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耿潔(1966—),女,博士,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宏觀政策與發展戰略研究、校企合作、課堂教學、信息化等。
基金項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應用研究”(編號:BJE210033)
摘要: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是魯班工坊的靈魂和內涵根基,為更好地促進EPIP推廣應用,本研究在系統梳理EPIP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歸納出由全概念組、關鍵四要素組、核心詞組、方法概念組構成的EPIP概念譜系,剖析宇觀、宏觀、中觀、微觀、納觀的五觀理論框架。通過分析EPIP在寫入政策文件、國際教育聯盟發展、成立認證試驗中心、開展師資培訓、賽項開發與實施等方面的影響力,建議加大統籌推進以EPIP為核心的魯班工坊高質量建設,以EPIP為抓手有組織地深化“三教”改革,探索各領域的人才培養創新路徑,促進EPIP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的實踐應用和成果轉化。
關鍵詞: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概念譜系;理論框架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4)06-0025-08
面向2035年教育強國建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1],是教育自強和服務強國建設的關鍵。現階段,中國職業教育形成了一系列改革重大成果,其中,魯班工坊已成為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知名品牌、向世界推廣中國職業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的重要平臺。作為魯班工坊的靈魂和內涵根基,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分別被寫入《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教育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產教城融合 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的意見》《天津市教育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等政策文本,明確要“推廣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應用”。葡萄牙魯班工坊塞圖巴爾理工學院何塞·盧卡斯教授認為,EPIP與歐洲的PBL(項目式學習法)很類似,但它具有更強的實用性、創新性和創意性,其應用更接近并存在于工業行業中;肯尼亞魯班工坊馬查科斯大學喬伊斯阿加魯校長認為,EPIP是一種變革性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創新,為他們能夠適應現實世界做準備。2023年4月,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批準成立了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研究與推廣中心,統籌推進EPIP應用與研究。為更好地促進EPIP推廣應用,本研究嘗試對內涵豐富的EPIP做出概念譜系,剖析五觀理論框架,總結在國內外的推廣應用情況,以便讓人們能更全面了解EPIP教學模式,并深刻認識EPIP教學模式的重大影響。
一、EPIP教學模式的概念譜系
概念是理論構成的最基本要素,了解概念是理解、熟悉和掌握理論的前提。理解一個概念需要知道它在理論框架中是如何被使用的,進而達到能夠應用它的目的。本研究借鑒譜系學研究方法,對所有EPIP教學模式的論文、專著等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分析,最終確定了以四組概念為基礎的概念譜系。
(一)全概念組呈現EPIP理論全景圖
第一組是全概念組,即一宗、兩核、三諦、四元、五觀,是EPIP內涵的主要概念。一宗即知行合一,兩核即真實和完整,三諦即實諦、名諦、合諦,四元即工程化、實踐性、創新型、項目式,五觀即宇觀、宏觀、中觀、微觀、納觀。[2]
(二)關鍵四要素組是EPIP理論在五觀各個層面上應用時需要把握的關鍵要素
第二組是關鍵四要素組,即工程化、實踐性、創新型、項目式。這一組概念是EPIP教學模式的直接呈現。工程化是將課堂學習與真實世界(生活和生產)連接起來,即以問題形式把現實生產和生活中的實物、實事、實景,也就是將真實的生產或生活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知曉課堂中的學習是為了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工程化的課程遵循問題—學習—問題—創新的邏輯,強調課堂知識、技術(技能)、素養的學習要以工程為基礎,源自、瞄準、服務于工程,課程活動對象、活動目標、項目內容等不能脫離真實世界。實踐性強調學和做統一,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統一,動腦和動手統一,知識、技能學習與素養養成統一。創新型強調由單位模塊學習到綜合模塊學習,學會基于真實工程中新問題、復雜問題等的解決,學會從整體上探索解決方案。項目式注重全過程的整體教學,強調在“準”項目中完整地學習,強調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關鍵能力的培養。關鍵四要素強調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實踐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工程項目為統領。
