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榕
文章從郭沫若的生活背景以及《女神》的創作背景入手,觀察詩歌創作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以及其內在性和表現手法,如意境和音樂性等。同時,著重品讀《女神》作為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和特點,如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等,并進一步探究作品在當時文學史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其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現代文學的影響和啟示。通過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賞《女神》作品的藝術價值,并且在今后的文學創作中得到啟示。
郭沫若是我國杰出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他是中國現代詩歌的奠基人之一?!杜瘛肥撬拇碜髦唬渲写蟛糠衷姼枋窃?919年—1920年的“五四”高潮時期和之后創作的。在國外生活的郭沫若感受到了革命潮流的鼓蕩,接受了泛神論、個性解放和資產階層藝術至上論的一些熏陶,將自己長期壓抑的情感迸發出來,并以新詩的形式來響應、歌頌偉大的“五四”時代。因此,《女神》各詩的創作時間基本上體現了郭沫若“五四”時期思想與藝術風格演進的軌跡。全詩共分為三輯,收錄57篇作品。
《女神》作為“五四”時代精神的“肖子”,其思想與藝術成就,乃至欠缺的地方都是與其獨特的詩體特征分不開的。所以需從詩集的詩體特征入手進行理解,這既是對《女神》詩歌形式的深入摸索,又有助于我們從宏觀上把握“五四”以來中國新詩詩體發生與發展的歷史源頭,來全面認識與感受《女神》的詩歌形式所表現的藝術風格,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新詩詩體解放與“五四”時期精神解放與思想表達的內在聯系。
《女神》藝術成就的源泉
《女神》中充滿了對現實的激烈反抗以及雄渾壯麗的風格,這首先應該歸功于革命浪漫主義的時代背景?!拔逅摹睍r代可以說是一個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的時代,在該時代中,詩人受到了十月革命新思潮的影響。在《女神》中,反抗黑暗現實,要求個性解放是其基本主題;同時也突出地表現了對新中國的夢想和渴望,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歌頌與歡呼,對未來人生的自信和熱愛。這種朦朧的革命理想和反抗現實世界的英雄主義的激情,是《女神》革命浪漫主義的靈魂,而這一切又是那個革命時代所賦予的。郭沫若曾經說過:“在1919年與1920年之交幾個月間,我幾乎每天都在詩的陶醉里,每每有詩的發作襲來就好像生了熱病一樣,使我作寒作冷,使我提起筆來戰顫著有時候寫不成字。”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要求詩人像一般的現實主義作家那樣,對現實作冷靜地分析、細致地解剖,客觀地描寫,必然代之以“生之鼓動,靈之叫喊”的抒情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把那股“火山爆發式的內發情感”淋漓盡致地噴射出來。因此,詩人使用高亢雄渾的調子、色彩絢麗的語言、宏偉壯麗的形象等手法,來表現這股英雄主義情緒。詩人在風格上摒棄了“力主沖淡”的泰戈爾,而轉向惠特曼的雄渾和歌德的壯麗,這正是那個時代的要求。通過這種革命浪漫主義的表現方式,《女神》成了革命時代藝術的一個標志性作品,對中國現代詩歌發展和革命文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女神》的藝術表現形式
《女神》的追求目標——雄奇明麗。在《女神》的創作中,詩人通常不是冷靜地去感受所描寫的客觀對象,而是用充沛的感情去感受形象的色彩和神態。他們用濃墨重彩的手法表現,涂抹和渲染,或使用夸張手法來描繪。郭沫若很少采用精雕細刻的寫作方式,而是常用簡單勾勒、潑墨點染的筆法,大刀闊斧地揮灑,隨心所欲地展現所描繪對象的氣勢。《女神》的風格相對統一穩定,以雄為主,同時實現了雄和麗的結合,形成雄奇明麗的風格。從美學角度看,它融合了雄渾豪放和新巧瑰奇的美感。
