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 劉軍楹 葉少龍


摘要 ?目的:探討針刺對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及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對照組給予艾司唑侖治療,觀察組給予針刺治療,2組均治療4周。比較2組治療2、4周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變化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2、4周后2組NIHSS評分、PSQI評分較本組治療前均降低(均 P <0.05),且觀察組治療2、4周NIHSS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 P <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 <0.05)。結論:針刺治療可顯著改善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的神經功能及睡眠質量,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針刺;中風;睡眠障礙;神經功能;睡眠質量;不良反應;康復
The Impact of Acupuncture Therapy on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nd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fter Stroke ?HUANG Yi1,LIU Junying2,YE Shaolong1
(1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ehabilitation,Quan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uanzhou 362000,China; 2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Putian Children′s Hospital,Putian 35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ehabilitation,Quan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jian Province,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4.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with 31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Estazolam,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Both groups underwent treatment for four weeks.The changes in score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and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wo and four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wo and four weeks of treatment,both NIHSS and PSQI score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s<0.05),and 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both time points( P s<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and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settings.
Keywords ?Acupuncture; Stroke; Sleep Disorders; Neurological Functions; Sleep Quality; Adverse Reactions; Rehabilitation
中圖分類號:R743.3;R338.63;R245.31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2095-7130.2024.03.016
中風后患者出現失眠的概率很高,是普通人群的2倍。失眠不僅會加劇中風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還會延長康復時間,導致生命質量顯著下降,甚至會增加誘發再次中風的風險。因此,對于中風后患者的失眠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中風后失眠的機制可能是與損傷患者的睡眠覺醒中樞,腦血管的血流動力學改變,使神經系統某些遞質分泌失調,以及肢體活動障礙和某些藥物影響有關[1]。目前主要使用苯二氮 ?艸 ?卓 ?類藥物(Benzodiaze-pines,BZDs)對癥治療,但其不良反應大,易依賴。中醫學認為,中風后痰火內擾、瘀血阻滯或飲食不節等因素導致氣血逆亂,氣血不能順暢流通,影響心神功能,從而引發失眠。由于中風后患者面臨的身體功能障礙、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會角色轉變等,導致壓力增加,情緒不穩,情志失調,進而影響氣血平衡,加劇失眠癥狀。針刺治療可以改善腦部供血,提升清陽,促進大腦功能修復,從而有助于改善睡眠。本研究探討針刺對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8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61.85±8.22)歲,出血性中風16例,缺血性中風15例,病程6~15 d,平均病程(9.3±0.9)d。觀察組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38~74歲,平均年齡(61.05±7.63)歲,出血性中風17例,缺血性中風14例,病程7~16 d,平均病程(9.2±1.2)d。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中風病史明確,經醫學影像學(如CT、MRI等)和神經系統檢查,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的診斷標準[2];2)存在睡眠障礙,PSQI評分>7分[3];3)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全身感染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或嚴重認知障礙,無法配合評估和測試的患者;3)正在接受其他可能影響睡眠質量藥物治療的患者;4)近3個月內接受過針灸治療或參與其他相關研究的患者;5)對針灸治療有禁忌證,如出血傾向、感染等。
1.4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接受中風康復訓練和心理輔導。對照組采用艾司唑侖片治療。艾司唑侖片(北京斯利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248),2片/次,睡前口服,4~6次/周,治療4周。觀察組采用針刺治療。主穴:三陰交(雙側)、神門(雙側)、四神聰、神庭,耳穴神門(雙側);配穴:太沖(雙側)、內關(雙側)、太溪(雙側)。采用平補平瀉法,1次/d,留針時間20~30 min/次,6次/周,連續治療4周。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他改善睡眠的藥物。
1.5 觀察指標 1)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2、4周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評估。該量表包含11個條目,總分42分。分數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2)睡眠質量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2、4周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5]評估。PSQI包含19個自評項目,包括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入睡時間、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障礙7個維度。每個維度計0~3分,總分0~21分。PSQI評分>7分被視為存在睡眠質量問題,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3)不良反應在治療期間記錄2組口干、頭昏、乏力、皮疹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 t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狀況比較 ??治療2、4周后,2組患者NIHSS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均 P <0.05),且觀察組治療2、4周后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 P <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治療2、4周后,2組患者PSQI評分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均 P <0.05),且觀察組治療2、4周后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 P <0.05)。見表2。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出現口干3例、頭昏1例、乏力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9.35%(6/31),觀察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3 討論