(三)核心詞組是建立產業與教育、行業企業與學校、職業崗位與專業課程關系的支撐點
第三組是核心詞組,即核心技術一體化[3]和關鍵能力[4]。該組概念是支撐EPIP教學模式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落地的核心概念。“核心技術和技能”是專業的屬性,專業建設要從確立專業核心技術技能開始。確立專業核心技術技能的過程是產與教、校與企深度融合的過程,也是職教與行業、學校與企業長效合作的過程。因此,專業建設的開始建立了產融入教、崗融入課的基礎,推進專業的核心技術和技能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制定全過程。在EPIP教學模式中,強調基于專業核心技術和技能“四個一體化”的課程設置、教學環境、頂崗實習、職業資格,簡稱為“核心技術一體化”。通過核心技術一體化,擴充、深化和豐富教學內容,從職業和崗位出發確定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為產教融合的專業建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如確立持續的產教融合路徑、構建專業教學理論和實踐體系、設計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開發“雙證”課程、設置教學環境(實訓基地)、推進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在專業建設中形成課程、培養規格與職業標準高效對接機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選拔評價機制,實訓條件建設與企業發展有效跟蹤機制。同時,基于“核心技術一體化”開發賽項設計與資源,通過賽事促進學、教、改、建。
關鍵能力主要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要求學生會系統、綜合地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方法能力要求學生能自我學習,能處理和解決問題,能適應社會變化;社會能力要求學生有責任、能交往、會合作。
(四)方法概念組是對理解、熟悉、掌握、應用EPIP理論的過程概括
第四組是方法概念組,即理念、方式、路徑、啟示、探索。EPIP教學模式是基于中國職業教育教學實踐,用理論思維反思職業教育教學,發現已有教學實踐的局限性,進而提出新的問題;同時對提出的新問題,剖析其根源,揭示其實質,形成解決問題的理念、思路和方法。EPIP作為一種理念,貫穿在職業教育辦學、職業院校發展、專業組群建設、核心服務能力、課程教學設計、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育教學管理、培養績效評價等各方面。EPIP作為一種方式,重在激活,可用于謀事業、做工作、干項目、當教師、做學生。EPIP作為一種路徑,是聚焦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院校核心競爭力,打造專業核心技術技能,追求德技并修、精益求精育人的路徑。對教育工作者來說,EPIP是一種啟示、一種探索,可在EPIP視域下探索產教融合,在EPIP視域下探索專業建設,在EPIP視域下探索教學團隊,在EPIP視域下探索賽教互動。
全概念組是EPIP理論的全景圖,清晰地呈現了一宗、兩核、三諦、四元、五觀之間的邏輯關系,勾勒出應用EPIP理論需要以“如何做”為基本問題,以激活現有、實現創新為終極目標。見圖1。關鍵四要素組是EPIP理論在“五觀”各個層面上應用時需要把握的關鍵要素,且四個關鍵要素呈依次遞進關系。核心詞組是建立產業與教育、行業企業與學校、職業崗位與專業課程關系的支撐點,有了核心技術一體化才能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才能將關鍵能力的培養落地、落實、落細。方法概念組是對理解、熟悉、掌握、應用EPIP理論的過程概括,最終達到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激活,實現創新發展。
二、EPIP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
EPIP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分為五觀:宇觀、宏觀、中觀、微觀、納觀,是基于“如何做”這一基本問題,即“教育如何辦”“學校如何辦”“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是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形成的。
(一)EPIP宇觀解決思想和理念層面的職業教育扎根問題
宇觀屬于戰略層面的觀點,回答了職業教育與社會、個體發展的關系問題,認為職業教育是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組成部分,也是營商環境改善的重要內容;主張舉辦職業教育要結合中國實際、圍繞重大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讓青年成長成才。
(二)EPIP宏觀解決職業院校辦學核心競爭力建設問題
宏觀即教育論,回答了職業教育的本質、目的、方法,主張真實工程、真實世界、現實生活培養人,全面育人,院校辦學要體現工程化、實踐性、創新型和項目式四個基本要素。
(三)EPIP中觀解決“核心技術一體化”專業建設問題
中觀即專業論,核心技術一體化是專業的固有屬性。針對不同區域特點、不同院校實際,創建開放式專業建設模式,即專業的若干個核心技術和技能要結合區域行業企業特點、院校實際情況,更富針對性地開展調研,校企共同確定專業核心技術要素,使核心技術一體化專業建設更加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具體而言,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要及時跟蹤了解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變化、就業狀況和供求情況,跟蹤市場需求;專業建設團隊要圍繞核心技術一體化專業建設需求,借助校企合作、國際合作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同企業建立長期關系,形成互動、互惠、互補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不同專業屬性的核心技術應該是趨同的,但應用領域和應用深度可以不同。
