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派出所民警在警務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事人發生糾紛時現場沒有證人,或者證人因不愿得罪一方而拒絕作證,或者證人因與其中一方關系好而不能客觀提供證言,而現場又沒有監控錄像等直接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民警應該如何進行調查取證,從而規范、公正地處理甚至化解雙方的矛盾糾紛?請大家聊聊自己的思路和經驗。
江西省吉水縣公安局文峰派出所周忠海:
雙管齊下突破疑難糾紛
派出所民警處理的矛盾糾紛種類繁多、五花八門,難免會碰到缺少證人證言的疑難糾紛。有的當事人甚至胡攪蠻纏、顛倒黑白。面對這類棘手的情況,我認為要從違法行為的主客觀兩個構成要件著手,一舉破解難題。
從主觀供述方面,民警制作詢問筆錄要注重細節,從細節之處摳實摳細違法行為。詢問時,當事人一般只說或者主要說對方的違法行為,對于自身的違法問題卻只字不提或者“一言以蔽之”。所以,民警要善于從起因、經過、工具、受傷部位等方面找到供述的突破口,引導當事人如實供述。
從客觀證據方面,民警收集客觀證據要開拓思路,在發散思維中全面提取證據。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二十六條,證據有八大類,證人證言、視聽資料只是其中兩種,還有物證、勘驗筆錄等。民警出警時要及時開展現場勘查,提取遺留在案發現場的工具、血跡、毛發等痕跡物證,收集圍觀群眾拍攝的視頻等,并及時開展傷情鑒定,全方位地收集客觀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
江蘇省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九龍派出所袁月飛:
化解復雜糾紛技巧
在處理此類警情時,我認為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尋找輔證還原事實真相。除了現場的證人證言外,我們還可以收集現場的物證、書證,以及傷勢情況等輔助證據。例如,在合同糾紛警情中,我們可以根據合同約定條款尋找糾紛的爭議點,知曉雙方當事人的主張,從而情理法相結合來調處雙方矛盾糾紛。在打架斗毆警情中,可以全面采集在場人員信息,為受害者做傷情鑒定,并對涉嫌毆打的嫌疑人進行普法教育,講明事件的嚴重后果,引導其積極爭取受害人的諒解。
二是說理執法彰顯處警溫度。在矛盾糾紛調處的初始階段,當事人一般情緒激動,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這種情況下,民警要先對雙方當事人的情緒進行“冷卻降溫”,再尋找與其相近、相似的案例進行對比,以案為鑒,加強對現場證人的說服,促使證人還原事情經過。
三是尋找關系人迂回化解矛盾。當現場工作陷入僵局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采取迂回策略,尋找雙方當事人的關系人或者社區、村鎮中德高望重的名人幫助說和,但一定要找有正義感的關系人,杜絕拉偏架。
江西省遂川縣公安局雩田派出所康聰:
我總結的調解工作法
缺少證人證言時如何通過調查取證,從而規范、公正地處理甚至化解矛盾糾紛?結合日常調解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我總結了一些工作法:打好“情理法”三張牌,做好“分”與“合”兩張表。
矛盾糾紛的本質在于對矛盾事件認知的偏差,所以要打好“情理法”三張牌:從情的角度,要找準矛盾關鍵人,借用矛盾雙方關鍵人助推矛盾向可控可調的方向推進;從理的角度,要把握矛盾利益的沖突點,引導矛盾雙方向利益平衡點靠近;從法的角度,要宣傳好法律知識,普及涉法責任、公民義務、解決途徑等內容。
不是所有的矛盾派出所都可以調解,所以要做好“分”與“合”兩張表:一是矛盾糾紛的深度分析表,全面分析矛盾糾紛的類型、可控性、涉法問題情況,適用調解預案等;二是矛盾糾紛的合力調處表,借助平安建設工作例會,組織各成員單位合力調處,及時將非警務矛盾糾紛流轉至主責部門牽頭化解。
對于不適合調解的矛盾糾紛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要同步落實好矛盾糾紛結果的及時跟進,多走訪、多回訪,做好回訪臺賬。對矛盾糾紛中確實存在困難的一方,在派出所能幫扶的范圍內應盡量給予幫助,注意執法過程中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群眾滿意的有機統一。同時,要做好日常工作中群眾的求助登記。社區民警要根據求助類型實時分析矛盾糾紛隱患,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
重慶市公安局南岸區分局涂山派出所付敏:
化解矛盾糾紛的關鍵在“化解”
沒有證人證言重要嗎?我覺得要看情況。
不久前處理了一次警情,是一起足球場打架事件。問及起因,打架雙方各執一詞。一方說是足球場經營權股權分配引起的,另一方則堅稱只是因為之前踢球時結下了梁子。沖突現場沒有監控,更沒有證人證言。而由于雙方都掛了彩,按照法律規定可以對雙方采取治安拘留。
但拘留結束后又該怎么辦呢?足球場就在我們轄區,貿然對雙方進行拘留,不僅無益于事情的解決,反而會加劇矛盾升級。雙方都是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如果再次擦槍走火的話,后果真的不堪設想。于是,我放棄常規的走訪調查思路,直接找到了足球場的產權方——某區管委會。根據工作人員介紹,足球場是兩個小伙子共同承租下來的,但由于經營理念不同,雙方從至交好友走到如今水火不容的境地。
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后,我以派出所的名義給管委會送去了一封工作函,說明承租方以暴力解決經營糾紛的情況,從安全的角度提議產權方是否可考慮收回球場的經營權。不久之后,管委會傳來好消息,兩個小伙子重新簽了合同,冰釋前嫌了!
