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幼兒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圖書,它具有獨特的語言風格和豐富有趣的故事內容,能讓幼兒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繪本的圖畫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大量的美術元素,這些元素均可以為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同時,繪本的故事內容充滿童趣,富有想象空間,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美術創造力。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繪本資源,豐富美術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為幼兒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基于此,筆者探討了繪本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一、精選繪本內容,提高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
現今,市面上的繪本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多彩。在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活動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精心挑選一些圖畫精美且內涵豐富的繪本供幼兒學習。同時,繪本內容的選擇應盡量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以便幼兒通過閱讀和觀察繪本內容,充分感知繪本中的審美要素,了解繪本圖畫中的美術特征,從而產生創作欲望,推動美術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開展以繪畫為主題的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盡量選擇一些圖畫清晰、構圖簡潔明了的繪本,讓幼兒觀看、模仿和學習。例如,在開展以“五顏六色的花園”為主題的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入繪本《萊尼喜歡藍色》。該繪本主要講述了萊尼因喜愛藍色而將周圍的事物都變成藍色,最后卻發現單一的顏色十分單調乏味,豐富多彩的世界才更真實、有趣的故事。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繪本中的圖畫,感受單一色彩和多彩世界的不同,從而讓幼兒深刻認識到色彩在人類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完成美術創作。教師精心挑選和運用繪本素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力,增強美術教學效果。
幼兒成長迅速,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兒在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上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教師在利用繪本開展美術活動時必須注意其適用性,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合適的繪本,以更好地發揮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例如,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可以選擇《小藍和小黃》這類簡單繪本,引導他們初步了解不同顏色,并認識到不同顏色混合后的變化,體驗色彩組合帶來的奇妙效果。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教師可以選擇涵蓋更多繪畫元素的繪本,讓幼兒通過模仿來學習繪本中的美術技巧。大班幼兒的學習經驗較為豐富,認知水平有所提高,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難度更大的繪本,讓幼兒通過觀察和練習,提高美術實踐能力,并對美術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二、欣賞繪本圖畫,引導幼兒感受畫面的藝術特質
文字與圖畫等元素的結合構成了繪本,以表達特定的主題。繪本通常由教育家、畫家等專業人員精心設計,其中圖畫的顏色搭配、線條運用和空間布局都經過反復研究,每張圖畫都蘊含豐富的內涵。在利用繪本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應引導幼兒深入探索圖畫中的美術元素,讓幼兒在充滿藝術感的畫面中接受美的熏陶。
色調是圖畫最基礎的元素之一,對圖畫的整體觀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利用繪本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畫面,讓他們依靠第一印象來把握圖畫整體的色調。例如,在師幼共讀繪本《媽媽的口袋太亂啦》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逐頁瀏覽繪本,在觀察畫面細節的同時,注意不同場景的色彩變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畫面中主要有哪些顏色”“這些顏色代表了什么”等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并識別圖畫的主色調(如黃色),并討論這種色調所帶來的情感效果(如明亮、喜悅)。
另外,作者在創作繪本時會有意識地采用多種手法來表現美,如運用色塊、線條等元素。如果幼兒只是簡單地欣賞繪本,他們可能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也不會主動地模仿和學習。因此,教師需引導幼兒關注這些細節,并結合故事情節進行細致觀察。繪本《媽媽的口袋太亂啦》中的圖畫具有明顯的線條特征,仿佛有各種粗細和曲度的線條在不同方向上流動。教師可以指導幼兒注意袋鼠軀體的輪廓線,并提出“在這本繪本中,你還在哪里看到了線條”這一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并回答,使其在故事和畫面的幫助下,認識到線條的巧妙應用,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自己的藝術表達能力。
三、挖掘美術元素,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
與傳統圖書不同,繪本運用了多元化的藝術元素和創作風格,在展示和豐富作品內涵方面發揮著顯著的作用。在利用繪本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挖掘繪本所蘊含的豐富的美術元素,了解并學習多樣化的美術創作手法,如白描、拓印等,并讓幼兒開展美術創作,使他們在親身體驗和自主參與過程中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進一步提高繪畫能力。
