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萍 陳玲娟
體育課的根本認識應是借助身體運動行為傳承以競技運動(sport)為主的運動文化,發展運動認知能力[1]。運動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借助身體練習,不斷“領悟”運動技術該如何做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技術動作結構的示范和原理的講解可能不能完全讓學生“領悟”運動技術如何做。設置與技術動作相關的“試錯”練習,聚焦運動技術學習的關注點,對比不同身體練習的感受更能讓學生“領悟”到正確的運動技術。因此,筆者嘗試對“試錯”教學的價值、方法進行探討,以期引起一線教師思考。
一、對“試錯”教學的認識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2]。“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表明運動技能和方法的學習是身體不斷練習的“領悟”過程,與其他學科(如數學、物理等)以邏輯分析為主的教學方法有所區別。運動技能的學習是在身體練習中,逐步讓學生“領悟”到合適、正確的運動感覺。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分析、對比各種不同的感覺,并根據體育教師的講解或運動的結果摒棄自己認為錯誤的運動感覺,選擇正確的運動感覺,并進一步加強身體練習,強化此種運動感覺形成運動技能。因此,運動技術的學習過程是不斷從“試錯”到“領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試錯”能讓學生通過關注、對比學習過程中運動技術某一環節不同的運動感覺,更能讓學生“領悟”正確的運動感覺。值得注意的是,“試錯”并不是鼓勵學習故意犯錯和漫無目的地嘗試,而是根據學生的易犯錯誤、教學難度、教學重點等設置特定的“試錯”練習場景,讓學生辨析、對比不同的運動感,逐步“領悟”正確的運動感覺,在實踐、辨思中提高運動認知能力。
此外,“試錯”教學需要學生帶著任務探索、辨思不同的運動感覺并進一步總結和驗證。有效的“試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引探究欲;通過對“錯誤”原因的深究能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提升學生的運動認知能力;在“試錯”過程中,需要學生辨析錯誤、積極總結、實踐驗證,以此培養學生正確對待錯誤、積極探索、敢于拼搏的運動品質。
二、“試錯”教學的路徑舉隅
由于運動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不斷尋找正確運動感覺的過程,而且不同學習時期內尋找的運動感覺也不同。因此,在“試錯”的過程中,應根據運動技能的學習規律,區別對待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教學目標有意設置“錯誤”練習場景,讓學生進行嘗試,并不是漫無目的地讓學生“試錯”。首先,體育教師應根據教學經驗和教學重難點總結學生在學習中易犯的錯誤;其次,體育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模仿錯誤運動技術并找出錯誤的運動感覺;最后,對比、尋找錯誤運動感覺和正確運動感覺之間的差別,找出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為“試錯”教學做好準備。
1.易犯錯誤提前“試”
運動技術學習初期,體育教師應根據教學經驗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易犯的典型錯誤進行總結、分類,在學習運動技術前進行相應的“試錯”練習,讓學生關注技術動作學習中易犯的錯誤。通過體會不同的運動感受,辨析、總結認知運動技術應該如何做,從而更加有效地掌握運動技術。如,案例中場景二:傳接棒方式的“試錯”教學中,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經驗總結預設學生易犯橫棒、平棒的錯誤交接方式,設置了與豎棒交接方式對比的練習場景,讓學生體會、總結不同交接棒方式的優缺點,加深學生對接棒技術的認知。這些都需要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經驗提前總結、加工學生的錯誤,并預設相應“試錯”的教學場景。
此種“試錯”教學主要出現在動作概念不清晰、動作表象不明的運動技能學習開始階段。教學時,體育教師應提前預設學生易犯的錯誤,讓學生“試錯”,并利用視覺效果聚焦呈現不同運動技術的運動結果,讓學生對比、領悟不同運動技術動作結構之間的差異,從而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明確正確的運動軌跡,認知正確的運動技術結構,從而發展學生對運動技術的認知。
2.難學部分重點“試”
