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露

閱讀是從書面語言材料中獲取信息、建構意義的過程。幼兒的閱讀不同于成人的閱讀,其中最大的區別在閱讀材料和閱讀對象上。幼兒的閱讀材料以圖畫書為主,主要以圖畫為閱讀對象。繪本又稱“圖畫書”,通常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依靠圖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共同敘事,由對開的頁面來展現場景,靠翻頁呈現戲劇效果。一本優秀的繪本,應當是文學語言、美術語言和教育語言的有機結合,可以多維度地幫助幼兒在學習閱讀中獲得全面發展,同時為幼兒提供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統整學習與運用的機會。
閱讀素養包括閱讀情意和態度、閱讀習慣和行為、閱讀知識與經驗以及閱讀遷移與運用四個方面。閱讀素養是與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相一致的,包括影響幼兒閱讀活動過程和效果的閱讀的喜好、習慣和行為以及閱讀信息的搜集、識別、理解、闡釋、整合、創建與交流、應用與創新等各種素養。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課程即活動。他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與主動性。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可根據繪本的內容開展閱讀、表演、運動、益智、探索等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閱讀、動手操作、表演、探索、體驗等,逐步提升閱讀情意和態度、閱讀習慣和行為、閱讀知識與經驗以及閱讀遷移與運用等四個方面的素養。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指引下,以幼兒為本的理念更為突顯。基于提升幼兒閱讀素養的繪本閱讀課程的構建,不但體現在幼兒閱讀素養提升上,還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反思能力上,更體現在探索繪本閱讀課程的組織模式,促進幼兒園園本課程構建上,創造性地將繪本資源與幼兒園課程相結合。下面,談談我園在構建幼兒園繪本閱讀課程方面的探索。
一、明確思路,開啟研究
(一)鏈接理論,加強學習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不斷明確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對照閱讀素養的四個方面,進一步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和《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關于早期閱讀的要點,形成《幼兒園早期閱讀指導要點》作為開展活動的工具手冊和行動指南。
(二)運用工具,開展現狀調查
通過問卷、訪談、觀察、記錄等方法手段調查本園各班幼兒閱讀素養的現狀,教師、家長對培養幼兒閱讀素養的認識,以及教師的課程觀,提煉調查報告。
(三)分析年齡特點,設計方案
一是將研究目標和內容進一步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和《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關于早期閱讀的要點,精準聚焦與定位研究目標與內容,深入挖掘繪本資源,解讀幼兒閱讀素養的要素,設計課程方案,構建繪本閱讀課程。
二是明晰三個年齡段的培養目標,基于培養目標選擇繪本、確定課程內容、并設計不同年齡段的實施路徑與實施方法,在活動實施中觀察幼兒表現,推進教師指導策略與觀察分析能力的提升,有效提升幼兒閱讀素養。
二、運用實踐,推進研究
(一)課程審議
各班于每學期期末引導幼兒推薦自己喜歡閱讀的繪本。幼兒喜歡的繪本大多數來源于幼兒的興趣,或是源于幼兒生活經驗。在全班幼兒、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參與中,大家進一步臻選幼兒最感興趣且適宜本班幼兒共讀的繪本。第二學期伊始,各班教師在幼兒園舉行主題活動審議交流會中,向大家介紹繪本內容、環境創設、繪本資源與五大領域、區域活動、創造性游戲融合的主題網絡以及階段計劃安排、預設的繪本主題活動等,在集體的共同研討中得到進一步啟發提升。
(二)階段探究。
第一,架構主題網絡。