(四)EPIP微觀解決教與學“真實”“完整”問題
微觀即課程論,課程改革的唯一目標是讓課程活起來,教學中任何一個概念、情景、載體、項目、裝備都可以通過EPIP激活,讓其與生活、生產結合,與經濟社會結合,與人的全面發展結合。以《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程》中的“自動門項目”為例予以說明[5],見表1。
(五)EPIP納觀解決課程和教學“全時空”知技素問題
納觀是指知技素,即課程中每個教學單元所包含的知識點、技能點、素養點要遵循EPIP進行組織實施;也指學校每項細小工作、環節或環境要遵循EPIP進行組織實施;還指教育教學“全時空”的微片段、微間隙、微元素要遵循EPIP進行組織實施。EPIP主張將職業崗位要求嵌入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體系,融入專業核心課程知技素中。
三、EPIP在國內外推廣應用的影響力分析
EPIP是從中國職業教育教學實踐探索中提煉并構建中國職業教育教學理論話語而形成的中國職業教育教學的敘事體系。EPIP是中國教育理念、智慧的結晶,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EPIP寫入中國職業教育白皮書
2022年8月,EPIP寫入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在“第三篇守正創新:中國職業教育制度模式”的“四、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部分中,寫入“推進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在“第四篇開放共享:面向世界的合作與展望”的“三、合作共鑄人類技能開發大體系”的“擦亮‘魯班工坊中國名片”部分中,寫入“繼續推動中國本土化、視野國際化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應用,發揮已建成的泰國、葡萄牙、埃塞俄比亞等國EPIP教學研究中心作用,給更多境外合作伙伴帶去先進的教學模式、優質的教學裝備”。
2022年8月,在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的22位特邀嘉賓發表了主旨演講,向全球123個國家呈現了魯班工坊、EPIP在不同國度和領域的運用成效。[6]
(二)EPIP國際教育聯盟覆蓋亞歐非80多家成員單位,產生聯盟效應
2017年5月9日,在中國、美國、泰國等8個國家的20多所學校和30多名專家學者共同發起下,成立了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國際教育聯盟(Alliance EPIP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以下簡稱“聯盟”)。[7]聯盟通過年會,搭建了EPIP國際研究與交流的平臺,聚集了各國專家學者、教育管理人員、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校研究人員與教師、行業企業人員100多人,覆蓋亞非歐18個國家的80多家成員單位,深入研究、推廣應用EPIP。7年來,EPIP國際教育聯盟舉辦了六屆年會。聯盟圍繞EPIP共識、共享、共用的內外訴求及其成員相互之間交流與提升的要求,遵循國際化的邏輯,通過舉辦論壇、校企互動、項目培訓等形式,建立交流、交融的通道,讓越來越多的中外院校開始認識、了解并應用EPIP教學模式,國際專業標準、國賽裝備、教學資源不斷豐富,一批國外師資在魯班工坊的運行中成長。聯盟探索出了一條理念共識、模式共享的發展路徑,產生了聯盟效應,推動了EPIP的國際應用和創新發展。
(三)EPIP教學研究中心和認證試驗中心推進EPIP在國際上的深度實踐應用
截至2023年11月底,在國內外相繼建立了18個EPIP教學研究或推廣應用中心。國內的包括:2017年5月建立的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EPIP體驗中心和EPIP國際教育聯盟,2022年5月建立的天津中華職業教育社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研究中心,2023年4月建立的天津市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研究與推廣中心,2023年9月建立的貴州省赫章縣中等職業學校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應用推廣中心和中國—中亞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研究與應用推廣中心,2023年11月建立的臺灣地區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研究與應用推廣中心。國外的包括:2017年5月建立的泰國EPIP教學研究中心,2017年12月建立的印尼EPIP教學研究中心,2018年10月建立的葡萄牙EPIP教學研究中心,2018年12月建立的印度EPIP教學研究中心,2022年4月建立的埃塞俄比亞EPIP教學研究中心,2023年4月建立的東非職教師資培養EPIP認證試驗中心,2023年5月建立的葡萄牙自動化與人工智能類專業EPIP認證試驗中心和泰國工程實踐課程EPIP認證試驗中心,2023年9月建立的巴基斯坦職教師資培養EPIP認證試驗中心和肯尼亞EPIP教學研究中心,2023年10月建立的埃及EPIP教學研究與推廣應用中心。