在運動技術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即學生學習的難點。主要是因為這部分技術動作比較復雜或者學生認知不足、難以理解。教學時,就更有必要讓學生清楚“怎么做”“為什么”,強化學生對運動技術的認知。如,案例中場景四:傳棒時機的“試錯”教學,“傳棒時機”需要高速跑動中完成交接棒,是對傳接棒技術的運用,涉及2名學生配合。由于三年級學生沒有迎面接力的運動經驗,可能難以理解“傳棒時機”這一難點,而體育教師通過講解、示范也難以呈現出來,因此需要重點“試錯”來解決。通過設置標志盤,讓學生嘗試1~2m、3~4m、8~10m的傳棒場景,讓學生觀察同學,并自己體會不同場景中傳棒人移動速度的變化和交接棒時是否順利,讓學生清晰地認知正確的“傳棒時機”,并知道該如何做。
難學部分“試錯”的教學,是對教學中學生難以理解或掌握的運動技術的教學。學生由于沒有相應的運動經驗,需要重點進行“試錯”。體育教師在“試錯”時應充分研究教材,關注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環節,并站在學生的立場深挖原因。根據原因,還原學生犯錯的場景,并對比正確運動技術環節讓學生重點“試錯”,從而讓學生認知、領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術,此后強化練習。
3.技能提升前后“試”
運動技能的提升是不斷認知、“領悟”的漸進過程。不同時期的教學關注的重點有所區別,在解決某一重難點后,會出現新的重難點。這意味著學生前一段時間習慣性的錯誤或運動技能的薄弱環節也將成為教學中要解決的內容,尤其是在開放性運動項目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如,在足球、籃球運球技術學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注意力會習慣性集中在球上,導致出現一直低頭盯球的錯誤動作,而比賽運球時則需要抬頭觀察場上情況。因此,當學生熟練運球技術后,習慣性低頭盯球就會成為新的需要解決的教學內容。這時可以設置在簡單的比賽情境下進行“試錯”,設置在防守情況下低頭運球后再抬頭尋找傳球目標以及運球的同時尋找傳球目標及時傳球,讓學生對比這2種方式的傳球速度和被搶斷的可能,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運球時的視野影響著運動技術執行速度和準確度,是實施下一步決策的前提和運動技術銜接的關鍵點。
“試錯”教學是強化沒掌握或改進習慣性錯誤運動技術的某一環節。需要在“試錯”前確定哪些是需要強化或改進的運動技術,并在“試錯”后讓學生通過對比、感知運動技術的變化。由于運動技術環節改變前后的運動感覺只能由學生自己能體會,因此在運動技能的提升“試錯”教學中,可以設置相應的情境體驗,聚焦學生的感官反饋,從而提升學生對運動技能的認知,進而達到提升運動技能的目的。
4.技術運用比賽“試”
開放性運動技術學習是為了在運動項目比賽中得以運用。運動技術的運用涉及運動技術的時機、幅度、力量的大小以及速度的快慢等。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局部或整體的比賽場景進行“試錯”教學,更能讓學生認知運動技術在比賽中發揮的功能及運用時機與方法等,提升學生對運動技術的認知。如,在籃球傳球時機的“試錯”教學中,設置“兩傳一搶”的比賽場景,讓學生對比3種傳球時機:接球人沒擺脫防守時,傳球人傳球;接球人擺脫防守時,傳球人及時傳球;接球人擺脫防守后,傳球人未傳球,防守人跟防時再傳球。學生直觀地感受就能“領悟”正確的傳球時機。同時,還可以設置防守人距離傳球人較近時,讓學生對比雙手頭上傳球、雙手擊地傳球和雙手胸前傳球這3種傳球方式的結果,學生則能快速領悟到正確的傳球方式。根據比賽場景設置運動技術運用的“試錯”場景,能使學生通過對比“錯誤”運動技術選擇、運用時機、動作速度等,使學生“領悟”運動技術如何正確運用。
運動技術運用的“試錯”教學是為了發揮運動技術的功能,把握運動技術在運動項目中的價值,能直觀領悟和認知到技術的運用場景以及關鍵細節。因此,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取局部或整體的真實比賽場景,讓學生認知運動技術運用的具體場景、時機以及速度、力量、幅度等,才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練習和比賽中把握運動技術的細節,使運動技術在比賽中得以運用。
運動認知能力發展提升的過程是學生不斷“試錯”的過程。在教學中,故意設置“試錯”場景進行教學,可以聚焦錯誤的運動感覺讓學生對比、“領悟”正確的運動感覺,從而提升學生的運動認知能力。在“試錯”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根據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試錯”場景:運動技術易犯錯誤提前“試錯”、運動技術難學部分重點“試錯”、技能提升前后“試錯”、運動技術運用比賽“試錯”,便于學生感知、對比、探索、領悟正確的運動技術,從而發展學生的運動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運動技能。
參考文獻:
[1]王水泉.實心球教學的意義與思路,[J].中國學校體育,2023,42(12):64-6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