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摘 要:河南文化強省建設研究意義重大但目前其建設還存在困境:文化強省創新業態和新模式面臨挑戰;文化強省多種參與主體開發格局未形成;文化強省建設需求和供給存在脫節現象;文化強省發展規劃、統籌和市場運營環境有待提升。河南文化強省建設路徑:有效開發文化資源,培育文化優勢產業和知名品牌;加強文化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培育文化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和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
關鍵詞:河南;文化強省;建設
一、河南文化強省建設研究現狀述評、研究意義
(一)研究現狀述評
由于國外行政管轄劃分標準問題,國內、國外關于文化強省主要還是聚焦于文化產業自身和相關政策、環境和配套措施來展開研究,因此研究現狀將以文化產業來描述。
1.從研究的對象來看:目前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文化產業都還沒有一個完全或者權威的界定,由于各國文化、政治、經濟背景不同以及研究者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文化產業的研究內容也因此存在差異。因此本課題認為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應采取開放的態度,它可以因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
2.就研究領域方面來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也逐步滲透于傳統文化產業中,它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原有的傳統行業,而且逐步顯現出現代新技術和高智力含量的二重特點。面對這種情況,文化產業發展和研究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要歸結為對文化產業的界定和對其分類系統的重建。
3.從政策傾向方面來說:只要能夠體現文化產業特征的一系列文化活動或文化部門都屬于文化產業,都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助。國外文化產業發到國家一直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保護文化遺產、促進民族融合、鼓勵社會平等、改善居民整體利益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將這個部分納入文化政策中的一個目標,國外一些學者也因此一直致力于研究政府或個人文化資助體制方面的問題,作為研究當地文化遺存精髓和與其相關政策的一個熱點問題研究。
4.從研究手段方面來講:國外對文化產業的研究一般集中于文化產業的共性和一般性,而分析和對比各國之間文化產業差異的研究則較少。在國外這種研究共性的方法可以看做是目前研究的一個缺陷。
5.從研究內容方面來講:國外對文化方面的探討相比較國內而言,國外的研究對象大多數以大城市為主,而國內同時還對農村和地方的關注較多,這也是一個研究的方面。對于農村而言,一般可利用的資源有限,這也成為農村和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反過來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也可以為農村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加之政府政策指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必將引來新的機遇和發展。
(二)研究意義
1.豐富文化強省研究成果。文化強省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研究仍需不斷完善,文化強省突破路徑在不同地區的實踐過程中有其自身特殊性,展現出獨特的地域特色,對河南省建設文化強省的研究將進一步豐富其研究成果。
2.為河南省文化強省建設提供建議。河南省資源稟賦,文化資源優勢突顯,但是其文化品牌影響力還比較低,如何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品牌優勢,如何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生產力、文化影響力,河南省如何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為河南建設文化強省發揮更大作用極為重要。
3.提升河南文化軟實力。落實中央、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相關文件要求,為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掘、放大、展示河南省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和特質氣質,不斷激發城市發展新動能,從而為全面提升河南文化軟實力提供支撐。
二、河南文化強省建設存在的困境
(一)文化強省創新業態和新模式面臨挑戰。河南省文化強省發展在文化傳承方面有自身的特色,但是時下流行一些的古今融合創意文化、時尚先鋒文化、創意發展等創新文化業態就顯得相對比較薄弱與缺乏,文化產業創新業態和新模式面臨挑戰。
(二)文化強省多種參與主體開發格局未形成。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其他民間組織和機構在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和感知市場敏銳度方面也有一些短板問題。在河南文化強省中還未完全形成政府、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其他民間組織和機構多種參與主體的開發格局。
(三)文化強省建設需求和供給存在脫節現象。河南文化強省建設尚存在一些文化載體不明顯現象,市民的文化認同感不強、不深刻表現較突出。河南在文化強省建設方面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和項目不多,文化產業項目大多存在同質且檔次不高的現象。
(四)文化強省發展規劃、統籌和市場運營環境有待提升。河南文化強省在統一規劃,統一部署方面有待加強,文物和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尚未形成。河南的文化定位在空間的布局方面缺乏有序、合理的長期規劃,在每一個區域、中心未能突出當地的特色文化。
三、河南文化強省建設路徑
(一)有效開發文化資源,培育文化優勢產業和知名品牌。要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重點發展傳媒出版、文化旅游、武術健身、雜技表演、工藝美術和文博會展等六大優勢產業。
(二)加強文化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每年推出一批市場前景好、投資回報率高的文化重點項目,抓好一批輻射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大型文化項目,以文化重點項目的突破,推動全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加大網絡文化建設,要優先發展有線電視數字化、原創動漫游戲、文化創意及設計、影視劇創作生產、電影院線建設和改造、現代物流配送、精品旅游演藝、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開發等方面的項目。
(三)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做大做強以傳媒業、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業為主的核心層文化產業的同時,要大力發展以文化旅游、休閑娛樂、廣告會展、網絡文化服務等為主的外圍層文化產業。加快文化產業升級,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的生產方式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提升我市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延伸服務領域,拓展服務內容,增強市場競爭力;重點培育和發展以網絡服務和信息咨詢、動漫游戲、文化創意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提高現代新興文化產業比重。
(四)培育文化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繼續支持和促進各類中小文化企業發展,形成以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為龍頭、骨干文化企業為支撐、中小型文化企業為基礎的文化企業體系。充分利用鄭州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建設文化產業基地,形成特色鮮明的區域性文化中心,發揮對周邊區域文化產業的強勁輻射和帶動作用。
(五)建立和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積極培育資金、人才、設備、技術和藝術設計等各類文化要素市場,加緊完善展覽、咨詢、版權、培訓等各類文化服務市場,重點發展印刷品、電子產品、藝術品、工藝品等文化產品市場。完善現代流通體制,大力發展文化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電影院線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在全省建立完善的文化產品現代市場營銷系統,提升文化產品流通和消費領域的信息化水平。
(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努力構建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