試點開展師資培訓、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認證。2023年4月,東非職教師資培養EPIP認證試驗中心揭牌啟運。此中心服務東非職教一體化世行項目(EASTRIP),為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等四國16所職業院校培養高水平師資。2023年5月,葡萄牙自動化與人工智能類專業EPIP認證試驗中心和泰國工程實踐課程EPIP認證試驗中心分別揭牌啟運,葡萄牙的中心專注于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領域向葡萄牙及歐洲國家提供基于EPIP的專業認證;泰國的中心專注于在工程實踐課程領域向泰國及其他國家提供基于EPIP的專業認證。
(四)形成了專著—論文—課題—教學成果等系列學術研究成果
形成了《EPIP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造我們的學習》《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解析》《EPIP教學模式——中國職業教育的話語體系》《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模式·學理·話語·應用(中英雙語版)》等系列專題學術著作,其中重點專著已翻譯為英文、泰文、葡萄牙文等語言在國內外出版發行。同時,還出版了《魯班工坊解析》《魯班工坊研究:溯源·要義·標準·策略》《魯班工坊品牌·內涵·布局·目標(中英雙語版)》《世界上首個魯班工坊——泰國魯班工坊研究》《魯班工坊縱覽與博觀》《技能大賽解析》《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國職業教育的制度創新》等系列學術著作。
自2010年開始,尤其是2012年以來,對EPIP的相關研究快速增加,形成了《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的邏輯演進與未來面向》《魯班工坊本土師資能力建設:內涵、邏輯要素與行動》《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國際教育聯盟:發展路徑、效應與展望》《基于EPIP的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路徑研究——以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為例》《EPIP模式下埃及魯班工坊建設與運行實踐研究》等實踐性研究成果,以及《EPIP教學模式的教育論探究》《EPIP教學模式的專業論探究》《EPIP教學模式的課程論探究》《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的技術哲學基礎探微》等學理性研究成果。
近十年來,立項完成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天津市重點課題“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應用與推廣研究”等省部級課題近二十項。
在2014年至2022年三屆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和天津市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中,有近40項EPIP相關成果獲獎。其中,“模式創立、標準研制、資源開發、師資培養——魯班工坊的創新實踐”項目獲得2022年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五)出版以《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程》為代表的教材,并開展EPIP研訓項目
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支撐,開發出《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程》《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等近150部(套)綜合實訓課程教材,其中不少教材還譯為外文出版。開發出的100多個國際化專業中,有近50個在境外“落地”實施。截至2023年初,實施了52期432人次國外教師EPIP研訓項目;開展了6期180人次國內教師研訓項目。
(六)形成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賽事賽項設計開發實施實踐成果
賽項承載著教育教學的思想、理念,是教學模式“如何推廣應用和推廣應用效果怎樣”高度濃縮的具體實踐形式,是檢驗教育教學的最有效方式之一。EPIP在技能競賽中的應用,形成了與產業緊密對接、與企業實踐緊密對接、與崗位緊密對接的賽項開發機制。通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賽項開發、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制設計與賽項開發,彰顯了EPIP教學模式的重大理論支撐和實踐應用價值。
1.運用EPIP開發首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項及其他賽項
在2008年首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首創者運用EPIP設計開發“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機器人技術應用”等賽項。此后又組織實施了“樓宇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智能電梯裝調與維護”“工業機器手與智能視覺”“機器人應用技術”“飛機發動機拆裝與維護”等一系列國賽賽項、國際化賽項和企業性賽項。同時,圍繞技能競賽成果,開發了10個基于賽項成果服務專業綜合實訓教學的教學資源包,包括競賽實訓裝備、彩色紙質教材、數字資源光盤及專題學習網站,形成“四位一體”的教學資源,出版了系列工程實踐創新項目規劃教材。