這起打架是誰先挑釁誰先動的手,我至今還是不清楚。很多時候證人或者監控只能看到當前發生的事,而查明當前事件和化解矛盾糾紛并不完全一致。更何況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大多本就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所以在我看來,讓執法有溫度,弄清事情真相不是關鍵,化解矛盾才是。
甘肅省玉門市公安局花海派出所白彪斌:
調查取證的五個策略
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民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收集其他證據,客觀印證反映事實。沒有證人證言,可以根據案事件的實際情況看看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其他證據。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物證、現場照片、勘驗筆錄等都可以作為證據。根據經驗,其他物證較人證更易取得,如電話錄音、聊天記錄、現場照片、同事的口頭陳述等。這些證據雖然不如證人證言直接,但也能為案事件事實認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是反復詢問,推敲問題癥結。對雙方當事人反復進行詢問論證,發現問題的爭議點及矛盾點。根據已掌握的不同情況,特別是與本案的利害關系情況,作出合理預判,找準切入口。準備相關法律文書和證據材料,通過出示書證等方式駁斥當事人的不合理說辭,避免當事人刻意夸大或縮小事實,從而最大限度地復盤現場經過,合理合規合法地開展處置工作。
三是深入走訪摸排,消除旁觀者的思想顧慮。詢問證人前吃透案情,掌握證人的基本情況,合理搭配談話組合,確定談話策略,確保詢問時有的放矢,快速消除證人的思想顧慮,促其配合工作。與此同時,運用好執法記錄儀同步錄音錄像。有些證人會在交流中陳述部分案事件事實,但不愿意到公安機關配合調查,也不愿意做筆錄。走訪過程中同步錄音錄像收集的證據既是對證人陳述的客觀反映,也是對詢問人員執法執紀活動的記錄和監督。
四是引導當事人尋求法律專業人士的幫助。如果當事人不熟悉法律程序或缺乏證據收集能力,可以引導其尋求律師進行法律援助,讓律師為當事人提供專業的法律建議和指導,幫助當事人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五是加強與用人單位、當事人所屬村組社區的溝通。協調用人單位、當事人所屬村組社區人員參與案事件處置,尋求和解或達成賠償協議。如果用人單位和當事人所屬村組社區態度積極,愿意為當事人提供必要的支持,那么規范、公正地處理和化解雙方的矛盾糾紛就容易了很多。
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鄖陽區分局張君:
我的經驗之談
結合往年在多個派出所負責案件偵辦的經歷,我認為需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民警到達現場后,要及時控制現場局勢。可以將當事雙方隔開,分別了解情況,并通過走訪、勘驗、筆錄、物證、音視頻取證等固定關鍵證人、證據,還原事發情況。
其次,要充分了解矛盾糾紛的背后是否有隱情,了解具體的爭議點。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地掌控全局。
再次,要充分了解糾紛雙方的家庭背景,善于發現雙方家族中的核心人物,以便第一時間讓他們參與調解,做到有的放矢。
最后,要注重借助多方力量進行調處,比如司法所、村組干部、鄉賢等力量。要始終保持公正、公平、公開,法理融合做工作,闡明利害關系,引導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
如果窮盡手段仍無法調解,且事件在公安機關職責范圍內,要依法依規裁決、做好釋法。屬于民事糾紛的,要確保收集的證據合法、真實、完整,及時向屬地相關部門通報,做好穩控,并按照法定程序移交。
