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青

英國法院的法槌落下,喚醒了8000公里外大陸彼端的中國人,對一起2017年舊案的記憶。
2024年5月10日,“打工妹”溫儉(Jian Wen)的洗錢案,將在英國倫敦進行宣判。而在今年3月,倫敦薩瑟克刑事法庭判定,這位英籍華裔女子的洗錢罪名成立,她涉嫌幫助雇主錢志敏(Zhimin Qian)將非法所得兌換成現金、珠寶及虛擬貨幣。
錢志敏是曾轟動一時的藍天格銳公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嫌犯,在2014年到2017年間,該公司打著智能養老、比特幣投資等旗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430億元,涉及12.6萬名受害者,其中不少都是中老年人。
英國檢方稱,錢志敏將非法吸收來的贓款換成了比特幣后,在2017年以張雅迪(Yadi Zhang)的假身份來到英國,此后便銷聲匿跡。
英國警方在接到線索后,對她助手的豪宅展開了突襲,繳獲了大量贓款與贓物,其中包括6.1萬枚比特幣—按當前價格計算,這些比特幣價值31.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85億元),英國方面認為,這是全世界執法機構破獲的最大加密貨幣洗錢案。
“人生的大起大落實在來得太快太刺激了”,周星馳電影里的這句經典臺詞,特別適合用來給溫儉過去幾年的經歷做注腳。
2017年,彼時的溫儉還只是英國一家中餐外賣店內的打工妹,但在遇到一名被她稱為“花姐”的女性后,溫儉的人生很快走向了不一樣的方向。
在“花姐”的帶領下,溫儉穿梭在哈羅德百貨的奢侈品柜臺與帶泳池的豪宅之間,在北倫敦以約1.7萬英鎊的價格租下一套6居室的大房子,不僅爽快地向房東支付了4萬英鎊押金及半年的租金,還購買了一輛2.5萬英鎊的奔馳E級車用于日常出行,同時也為兒子支付了6000英鎊/學期的費用,將其從中國接到英國上私立學校。
溫儉過上了此前或許連不敢幻想的生活—不到一年前,她在英國的“住所”,還只是其打工餐館的那陰暗潮濕的地下室,她在英國的年收入不到6000英鎊。
美國財經媒體《商業內幕》報道,僅在2017年底的幾個月里,溫儉就用比特幣兌得的款項,購買了不少珠寶和迪拜的兩處房產,價格超50萬英鎊。這對于原本生活并不富裕的溫儉而言,已經稱得上是巨款,但對于她幕后老板“花姐”來說,區區數十萬,不過是九牛一毛。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2018年,一起特別的訴訟,引起了英國反洗錢部門注意:溫儉起訴了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的一名注冊經紀人,她在訴狀中稱,自己試圖通過該經紀將比特幣換成英鎊,購買一處價值1250萬英鎊的房產,但對方卻在收下價值約100萬英鎊的比特幣作為定金后,選擇了卷款逃跑。

溫儉(左)和“花姐”錢志敏,以及繳獲的贓款
“花姐”大方的代價,是無數受害家庭的傾家蕩產。
由于案件事實清晰,她很快贏得了官司。按照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溫儉雇傭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無比驕傲地發出了一份新聞稿,稱這是“英國法院的首個比特幣凍結禁令”,將溫儉表述為“成功的比特幣投資者”。
與此同時,溫儉還在加快比特幣折現的進程,一如既往揮金如土式的消費。這也進一步加深了英國反洗錢部門的懷疑,并展開了調查—畢竟,溫大肆購房的舉動實在過于高調張揚,很難不讓人注意。
在掌握了確鑿證據后,英國警方隨即突襲了溫儉位于漢普斯特德的豪宅,搜到了不少來源不明的現金和財物,但她堅稱,這是自己通過比特幣“挖礦”合法賺到的錢。
可隨著搜查逐漸深入,警方發現在溫家搜出的設備中,共計存儲了6.1萬枚比特幣,價值高達31.4億英鎊。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對外宣布,這是世界上執法機構最大的加密貨幣緝獲案之一。
直到此時,溫儉終于松口,稱所有錢款都來自雇主“花姐”。
免費的往往才是最貴的,命運的一切饋贈,早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倫敦法院的一紙判決書,讓溫儉為她的行為付出了身陷囹圄的代價;而躲在她幕后的老板,也終于浮出了水面。
在溫儉的陳述里,老板“花姐”待人和善,出手闊綽。而事實上,“花姐”大方的代價,是無數受害家庭的傾家蕩產。
在找到溫儉前不久,2017年9月,“花姐”才以“張雅迪”(Yadi Zhang)的名字來到英國。
溫儉不知道的是,“張雅迪”不過是“花姐”其中的一個假身份。
按照英國《每日郵報》的說法,張雅迪的真實身份是錢志敏,是天津特大非法集資案藍天格銳案的嫌疑人。從公開報道及警方通報來看,藍天格銳案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該公司虛構了自身業務情況,以推介會、課程培訓等手段,誘騙公眾“投資”公司。