2.運用EPIP開發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作為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的品牌活動,2022年8月,在天津成功舉辦的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簡稱“世校賽”)的賽事設計按照EPIP的“五觀”理論,創新性構建了基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的比賽形式和基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的賽題設計。[8]
一是創新性構建基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的比賽形式。世校賽回應中國職業教育對接實體經濟,聚焦裝備制造、信創、新能源等,以裝備制造類及相關競賽類賽項為重點,創新性地構建了以產品邏輯、生產邏輯或應用邏輯形成的賽項單元,將技能比賽、技能展示、體驗融為一體,創設競賽類與展演類兩類賽項類型。
二是創新性構建基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的賽題設計。世校賽構建的基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比賽形式,突破單純技能比拼,突出綜合能力考核,將EPIP教學模式、標準、裝備與資源有機融進比賽賽項。
3.開發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短視頻制作賽項
根據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2023—2027年)》,該賽項為每年舉辦的常規賽項,且為首設試點的師生同賽項目。中職短視頻制作賽項命題緊貼崗位需求,緊貼現代生活實際、中職師生實際生活,試題覆蓋短視頻制作的全部工作流程,較完整地覆蓋了短視頻制作的每個環節,充分體現了產業與專業、崗位與教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從素材管理及編制策劃書、制作短視頻、制作反思等幾個方面考核參賽選手運用基礎技能的能力和水平。賽項實現了以下功能:
一是將真實項目流程與專業核心技術技能有機統合。賽項設計運用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從工程化、實踐性、創新型、項目式四個方面,把短視頻制作的核心技術技能通過七個任務形成一個完整的項目,提升參賽選手操作能力和創新創意水平,提升參賽選手審美、價值判斷、團隊合作的能力,引導教學改革與產業發展、崗位需求的緊密結合,以賽促教、以賽促融。通過較為完整的競賽項目,檢驗參賽選手策劃書編制、素材管理、影視編輯、音畫合成、制作反思的能力;通過參賽選手對自己參賽的策劃、操作的過程和結果有意識地進行深入、細致、批判性地回顧、分析和檢查,主動探究,提升參賽選手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
二是提高規范標準操作能力與培養創新創意水平密切結合。競賽命題按照中等職業學校新聞傳播類等相關專業教學標準,結合崗位需求及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統一命題。競賽考核任務分為編制策劃書、制作短視頻、制作反思三個模塊,整體呈現短視頻制作程序與流程。同時,將自主創意策劃及制作與命題相結合,考核選手的綜合能力。
三是提高職業技能與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賽項在設計中體現師生協同工作、綜合設計和團隊協作能力。設立師生同賽項目,重點考查選手的工作組織能力和團隊管理及合作精神,增進師生日常情感建立與溝通交流,加強對師生職業素養的考核,引導選手在提升職業技能的同時,養成遵守規范標準、團隊合作、精益求精、善始善終等品質,以及產業發展、企業管理和精品制作所需要的綜合職業素養和良好職業精神。
四、EPIP推廣應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加大統籌,推進以EPIP為核心的魯班工坊高質量建設
在魯班工坊五要素中,EPIP是內涵的根基和靈魂。魯班工坊要高質量運行和發展,需要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裝備與資源應用、師資培養培訓上高質量推進EPIP。然而,在已建成的魯班工坊中還存在對EPIP認識不到位、理解不到位、應用不到位的問題,需要加強EPIP在已建成的魯班工坊中的廣泛應用和深度應用。一是根據各魯班工坊的特點和特色,確定各魯班工坊EPIP推廣應用的重點內容和方法,形成實施方案;二是建立魯班工坊EPIP研究與推廣應用評價指標,形成推進應用與改進評價一體發展。
(二)建立EPIP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以EPIP為抓手有組織地深化“三教”改革
目前,EPIP已經在國內不少學校應用,但還存在“三教”改革依托教學理論不足、實踐經驗多而理論支撐缺乏等問題,亟需中國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和支撐。因此,需要建立EPIP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要將EPIP理論作為“三教”改革的支撐理論,充分發揮EPIP國際教育聯盟、EPIP研究與推廣中心的作用,在創優賦能項目、精品課程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優質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工作中,在教學能力提升、說課等具體的實踐教學中,用中國特色的EPIP教學理論解決“三教”改革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依托產業鏈和服務鏈,拓寬應用領域并探索各領域人才培養創新路徑
EPIP源于產業、行業、企業、職業與專業的五業聯動,也推進五業聯動。EPIP的推廣應用離不開產業鏈和服務鏈,離不開職業崗位,需要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區域產業發展、服務人的全面發展貫穿于EPIP推廣應用中。建議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在智能制造、交通運輸、現代物流等重點專業大類中分專題推進EPIP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同時,在勞動教育、職普融通中深化探索EPIP教學模式推廣應用。
