區,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深化與其它沿海國家的貿易往來,帶動大灣區國際貿易及綜合物流等高端產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針對跨境電商稅務的問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日前聯合發文明確,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電商出口企業出口未取得有效進貨憑證的貨物,同時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試行增值稅、消費稅免稅政策[1]。這項政策的提出,方便了我國對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監督,同時也減少了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負擔,有利于促進國內出口企業的發展以及國家出口經濟的穩定上升。
(四)威脅
粵港澳是三個獨立的關稅區域,有著嚴格的邊境管理,關區的人員、資金、貨物、信息等要素不能在三地之間自由流通,這為實現跨境電商產品及信息等方面的自由流通帶來了一定的挑戰[2]。再者,跨境電商在追究賦稅責任的時,隱匿身份導致交易自由和責任的不對等,這無疑給稅收當局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三、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行業人才缺乏
跨境電商作為我國新商業模式,其發展涉及到了國際經濟貿易、電子商務、外語等多項領域的專業知識。現時粵港澳大灣區的總人口高達6600萬人,人才基數非常大,但在跨境電商方面人才仍然極度短缺。以廣州市為例,跨境物流、跨境電子商務、國際會展業等的高級管理人才缺口達50萬以上[3]。由此可見,要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行業人才必不可少。
(二)資源分布不均
在灣區內的跨境電商企業的資源分布不均衡,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這幾個城市的跨境電商比灣區內其它城市的跨境電商企業發展較為可觀,其它城市的跨境電商資源較為匱乏。大灣區各個城市的跨境電商發展不平衡,導致整個大灣區的跨境電商難以突破。
(三)物流倉儲系統不完善
國際快遞的運輸費用高、運輸時間長,在商品交易的過程中很難得到保障。并且在商品的退換貨時,面臨通關壓力、退稅繳稅問題等方面的阻力,使得退換貨的通道極其不順暢[4]。由于各種復雜的退換貨的理由,以及退換貨效率低的問題,影響了很多跨境電商買家的滿意度。
(四)信用體系不完善
跨境電商范圍廣,交易雙方很難判定對方的信用。不法商家以次充好,損害用戶權益[5],退換貨商品量增加;用戶借助網絡虛擬的條件惡意評價,威脅商家。這些行為無疑是給雙方的交易造成負擔。因此完善跨境電商信用機制迫在眉睫。
(五)政府合作體制障礙
國家實行的“一國兩制”的體制障礙是促進大灣區協調發展的主要難題,三個地方的社會、經濟、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大不相同,在跨境電商的國際貿易方面,都是三個獨立的關稅區域,實行不同的關稅制度,難以統一標準。
四、解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創新發展問題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
當代社會是個大數據的時代,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給予的信息收集以及數據分析的幫助。大灣區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共同建立灣區數據庫平臺,將企業的商品發布、營銷、售后和評價機制這一系列跨境電商運營流程,利用數據統計使得企業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服務,不斷創造新的用戶體驗。大數據可以給灣區各個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讓企業發展有明確的目的,更加地科學。
(二)注重建設行業人才隊伍
政企校合作培養跨學科的復合人才。高校需要以市場需求以及國家政策為導向,針對性地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政府積極出臺相關政策,高校配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實訓基地,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實踐崗位,從而完成人才的培養輸出。在政府、企業、高校的合作進行的人才綜合培養下,使得跨境電商的人才和企業得以完美對接。與此同時,企業內部應提高從業人員各項技能,揚長避短,提高網絡營銷技能以及外語溝通技能,企業應每年組織員工到培訓學校進修或參與校園項目,共同成長。
(三)資源整合,發展特色
應當加強大灣區內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的建設,推動企業集群優質資源的整合,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圍繞跨境電商的綜合業務打造供用戶使用的服務平臺,擁有人才培養、政務服務以及提供物流數據等功能,集通關、外貿、物流等服務為一體,為建設大型跨境電商平臺提供了軟件基礎。
利用灣區內各個城市的自身優勢整合互補資源使得跨境電商在各個城市中均衡發展。江門、肇慶地區可以發展成為以自身地區文化為基礎的特色城體系,提高商品的出口貿易。
(四)多層次物流倉儲體系的構建
建立大灣區物流聯盟,推進重點物流園區的建設,提升多式聯運的發展水平,加強互聯互通及資源共享,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運輸條件。
全面布局海外倉,鼓勵有著成熟物流運輸體系的物流公司以及跨境電商的領先企業在“一帶一路”沿海國家建設海外倉,合作建立共享的海外倉,提高物流效率。
依托于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搭建智能倉儲和物流跟蹤平臺,使得跨境商家和消費者可以進行遠程監督,加強物流和倉儲管理。同時支持各大物流園區以及國內保稅倉應用物聯網技術,發展智能化立體倉庫,加強建設綠色低碳的大灣區[6]。
(五)健全信用評價機制
1.保證商品貨真價實
完善商品追溯體系,為消費者提供交易的真實性,跨境電商企業應該建設商品追溯平臺,為每個商品公開貨源信息,保證商品的真實性。
打造自主品牌,消除消費者對商品真實性的質疑,跨境電商企業可以打造自主品牌,創建最具有競爭力的差異化產品,提高品牌知名度。
2.系統監督評價的真實性
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商品的評價內容,篩選出惡意誹謗的消費者,以及欺騙消費者的不良商家,建立信用等級評價機制,按等級限制交易。同時要完善市場監管機制,保證灣區內跨境電商的健康發展。
(六)推進大灣區政府合作機制
充分利用“一國兩制”,更好的鞏固港澳的社會穩定,也能讓港澳帶動廣東的經濟水平趨向國際化,推動廣東國際貿易的發展。克服不同關稅區域的法制障礙。粵港澳可嘗試共同建立針對于大灣區跨境電商商品過關的海關政策,打破三地之間法制壁壘,進行統籌規劃,加強粵港澳三地的聯合執法,完善三地政府合作的機制,更好地促進灣區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7]。
五、結論
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電商行業中仍然有許多在制度、人才、物流、平臺資源等方面的阻礙,使得灣區跨境電商在發展的道路上舉步維艱,雖然國家在促進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同時給予了許多政策上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強粵港澳三地政府以及灣區內各個跨境電商企業的合作。發展大灣區的跨境電商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高校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共同規劃大灣區跨境電商的創新路徑,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跨境電商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協調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韓家惠.四部門10月1日起實行電商出口免稅新規[EB/OL].新華網,2018-10-01.
[2] 劉慧廷.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發展對策研究——基于企業視角[J].商場現代化,2019,(03):39-40.
[3] 馮然,陳萬靈.廣州建設成為跨境電子商務中心城市的思考[J].廣東經濟,2017,(13):33-35.
[4] 梁慧慧.中國跨境電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河北企業,2018,(3):70-71.
[5] 黃亦薇,徐龍志.大數據背景下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10):155-157.
[6] 周知宇.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珠海市物流業發展探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08):24-25.
[7] 黃亞蘭.粵港澳大灣區政府合作困境與突破路徑[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9,(05):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