《女神》的感情基調——率真、明朗、壯闊、奔放。郭沫若是一個感情型的浪漫主義詩人,心中有巨大的感情庫:民族的、個人的情感的郁積,能量很大,一有外界的觸發,感情的決口必然具有江河決堤之勢,形成感情的火山巖,狂烈、熾熱,表現出無法遏制的迸發和傾瀉,盡情奔騰,無以阻擋,也正是這種噴發式的感情表達方式,形成了郭沫若詩中率真自然的感情風格。作者運用豐富多彩的語言,將各種元素進行反復運用和巧妙組合,呈現給讀者一種壯觀、頂峰的藝術表達。這種率真、明朗、壯闊、奔放的感情基調,不僅成就了詩歌作品,更具有深遠的文化和歷史意義。
《女神》的表現手法——象征主義。《鳳凰涅槃》是象征著中國的再生;《爐中煤》是假借煤的熊熊燃燒象征地表達自己眷念祖國的情緒;《天狗》象征著破舊立新的時代;《女神之再生》也是用象征的手法創作出來的詩劇。《鳳凰涅槃》借鳳凰的傳說,象征著舊世界和詩人舊我的毀滅以及新世界和詩人新我的誕生,整個《女神》所體現的徹底的破壞精神和創新精神都集中體現在這首詩中,“鳳凰”被用來象征著中國古老文化的涅槃和重生?!傍P凰”被賦予了生命、鮮艷和神話的特征,鳳凰的死而再生是“五四”運動中人民反帝反封建精神的象征,也是祖國及詩人自己開始覺醒的象征。此外,這部分還運用了借物指事的手法,將鳳凰的化身與中國的灰塵、時代相聯系,彰顯了文化中心和文化載體得以融合的精神力量。這種象征手法并不是一般性賦予形象意義,而是深入到一個極致,是一種使意象轉化為感覺直觀的具象化。這一象征手法不僅豐富了詩歌的藝術形象,還具有文化和歷史的內涵??梢哉f,《鳳凰涅槃》充分地體現了郭沫若運用象征主義手法的水平和藝術成就。
《女神》的藝術成就特點
奇特的想象和夸張。詩人為了表達“火山爆發式”的激情和理想,形成以地球、海洋、太陽為中心的充滿“力之美”的形象體系和雄厚豪放的壯美風格。在選取女神的形象作為主題時,郭沫若通過獨特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將其賦予了一種非常奇幻的色彩和形象。虛構與夸張的手法,使詩歌表達更為鮮明,富有感染力。《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和《天狗》中,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勾勒出了一幅觸目驚心的景象。在《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詩人想象白云怒涌、海水滔滔的場面,自己站在地球上,而地球竟然也有邊,太平洋被搬到了地球外面,用全身力量推著地球。在《天狗》中,詩人將“我”化為氣吞宇宙的“天狗”,將氣吞日月、囊括宇宙的天狗形象呈現出來,給人以震撼天地的力量。這些想象力豐富的景象,與現實世界相比顯得異常奇特和夸張,詩歌透露出一種不可控制的力量,使讀者感受到詩歌的強烈能量和表達出的不同尋常的思想與情感。郭沫若的詩歌作品在形式上突破常規,運用具有沖擊力的想象、隱喻和象征手法,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詩歌表達方式,開辟出一條新的詩歌創作道路。
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詩人在創作過程中,常常會改變生活的實際樣貌,創造出一個虛幻而驚人的境界來,借此展現理想化的環境和人物。《女神》的主題大多源于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詩歌通過夸張和強烈的對照來進行虛構,情節曲折離奇,語言富有熱情和豪放不羈,格調高昂、激越,他的詩風雄偉,具有一種如同火山爆發般的情感,且洶涌而起,具有一種氣吞山河的氣勢。例如,在《鳳凰涅槃》的詩行中,“意趣”“襲來”時,詩人感受到了詩歌的洪荒氣勢,如此強烈的體會使得他居然“伏在枕上用鉛筆以最快的速度寫下了這些內容,全身都有些打哆嗦,牙關也在打戰”;在《地球,我的母親》中,詩人被“詩興”所“襲擊”,他居然先是倒在路上睡著,想真切地感覺到和“地球母親”的親密。這些特殊感受和噴發式宣泄的表達方式,鮮明地反映了一個浪漫主義者的創作特點。
濃郁的神奇色彩?!杜瘛纷鳛槲膶W作品,其藝術風格和特點之一是濃郁的神奇色彩。這種神奇色彩來源于詩歌中出現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等元素,這些元素賦予了《女神》一種莫名的神秘感和超自然的氣息。在詩歌的表現手法中,常常運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來表達神奇的意象和情感。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置身于一個神話世界之中。此外,詩歌中的形象塑造也充分表現了神奇色彩,如女神形象的高貴神秘、鳳凰形象的神動和涅槃等。這些形象都具有一種獨特的超自然氣息,使詩歌具有強大的沖擊力和吸引力,在表達詩歌主題的同時,也豐富了詩歌的意境和文化內涵。