例如,繪本《我的手掌印畫——動物園》以手掌印畫的形式呈現了不同動物的形象和特征,通過觀看這些手掌印畫,幼兒能夠發現各種動物的不同形態特點。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這些圖畫的特征,并讓幼兒通過親自制作手掌印畫,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又如,繪本《小黑魚》是一本運用水彩拓印技術創作的圖畫書。作者利用多元化、生活化的材料創作了各種動植物形象,這對于思維活躍的幼兒來說極具吸引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詳細講解繪本中蘊含的豐富的美術元素,讓幼兒能夠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和經驗進行美術創作,從而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
四、借助繪本角色引導幼兒展開想象,提高幼兒的創作能力
每本繪本中都蘊含著多個角色,教師可以借助繪本角色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激發他們構想出精彩而奇妙的故事情節。幼兒可以從繪本中的角色形象汲取靈感,發揮想象力,進行大膽創作,進而提高創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家長與幼兒積極互動,并圍繞繪本內容設計關于美術創作的游戲活動,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其中,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例如,繪本《阿羅有支彩色筆》講述了一個名為阿羅的小男孩在皎潔的月光下,手持彩色筆隨心所欲地創作的故事。在美術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提出如下開放性問題:“如果你們是繪本中的小男孩阿羅,你們會使用彩色畫筆畫什么呢?”促使幼兒大膽構思與展開想象,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五、利用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繪本因其動人的故事情節而深受幼兒的喜愛,是激發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工具。因此,在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繪本故事情節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想象,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出新穎獨特的美術作品。
例如,繪本《瑪修的夢》講述了小老鼠瑪修運用夢幻色彩將現實與想象中的世界融為一體的故事,生動地表達了小老鼠瑪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該繪本色彩豐富,能夠給予幼兒強烈的視覺沖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根據故事情節,運用色彩、構圖技巧來表現自己內心的美好世界,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美術活動的效果。又如,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文字較少,主要通過圖畫來呈現故事內容。在利用該繪本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將繪本中裝滿糧食的糧倉、青青的草地、靜靜的池塘和高高低低的籬笆等場景制成動畫,讓插圖“動”起來,以此吸引幼兒的專注力,使其自主閱讀繪本故事,并發揮想象力進行大膽創作。
六、優化繪本閱讀方式,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美術知識
繪本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能夠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美術知識。在利用繪本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要優化繪本閱讀方式,為美術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自主閱讀。在幼兒園階段,幼兒在閱讀繪本時容易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從而忽略繪本中蘊含的美術元素。因此,教師可以根據繪本內容和美術活動目標,設計具有梯度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自主閱讀,感知和理解繪本中蘊含的美術信息,進而增強幼兒的美術學習體驗。
其次,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分享閱讀。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理解能力和美術學習需求,劃分小組并布置繪本閱讀任務。在幼兒閱讀完繪本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深入感受繪本中的美術元素,并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收獲,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聯想猜測。繪本具有以故事線、概念線或闖關為主軸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新掌握的知識,猜想故事情節或協助故事主人公闖關,并根據猜想內容開展藝術創作,從而提高幼兒的創作興趣和創造力。
七、多元評價,幫助幼兒積累美術創作經驗
在美術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采用多元評價方式開展評價,以幫助幼兒積累美術創作經驗。
首先,組織分享活動,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可以組織分享活動,引導幼兒先講述作品的畫面內容,介紹自己的構思方法,然后分享創作過程中的經驗。這樣,幼兒在分享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創作帶來的自豪感,并為其他幼兒提供經驗借鑒。
其次,立足兒童視角,開展教學評價。教師應從兒童的視角出發,細致觀察幼兒的作品,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與情感,發現幼兒在藝術表現方面的創造力和進步,并給予積極的語言評價。
最后,集中展示成果,深化創作體驗。在美術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一次集中的成果展示活動,以此深化幼兒的創作體驗。例如,幼兒在閱讀繪本《媽媽的口袋太亂啦》后,創作了許多與繪本主題相關的畫作。基于此,教師可以舉辦“媽媽的口袋太亂啦”主題畫展,邀請全園的教師和幼兒前往觀看。在畫展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幼兒的作品編制成冊,投放在美工區供幼兒自由翻閱,借此深化幼兒的創作體驗,提高他們對美術創作的興趣。
結語
繪本因其豐富多彩的圖畫和通俗易懂的內容深受幼兒的喜愛。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積極引入繪本資源,全面貫徹“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確保教學活動真正契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工作,根據繪本內容提出問題或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主開展美術創作,以切實提升幼兒的美術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五蓮縣汪湖鎮中心幼兒園)