溫儉準備購買的漢普斯特德豪宅
2014年起,該公司宣稱投資“零風險”且“高收益”,如購買6萬元的理財產品,會分30個月返還13萬;拉他人一起購買還能獲得“激勵金”;所有產品投資收益率都在100%以上,甚至還有超過300%的項目—實際上無一例外,這都是騙局。
在藍天格銳的介紹中,比特幣“挖礦”是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但其實公司根本沒有這種能力和資質。所謂的“挖礦”,不過是借機斂財,讓錢志敏將投資人的錢換成比特幣,“挖”到自己錢包里。
從開始犯罪的那一刻起,錢志敏似乎就已做好了跑路的萬全準備。媒體報道稱,即便是藍天格銳內部,都甚少有人知道“花姐”的真名,她不參與國內的工商注冊、不跟人合影,小心規避一切可能留下痕跡之處。
早在2015年,“花姐”就在英國注冊了分公司。2017年7月,“花姐”拿到了加勒比海島國圣基茨和尼維斯的護照。那是一個英聯邦國家,只需在該國投資25萬美元,即可拿到護照,而護照的持有者可以免簽前往英國和新加坡等地,“花姐”也是拿著這一護照進入了英國。
當月底,陸續地,藍天格銳公司的投資者發現并未如期收到利息,該公司以財務系統升級為由進行拖延。但紙包不住火,數十天內,藍天格銳的騙局被曝光在公眾眼前,而彼時,“花姐”早已離開了中國。
狡猾,是英國媒體對“花姐”的初印象。路透社在新聞標題中援引溫儉律師的說法,將“花姐”稱為“超級罪犯”,溫儉也是她精心挑選的“工具人”。
據英國《天空新聞》報道,溫儉在法庭上自述,她出生在國內一個工人階級家庭,2007年在懷孕的情況下來到了英國,在兒子出生后不久,就和英國的丈夫離了婚。
此后她搬到了利茲,考取了法律文憑和經濟學學士學位,并開設了加密貨幣賬戶。可惜她并沒有從加密貨幣上獲得任何收益,無奈之下只能在一家外賣餐館打工謀生。
那時,溫儉正好看到了“花姐”招聘“管家”的廣告,雙方相談甚歡。此后,溫儉開始陪著“花姐”四處游歷和投資。《天空新聞》稱,溫儉在當時或許已經覺察了一些異常,因為“花姐”很喜歡使用化名,投資所選國家也都和中國沒有引渡協議,但礙于對方的金主身份,溫儉不愿深究,最終成為了幫兇。

倫敦薩瑟克刑事法庭
目前,溫儉的案件尚在最終審理階段,判決預計將在5月中旬下達,而“花姐”的案件更為復雜,仍待進一步審理。
據《金融時報》報道,4月24日,錢志敏以“張雅迪”之名,首次在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出庭受審,她被指控從2017年10月1日起在倫敦和英國其他地方獲取、使用或擁有犯罪財產。
與溫儉的態度不同,錢完全否認了檢察機關對她的指控,既不認罪也不申請保釋,其律師更是向媒體表示,不應該急于下結論。
同樣還沒有定論的是,涉案的6.1萬枚比特幣歸屬問題。按照英國方面的規定,如果沒有人要求追回,扣押的款項將劃歸英國內政部和警方所有,而英國當局并未就如何處理這批比特幣表態。
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通過非法手段轉移來自國內贓款的案件時有發生。
《金融時報》稱,英國皇家檢察署在3月份表示,他們已經從高等法院獲得了財產凍結令,并將在9月份討論沒收問題。而藍天格銳案受害者也已向中國有關部門提交了聯名信,以期追回被騙的資產。
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通過非法手段轉移來自國內贓款的案件時有發生。去年,新加坡破獲了該國歷史上最大的洗錢案,涉案金額約為30億新元(約合人民幣160億元),震驚了世界。
而該起案件中,不少贓款就是來自電信詐騙,嫌疑人祖籍均為福建,被新加坡媒體認為贓款或許來源于賭博和電信詐騙活動。
英國的這起案件,無疑再次將反洗錢議題推到了公眾視野內。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加密貨幣或許從未期望成為犯罪分子的工具,但它“去中心化”等特質,卻很容易為犯罪分子所利用。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等專家,不止一次在各種場合表示了對加密貨幣存在風險的擔憂。當各類加密貨幣熱度日益趨高,如何有效加強監管,還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