(四)系統解析EPIP發展構型,促進EPIP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實踐應用和成果轉化
EPIP從實踐至理論再到實踐的循環螺旋上升,需要進行系統深入的解析,構建以理論激活實踐、以實踐豐富理論的動態發展模型。聯合國內外相關機構與院校,加大EPIP在專業群、專業、課程、教材、賽項、師資建設等方面應用研究。構建以泰國EPIP教學研究中心為主體的亞洲、以葡萄牙EPIP教學研究中心為主體的歐洲、以埃塞俄比亞EPIP教學研究中心為主體的非洲等區域性在地國應用網絡,研制典型方案,推廣應用成果,助力境外合作伙伴有效運用EPIP。開發EPIP標準化進階式教育項目和培訓項目,培養培訓骨干教師隊伍,助力探索魯班工坊核心要義的致用之道,促進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J].求是,2023(18):4-9.
[2]呂景泉.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解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21:41-54.
[3]呂景泉.“核心技術一體化”的探索[J].職教論壇,2002(8):14-15.
[4]呂景泉.德國職業教育中“關鍵能力”的培養[J].世界教育信息,2007(7):14-16,93.
[5]呂景泉,耿潔.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23:38-47.
[6]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組委會.2022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成果匯編: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3-488.
[7]耿潔,黎志東,張磊.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國際教育聯盟:發展路徑、效應與展望[J].職業教育研究,2021(11):11-17.
[8]耿潔,芮志彬,李文,等.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計與創新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4:42.
(責任編輯:張宇平)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Pedig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pplication Influen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Project (EPIP)
GENG Jie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Project(EPIP) is the soul and connotation foundation of Luban Workshop.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PIP,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combs throug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PIP, summarizes the EPIP concept pedigre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whole concept group, the key four elements group, the core phrase and the method concept group, and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ive views of cosmic view, macro view, meso view, micro view and nano view.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EPIP in the writing into policy docu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ertification test center, teacher training as well as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Luban Workshop with EPIP as the core, deepen the reform of "three education" in an organized way with EPIP as the starting point, explore the path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innovation in various fields and promo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EPIP in a wider range.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Project (EPIP); teaching mode; concept pedig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