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檔案
趙佳華,2016年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0年取得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學士學位,2023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獲得地球物理學碩士學位。目前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塞浦路斯研究所攻讀歐盟瑪麗·居里項目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技術在地球科學領域的應用。
自本科階段起在國內外競賽中多次獲獎,曾在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知名機構與高校從事科研工作。
自高中起,我就對科技創新懷惴著極大的熱忱。高二那年,我參加了所在學校廣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開設的科技創新實踐課程,并加入創客空間。在那里,我不僅學習了課程內容,還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鍛煉創新思維。
在課程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參加了第三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比賽中,我設計了一個關于模塊化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統,最終獲得三等獎。正是這次比賽點燃了我的創新熱情,讓我堅信,只要勇敢追逐夢想,就能讓科技改變世界,讓創新引領未來。
在大學,我積極參與多項創新創業競賽,如中美青年創客大賽、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類腦計算創新應用大賽、全國大學生天文創新作品競賽等,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這些競賽中,ASC世界大學生超算競賽對我的影響尤為深遠。
ASC世界大學生超算競賽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對于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在2017年的ASC 17比賽中,我投入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從Linux操作系統的學習到HPC基準測試代碼的成功運行,盡管最終的結果并不完美,但這一過程極大地激發了我對高性能計算的興趣。
賽后,我幾乎將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于自學高性能計算的相關知識,樂在其中。隨著ASC 18的經驗積累和不斷地查漏補缺,我們的團隊在ASC 19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以初賽第二名的成績晉級總決賽,并榮獲一等獎、應用創新獎和最佳人氣獎。這段經歷讓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連續數年的超算競賽中,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組建了學校超算團隊和超算俱樂部。我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不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還培養了一批批學弟學妹,使他們也在超算競賽中有所突破。如今,我指導的超算團隊在各類國內外學生超算賽事中獲得冠軍及一等獎七次,亞軍及二等獎五次,季軍及三等獎四次,單項獎若干,且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完整參加三大國際超算競賽(ASC、ISC和SCC)并獲得榮譽的高校超算團隊。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科研項目研究中,我所在的實驗室擁有使用先進超級計算機的權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使用文檔導致使用效率低下。意識到這一點,我立刻想到自己在超算競賽中積累的運維管理經驗,主動承擔編寫使用文檔的任務,并合理地將實驗室常用的計算軟件部署在超級計算機上。這不僅方便了其他人使用,也加快了我的科研進度。
在歐洲的求學之旅中,我有幸參加了PRACE(Partnership for Advanced Computing in Europe)的高性能計算科研項目,與來自愛丁堡大學并行計算中心(EPCC)的導師合作,完成了計算流體力學軟件的優化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我能迅速熟悉超級計算機平臺的使用和軟件部署,快速閱讀文檔,完成代碼的分析與優化。
這些經驗和能力,都是我在參與競賽過程中逐漸積累的。通過這些實踐,我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技術能力,也更加堅信競賽經歷對學術和個人發展的巨大價值。
回望過去,在高中階段接觸并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我得以提前了解科學技術的前沿動態,鍛煉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科技創新活動強調團隊協作和項目管理,對我后來在大學期間參加各類項創新創業競賽,以及組織超算團隊有直接的幫助。
高中時期的科技創新實踐課程培養了我對新技術的興趣和敏感度,激發了我內在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些在我進行科學研究、解決復雜問題時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促使我敢于嘗試、不怕失敗,始終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如今,我正在攻讀博士學位,踏上了新的學術探索和研究之旅。展望未來,我將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地球科學交匯的前沿領域,繼續秉承創新精神,不懈地探索未知的領域。
(欄目編輯" 秦銀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