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媛媛
我的家在宜昌。這里有山川、河流、峽谷、平原、城鎮、村舍,色彩飽滿,層次分明,有著“萬里長江,最美濱江”的美稱。這里山水輝映,藍綠交織,人城相融。燈塔廣場便是這萬里長江旁的一道美麗風景。
說起燈塔廣場,還真有一段來歷。這里以前可沒有這么美麗,是一座運輸沙石料和煤的碼頭,原名叫磨盤港。周圍到處都是違建民房,雜亂無章。各種垃圾和污水亂扔亂排,嚴重破壞了長江的生態環境。這是我第一次來這里時留下的印象。
這種臟亂差的局面因為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2018年4月24 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宜昌視察。在長江邊,習爺爺說:“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背對長江,習爺爺的講話振聾發聵。從那以后,將舊港口改造成燈塔廣場的工程就開始了。
我們的新家就在磨盤港邊上,每次跟著媽媽來看裝修的房子,我都會在陽臺上眺望,心里涌出無比的驚喜和感動,因為每一次來都會看到它的新變化:這次來,多了幾排樹;下次來,黃色的土地已被鋪上綠茵茵的草坪;再后來,各種不知名的花兒栽滿每個花壇……隨著不斷建設和完善,原來的磨盤港碼頭已煥然一新,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條美麗無比的生態長廊,從磨盤港開始,沿著長江北岸一直向上,和宜昌主城區伍家崗相連。
我特別喜歡廣場中的一個藝術展品,是一座用數千個礦泉水瓶搭建的“水塔”,警示我們不要亂扔垃圾,要懂得回收利用。
這個夏天,越來越多的人來燈塔廣場漫步,在家門口解鎖了書中才能感受到的“詩與遠方”。在我看來,它就像我心中的燈塔,時時指引我要愛環境,愛長江,愛家鄉。
點評
習作開篇,小作者整體描述家鄉宜昌的美,引出重點描述對象——燈塔廣場。正文中,小作者借用習總書記的講話,展現出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小作者抓住“變”,聚焦新生環保景點“燈塔廣場”,在鮮明對比中凸顯出家鄉之變,家鄉之美。
【6~7版作者系湖北宜昌市猇亭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興善校區六·2班學生,指導并置評:方玲】
描寫練筆
家鄉的冬天,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地上撲的是雪,厚厚的,軟軟的;房上落的是雪,白皚皚的,又松又軟;樹上蓋的是雪,積雪把樹枝壓彎了腰。太陽照在白雪上,發出耀眼的光芒。
請你運用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一下你的家鄉最美的季節里最美的景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