教師在師生共同遴選的繪本中確定主題內容,預設多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網絡,結合五大領域集體教學、活動區游戲、創造性游戲及幼兒一日活動,積極架構繪本資源與五大領域、活動區游戲及創造性游戲融合的主題網絡,從“預設”走向“生成”,不斷豐富、推進繪本主題課程的建構。
例如:恰逢我國發射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中班結合繪本《太空大采購》開展有關“太空探秘”的主題活動。教師和幼兒共同選擇課程主書《太空大采購》與輔書《飛船升空了》《老鼠郵差去太空》為課程內容提供新的來源,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展水平,由“我想去太空”“神秘太空”“我們和太空”的小主題構成大主題“太空探秘”。
又如:大班的孩子們曾在中班餐后散步時,發現幼兒園小花園的小小斜背茶園里有茶樹,他們會問:“茶樹上的茶葉是我們泡茶的茶葉嗎?”“茶是什么味道的?”進而引發對制作茶葉、泡茶品茶的好奇,因此班級教師和孩子們一起選擇《阿詩的神奇樹葉》作為班級繪本主題的主書,和孩子們開啟對茶葉的探究之旅。繪本《阿詩的神奇樹葉》全書畫面色彩內容清晰明了,用簡單的綠、灰、紅三色營造出屬于茶葉的清爽、寧靜的東方韻味,繪本同時還科普簡單的采茶、制茶工藝,讓孩子們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認識制茶的小知識;孩子們還鏈接龍巖采茶燈歌曲的旋律,將阿詩和爺爺采茶、制茶的過程創編成一首歌。
第二,明晰培養目標。
教師結合幼兒園課題組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和《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關于早期閱讀的要點,形成的《幼兒園早期閱讀指導要點》,探索、明晰三個年齡段的培養目標,分別圍繞提升小班、中班、大班幼兒閱讀素養構建繪本閱讀課程的方向,探究不同年齡段的實施路徑與實施方法。
例如:解讀每本繪本的文學語言、美術語言與教育語言,依據各年齡段幼兒閱讀素養培養目標開展早期閱讀集中教學活動,在初讀、精讀、局部閱讀、續編拓展四個進程中落實幼兒閱讀素養的閱讀情意和態度、閱讀習慣和行為、閱讀知識與經驗以及閱讀遷移與運用四個方面的培養,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每本繪本的內涵,尊重每位幼兒的閱讀體驗,從而強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大班開展集體閱讀活動“阿詩的神奇樹葉”,在第一次繪本閱讀后,教師發現幼兒不能生動講述繪本內容,繪本中很多精彩的細節也還未關注到。教師在第二課時中,引導幼兒從繪本畫面細節入手,啟發引導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繪本的理解,其中包括嘗試用動作表情以及語言生動地表現畫面的主要情節。
我們培養小班幼兒的閱讀態度和閱讀習慣,選擇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感興趣的事物相近的繪本,比如《我的家》《雞蛋哥哥》《神奇糖果》等,激發幼兒親近、探究繪本的興趣;中班、大班側重培養閱讀經驗與閱讀運用的素養。大班閱讀活動《公雞的新鄰居》,繪本畫面內容直觀清晰,通過體會公雞“想要交新朋友”的心情,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伙伴關系,同時推敲關于日與夜、時間交錯的觀念。繪本中有的畫面由三個或四個小畫面組成,畫面細節蘊含豐富的線索,教師引導幼兒結合關注到的畫面信息和生活經驗,對畫面的內容進行猜想、關聯、比較,形成自己的閱讀思考,記錄自己的閱讀發現,在師幼、幼幼交流的過程中分享、討論自己對畫面的思考與判斷。
大班開展集體閱讀活動《阿詩有塊大花布》的三課時,對活動進行了基本目標定位。第一課時:觀察畫面,理解內容,感受文學語言。第二課時:體驗心情,精讀畫面。以阿詩“憂傷—快樂—失落—很開心”的心情變化為主線,引導幼兒精讀繪本,充分觀察畫面細節,再次熟悉繪本故事內容并模仿故事中阿詩和動物們的對話、動作,為創意表演奠定了基礎。第三課時:運用計劃,引發表演。運用閱讀計劃的策略,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精讀畫面,嘗試以小組閱讀同一畫面的形式交流自己的體會,使閱讀更有針對性,幼兒之間互相交流、模仿,將畫面中的情節用對話、動作、表情等方法借助簡單的道具進行表現,大膽地猜想繪本畫面以外的故事情節。
第三,融合活動區游戲。
活動區游戲隨著繪本中豐富的內容資源不斷深入,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中不斷推進,對幼兒已有的知識加以鞏固,還可以對孩子們意猶未盡的活動作進一步的探究。教師做好觀察記錄,及時調整、推進活動區的內容及材料的投放。
