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若穎 江梓彬



“潮汕七日紅”是潮汕地區的“紅色啟蒙”,雖僅存7日,卻留下了豐富寶貴的紅色資源,在黨史學習的背景下,通過實地調研梳理了“潮汕七日紅”的紅色資源,探究紅色資源在保護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政府、學校、社會等三個層面提出保護和開發建議,使其更好地增強黨史學習實效。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項目組前往汕頭、潮州、揭陽等地區實地考察南昌起義軍在潮汕地區的紅色足跡,梳理“潮汕七日紅”涵蓋的紅色資源,研究探討這些紅色資源在保護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潮汕七日紅”紅色資源梳理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后,起義部隊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的率領下南下廣東,進軍潮汕,并建立了7天的紅色政權,史稱“潮汕七日紅”。這段紅色政權雖僅存7天,但卻點燃了潮汕地區革命的熊熊烈火,是粵東大地的“紅色啟蒙”,影響深遠。
“潮汕七日紅”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紅色資源保護不足,部分紅色資源遭破壞。調研中發現部分紅色遺址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未能得到充分的保護,甚至出現了破敗和人為破壞的情況,導致歷史建筑、文物等受損嚴重。例如位于揭陽市榕城區中山街道的揭陽縣商民協會舊址,該舊址曾是“潮汕七日紅”期間重要的指揮作戰點,目前該點僅剩下門口模糊不清的石碑標識舊址的名字,沒有可游的價值,保護開發力度不夠。
資源的分散與整合不足,缺乏統一規劃。資源分散與整合不足是潮汕地區紅色旅游在開發和利用中的一個顯著問題。由于歷史、地理和行政劃分的多重因素,紅色資源在潮汕地區呈現出零散分布的特點,這給資源的整合和統一規劃帶來了挑戰。從地理上看,“潮汕七日紅”相關的紅色資源分布在多個縣市,地理位置相對分散,增加了資源整合的難度。從行政上看,各縣市在資源開發上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導致資源分散和碎片化。游客想要完整地體驗“潮汕七日紅”的歷史事件,需要分別前往不同縣市的景點,增加了行程的復雜性和時間成本。
開發利用層次較低,體驗性和教育性效果不佳。目前,“潮汕七日紅”已開發利用的紅色遺址景區主要以遺址參觀、文物展示陳列為主,展陳方式單一,游客互動參與性不強。例如,普寧流沙會議舊址,雖然有歷史事件的復原場景,但游客只能觀看而無法參與其中;在汕頭大埔會館中僅有一處電子屏幕展示,讓游客自行點擊里面的影像資料進行觀看。部分紅色旅游景區導游講解服務僅在團隊預定時提供,普通散客自行參觀,這導致游客獲取紅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許多紅色旅游景點仍采用傳統的展示方式,景區產品的展示未能充分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展示,導致游客難以獲得更加沉浸式的旅游體驗。為了塑造濃厚的紅色氛圍、增強產品的體驗性,紅色旅游景區迫切需要借助一些必要的科技手段進行改進。
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一些“潮汕七日紅”的紅色旅游景點,旅游設施的建設滯后,如交通不便、住宿條件差、導游服務水平低等問題。部分紅色旅游景點位于偏遠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參觀路線指示不明確。位于市區的部分景點的停車場容量有限,如汕頭大埔會館和普寧流沙會議舊址周邊沒有專門的停車場,無法滿足大量游客的停車需求。調研結果也顯示游客對于紅色旅游景區的住宿條件、公共衛生設施的滿意度不高,也存在部分景區導游在講解時口音重、表達不清、知識儲備不足等問題,都影響了游客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體驗。
宣傳手段單一,營銷意識淺薄。“潮汕七日紅”這一歷史事件在潮汕地區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廣為人知,本地人對“潮汕七日紅”的認知程度也較為有限。目前,紅色旅游景點的營銷手段較為單一,營銷意識也較為薄弱。游客在參觀紅色旅游景點,如汕頭的大埔會館、普寧的流沙會議舊址等時,往往無法獲得充分的學習資料和景區介紹。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為旅游營銷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但這些紅色旅游景區在這方面的運用較少,未能充分利用線上渠道進行宣傳和推廣。同時,各紅色旅游景點之間、景區與旅行社、景區與當地社區之間的合作和聯動不夠緊密,限制了資源整合和推廣渠道的拓展。
基于黨史教育實踐的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對策
政府層面。制定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投入,政府應該予以重視,并通過制定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相關政策,明確保護范圍、開發原則和目標。同時,目前揭陽市各區縣紅色旅游區的資金投入難以滿足當前的發展,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支持紅色資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支持紅色旅游景區的升級改造,投資融入更多的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黨史教育的平臺,提升景區的體驗性。同時,加強執法力度,對破壞紅色資源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紅色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統籌資源整合與規劃,創新宣傳方式,形成紅色旅游品牌,紅色資源相關的部門比如文旅、教育、黨史、宣傳、自然資源局等可組成統一的領導小組,對紅色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共享。