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低年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不足,很難有效地對自己的思考進行表達,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本文將對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這一主題進行分析,闡述低年級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培養的價值、現狀以及策略。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低年級學生由于對數學內容認識不足,且數學知識較為抽象、枯燥,很容易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難以滿足數學能力培養要求。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則可以將數學內容的思考、教學與表達聯系起來,通過表達促進學生其他方面素養的培養,切實提升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價值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學生能夠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解釋、推理、證明、評價、創造數學問題和數學思想的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數學素養和數學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首先,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思維的外在表現和反饋。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同時可以通過他人的數學語言表達來檢驗自己的數學思維,從而提高數學思維水平。研究表明,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反之亦然。例如,當學生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一個幾何圖形的性質和關系時,就在運用觀察、分析、綜合、抽象等數學思維方法,同時在通過數學語言和符號的表達來反饋自己的數學思維過程和結果,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其次,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表述數學問題和數學思想,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數學語言表達來激發自己的數學創新,從而提高數學創新能力。例如,當學生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一個自己發現或提出的新的數學問題或數學思想時,就在自主地運用數學發現能力或數學提問能力,同時在通過數學語言和符號的表達來展示自己的數學創新思維,使自己在交流中從新的角度完成表達,激發創新思維的構建。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現狀
小學低年級學生是指一至三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處于初級階段,還需要教師的引導,逐步發展和提高。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能夠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和解釋數學對象、數學關系和數學規律;能夠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和解釋數學問題的條件、過程和結果;能夠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和解釋數學推理的依據、方法和結論;能夠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和解釋數學評價的標準、方法和意義;能夠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和解釋數學創造的動機、方法和效果。然而,從實際的數學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有的學生數學表達的準確性不足,不能準確理解和使用數學術語、概念、定理,難以正確地讀寫數詞、單位、符號,這會導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出現錯誤、混淆、歧義,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其次,有的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不足,難以完整地描述和解釋數學問題的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而對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造成影響,使學生難以完成邏輯關系的梳理。
三、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為了有效地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情感特點,采用適合的教學策略,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一)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表達
問題情境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相適應的數學問題背景,問題情境的有效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表達。教師可以設計有趣、有意義、有挑戰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和解釋數學問題的條件、過程和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情境,提供給學生一張正方形的紙,并提問:“你有一張正方形的紙,想折一個正方形的盒子,你會怎么做?你能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你的折紙方法嗎?”這個問題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動手動腦,探索正方形的性質,同時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折紙方法,如用圖形、角度、邊長、對角線等來描述正方形的特征,用步驟、方向、位置、比例等來描述折紙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又如,在教學四則運算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你和朋友一起去超市買東西,你們分別買了什么?花了多少錢?找回了多少錢?你能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你們的購物情況嗎?”這個問題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表達自己的購物情況,如用物品數量、單價、總價等來描述購物的內容,用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等來描述購物的計算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學習到的數學內容。
(二)加強示范指導,教會學生表達技巧
示范指導是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示范和指導學生如何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表達數學內容,低年級學生對數學表達的認識不深,教師的示范指導可以幫助其掌握數學語言表達的規范、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流暢性。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和板書來示范如何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和解釋數學對象、數學關系和數學規律,如用數詞、單位、等號、不等號、分數、小數、百分數、比例等多種形式來表達數學內容,并用自然語言來解釋數學語言的含義和用法。在示范時,教師應該注意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性,避免出現錯誤和混淆,同時應該注意數學語言和自然語言的對應和轉換,幫助學生理解數學語言。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積極描述和解釋數學問題的條件、過程和結果,用算式、方程式、圖解、文字等來表達數學問題的求解方法,讓解題過程更加直觀、易懂,并用自然語言來解釋數學語言的思路和步驟。在示范時,教師應該注意示范的完整性,避免出現遺漏,同時應該注意數學語言和自然語言的銜接和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對示范內容的學習中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通過示范指導,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模仿、練習、反饋等方式來學習數學語言表達技巧,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三)借助趣味元素激發學生說的欲望
設計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情感、想象、創造等的數學教學內容、形式、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表達。尤其在低年級階段,在單一的數學教學中融入趣味元素,更能夠促使學生關注數學內容,真正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教師可以使用數學游戲、數學謎語、數學故事、數學歌曲、數學漫畫等趣味元素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表達數學內容。例如,教師給出一個數,讓學生用不同的數學語言和符號來表示這個數,如給出的數是12,學生可以用12、十二、10+2、6×2、24÷2、12=12、12>10等各種形式表達數字性質。同時,游戲規則是每個學生只能用一種方式來表達,不能重復他人的表達,如果不能想到新的表達,就要被淘汰。這樣,學生就會競相用數學語言和符號來表達,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簡單的數學游戲不會使數學學習過程過于枯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也可以使用數學魔術的方式,讓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好奇,進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和表達,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學生隨便說一個1-20中的數,把這個數加上1,再乘以2,然后加上4,除以2,再減去最開始的數字,讓教師猜出新的數是什么。如學生想的數是17,那么:17+1=18,18[×]2=36,36+4=40,40[÷]2=20,20-17=3,教師就會猜出新的數是3。而無論學生選擇哪一個數字,最終結果都是3。教師可以在魔術教學的過程中解釋其中的數學原理,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新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自主表演魔術,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數學思維。
(四)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語言表達機會
為學生創造表達空間和表達機會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自由地進行數學學習和表達,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積極地思考,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學習表達。
教師可以提供多種數學語言和解答方式,讓學生自主決定用哪種方式來表達數學內容,如可以讓學生用算式、方程式、圖解、文字等來表達數學問題的求解方法,也可以讓學生用因果關系、邏輯關系、證明方法等來表達數學推理過程和結果,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文字的形式進行數學內容的闡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真正地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解釋自己眼里的數學知識,從新的角度深入數學學習。
另外,教師可以創建一些教學活動,更加全面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處于適合自己的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使學生充分聯系數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聯系生活,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數學課堂中學到的形狀,有哪些事物與數學相關。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積極地表達,還能夠讓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親近感。
(五)鼓勵學生參與評價并實現有效交流
在數學活動中,對自己和他人的數學語言表達進行評價,并進行數學方面的有效交流,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對他人評價的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反饋和學習互動,調動學生的合作欲望,促進學生的學習表達。
教師可以提供評價標準和方法,讓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數學語言表達進行評價,互相糾正語言表達中的錯誤,明確彼此數學表達中的優點,在評價中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自身的缺陷和優勢產生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切實提升學習效果。
另外,教師應當提供交流方式和平臺,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多樣化的方式與他人進行數學方面的交流,提升數學表達能力。在評價和交流過程中,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來提高自身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
(六)尊重個體差異,給予學生語言表達的針對性指導
由于學生學習能力、思考模式和個性不同,因此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生的興趣、動機、水平、風格、速度等方面,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興趣和動機,激發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欲望,如通過問卷、訪談、觀察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數學語言表達的喜好,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適合的數學語言表達內容和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解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水平同樣重要,教師可以調整教學難度,并積極地給予學生引導,根據了解到的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生個性設計語言表達方面的任務,以提升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效率。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了解學生在數學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適合的教學資源,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難點是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認識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數學思維,很難對數學內容進行有效思考。而對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逐漸在表達中完成邏輯思維和數學能力的發展,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