在普通人群中,睡眠障礙普遍存在,其發病率高達20%[6]。而對于中風患者來說,睡眠障礙是他們康復過程中常見并發癥之一。國外調查數據顯示,中風患者合并睡眠障礙的發生率高達78%,而國內的數據更是高達91%[7-9]。睡眠障礙影響中風患者康復,它不僅僅侵蝕著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們飽受疲倦、焦慮和抑郁的困擾,更在無形中阻礙著身體神經功能的康復進程。長期失眠還可能誘發或加劇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進一步加劇患者中風復發的風險。因此優化中風患者睡眠質量,緩解睡眠障礙非常重要。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深入了解其影響因素。內源性因素是主要原因,由于中風患者的腦部受到器質性損傷,導致腦功能受損,進而影響參與睡眠調節的中樞神經遞質的平衡和調節機制的障礙。外源性因素主要指環境的改變、心理壓力過大、白天睡眠過多以及睡前過度亢奮等。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調整作息時間、放松身心等方法改善這些外源性因素。為了更好地幫助中風患者克服睡眠障礙,需要綜合考慮內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包括藥物治療、心理輔導、生活方式的調整以及康復訓練等多種手段。同時,加強與中風患者的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也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
中風是中醫病名,現代醫學稱為卒中,特別在老年人群中頻繁出現。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劇,中風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其高病死率和高致殘率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在中醫學理論中,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為中風的主要病機,其病位主要在心、腦,與肝、腎密切相關。而睡眠障礙則歸屬于“不寐”范疇。《景岳全書·不寐》論述不寐的根源可歸結為邪正二字。當體內存在邪氣時,多表現為實證;而若無邪氣侵擾,則多為虛證。對于中風患者而言,由于五臟氣虛、氣血兩虛、陰陽失調、脾胃不和以及痰瘀互結等多重因素導致不寐。心,作為人體的主宰,掌控著意識、思維、肢體活動、面色表情、目光眼神以及言語應答等重要功能。因此,在維護良好的睡眠質量方面,保持心的平衡與和諧至關重要[11-13]。當中風患者出現氣血虧虛的情況,加上憂思傷脾,導致生化無源,心失所養,心神不安,自然難以入睡。同時,陰陽失調、陽不入陰也會導致不寐。此外,氣血逆亂、血溢脈外或瘀阻脈絡導致氣滯血瘀,加上長期臥床導致脾胃不和,釀生痰濕,痰瘀互結,擾亂心神,也可以導致不寐。長期依賴西藥治療會帶來諸多不良反應,從而影響康復效果。睡眠是人體各功能得以恢復和整合的重要環節[14-15]。而睡眠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的神經功能,還會導致抑郁情緒和高血壓等疾病。
現代中醫學認為,中風后的睡眠障礙的核心病機是陰陽失調。治療的關鍵在于疏通經絡,以實現陰陽平衡。觀察組采用針刺療法。選穴包括三陰交、神門、四神聰、神庭以及耳穴神門。三陰交具有調肝補腎、健脾益血的功能,可發揮安神作用,幫助患者進入深度睡眠;神門穴安神,能調節自律神經,使心神安定;四神聰治療失眠、健忘和其他神志問題;神庭清頭散風、鎮靜安神,可治療失眠、頭痛、眩暈等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PSQI評分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 P <0.05)。證明針刺治療中風后睡眠障礙療效優越。此外,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的降低程度也顯著優于對照組( P <0.05)。說明針刺治療不僅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睡眠質量,更在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方面展現了其獨特優勢。安全性方面,針刺治療后并未出現任何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采用艾司唑侖治療,艾司唑侖作為苯二氮 ?艸 ?卓 ?類藥物,其主要作用是鎮靜,能夠有效改善中風后大腦的興奮狀態。這意味著它能夠降低大腦的活躍度,從而使患者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并提升其睡眠質量。但是常見口干、頭暈、嗜睡和乏力等不良反應。服用西藥的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則高達19.35%。進一步證實了針刺治療在中風患者康復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及其安全性。
綜上所述,與艾司唑侖比較,針灸治療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對神經功能缺損及睡眠質量具有顯著改善作用。需要注意針刺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風險,需謹慎操作。
利益沖突聲明 :無。
參考文獻
[1] 宋潔,胡憲文,陳齊,等.超聲引導下髂筋膜神經阻滯聯合全麻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術后血清疼痛介質PGE_2、SP和認知功能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23):4536-4540.
[2]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高和.《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第三版)慢性失眠障礙的診斷標準[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8,5(5):555-557.
[4]佚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簡介[J].臨床薈萃,2009,24(8):685.
[5]殷睿宏,谷永霞,唐冬梅,等.電子版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信效度測評[J].醫學美學美容,2014,19(12):610-610.
[6]孟燕,閆改霞,周益新,等.加味黃連阿膠湯改善心腎不交型中風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9(2):73-76,86.
[7]劉凱,趙志華.安神補心丸聯合氟西汀在合并睡眠障礙中風后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右江醫學,2022,50(12):935-939.
[8]梁雪松.針刺聯合酸棗仁湯治療中風后睡眠障礙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23):87-89.
[9]毛毳,柏強.中醫治療中風后失眠的研究進展與思考[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2,36(12):143-146.
[10] 馬巧琳,楊帆,胡斌,等.中風后睡眠障礙系統康復方案的真實世界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22,14(23):108-112.
[11]麥冬燕,李繼全,楊雷,等.調任通督法針刺聯合艾司唑侖片口服治療中風后失眠的療效及對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影響[J].中醫研究,2022,35(6):66-69.
[12]吳旻鍵.“通任調督”針法聯合耳穴壓籽治療中風后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22.
[13]張野,叢德毓,汲廣成,等.推拿結合運動頭針對中風后痙攣患者的睡眠、抑郁、疼痛相關因素影響研究[J].吉林中醫藥,2022,42(5):599-602.
[14]何婧柳,李培真,徐曉萌.通任調督針法聯合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的近期隨訪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22,31(4):381-383.
[15]肖愉枝,黃允香,黃蘭花,等.朱璉指針點按抑制手法聯合艾灸治療中風后睡眠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2,30(19):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