聯合汕尾、汕頭、潮州、揭陽四個相關城市,打造“潮汕七日紅”的紅色旅游線路,建立紅色旅游信息共享平臺,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新媒體傳播出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紅色旅游形象。同時,當地政府還要重視“潮汕七日紅”的相關劇目題材的作品創作,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合潮汕地區鮮明的地域特色,打造一批以“潮汕七日紅”為背景的舞臺劇、影視作品、歌舞、網絡作品等文化藝術作品,通過多樣創新的宣傳手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旅游品牌。
建立紅色資源檔案體系,進一步保護紅色資源和周邊生態環境,潮汕地區的紅色資源統計收集工作還沒形成一個較為系統化的工作,應該對“潮汕七日紅”相關的紅色資源進行詳細普查和登記,包括歷史遺址、文物、文獻等,既包括原始的革命文物,也包括以口述史料為主的真實資源,并形成紅色資源檔案體系,才能更加明確紅色資源的保護范圍。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美麗的鄉村生態環境資源發展紅色旅游業,增加紅色資源的旅游吸引力。比如楊石魂故居、汾水戰役紀念館附近都有較好的鄉村生態條件,需整合周邊環境和人文資源,擴大景區范圍,增加旅游吸引力。
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政府在推行相關紅色政策的同時,要整合多個組織部門的力量,積極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能。需通過政府的牽頭,進一步完善旅游要素的保障,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同時,當前紅色旅游景區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人才缺乏,也需要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重視旅游人才培養和激勵,推出相關的人才培養政策,吸引更多的旅游行業的專業人才加入,提高旅游服務的質量。政府也要通過相關平臺的宣傳引導,提高公眾對紅色旅游資源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學校層面。加強“潮汕七日紅”黨史的學術研究,深入挖掘黨史資源價值,學校應鼓勵高校的老師加強對地方黨史的研究,“潮汕七日紅”黨史有著豐富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與研究機構、旅游景區、地方政府合作,對“潮汕七日紅”黨史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為資源保護和開發提供學術支撐。此外,也可以舉辦紅色文化論壇、研討會等活動,不僅可以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還能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交流和探討的平臺。同時,可以組織專家教師編制“潮汕七日紅”黨史教育教材,為各級學校、企事業單位提供學習資料。
培養地方紅色旅游的專業人才,提升紅色旅游的服務質量,要大力發揮當地高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功能,結合地方紅色旅游的發展需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紅色旅游板塊,與紅色旅游景區合作,開設講解員、旅游服務等實訓課程,不僅可以優化學校相關專業的實訓條件,也可以為“潮汕七日紅”相關的紅色旅游景區輸送優質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解決地方旅游服務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
社會層面。鼓勵社會媒體宣傳與推廣,讓“潮汕七日紅”黨史深入人心,通過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來開設紅色專欄或頻道,發布“潮汕七日紅”的紅色資訊和文章,多角度挖掘這段紅色歷史的內容和價值。同時,制作紅色主題宣傳片和短視頻,講好紅色故事,故事要親民易懂,也可以選擇歷史的親歷者、革命烈士親屬來講述真實的故事,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廣泛傳播,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讓“潮汕七日紅”的紅色文化更加貼近時代和年輕群體。相關社會組織可以通過舉辦展覽、組織參觀學習、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使得黨史學習實踐可以深入民心,讓地方群眾真正了解當地的黨史背景,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潮汕地區擁有較大的地域特色,旅游企業可以結合地方特色,以“潮汕七日紅”黨史故事為線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潮汕七日紅”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特別是紅色旅游景區,應開發多種數字化展示手段,進一步推動紅色資源的數字化發展,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展示,使游客獲得更加沉浸式的旅游體驗。在社會中發動志愿者參與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宣傳工作,不僅可以提升公眾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尊重,還能培養更多人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