此外,繪本劇中的道具、服裝可以由美工區小朋友制作,場景布置可以由建構區的小朋友來完成,小演員們在表演區中練習臺詞、動作、表情等。孩子們從游戲后的簡單記錄到游戲前制定計劃、游戲后記錄過程,能力越來越強。
例如:中班繪本課程“太空探秘”中,幼兒和教師一起確定活動主題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科技館參觀,將親子制作和美工區制作的宇航服投放在表演區作為裝扮的材料,表演區的孩子們根據繪本的情節商量表演的劇本、出場順序和表演的道具;班級的小菜地成為孩子們的“太空農場”,孩子裝扮成繪本中的角色,來到“太空農場”,使用“蒜頭光波”(蒜頭水)給菜地驅蟲等;建構區則成為孩子設計搭建各種火箭、飛船的基地,模擬火箭發射的情景。孩子們在繪本畫面與情節中獲取信息,進一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興趣,仿編、續編情節,進行知識整合記憶,并通過繪畫、手工、搭建、表演的方式再現故事情節、人物關系,促進幼兒語言、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發展,在豐富的活動區游戲中促進閱讀運用這一閱讀素養的提升。
第四,融入創造性游戲。
以繪本閱讀融入表演游戲為例,游戲引發幼兒創編劇本再表演的興趣,幼兒從熟悉角色出場順序、積極裝扮、大膽表演到進一步在表情、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提升,較完整準確地敘述圖書的內容,并能結合自己的閱讀和生活經驗,在表演中表達自己對圖書的理解,體現閱讀素養中閱讀遷移與運用方面的培養。
例如:大班繪本閱讀課程《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在大班上學期開展,孩子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能力增強。為進一步提升和豐富幼兒的表演,表演游戲進一步融合裝扮游戲,孩子們進行分工,場務組、道具組、演員組,準備就緒后開始創編表演。小觀眾們觀看演員組小朋友的表演,覺得扮演小姑娘角色的小演員,沒有將牙齒疼痛的表情、動作表現出來,于是孩子們提議:扮演小姑娘的人輪流進行表演,大家投票,選出表演最形象的孩子來扮演。 第一次表演結束后,孩子們發現飾演“牙齒倉庫”中食物的小朋友沒有表演的動作、不知道干什么,而且聲音很大聲,臺下的觀眾聽不到臺上小朋友的聲音。孩子們又通過小組和個人設計劇本的方式,討論表演的劇本。最后大家投票選出最適合表演的劇本進行創意表演。
讀書節親子繪本劇場的節目源自每個班級的繪本。班級的繪本閱讀活動開展后,繪本資源融入表演游戲,師生為繪本劇的誕生共同努力。
第五,豐富一日活動。
教師積極在一日活動中為幼兒營造閱讀的環境與條件,幸福小農場的“農場書架”可以幼兒開展種植活動提供支持;幸福小廚房里,說明書、食譜、操作步驟圖等讓幼兒嘗試自主操作;戶外活動中的游戲展板上的記錄與游戲呈現,既有教師的預設,又有幼兒游戲前和游戲后的選擇、記錄等呈現,讓幼兒在閱讀中理解玩法,積累經驗,并在寫寫畫畫中表達想法,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培養書寫興趣。
三、診斷調整,形成評價
(一)探索評價
通過觀察案例、家長調查問卷、活動評價表、幼兒能力發展評價表及幼兒作品等,探索、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課程構建與幼兒能力水平,努力形成評價體系。
(二)集體診斷
教師充分挖掘繪本資源,針對本班實際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組織活動,通過具體的案例向大家展示研究和成果,就本班的研究進程及存在的困惑做了較為深入的階段匯報,全面介紹了進展情況以及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對下一階段的研究方向做詳細的計劃。教師在研討中更加明確如何提升幼兒閱讀素養,有效構建課程,相互診斷、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共享,推進后期工作開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基于提升幼兒閱讀素養的幼兒園繪本閱讀課程構建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JKXQ22-064)的階段性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