現代漢語虛詞在詩中的使用。《女神》中大量采用現代漢語虛詞,這種入詩方式激發了現代漢語和自由體詩歌形式的表現力,同時使漢語詩歌新的主體精神得以高揚,并對散文化詩意的建構和新詩審美效應的變革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郭沫若的詩歌作品《女神》中,大量使用了現代漢語虛詞,尤其是語氣助詞,這體現了詩人主體情感的解放。這種表達方式與古詩的“溫柔敦厚”的抒情傳統有所區別。詩人郭沫若常常使用大量語氣助詞,例如“啊”“呀”“喲”“哦”“吧”“嗎”等,甚至始終重疊地使用“啊啊”“哦哦”等來直接表達主體強烈的情感。據統計,在《女神》初版本《鳳凰涅槃》中,“鳳凰和鳴”部分的15節中,僅使用“呀”字就出現了52次,占據了13詩節每節的前四行。在《晨安》中,“呀”字出現了54次,遠遠超過了該詩的38行詩行數目。這樣的語氣助詞使用,在詩歌中大大增強了主體情感的表達和傳達效果,使詩歌呈現出非常強烈的個體化特點,凸顯出現代漢語詩歌與古典詩歌的不同風格與表現手法,豐富了中國現代詩歌的表現形式。這與傳統詩歌所追求的審美境界不同,相比傳統詩歌所倡導的含蓄典雅和言外之意,詩人通過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將情感解放的主題推向了詩歌的前臺。這種現代性的變革使得詩歌的審美趣味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從而構建了新的審美體系。雖然古詩也有使用語氣助詞的例子,如《詩經·關唯》中的“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但是其表達更多注重隱喻和間接表達,而避免了過于直白和淺顯的情感表達方式。郭沫若的詩歌作品則大膽地打破了傳統詩歌的抒情傳統,為現代漢語詩歌的發展拓展了新的表達方式和思路。
《女神》的藝術成就價值
文學史意義。郭沫若的詩歌作品《女神》在文學史上的意義主要表現在極大地促進了新詩審美效應的現代性變革。這種變革與現代漢語虛詞對詩歌的入詩密不可分,對古詩情感表達和思維方式造成了改變,并形成了科學主義思潮下漢語詩歌新的主體精神的高揚。特別是語氣助詞的大量使用,且位置靈活、方式多樣,充分體現了詩人主體情感的解放,使得他的浪漫主義激情得以自由地表達。大量虛詞的入詩及合理使用,帶來了新詩的跨行、跨節以及各種自由體形式,為新詩的對稱、均衡和參差之美開創了道路,促進了《女神》形式的變革。虛詞與現代修辭的運用如比喻、引用、夸張、反復、排比等,使得《女神》在語義、形式和審美方面達到了和諧的狀態,激發了新詩雄渾豪放的審美新風尚。在這種現代性的變革中,《女神》也成了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對后來的一代詩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梢哉f,從《女神》開始,詩歌創作逐漸擺脫了以往的傳統,而朝著現代化、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女神》對于現代文學的影響和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的貢獻。郭沫若的新詩集《女神》被譽為中國新詩的杰作之一,它從舊詩的束縛中完全解放出來,實現了現代漢語詩歌審美意義的真正解放。與胡適的《嘗試集》不同,《女神》將詩情和詩質推向前臺,形成了新詩情感和形式的雙重突破。詩人認為,詩歌的創作是為了創造“人”,也就是美化感情并讓其變得更加純粹。藝術訓練的價值只在于美化感情,因為他人已經形成的詩歌形式是不可追隨的。按照他人的形式創作只會讓自己變成自己的因犯。在形式方面,他們主張極度自由,強調極度自主。在郭沫若的詩集中,他以情感駕馭詩形,構建了現代漢語詩歌的新模式。因此,《女神》被視為現代漢語詩歌中開創性的佳作,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郭沫若的高亢歌聲在《女神》中激蕩著自我、象征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逐步演變,就像黃鐘大呂一般。在其引領下,中國現代浪漫主義詩潮閃耀出強烈而短暫的美學光輝。在浪漫主義的幫助下,郭沫若的文學地位得以奠定。我們可以看到,“五四”詩歌革命只有在《女神》之后才真正“異軍突起”,展現出強大的摧枯拉朽和所向披靡的威力,新詩陣地才有了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