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



創新的DNA在動
2010年本科畢業后,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涂婧妤來到了景德鎮,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余仰賢、程永安學習傳統瓷器彩繪。剛開始那會,平面設計專業出身的她對于這門古老藝術可謂一竅不通。不過,憑借過人的靈性與勤勉,她很快投入其中,從最基礎的勾線、造型,再到彩繪、上釉,一步步累積。山水、人物,再到花鳥,各種題材廣泛學習,觸類旁通,在研習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前行,涂婧妤漸漸迷上了陶瓷藝術。
兩年后她考上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師從陸軍、楊冰教授。陶瓷學院系統的學習與訓練,讓涂婧妤歷練成一名“學院派”陶瓷藝術家,扎實的傳統彩繪功底與當代陶瓷藝術的創新意識,兩者兼備,讓她的起點就高于一般人。研究生畢業后,涂婧妤選擇扎根于這座陶瓷藝術創新氛圍濃郁的小城,專注做一名陶瓷藝術家。
很快,隨著藝術功底的不斷提升,涂婧妤發現單純地跟隨前人的腳步,已經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內心那股自我創新的DNA在蠢蠢欲動,“我不希望自己的畫面和前人一樣,我要有自己的繪畫語言”。于是,她開始積極求變。
一尾天馬行空的魚,治愈生活的不易
陶瓷藝術的創新,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涂婧妤也記不清從何時起,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
她嘗試另辟蹊徑,在工筆筆法的基礎上,結合了水彩點彩的技法。一開始的時候以一條魚為畫面主體,通過夸張、變形、層層疊疊的魚鱗讓筆下的魚兒變得渾圓可愛。涂婧妤認為魚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寓意和諧、祥瑞、美好,自古以來就深受國人喜愛,她決心畫出讓當代人也喜聞樂見的魚兒。
除了造型上的夸張變形,在細節刻畫上,涂婧妤從魚鱗的反光里取得靈感,以巧思注入不同顏色點綴,但又保持畫面主色調和諧統一,傳統的釉下五彩變得有當代新意。涂婧妤畫的魚既符合傳統文化中“圓滿”的寓意,渾圓可愛的形象又很符合當下年輕人對治愈系萌物的偏好。
在畫面元素的搭配上,涂婧妤又喜歡打破常規。傳統構圖中魚與水草是經典搭配,但她喜歡嘗試將各種物象與之結合,比如荷花甚至祥云。涂婧妤筆下的魚,是游走天地的七彩精靈,似花團錦簇,又如祥云靈芝。
“魚是一種很空靈的動物,不僅僅在水中游動,我們古代就有鯤鵬的傳說,所以,在我心目中,魚可以‘天馬行空,游走于天地之間,藝術的想象力可以很廣闊,不一定完全基于客觀現實。”涂婧妤這樣解釋。
觀涂婧妤的瓷畫,畫面線條柔和動人、釉色鮮明亮麗,讓人聯想到春的旖旎嫣紅、夏的熱烈歡騰、秋的溢彩流金、冬的溫暖和融,五彩斑斕又帶著滿滿治愈力,仿佛傾情叩開童話世界的大門。
涂婧妤是個簡單、率真的人,沒有刻意營造治愈風格藝術家的人設,卻始終試圖讓藝術的溫暖,治愈生活的不易。“現當下很多人都面臨著各種壓力,甚至會因為各種遭遇而變得有情緒,我希望在作品中傳遞給當下年輕人一些積極、陽光的正能量”。涂婧妤相信,縱使生活給予我們甜澀參半的滋味,但藝術的治愈總能讓它們很好地調和。
對于下一步創新的重點,涂婧妤坦言仍舊放在釉彩配色、畫面元素的重構上,不斷求變。在創作的器型上,涂婧妤近年也在不斷尋求突破。她偏向于生活美器的彩繪,從傳統的陳設瓷器型,到日用的蓋碗、鎮紙、茶盤等小物件,她都樂于嘗試。手繪瓷器,是一直延續下來的生活藝術,只不過表達的思想和燒制技藝一直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以手繪裝飾器皿,可清新淡雅、可俏皮有趣,也可搭配玻璃、亞克力等新材質,融合出新的形式,帶給生活一點浪漫的點綴。
在涂婧妤看來,陶瓷藝術并非如象牙塔一般,而應貼近生活,她覺得小器型反而更容易激發自己的創意。尤其是跟當下創新型器物的結合。在陳設瓷上,涂婧妤大膽與設計師合作,將彩繪畫面結合在創新型的插花花器上;瓷板畫的創作,她摒棄傳統的裝裱工藝,大膽結合現代裝裱,工藝上還將青花與泥漿進行創新性的結合;彩繪茶盤則結合亞克力的材質裝裱,更具現代感……這些創意,也讓涂婧妤的作品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可。
生活少點紛擾,藝術多點外鑒
涂婧妤喜歡景德鎮濃郁的藝術氛圍,小城安逸的環境、相對簡單的人際交往圈子讓彼此感到輕松自在。不忙的時候,涂婧妤會約上三五好友“侃大山”,她覺得單純喝茶閑聊是很放松、很解壓的方式,聊聊生活、聊聊最近發生的事,心境閑下來,創意的靈感就自然會在生活的煙火氣中迸發。
雖然平時涂婧妤會花大量時間在工作室潛心創作,但她認為,有時候過于沉浸地專注自己的事情反而容易陷入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適當地抽離反能為下一步創作更好地“充電”。
在小城市待久了,涂婧妤也會外出其他城市短暫旅行。在她看來,藝術創新不是閉門造車,還離不開外鑒。因此,她喜歡逛博物館、看展覽,或者翻看其他書籍、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交流、相互借鑒,反而更容易激發自己的靈感。
有時候靈感來了,涂婧妤很快嘗試在新的作品上進行結合。在涂婧妤看來,景德鎮千年瓷都沉淀的萬千工藝,是創新的巨大寶庫,都可以為我所用。
“燒制陶瓷很多時候也需要‘看天吃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工藝需要反復實驗,燒制成果未如理想是常態,器物變形、發色不正更是家常便飯。比如最近我也在嘗試釉下五彩與顏色釉的結合,兩者都經高溫燒制,最后還要看成品如何,視乎效果再決定是否搭配釉上彩的裝飾。任何創新都需要經過反復的試驗,才能取得成功。”涂婧妤一直堅信,陶瓷的燒制光有天馬行空的創意還不夠,還需要結合工藝方能成就一件好物。
談話間的功夫,涂婧妤已經在為下一窯的作品構思新的創意。或許,傾注真實生活體驗與匠心的作品,才成就了那份治愈人心的穿透力。與其說涂婧妤畫瓷,不如說她在描繪心中那個純真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