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安寧分局宋瑞讓:
思路清晰化糾紛
作為派出所民警,處理缺少證人證言的糾紛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但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來應對:第一,現場調查取證。仔細勘查現場,查看有無受損物品或者其他可能與糾紛相關的物品,挖掘一些間接證據,從而厘清事件的經過。第二,研判當事人的陳述。耐心傾聽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做好筆錄。通過比對雙方的陳述,發現其中的矛盾點或者不一致之處,進而了解事件的真相。第三,調取其他可能的證據。調查周邊商鋪的監控錄像、路過的行人或車輛的目擊情況等。盡管這些證據可能并不直接涉及事件,但可以提供一些間接信息。第四,專業技術輔助。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借助專業的技術來幫助解決糾紛。例如,如果是涉及車輛的交通事故,可以通過現場勘查和車輛損壞情況來推斷責任;如果是涉及身體傷害,可以借助法醫鑒定來確定傷害的程度和可能的造成原因。第五,協商解決問題。即使沒有充分的證據來支持某一方的主張,我們也可以通過調解和協商的方式來化解糾紛,引導當事雙方就事件的各個方面進行討論,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東西湖區分局長青街派出所丁其剛:
疑難矛盾糾紛處理三法
作為社區民警,遇到此類疑難糾紛,我有以下幾種調解方法。
一是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片區村灣曾出現一起因停車糾紛引發的肢體沖突糾紛,雙方各執一詞。一方拿出就醫診斷證明及因餐飲店停業帶來的損失證明,索要損失5萬元;另一方也以受傷為名,要求對方賠償天價經濟損失。通過調查走訪,我查明雙方產生矛盾糾紛的癥結是賠償問題,進而擺事實、講道理,去掉雙方的賠償“水分”,分別做好說服工作,使一方自愿賠償對方1萬元,有效化解了雙方的矛盾糾紛。
二是找出問題的焦點所在。片區兩名群眾因存放物品產生矛盾糾紛,發生肢體沖突。一方在網上發視頻說對方是黑社會霸凌自己,另一方以對方侵犯自己的聲譽為由討要公道,雙方處于膠著狀態。在調查過程中,我了解到雙方有互毆行為,雖然沒有產生嚴重的后果,但依據法律法規,互毆、網上散布不實視頻均可以治安處理。在我的一番調解之下,雙方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同意互不追究,握手言和。
三是找出問題的切入點所在。轄區兩戶居民過去鄰里關系較好,雙方在中間位置搭蓋房屋、走下管道、安裝煙囪均有商有量。近期鄰里關系惡化,一方認為對方過去搭蓋的房屋使通道過窄,影響了自己的通行,要求對方拆掉房屋。雙方劍拔弩張。我多方了解到,房屋是20多年前搭蓋的,現場查看確實有礙對方通行。經過一番入情入理的調解,房屋搭蓋一方主動作出讓步,重新改造房屋通道,方便鄰居的三輪車通行。
河北省定州市公安局開元派出所鄭浩:
靈活掌握現場“火候”
遇到這種情況,需要民警靈活應對。一是充分運用同理心。在沒有監控的情況下,當事人可能避重就輕、各說各理。民警要耐心聽取當事人的意見,讓當事人一吐為快,從中找到自相矛盾的地方,打開詢問突破口。二是用好執法記錄儀。第一現場至關重要。執法記錄儀可以客觀地記錄下現場情況,在所有人還沒來得及多想的情況下記錄下關鍵證言。很多時候,讓證人做筆錄捺手印對方可能不愿意,但是聊幾句還是愿意的。三是“難得糊涂”促和諧。現實中有些糾紛沒必要分得太細太清楚,比如說家庭小矛盾,非要分出個誰對誰錯就沒辦法勸和了。還有鄰里糾紛,為了長遠考慮要給雙方留個面子,沒必要都分對錯。但前提是民警心里必須有桿秤,我們得維護世間的那份正義,也就是常說的“內緊外松”。
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訊問、取證還是調解,我們都需要靈活掌握現場“火候”,虛實結合,這樣才能處理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